因此,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学生、导师和管理层三个方面对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期待与有关同行、专家进行探讨、商榷。1.研究生是提高其学位论文质量的主体因素学位论文质量是检验研究生学习成果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体现。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不管对于研究生找工作还是考博士,都有极大的帮助。而研究生群体本身的严谨的学风,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可缺少的主体因素。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是否有创新点是衡量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否优秀的一把尺子,要有所创新,就要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背景,最新发展动向,以平时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为工具,找准突破口,才有可能在科......(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我国有一种特殊的读研究生的类型,即在职学习,按照规定达到要求后,发给硕士学位证书,不承认研究生学历。近几年来看了一些他们写的毕业论文,总的感觉是质量太差。思考一下,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辅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没有时间顾及。有些论文当中明显存在逻辑错误或文不对题,辅导老师为什么没有指出来,显然是没认真看。第二,认为他们是在制度严,要求可以低一点。第三,对论文的要求值得商榷。大多数学校对论文都有字数的硬指标,不达到不行。学生为了凑字数,千篇一律的都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等。这一部分有的占到二分之一的篇幅,有的甚至占到三分之一。而大部分内容和正文脱节。第四,不少论文的内容都是从网上下载的,顶多进一下排列组合。很少见到,有自己的创见。 上述状况必须改变。第一,在思想上不能降低对在职硕士学位的要求。第二,对指导教师要有一个问责制,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提交上来的论文,如果出现明显错误,就要追究其责任。第三,对论文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第四,不能由学生自己或指导教师寻找审阅老师,要由教研室安排
我国研究生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是因为每个研究生对待学术的态度不一样,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
因为我国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本就是参差不齐的。好学校的研究生水平很高,而那些为了获得学历证书而读的研究生水平就会略低。在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现象。
2010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起止时间 1 SDYY10001 产学研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曲延滨 2010.9-2012.9 2 SDYY10002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山东大学 贾卫国 2010-2011 3 SDYY10003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山东大学 肖金明 2010.6-2012.12 4 SDYY10004 “满负荷工作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 张行愚 2011.1-2013.12 5 SDYY10005 控制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用型培养体系建设 山东大学 田国会 2010.5-2012.4 6 SDYY10006 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大学 臧恒昌 2010.3-2012.2 7 SDYY10007 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山东大学 梁文玲 2010.7-2012.6 8 SDYY10008 基于多体系融合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山东大学 王兴元 2010.8-2012.5 9 SDYY10009 呼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山东大学 李玉 2010.7-2013.7 10 SDYY10010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王海 2010.5-2011.5 11 SDYY100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中国海洋大学 王卫栋 2010.7-2011.12 12 SDYY10012 多校区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机制和模式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 杨振姣 2010.4-2011.4 13 SDYY1001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定位与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王竹泉 2010.5-2012.5 14 SDYY10014 理工科融合,培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创新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 刘怀山 2011.1-2012.12 15 SDYY10015 海洋鱼类高级教学标本库构建 中国海洋大学 叶振江 2010.6-2012.05 16 SDYY10016 突出实践教学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新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 李东阳 2010.6-2013.6 17 SDYY10017 地方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创新与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 王斌 2010.7-2011.12 18 SDYY10018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 刘伟 2010.7-2012.6 19 SDYY10019 开放环境下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与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 肖新峰 2010.9-2012.9 20 SDYY10020 校企联合本硕博贯通式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与完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瑞和 2010.07-2013.10 21 SDYY10021 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乐勇 2010.05-2012.05 22 SDYY10022 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学术不规范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卢虎胜 2010.07-2012.07 23 SDYY10023 文科研究生培养中人文素质拓展性强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栾述文 2010.09 -2012.12 24 SDYY10024 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孙兰义 2010.06-2012.06 25 SDYY10025 产学研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宗民 2010.04-2012.04 26 SDYY10026 石油院校MBA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丁浩 2010.03-2012.02 27 SDYY10027 产学研结合探索工科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 青岛科技大学 李桂宝 2010.09-2012.10 28 SDYY1002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济南大学 郭培全 2010.5-2012.12 29 SDYY10029 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济南大学 周智 2010.6-2012.6 30 SDYY10030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研究-以驻济高校为例 济南大学 李光红 2010.3-2011.12 31 SDYY10031 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运行机制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 郑庆功 2010.5-2012.5 32 SDYY10032 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 夏侯雪娇 2010.4- 2013.4 33 SDYY10033 研究生创新技能及专利知识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专利教 山东建筑大学 许福运 2010.7-2012.12 34 SDYY10034 市政工程学科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 邢丽贞 2010.5-2012.12 35 SDYY10035 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生成性教学模式构建 山东建筑大学 张培忠 2010.9-2012.12 36 SDYY10036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山东轻工业学院 张旭东 2010.6-2013.9 37 SDYY10037 强化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培养的实践探索 山东轻工业学院 刘素文 2010.6-2012.12 38 SDYY10038 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三创”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轻工业学院 王瑞明 2010.3-2013.3 39 SDYY10039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之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张术环 201007-201107 40 SDYY10040 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中作用 山东理工大学 柳铎 201007-201207 41 SDYY1004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房晓军 201006-201206 42 SDYY10042 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三位一体培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理工大学 宋力 201005-201205 43 SDYY10043 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 葛颜祥 2010.9-2012.8 44 SDYY10044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 薛兴利 2010.9-2012.8 45 SDYY10045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山东农业大学 李汝莘 2010 .9-2012.9 46 SDYY10046 全日制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农业推广硕士为例 青岛农业大学 郑国生 2010.07-2012.12 47 SDYY10047 影响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师因素的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 尚书旗 2010.06-2012.03 48 SDYY10048 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农业院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 青岛农业大学 刘新 2010.09-2013.08 49 SDYY10049 公共卫生研究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创新平台建设 潍坊医学院 张建华 2010.9-2013.8 50 SDYY10050 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潍坊医学院 鞠学红 2010.10-2013.10 51 SDYY10051 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平台的构建 泰山医学院 王增贤 2010.9-2012.1 52 SDYY10052 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 泰山医学院 刘建波 2010.3- 2012.3 53 SDYY10053 以实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中的作用 滨州医学院 孙经武 2010.9-2013.8 54 SDYY10054 机会对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滨州医学院 王青山 2010.5-2011.5 55 SDYY10055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山东中医药大学 马婷 2010.05—2012.05 56 SDYY10056 中医骨伤研究生临床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俊忠 2010.03—2012.03 57 SDYY10057 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陆宏 2010.6-2012.10 58 SDYY10058 非线性微分方程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创新 山东师范大学 刘衍胜 2011.12-2013.12 59 SDYY10059 基于web2.0及wiki的研究生教学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 王红 2010.1-2012.12 60 SDYY10060 统筹“两个资源”,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可行性措施探讨 山东师范大学 宋强 2010.9-2012.9 61 SDYY10061 创新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山东师范大学 高峰强 2010.5-2012.6 62 SDYY10062 生物教育硕士部分课程案例教学的系列案例设计 山东师范大学 陈继贞 2010.7-2012.12 63 SDYY10063 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探究我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 尹树林 2010.6—2012.6 64 SDYY10064 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与养成教育 曲阜师范大学 康淑敏 2010.6—2012.6 65 SDYY10065 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 孔祥木 2011.1—2013.1 66 SDYY10066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成积春 2010.3—2012.12 67 SDYY10067 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创建运筹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曲阜师范大学 王宜举 2010.12—2013.12 68 SDYY10068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张奎明 2010.5—2012.10 69 SDYY10069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 聊城大学 冯健 2010.6—2012.12 70 SDYY10070 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生涯规划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聊城大学 赵富才 2010.6—2012.12 71 SDYY10071 基于校企合作驱动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聊城大学 谢圣献 2010.6—2012.12 72 SDYY10072 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聊城大学 房元霞 2010.6—2012.12 73 SDYY10073 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鲁东大学 曲洪志 2010.4-2011.12 74 SDYY10074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建设 鲁东大学 王庆 2010.3-2013.12 75 SDYY10075 面向实际应用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 鲁东大学 亢世勇 2010.4-2013.3 76 SDYY10076 基于需求导向的金融学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山东经济学院 张志元 2010.3--2011.12 77 SDYY10077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东经济学院 郝向华 2010.9--2011.12 78 SDYY10078 经管类研究生《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山东经济学院 杨冬梅 2010.4--2012.10 79 SDYY10079 探索艺术学科研究生展演创作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山东艺术学院 刘晓静 2010-2012 80 SDYY10080 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郭去尘 2010.09 —2012.09 81 SDYY10081 MBA案例教学与本土(本省)案例开发创新研究 青岛大学 贺广明 2010.9-2012 .9 82 SDYY1008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青岛大学 张洪慧 2010.9-2011.12 83 SDYY10083 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研究 青岛大学 高军伟 2010.10-2012.9 84 SDYY10084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途径的创新与实践 青岛大学 刘恩贤 2010.1-2012.12 85 SDYY10085 国际经济类硕士生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创新研究 青岛大学 郑玉琳 2010.5-2011.5 86 SDYY10086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烟台大学 郭善利 2010.3—2013 .3 87 SDYY10087 全日制MAE(农业推广硕士)校外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烟台大学 金海珠 2010.5—2012.9 88 SDYY10088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烟台大学 宋鸿波 2010.7—2012.7 89 SDYY10089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 山东财政学院 尉雪波 2010.04-2011.12 90 SDYY10090 经济类研究生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山东财政学院 于淑波 2010.06-2011.06 91 SDYY10091 全球化视野下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山东财政学院 李小飞 2010.05-2012.09 92 SDYY10092 我国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李晓冰 2011.6-2012.12 93 SDYY10093 军地院校工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李相民 2010.4-2011.4 94 SDYY10094 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研究 海军潜艇学院 王永生 2010.4-2010.12 95 SDYY10095 关于建立全日制体育硕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 葛新发 2010.6-2012.9 注:项目编号:SD—山东,Y—研究生,Y或Z一 一般项目或重点项目,10—年份,XXX-项目序号。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00.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第一,避免出现谦词、关联词、感叹词、疑问词等。第二,摘要属纯客观介绍,一般用第三人称。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一般不用分段。第四,摘要应避免和论文引言、结论部分重复。第五,摘要要结构严谨避免冗杂,用简洁话语表述即可,一般不用长句。
近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指出,“十二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都重视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价。而除了独立、客观的外部评价外,高校自评更是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点、关键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几篇论文的质量或数量、考试成绩等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2014年12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为研究生教育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与课程设置、教育评价和管理模式等问题密切相关。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于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培养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庞大、体系复杂,但其质量却维持得较好,这与其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密切相关。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推动研究生教育上分工明确,分别通过宏观和微观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州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面,州政府通常设置专门的鉴定组织,制定评价的标准、方式,在数据收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鉴定的过程进行监督,政府将根据鉴定组织的评价结果作为对高校学位审批、经费拨付的依据。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提高方案论文
我国从 1985 年起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到现在已有 30 年时间。通过近 30 年监测结果可知,我国大学生在身高方面有明显增高,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大学生中肥胖和偏瘦的学生都呈现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在肺活量、立定跳远、50 米、800 米等项目上,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全社会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体育工作者更应当担负历史重任,大家集思广益,为提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寻求科学的方案。
1互联网时代来临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方面。
互联网时代,就是互联网在办公、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普及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应用电脑、手机,人们每天在互联网里工作和生活。大学生群体处在科技和文化的前沿,因此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网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末期,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是否科学合理,同时能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自制力比较差,玩电脑、手机经常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及饮食规律。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非常显着的相关性,睡眠质量好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明显好于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靠食物,因此饮食对人的生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人健康的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和生命质量,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反之,而大学生群体的饮食规律与习惯却令人担忧,也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对大学生过度上网习惯进行干预和指导,引导其经常参与运动健身,对于增强运动能力并促进养成运动习惯,使他们从运动中收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2大学生主观健身意识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内在因素。
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度,缺乏相关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因而主观上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上课,更重要的是体育工作者应不断改变思路、策略,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健身环境,让学生主动的来到运动场积极的参与健身。
正值青春期末期的大学生,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为使其健康成长,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体育教学工作实际,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有益大学生身心发展且喜闻乐见的项目,提高大学生健身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出健美的身材,增加自身的生理机能,促进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3大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使其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通过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我们看到,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不论哪个项目,这样的同学就愿意而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自然就好。相反大部分同学没有自己的特长项目,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平时除了上课,玩电脑、手机,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体质健康状况逐年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中小学阶段,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的体育课成了边缘科目,且经常被挤占,有时上课也是自由活动,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自己擅长的项目。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已经过了培养体育兴趣的最佳年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必须从小学就抓起,真正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等进入大学后高校应该提高丰富的体育健身器材,修建各种项目的运动场地供学生健身锻炼使用。学校除了抓好体育课外,还应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每个大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并且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条件,真正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
4家庭教育误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对孩子都有一定的溺爱,造成家长从小给孩子摄入过多的营养,就怕孩子吃不好,缺乏正确营养卫生知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从而导致其代谢失衡和营养状况不佳。具体表现在铁缺乏,钙的摄入量不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我国学生奶的消费情况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比较差距均较大。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入名校,任意占用孩子的锻炼时间,哪怕是双休日,也给孩子排满了各种家教和兴趣班,使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在孩子面前也没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没能形成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没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锻炼,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
5体育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直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基本上都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技评与达标相结合,单元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如此繁多的考核内容和复杂的计算办法,并不能真正科学地反映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学习效果。
由于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校对学生体育课的检测不够完善。体育课程的学分较少,得不到重视,并且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了教师随意给学生成绩,保证每人都达标,上报成绩不符合真实现状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是短期形成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问题,这么长的时间以来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发现了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但为什么仍然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出现?因为高校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其他问题,等等,而学生体质健康可以找到其他办法应付,但就业问题不是能简单应付的,所以高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是特别上心,财政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某些高校大学生体育设施不足,学生上课人数太多等,从而导致学生想锻炼但没有设施和条件,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5.
[2]孙天瑜。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初探和解决措施[J].科教导刊,2011.
[3]汪胜,卢晚秋。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
足不出户,躺在床上。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吃饭点外卖,能不动就不动--部分人
主观原因:人,懒了,大学生们很多不愿意去锻炼,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意识不够!客观原因: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健全,教学指导不够。
1、前期必须做好科研工作,科研工作的量要达标。2、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有逻辑,各章内容要相关也结构完整。3、注意论文的行文以及语言的规范性。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开始进入了批量培养的时代,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培养层次。伴随着培养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硕士研究生培养日益暴露出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如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研究生素质良莠不齐等等。当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提高培养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直接的、综合的反映,保证和提高其质量成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和前提。试图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角度,就如何建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