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称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成本核算。(5)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 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比较简单的会计基础,在这门课里我学了关于折旧,做现金流量表,租赁,估价,发行新股这些比较简单日常的东西,基本就是自己公司内部的事情。成本会计:costaccounting,现在也叫managementaccounting,就是管理会计,这个是用来算成本,给商品定价的。当然这个只是最基本的用途,成本会计的计算成分比较少,理论比较多,主要是给管理者提供成本分析的。商业会计:corporateaccounting,涉及合并报表,跨国公司合并报表,子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形体怎么做财务报表。这里主要考虑不同公司之间的账目。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联系么,我觉得他们都要披露自己的财政情况,让公众都晓得他们的钱怎么用掉了,这个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吧。区别么,我觉得非营利组织多少还是有点商业成分在里面吧,而且现有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给商业组织用的,很多东西对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不是特别适用,区别,我还真说不清了。。。。wow74744
1、适用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2、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企业会计则是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
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十支出=负债+净资产十收入。
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组织目标不同
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但是企业会计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同,企业的创立和存在,是以获取利润为其基本目的。
扩展资料:
一、基本信息:
1、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同,企业的创立和存在,是以获取利润为其基本目的;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会计,必然要为企业实现其获取利润的目的服务。
二、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
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算会计
29.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字数:8436,页数:14 ) 30. 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字数:6365,页数:09 ) 31. 惠州市区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报告 (字数:7842,页数:12 ) 32. 论节约型社会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字数:10822,页数:11) 33.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研究 (字数:10006,页数:11) 34. 城市贫困居民家庭基本状况调查 (字数:4811,页数:08 ) 可联&系Q=Q:136.........后面输入....775..........接着输入12......5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原文链接: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556&p=1「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代表人物科尔曼的信任理论,对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非营利组织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参与公共管理,它有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的需要。但如果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范围,政府将蒙受损失。政府对于是否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存在着矛盾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建立某种社会结构、创立严格的进人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这两套维持信任的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非营利组织值得政府信任的概率。这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信任/理性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一直是非营利部门研究的重要主题。有的学者试图通过国际比较,从宏观层面提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模式。[1]有的学者深入分析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优缺点,进而指出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关系的内在逻辑。[2]这些研究分别涉及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过程中的政策模式、法律框架、经济过程、管制方式等,却没有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给予足够重视。事实上,相对于政府有关非营利组织成立条件和运行规则的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等具体内容来讲,二者的信任关系处于一个更基本、但却更为重要的层次。因为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程度,往往决定了政府在政策层面赋予非营利组织行动权利的大小,在制度层面上决定了非营利组织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数量。从这个层面来看,政府关于非营利组织政策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这种信任关系的一种反映。正如巴伯(Bernard Barber)所说,“虽然信任只是社会控制中的一个工具,但它是一切社会系统中无所不在和重要的一种,在社会控制中权力若要充分或甚至最大程度的有效,就必须有信任在其中。”[3](P31) 中国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在政府与非营利部门的互动过程中,二者处于明显的权力不对等地位。“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一个合法使用强制力的垄断者,虽然国家不能决定一个制度如何工作,但它却有权力决定什么样的制度将存在。”[4](P377)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二者的关系模式,进而直接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制度环境和行动权利,因此,对该主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 )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作为分析框架,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作出分析,从而使该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一、委托人与受托人:科尔曼的信任理论 1.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信任关系 信任(trust )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都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关注。学者们对于信任的定义纷繁芜杂。社会学对于信任问题的关注可以上溯到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对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 )的分析[5]以及韦伯(Max Weber )对“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区分。[6]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才开始把信任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门课题来进行研究。
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比较简单的会计基础,在这门课里我学了关于折旧,做现金流量表,租赁,估价,发行新股这些比较简单日常的东西,基本就是自己公司内部的事情。成本会计:costaccounting,现在也叫managementaccounting,就是管理会计,这个是用来算成本,给商品定价的。当然这个只是最基本的用途,成本会计的计算成分比较少,理论比较多,主要是给管理者提供成本分析的。商业会计:corporateaccounting,涉及合并报表,跨国公司合并报表,子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形体怎么做财务报表。这里主要考虑不同公司之间的账目。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联系么,我觉得他们都要披露自己的财政情况,让公众都晓得他们的钱怎么用掉了,这个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吧。区别么,我觉得非营利组织多少还是有点商业成分在里面吧,而且现有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给商业组织用的,很多东西对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不是特别适用,区别,我还真说不清了。。。。wow74744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是见解。而且论据要相对充分。这样写出来就有血有肉!有些方面我可以帮你提供一些意见! 最好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原文链接: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556&p=1「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代表人物科尔曼的信任理论,对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非营利组织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参与公共管理,它有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的需要。但如果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范围,政府将蒙受损失。政府对于是否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存在着矛盾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建立某种社会结构、创立严格的进人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这两套维持信任的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非营利组织值得政府信任的概率。这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信任/理性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一直是非营利部门研究的重要主题。有的学者试图通过国际比较,从宏观层面提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模式。[1]有的学者深入分析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优缺点,进而指出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关系的内在逻辑。[2]这些研究分别涉及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过程中的政策模式、法律框架、经济过程、管制方式等,却没有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给予足够重视。事实上,相对于政府有关非营利组织成立条件和运行规则的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等具体内容来讲,二者的信任关系处于一个更基本、但却更为重要的层次。因为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程度,往往决定了政府在政策层面赋予非营利组织行动权利的大小,在制度层面上决定了非营利组织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数量。从这个层面来看,政府关于非营利组织政策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这种信任关系的一种反映。正如巴伯(Bernard Barber)所说,“虽然信任只是社会控制中的一个工具,但它是一切社会系统中无所不在和重要的一种,在社会控制中权力若要充分或甚至最大程度的有效,就必须有信任在其中。”[3](P31) 中国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在政府与非营利部门的互动过程中,二者处于明显的权力不对等地位。“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一个合法使用强制力的垄断者,虽然国家不能决定一个制度如何工作,但它却有权力决定什么样的制度将存在。”[4](P377)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二者的关系模式,进而直接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制度环境和行动权利,因此,对该主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 )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作为分析框架,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作出分析,从而使该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一、委托人与受托人:科尔曼的信任理论 1.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信任关系 信任(trust )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都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关注。学者们对于信任的定义纷繁芜杂。社会学对于信任问题的关注可以上溯到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对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 )的分析[5]以及韦伯(Max Weber )对“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区分。[6]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才开始把信任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门课题来进行研究。
社会学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供大家参考!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9-22
一、研究背景 9-10
二、相关研究回顾 10-16
(一)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 10-12
(二)有关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研究 12-13
(三)有关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 13-16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7
(一)研究目的 16
(二)研究意义 16-17
四、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17-19
(一)概念界定 17-18
(二)基本理论 18-19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9-22
(一)研究思路 19-20
(二)研究方法 20-21
(三)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的选取 21-22
第二章 H移民点概况和调查情况 22-27
一、H移民点概况 22-23
(一)社会与自然经济条件 22
(二)政策制度条件 22-23
二、调研情况介绍 23-27
(一)总体情况 23-24
(二)问卷样本特征 24-27
第三章 H移民点的社会网络关系变迁 27-38
一、社会网络规模 27-31
(一)情感支持网规模 28-29
(二)经济支持网 29-31
二、社会网络的强度 31-35
(一)主要关系类型 31-32
(二)关系强度 32-35
三、网络差异 35-38
(一)社会网络的职业差异 35-36
(二)社会网络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36-38
第四章 H移民点社会网络关系变迁的特点与问题 38-49
一、社会网络关系变迁特点 38-39
(一)移民社会网络关系的规模扩大 38
(二)移民社会网络关系的差异增强 38-39
(三)亲缘关系仍是移民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类型 39
二、社会网络关系变迁的原因 39-46
(一)生计方式的改变 39
(二)H移民点复杂的人口来源 39-41
(三)空间距离相对较近及现代通讯工具的运用 41
(四)移民自身的特征 41-44
(五)政府政策及当地居民的态度 44-46
三、社会网络关系存在的问题 46-49
(一)移民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度有所降低 46-48
(二)老年人移民社会网络受损较严重 48-49
第五章 改善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会网络关系的路径 49-53
一、政府层面 49-50
(一)为移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9-50
(二)促进社会组织的建立 50
二、社会组织层面 50-52
(一)组织日常的交往活动 50-51
(二)开展文化建设 51
(三)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帮助 51-52
三、个人层面 52-53
(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52
(二)更多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增加人际交往 52-53
结语 53-55
参考文献 55-58
附录A问卷 58-62
附录B访谈提纲 62-63
致谢 63-64
拓展阅读:社会学论文选题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职业女性生涯发展研究
论我国工伤保障制度
网络隐私权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社会保障市场化改革的国际考察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美、新、智三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兼论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
我国电视广告女性歧视问题初探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
日本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西安老年人居住环境空间需求研究
工业化与中国养老金制度
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
西安市高校老年教师居住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与家庭变迁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下岗与失业:中国特色的失业现象探讨》
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
中美城市现代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新来港青少年社交节的困境与解困
网络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变革——双向导向型社区管理模式的确立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机制探讨
城市社区自治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的研究——百步亭社区文化建设为个案
广州居民社会规范的探讨
胜东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居委会重塑探析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苏州三元、府前社区非营利组织为个案
城市老龄化社区建设探析
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期中的利益矛盾与整合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与公共政策制定
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群体研究
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基于系统哲学和系统科学的一个尝试性研究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与社会稳定——九十年代桂林市的个案研究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当代的全球化
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
论社会在稳态中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
历史主体活动与社会规律的统一论纲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架构
论社会关系资源在城市反贫困中的运用
推进中的苏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关于工业园区(湖西社区)、全 阊 区典型调查的`分析
论中国的市民社会:历史考察与现实建构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角度
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西部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台湾高山族聚落形态的研究
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
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
市场经济与个性解放
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西南一个水库移民区的故事
现代化进程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解放新论
对城市环境形象规划的初步探讨
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 人、文化、社会的互动——对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一种文化哲学述评
生态城市研究
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
社会变迁中的苏南农村性别分工研究
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
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试析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传统与 嬗 变:地方社会转型中的宗族与民间信仰——以闽西客家桂龙乡为例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
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
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转轨与转型期经济交易的资源与费用分析
网上公关初探
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一现代人文精神建构论纲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生态城市系统管理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的阶层化趋势研究
社会系统发展论纲要
城市文明社区创建问题探讨
农村迷信与农村社会展——广西资源县迷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妇女发展研究
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中关村学习机制的形成
论城市本质
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阳朔西街的文化互动与文化传承 信任、契约及其规制——转型期中国企业间信任关系及结构重组研究
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
城市空间结构的扩散及其效应——现代化视野中的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
草坪潜经村的风土民情与社会变迁
话语分析与商务谈判
广告语言创意与社会文化心理
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
论公关语言及其语用策略
试论黑格尔费尔巴哈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创生的逻辑关联
自己写吧,孩子
你去中国知网,那里论文多得很,这里哪能找到论文啊。你要搞不定的话,去taobao的//翰林书店//,那里能下载到论文的。你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参考就可以了。
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比较简单的会计基础,在这门课里我学了关于折旧,做现金流量表,租赁,估价,发行新股这些比较简单日常的东西,基本就是自己公司内部的事情。成本会计:costaccounting,现在也叫managementaccounting,就是管理会计,这个是用来算成本,给商品定价的。当然这个只是最基本的用途,成本会计的计算成分比较少,理论比较多,主要是给管理者提供成本分析的。商业会计:corporateaccounting,涉及合并报表,跨国公司合并报表,子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形体怎么做财务报表。这里主要考虑不同公司之间的账目。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联系么,我觉得他们都要披露自己的财政情况,让公众都晓得他们的钱怎么用掉了,这个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吧。区别么,我觉得非营利组织多少还是有点商业成分在里面吧,而且现有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给商业组织用的,很多东西对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不是特别适用,区别,我还真说不清了。。。。wow74744
fdsfds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2006-9-12 【大 中 小】【打印】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对这一日益庞大的队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与跨国公司有关的问题中,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成为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鉴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中外国际比较,事实上,在各种模式下都有成功的例证。而跨国公司在选择其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从全球长远的角度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把财务管理模式的确定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关键词:跨国公司 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 集权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跨国公司的财务活动涉及母国和东道国,其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与母国、东道国之间的财务关系;另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我们这里只讨论跨国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即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一个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是由财务部门独立设计的,而是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在财产部门的具体体现。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分权式、集权式和混合式。(一)分权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子公司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其经理一般拥有较多的财务决策权,子公司的业绩用其所在东道国的货币评价。国内的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集团一般只对下属跨国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下属公司进行事后的审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大多数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基本上与我国目前的这种管理模式相似。多数人认为,由于新经济是创新型经济,是强调个性的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应对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对子公司加大放权的力度,更多地实行分权式管理。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IBM.众所周知,IBM是生产计算机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因研制电脑而获得巨大发展的企业,其主要产品反映当代尖端技术发展水平。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IBM遇到国内同行、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计算机制造厂商的严峻挑战。它在计算机行业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为应对这一形势,IBM加大了产品开发力度,于1980-1983年期间在跨国公司内部先后建立了15个专门从事开发小型计算机新产品的风险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独立经营单位”或“特别经营单位”,是自主权较大的单位,在产销、财务、人事方面都有自主权,甚至可以设立自己的董事会,自行筹集资金等,总公司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审议其发展方向外,对其经营活动一律不加干涉,这些风险组织自主权大,开发新产品速度快,很快开发并生产出了商品化的个人电脑,大大增强了IBM在小型机方面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IBM总部将分布在世界各国的131个子公司按地区改组成8个地区事业体。对地区事业体采取分散化管理原则,使他们在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比原有子公司具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对新建的亚洲和太平洋集团的战略中心(日本IBM)在组织上和经营上给予完全自主权。由此可见,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子公司的灵活性强,它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从而保证了其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通过分权,母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将得以分散,母公司的管理者也将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集团发展的战略管理。分权还有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使之更谨慎地分配和使用资金。但分权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各子公司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力,缺乏有效性。这一切都会影响跨国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IBM的成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由此得出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跨国公司所要采取的最佳模式的结论。(二)集权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母公司负责筹资、投资和分配的决策,财务政策的制定及财务人员的安排,国外子公司享有很少的决策权,主要是执行和贯彻母公司统一的财务政策。子公司的业绩用母公司的会计体系和母国货币进行考核评价。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体现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的观念。通过集权,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使母公司的决策在子公司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利子公司整体优势的发展。信息技术、网格技术的发展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信息的不对称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母公司实行集权式管理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有些跨国公司的集权管理不是在削弱,而是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特别是1993年以后,在全球掀起以BPR(业务流程重组)为主要内容的管理革命风潮后,全球绝大多数大型集团(全球500强中的80%以上)几乎都进行了跨国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了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以美国杨森制药集团(在中国设有西安杨森)为例,其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二级的集中管理模式。设在各地或各国的子公司,在本地将财务与业务数据输入后直接通过远程通讯传递到集团总部,集团总部按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别设专人进行审核,审核后进行记账处理。业务正常进行均以年初预算为依据,非常规性的成本或费用支出均要申述理由报集团批准后执行。可以说公司总部完全掌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各地公司按当地本位币进行财务核算,总部则可以按不同的货币进行记账处理,并进行各种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同时可以随时生成合并报表,掌握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综合有关实证可见,新经济对跨国公司实施集权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但可以使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使集权式财务管理的缺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弥补。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仍会通过强化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保证跨国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跨国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集权制也有明显的缺陷:母公司集权后,子公司往往灵活性较差,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过长的信息传递时间也影响了母公司决策的及时性。因此,对产品创新周期要求极为迫切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分权管理的程度可能会逐渐扩大。(三)混合式这种管理模式是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产物,重大的财产决策权集中在跨国公司总部,而日常的财务决策权由子公司掌握,母公司总部的财务专家只向子公司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根据母公司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这种管理模式又可分为集权为主、分权为辅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两种形式。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模式主要体现了集权制的优点,同时还能部分避免由于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下属企业缺乏积极性和活力的现象。它有利于母公司对各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尤其适用于处于发展初期的跨国公司。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模式则应是发展已相对成熟,并且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的选择。这种模式不但体现了分权制的优点,而且加强了集团内部的协调。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确定最优财务管理模式需衡量由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引起的错误决策成本。实行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总公司对成员公司面临的情况很难全面掌握,因此,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成本很高;反之,实行财务分权,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则降低。确定最优财务管理模式还要考虑由财务主体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实行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容易协调和控制总公司和成员公司的目标,进而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降低;反之,实行财务分析,则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成本升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简便,成本降低,进而缺乏信息引起的错误决策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模式趋向集权化。(二)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典型体现,而优秀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为企业建立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有利的支持。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母公司通常要对那些与集团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统一管理与控制;对于那些与集团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往往实行分权管理。一般地,集团总部对核心企业和控股层企业的控制明显要严于参股层、协作层企业。(三)价值链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公司不同的联合方式对其价值链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创造不同的价值链优势。跨国公司按其联合方式不同可分为:横向型跨国公司、纵向型跨国公司和混合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内部的各成员公司无论在产品、组织结构和行业上都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适合采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纵向型的跨国公司已开始涉及多元化经营,即跨部门经营,而各成员公司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混合型跨国公司的各成员公司之间在生产和业务上彼此相关性不强,甚至完全不相关,适合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四)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分为孕育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在孕育形成期,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因为控股公司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财务专家,往往较多地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给子公司经理。在成长阶段,实行集权式财务管理。因为控股公司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财务专家,就要集中重要的财务决策,并通过信息交流和规定的报告程序,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入成熟阶段,通常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因为控股公司的管理通常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子公司经营的规模和重要性需要加紧控制其财务决策;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增长所引起的财务选择权不断增多,这使得控股公司无力也无需对每项任务决策都进行控制。(五)管理跨度根据管理跨度理论,管理者受其时间和精力等限制,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必要实行分层次的授权管理。因此,当跨国公司规模不大,经营范围较小,业务比较单一,子公司数量不多,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简单时,财务管理就可以相对集权;而若跨国公司规模较大、经营业务多样化,或子公司数量较多、从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复杂,母公司难以统一管理子公司或统一管理的效率过低,那么,就会采取相对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六)权变理论所谓权变,即权宜应变。由于市场和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变幻莫测,企业就需要不断变更自己的管理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权变管理于是应运而生。其特点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因此,又被评为以现实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所以,如果子公司面临的外界环境变化大,宜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除了运用以上讨论的几个理论外,跨国公司在设计其财务管理模式时,还应该结合其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考虑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展战略、生产技术特点、地理分布、产品种类、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等因素。参考文献:1.王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C].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02.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2)3.石连运。论新经济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2(5)4.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美]MichaelE.Porter.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