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1.1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1.2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1.2.1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1.2.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1.2.3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1.3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2.1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2.2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2.3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3.1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2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3.3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4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别称抑郁障碍英文名称depression就诊科室精神科常见病因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常见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发展概况我国与世界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情况如下:世界 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 3.22亿[1] (无精确数据)患病率 4.4%[1] (4.2±1.9)%[1][2]注:1.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3%~5%的区间,但有报道称达到了6.1%。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3.30年间,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不排除有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的字眼作了错误(虚假)报道,故本数据可能不准确。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2]综上所述,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亟待重视,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病因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张燕,唐根富,朱敏贞.空巢家庭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69-8702. 张燕,唐根富.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00-17013. 张燕,唐根富,朱敏贞.空巢家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卫生软科学,2005,19(4):285-2864. 张燕,唐根富,沈国栋,张丽.寿县农村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80-13815. (指导作者)孙凯,殷枝波,陈晨,丁宏,王德斌,江丹立,张燕.安徽省某县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6):386-3886. 张燕,唐根富,沈国栋.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生活质量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77-14787. 张燕,张丽,唐根富. 农村老年人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31-338. 张燕,余海瀛,唐根富.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加强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63-464
抑郁症人如何走出阴影 ------浅谈心灵感冒据临床分析统计:我国抑郁症人已达3000万人,重度超过1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病后,跃居全球第二大疾病。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称它是“心灵感冒”。年龄从8/9岁到80/90岁都有。也没有什么身份、性别、职业、贫富……的差别。抑郁症者一般有下面一些表现:性格脆弱、思想封闭、情绪低沉、郁闷不乐、孤独无助、少言寡语、空虚自卑、任性固执、目光呆滞、思维迟钝、动作缓慢、情绪反常、恐惧多疑、悲伤厌世、惊异胆怯、焦躁不安、心烦厌学、记忆减退、暴躁愤怒……等等多种情况。除了注意饮食、中西医药物治疗以外,侧重谈谈心理疗法。现代人很多都感到迷茫、空虚、无奈、孤独、苦累……心理空荡荡的,好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后维谷、左右为难,活又活不起,死又死不起。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出路与答案。人生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是没有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方向和人生的使命;找不到真理,一生都在迷茫、空虚、痛苦之中慢慢煎熬;生命的肉体还在,但心已经死亡!!!这是人生最最最伤心、最最最悲痛、最最最痛苦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一部分人直到人生的终点都在迷茫、空虚、无助之中,真是悲凉、悲伤、悲哀啊!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如果你真想知道,今天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由于人们心理负面的因素造成的。哪些是心理负面能量呢?它包括:自私、仇恨、吝啬、愚痴、骄傲、虚假、邪气、丑恶、迷惑、污染、贪婪、恐惧、自卑、胆怯、消极、悲观、冲动、无情、不满、嫉妒、执着、小气、自持、讨厌--------产生的心理结果是:矛盾、对立、对头、敌意、敌人---------这些心理负面的能量给人带来消极、忧郁、悲伤和病态的严重后果,这也正是人生黑暗、抑郁、悲伤、痛苦、疾病、贫穷的总根源。负能量如果占据了自己身心的主导地位,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人们的思维、意念和行为,让人们陷入痛苦的深渊,乃至于不能自拔。真正的解脱绝不是心灵在痛苦的深渊里每天都在受到煎熬。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明白人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心灵解脱。那么怎么才能从痛苦的深渊里走出来呢?唯一的方法是增加自己的正能量来消除负能量。哪些是心理正面能量呢?它包括:利人、大爱、给予、明理、谦虚、诚信、正义、善良、觉醒、纯洁、廉洁、无畏、自信、勇敢、积极、乐观、平和、感恩、知足、宽容、理解、大度、自省、喜欢--------产生的心理效果是:和睦、亲和、友情、亲情、亲人---------这些心理正面的能量给人带来积极、快乐、幸福和健康的良性效果,这也正是人生光明、快乐、喜悦、幸福、健康、富贵的总根源。世界著名心理学基地——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提到:很多人认为,财富越多就越幸福,但研究显示,这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哈佛还有一句口头禅:“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心理学家认为:愤恨的情况下,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控制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博爱、宽容是快乐幸福的大门;憎恨、记仇是痛苦烦恼的种子!哈佛大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生学不完。以爱心立本,以正直立世。(参阅《哈佛心理学大全》人生不但要有钢铁的坚硬,更需要棉花的弹性和水的柔性。“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说人世宇宙间最高级的最好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像水一样:处在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状态。水是什么形状、什么态度、什么心理?“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讲的这个人生道理。其实人生的负面能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受到了日益严重的不断污染造成的。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于:遗传因素、家人影响、社会干扰、自己言行。只要找到了病根,也就有了解决的妙方。这就需要加强抵抗干扰、预防污染的免疫力,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不断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的人格魅力有那些要素呢?1 、提高素质、完善人格;2 、博览群书、储备知识;3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4 、举止文明、礼貌待人;5 、尊重他人、不说脏话;6 、胸怀宽阔、海纳百川;7 、知足感恩、理解他人;8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9 、诚实守信、立人之本;10、不惧挫折、百折不挠;11、不计前嫌、宽容待人;12、乐观向上、笑对人生;13、闻过则喜、自知之明;14、接受批评、虚心纳谏;15、赞美他人、不存嫉妒;16、科学理财、节约有度;17、平和心态、自我调控;18、自立自爱、自尊自强;19、刚柔相济、惠外秀中;20、知书达理、是非分明;21、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快乐是一天,忧愁也一天。一个瓶子可以装蜂蜜,也可以装毒药。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装失望,也可以装希望。人的心里装什么?都由自己选择!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如果你能举一反三,人生就会海阔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是心理;最强大的也是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上天创造的精品,都有无限的光明和极大地宝藏,都有最珍贵的价值和展示人生精彩的舞台!自信和信仰是心灵里的阳光;自信和信仰能唤起沉睡的生命;自信和信仰是人生起死回生的良药!当我们在没有骨气,活到极致痛苦的时候;当我们备受打击,濒临生命边缘的时候,或许因为这个信心,使我们大的磨难瞬间解除了;因为这个信心,使濒临死亡边缘的我们,生命又得以支撑下去;因为这个信心,使我们能用最坚强的心面对生命中一切的苦!我就是不怕苦,我就是要好好活着!一个人只有学会自我欣赏,看到自己的有点和阳光的一面,才能自我解脱。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什么叫做明白的人?道理明白、思维通达,你就没有烦恼,遇到烦恼的事物很容易解决,成为这样的人,多好啊!什么是人生?曲曲折折是人生;痛苦快乐是人生;酸甜苦辣是人生。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与其逃避还不如面对。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人生是艺术的再现,艺术是人生的升华!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是色彩斑斓的生命!人生绝不是欲生不能,欲死不得,而是活生生的如生龙活虎般的生活!迷茫已经来了,光明还会远吗?空虚已经经历,充实就在眼前!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奋起、勇往直前的那一天。(福楼拜)请朋友和我一起高喊:我最坚强、我最勇敢、我最自信、我顶天立地、我能战胜一切障碍!我真心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自我封闭已久的心灵之窗,让灿烂的阳光照进来,享受幸福之中的烦恼;痛苦之中的快乐,享受人生的美丽多彩。让我们像一只英勇无敌的海燕,迎着暴风雨飞翔着歌唱;歌唱着飞翔!经受过严寒的考验才能享受到美丽的春天;经历了暴风雨才能欣赏到绚烂的彩虹!世界因你而精彩;乾坤有你才辉煌!朋友,请记住:看破红尘数万年,地狱天堂九重天。抛弃烦恼快乐到,改变人生一念间。心念一变,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每一天都是新的开端!乐向红尘乾坤大,笑对人生天地宽!我愿化作一阵阵春风,吹拂你的心灵,为您带来温情和大爱;我愿化作一朵朵莲花,在您心池开放,为您带来快乐和吉祥;我愿化作一缕缕阳光照亮你的心灵,为您带来光明和辉煌!
大学生抑郁心理主要缘于:家庭境况;学习压力;认知偏差;能力困扰;目标缺失;失恋;悲观心境。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廓清原委,把准“脉象”;真情实意,精心关爱;循序渐进,持之不懈。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策略:顺应——打开心扉;劝慰——平稳情绪;开导——扩展思维;指导——转变认知;勉励——唤起自信。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艺术:精选方式;寻觅兴致;注重赞赏;多方配合大学生抑郁心理陈笑丽 付彩云【摘要】: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及失恋等。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手段进行矫治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理。这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矫治、调适西方国家把抑郁症称为“世纪之病”,也有学者称它为“心灵感冒”。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球每年约有1.21亿的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若将轻型抑郁包括在内,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而目前全球约有3.4亿的精神抑郁患者,相当于精神分裂症的7倍多,而且这个数字不断上升。又据2002精神卫生局高层会议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中国有25万人身亡,中国自杀未遂者更高达100万人。《沈阳晚报》记者康科峰从沈阳精神卫生中心获悉,名牌大学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学校总人数的35%,抑郁症越来越“偏爱”高学历、高智商人群。笔者在2005年对我区新生1600余人进行的大学生UPI人格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较之2003年高出5.9个百分点,呈继续上升趋势。对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也由0.6%上升到1.05%。其中16题(常常失眠)占心理问题学生的16.52%.这两项均是鉴别抑郁状态的有效项目。一、大生抑郁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悲观、自卑、心灰意懒,悲伤、抑郁的情绪经常占优势,什么事都不能令其高兴。较轻的抑郁情绪,仅表现为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缺少兴趣,不愿和人来往,但外观上对人的态度变化不明显。严重抑郁情绪则表现苦闷、悲伤、面带愁容、行动减少等抑郁症的症状。它是大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在情绪上忧愁、伤感,心情压抑和苦闷;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我是班里最差的、最笨的、最无能的);兴趣减退,逃避校园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上缺少信心及主动性,成绩下降;在身体上出现疲惫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等。偶尔有轻生念头出现,觉得活着太累。大学生抑郁心理特点:从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容易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因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休学、退学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其中抑郁症占12%。有关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发病率高于男性。2005年笔者在我区某高校1200余人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中发现,女生抑郁的单因子分比男生高2.89%。二、大学生抑郁心理诱发原因(一)、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学校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新的日常活动环境是指宽松与自律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表现在与老师、父母、社会及网络交往中出现的新特点。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思想游移不定、是非观念薄弱、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失衡,从而导致心理紧张、烦闷、抑郁,甚至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对人不感激(有敌意),对物不爱惜,对生活不满意,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笔者咨询过一位来自哈尔滨的男生,因吃不惯学校食堂的饭而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包伙,离开了家长的束缚,还经常喝点酒。一次酒后,因打开水加塞与一男生大打出手,受到了留校查看的处分。(二)、人际关系矛盾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又具有鲜活个性的学子们,人际关系矛盾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深感人际关系复杂而孤独压抑。在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水房,因抢座、占座、买饭、打水时的加塞而造成人际摩擦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学生因缺乏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方法,为找不到真正的知己而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学生,以及儿童时受虐有过家庭暴力经历的人,均在人际关系中显露出性格内向、孤僻与同学格格不入。另外,个别沉迷于网络交往的网瘾者,也表现出了厌学自闭、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神情呆滞等抑郁心理症状。我曾接待了一位来自东北单亲家庭有抑郁情绪的女学生。开学第一天就因一点小事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发生口角,母亲当时送她还没有走,她就跟母亲哭闹,要求换班或者退学,无奈母亲托人花钱换了班。接下来学习没有兴趣,经常以头疼为借口逃课,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即便是老乡也回避。咨询中得知她父母离异前,父亲经常打她,后来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经常教育她,这个社会好人少,只能相信自己。笔者在前述的SCL—90分类统计表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最困扰的问题”,选择“人际关系”的为161人,占测试总数的12.90%。(三)、家庭贫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部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就高校的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贴上“贫困生”的标签,但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除了学习上的竞争外,还要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因缺乏经济保障而忧郁不安。有位贫困的女大学生向笔者哭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样家境贫寒的本院男学生的QQ号,本想与之探讨贷款和打工等情况,当她发出了“我们不是李嘉诚的儿女,贫穷不是我的过错”时,对方马上挂了线,从此拒绝与之聊天。她因此情绪郁闷而求助于笔者。(四)、失恋有位学者说:“爱有多消魂,就有多伤人”。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据某大学调查,90对低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到毕业时正式确定关系的仅有17对,占18.8%。由此可见,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笔者在工作中接待的心理问题学生当中,情感问题占很大一部分。三、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和调适(一)、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自始至终的、各年级侧重点不同的教育。首先,优化校园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外,环境也是教育者。特别是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智力、思想、行为,而且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激发人的毅力和斗志,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第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各级领导、各科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对学生抑郁心理的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要作用。对个案咨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多发的心理问题以讲座、集体咨询等形式进行辅导(对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教育,大四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指导)。对心理健康档案中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给予高度关注,并做好回访工作。同时在学生中招募自愿者,培训朋辈咨询员。他们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做情绪疏导效果更佳。另外,可专门对失恋和人际矛盾的学生,分别采取6-8人团体咨询。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矫治大学生抑郁心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抑郁心理最常用的就是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共情、解释、反复保证和指导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抑郁心理的性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配合治疗,这当中支持和鼓励占重要地位。第二,认知疗法对于人际关系不良、抑扬、焦虑等症状的缓解帮助较好。通过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抑制和改变那种过分的、狭隘的情绪反应,使学生对人对事对己从新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结构,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恢复,心理状态达到平衡。第三,还可以采用娱乐疗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等来陶冶性情,消除抑郁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运用语言和行为策略,采用系统的、活跃的能使学生充分合作的调整干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对外界信息所做的不良反应,增强适应能力。(二)、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主要是指抑郁情绪的自我调理。第一,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及时向亲友、同学、心理医生、心理热线倾诉淤积在心头的苦闷和烦恼,则可以排淤化结,使受挫的心灵得以平抚,感情的伤口得以愈合。第二,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第三,主动转换自己生活环境和内容,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尽量多参加一些校园的活动和社团组织,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及文体艺术等活动。抑郁苦闷时,在校园里或郊外散散步,看看电视、电影,或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等,避开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人,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稳定情绪,调整心境的目的。第四,自己创造好心境,学会快乐的生活。积极的自我暗示,热爱生活,宽容、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诉,巧妙遗忘等,都可以使自己创造良好的心境,实现快乐的人生。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承担生活压力的程度也不同,进行积极的自我身心调适,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参考文献: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巨天中主编《跨越心灵的7大障碍》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1月李幼辉 王志铭主编《精神病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1.1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1.2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1.3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1.4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1.5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1.6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1.7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2.1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2.1.1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2.1.2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2.1.4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2.2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2.2.1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2.2.2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2.2.3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2.2.4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2.2.5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1.1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1.2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1.3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1.4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1.5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1.6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1.7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2.1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2.1.1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2.1.2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2.1.4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2.2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2.2.1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2.2.2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2.2.3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2.2.4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2.2.5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大学生抑郁心理主要缘于:家庭境况;学习压力;认知偏差;能力困扰;目标缺失;失恋;悲观心境。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廓清原委,把准“脉象”;真情实意,精心关爱;循序渐进,持之不懈。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策略:顺应——打开心扉;劝慰——平稳情绪;开导——扩展思维;指导——转变认知;勉励——唤起自信。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艺术:精选方式;寻觅兴致;注重赞赏;多方配合大学生抑郁心理陈笑丽 付彩云【摘要】: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及失恋等。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手段进行矫治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理。这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矫治、调适西方国家把抑郁症称为“世纪之病”,也有学者称它为“心灵感冒”。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球每年约有1.21亿的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若将轻型抑郁包括在内,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而目前全球约有3.4亿的精神抑郁患者,相当于精神分裂症的7倍多,而且这个数字不断上升。又据2002精神卫生局高层会议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中国有25万人身亡,中国自杀未遂者更高达100万人。《沈阳晚报》记者康科峰从沈阳精神卫生中心获悉,名牌大学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学校总人数的35%,抑郁症越来越“偏爱”高学历、高智商人群。笔者在2005年对我区新生1600余人进行的大学生UPI人格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较之2003年高出5.9个百分点,呈继续上升趋势。对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也由0.6%上升到1.05%。其中16题(常常失眠)占心理问题学生的16.52%.这两项均是鉴别抑郁状态的有效项目。一、大生抑郁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悲观、自卑、心灰意懒,悲伤、抑郁的情绪经常占优势,什么事都不能令其高兴。较轻的抑郁情绪,仅表现为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缺少兴趣,不愿和人来往,但外观上对人的态度变化不明显。严重抑郁情绪则表现苦闷、悲伤、面带愁容、行动减少等抑郁症的症状。它是大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在情绪上忧愁、伤感,心情压抑和苦闷;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我是班里最差的、最笨的、最无能的);兴趣减退,逃避校园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上缺少信心及主动性,成绩下降;在身体上出现疲惫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等。偶尔有轻生念头出现,觉得活着太累。大学生抑郁心理特点:从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容易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因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休学、退学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其中抑郁症占12%。有关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发病率高于男性。2005年笔者在我区某高校1200余人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中发现,女生抑郁的单因子分比男生高2.89%。二、大学生抑郁心理诱发原因(一)、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学校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新的日常活动环境是指宽松与自律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表现在与老师、父母、社会及网络交往中出现的新特点。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思想游移不定、是非观念薄弱、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失衡,从而导致心理紧张、烦闷、抑郁,甚至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对人不感激(有敌意),对物不爱惜,对生活不满意,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笔者咨询过一位来自哈尔滨的男生,因吃不惯学校食堂的饭而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包伙,离开了家长的束缚,还经常喝点酒。一次酒后,因打开水加塞与一男生大打出手,受到了留校查看的处分。(二)、人际关系矛盾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又具有鲜活个性的学子们,人际关系矛盾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深感人际关系复杂而孤独压抑。在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水房,因抢座、占座、买饭、打水时的加塞而造成人际摩擦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学生因缺乏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方法,为找不到真正的知己而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学生,以及儿童时受虐有过家庭暴力经历的人,均在人际关系中显露出性格内向、孤僻与同学格格不入。另外,个别沉迷于网络交往的网瘾者,也表现出了厌学自闭、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神情呆滞等抑郁心理症状。我曾接待了一位来自东北单亲家庭有抑郁情绪的女学生。开学第一天就因一点小事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发生口角,母亲当时送她还没有走,她就跟母亲哭闹,要求换班或者退学,无奈母亲托人花钱换了班。接下来学习没有兴趣,经常以头疼为借口逃课,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即便是老乡也回避。咨询中得知她父母离异前,父亲经常打她,后来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经常教育她,这个社会好人少,只能相信自己。笔者在前述的SCL—90分类统计表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最困扰的问题”,选择“人际关系”的为161人,占测试总数的12.90%。(三)、家庭贫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部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就高校的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贴上“贫困生”的标签,但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除了学习上的竞争外,还要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因缺乏经济保障而忧郁不安。有位贫困的女大学生向笔者哭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样家境贫寒的本院男学生的QQ号,本想与之探讨贷款和打工等情况,当她发出了“我们不是李嘉诚的儿女,贫穷不是我的过错”时,对方马上挂了线,从此拒绝与之聊天。她因此情绪郁闷而求助于笔者。(四)、失恋有位学者说:“爱有多消魂,就有多伤人”。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据某大学调查,90对低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到毕业时正式确定关系的仅有17对,占18.8%。由此可见,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笔者在工作中接待的心理问题学生当中,情感问题占很大一部分。三、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和调适(一)、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自始至终的、各年级侧重点不同的教育。首先,优化校园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外,环境也是教育者。特别是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智力、思想、行为,而且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激发人的毅力和斗志,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第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各级领导、各科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对学生抑郁心理的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要作用。对个案咨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多发的心理问题以讲座、集体咨询等形式进行辅导(对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教育,大四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指导)。对心理健康档案中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给予高度关注,并做好回访工作。同时在学生中招募自愿者,培训朋辈咨询员。他们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做情绪疏导效果更佳。另外,可专门对失恋和人际矛盾的学生,分别采取6-8人团体咨询。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矫治大学生抑郁心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抑郁心理最常用的就是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共情、解释、反复保证和指导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抑郁心理的性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配合治疗,这当中支持和鼓励占重要地位。第二,认知疗法对于人际关系不良、抑扬、焦虑等症状的缓解帮助较好。通过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抑制和改变那种过分的、狭隘的情绪反应,使学生对人对事对己从新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结构,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恢复,心理状态达到平衡。第三,还可以采用娱乐疗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等来陶冶性情,消除抑郁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运用语言和行为策略,采用系统的、活跃的能使学生充分合作的调整干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对外界信息所做的不良反应,增强适应能力。(二)、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主要是指抑郁情绪的自我调理。第一,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及时向亲友、同学、心理医生、心理热线倾诉淤积在心头的苦闷和烦恼,则可以排淤化结,使受挫的心灵得以平抚,感情的伤口得以愈合。第二,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第三,主动转换自己生活环境和内容,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尽量多参加一些校园的活动和社团组织,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及文体艺术等活动。抑郁苦闷时,在校园里或郊外散散步,看看电视、电影,或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等,避开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人,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稳定情绪,调整心境的目的。第四,自己创造好心境,学会快乐的生活。积极的自我暗示,热爱生活,宽容、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诉,巧妙遗忘等,都可以使自己创造良好的心境,实现快乐的人生。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承担生活压力的程度也不同,进行积极的自我身心调适,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参考文献: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巨天中主编《跨越心灵的7大障碍》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1月李幼辉 王志铭主编《精神病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根据本系专业的特点以及论文写作的特点,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制定此毕业论文指导方针,以期对我系的毕业生论文选题和写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一) 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1. 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要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2. 论文协作是对毕业生3年来学习情况的检验和体现,是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反映。(二) 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1.选题要有意义从理论上讲,选题一定要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理论上创新,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同时,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必要选太大,坚持宜小不宜大、可行性原则。2.观点要鲜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表叙清晰。 3. 论证要充分论文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准备,论据要充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 条理要清楚文章的条理一定要清楚,讲求逻辑性,结构要严谨。 5. 行文要规范毕业论文具有严格的写作格式,具体有以下5个方面: (1)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要简洁,不可过长,最好是通过论文题目可以看出要研究的问题。 (2) 摘要文章的摘要主要是对论文写作思路的一种高度概括,一般是100字左右,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 (3) 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是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或者最能表明文章观点的词语。 (4) 正文正文的结构一定要严谨,内容的编号依次为:一、(一)、1.、(1)、①等,也可以采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文字格式。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文章的最后,篇数为3-5,也可以更多。其具体的写法要求为: ① 专著: 作者.书名(文献类型)[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② 论文: 作者.题目(文献类型)[N].刊物名,年(期数).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1.1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1.2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1.2.1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1.2.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1.2.3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1.3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2.1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2.2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2.3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3.1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2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3.3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4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主要是没有希望,生活没有盼头。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宜家,在餐厅吃饭,跟四个老阿姨拼桌,听她们聊天。 老阿姨平均年龄65岁,一人一杯饮料一块乳酪蛋糕, 一个说“我最近状态特别不好!” “我看您还行啊,气色不错。” “年轻时就想着怎么挣钱、买房子、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现在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我觉着一下子没方向了,每天什么也不想干。” “我特理解您,我前一阵也是这样,特别痛苦。” “对对对,我也是。刚退休时到处去 旅游 ,现在觉得也没意思,哪也不想去。” “这几天我想开点了,平安是福……” 四个人默默叹一口气。 我朋友坐在旁边听的直翻白眼, 这简直是无病呻吟嘛! 有养老金,手握好几套房子,有儿有孙的,也没生什么病,还有更完美的老年生活吗? 其实这四个老阿姨是典型的老年人忧郁症,未来是倒计时的人生,而不是过去年轻时,总觉得好日子在后头的状态。 后边没有更好的日子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日子, 以后的人生,想想看都是每况愈下。 抑郁也是容易理解的了。 年轻时上进心很强的人,退休后有可能会迷失自我,《我爱我家》里第一集就是“发挥余热”,老年人热心社区公益,服务他人,关心家人朋友,找到除了“上进”以外的人生目标,才能充实生活,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生理方面 众所周知,老年是一个机体各方面都进入衰退的状态时期,在这个时期容易发生许多疾病。抑郁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之前我为大家科普过抑郁症的病因,其中很多因素在于生理,因此这是老年人易出现抑郁情绪的基础之一。2.心理方面 人到老年意味着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的冲击。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不再被人需要、不再被人接受,不能在轻松完成以前容易做到的事情。3. 社会 方面 无论以前的生活多么风光美好,终有落幕的时候。当 社会 角色明显改变,对于老年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赋闲在家,发觉子女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自己。而自己却需要他们的照顾,这样的心理状态需要一个适应,但目前的 社会 形态与结构尚不能为我国的老人创造出良好的适应过程。加之 社会 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空巢老人。4.医疗方面 随着 科技 发展,如今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对于一些疾病的识别也越来越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抑郁的发病率。同时,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在早期也会表现出抑郁症状。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抑郁的发病率增加。5.环境方面 现代生活的发展已经造就了许多快文化现象形成,老年朋友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其中,或者说适应这样的节奏。另外,我国的 社会 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地区尚不能为老年人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服务,这些会为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他们对自我的否定,因此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长。6.家庭方面 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比如是否应该为儿女放弃自己的生活?家庭的角色变化能否老人接受并习惯?消费观念是否与子女契合?新的住宿环境是否合适?再婚与独居到底该选哪个?等等问题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此外,还有许多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都会直接在老人身上发挥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可以看出,面对到来的老龄化问题,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尚未准备充分,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愿天下老人 健康 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人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达30%。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1、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2、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使在同一天中,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3、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4、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各国对抑郁症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共识: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脑部分泌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后抑郁症状能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晚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症状复发起积极作用。 为什么老年人会感觉抑郁? 我们先从影响老年人心理 健康 的因素出发: 进入老年期以后,一般人都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过去忙忙碌碌,到现在闲居在家,感到 社会 不需要自己了。 这种情况,对老年人也造成了心理压力。加之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和衰退,也或多或少地让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退休】 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 社会 角色的改变,原来主要以 社会 角色为主,转而以家庭角色为主,过去忙碌的生活变为清闲自在,而原来的同事、朋友不能再像在工作岗位上相处时间那么多,因而感到失落、孤独、寂寞、不适应,这是常见的情况。 尤其是原来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退下来后,这种失落感要比一般的干部和群众更加明显。因为过去的人际关系多为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退下来以后,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孤独感就越强烈。 【丧偶】 由于老夫老妻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几十年,相依为命。如果一方不幸去世,对另一方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会在精神上造成严重伤害,使老年人心理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因为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因素中,丧偶被认为是刺激量最大的应激源。 有学者统计,配偶死亡3年后,对方死亡率为一般人的3倍。 【家庭矛盾】 老年人离退休后,主要活动在家庭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较过去多了,家庭中各种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加之与年轻人对一系列 社会 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极易产生矛盾,纠葛在“住房、吃穿、日常开支、老伴有病、子女犯罪、失学失业、婚姻纠纷”等,这些问题经常困扰老年人。 【经济问题】 老年人退休以后,经济来源相对减少,会因经济问题而担忧。有的老年人原来给子女带孙辈、做家务;而上了年纪后, 力不从心,为子女分担不了太多家务,自认为给孩子增加了负担,经常会自责,造成心理压力。 会变得多疑、郁闷。 有的老年人还容易听信一些人的谎言,导致上当,财产遭受意外损失,就会加重心理创伤,甚至痛不欲生。 【天灾人祸】 老年人经历多,害怕天灾人祸和 社会 动乱,企求安定、和平。但 社会 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住房紧张、上学难、就业难、车辆多、事故频繁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整天提心吊胆,一旦发生意外,对老年人打击就很大。加之年轻人信仰多元化,与老年人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都使老年人承受更多心理压力。 【名誉】 老年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应该得到 社会 和晚辈的尊重,如果得不到晚辈的尊重,就会产生心理失落感,甚至认为会被 社会 遗弃。 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关键因素。 公号心理三冬暖,希望能帮到您 中老年人抑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作原因 伴随着中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他们也离开了几十年热爱的工作岗位,瞬间感觉无所事事,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也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同事,失去了融洽的交流环境,容易陷入抑郁的境地,主要还是心理落差太大。 二、家庭原因 伴随着儿女的成家立业,重新组建了自已的家庭,生儿育女,儿女的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中老年人,疏于关爱和照顾,更加忽略了中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 ,从而产生抑郁症。 三、身体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很多老年人伴随着一些疾病的折磨从而产生抑郁。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折磨,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持久而毁灭性的打击。 四、对死亡的恐惧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或者是由于疾病的折磨,整日杞人忧天,不能正确看待死亡,从而产生了心理恐惧,活在极度的担惊受怕当中。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夹在 社会 生活的中间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对于多数中年人来说,岁数已经不再年轻,很多后来的年轻人也已经能够挑起大梁,自己的位置不再举足轻重,而是可有可无。难怪,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不能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可以翻脸走人,而那些有娃有家有老人的中年人却只能停在原地,往死里骂他们也不会轻易选择离开的。 如果你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当然还是风生水起的,只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人生的没落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中年的你,算不上成功人士,算不上职场的一把手,那就最好内敛起来吧,因为在下面人眼里你不过是个过了期的大叔,在上面人眼里,你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可用之才,所以羽毛已经渐衰的你要懂得收放自如的道理,该收起自己的怪脾气了,因为你的任性,不仅不会收获成功,搞不好还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得不偿失。 所以,不该操心的事尽量不要再参与了,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发挥年轻人的作用,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1,中老年承担了更多的 社会 与经济责任、压力,在各种压力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中老年上有父母等长辈,下有子女晚辈,中间有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平衡,处理,容易激发矛盾点。 3,中老年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对抗各种身心疾病的机制较差,容易被抑郁情绪控制。 4,中老年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开始下降,遇到抑郁的心情不善排解,久而久之,积郁成疾。 5,中老年对此病认识不足,不能采取有效途径应对,很容易把抑郁情绪和状态持续发展,严重成抑郁症。 中老年抑郁应该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 社会 发展太快,中老年学习,接受新事物,融入新环境。各方面都不能和年轻人比,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 社会 的淘汰,使尽全力只能在勉强维持生活的边缘徘徊。 第二,身体机能,全线下滑,每天心力交瘁,好多事情回天乏术,现实,精神双重压力, 第三,就是来自感情方面的打击。单身的中老年占很大比例,有的可能还在感情伤害的阴影里挣扎,即使走出来,一个人生活,身心难免受到影响。长时间的孤独和无望,必将走向抑郁。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中老年的身心 健康 ,他们在承载着一个个家庭,也是整个 社会 的中流砥柱。 如果从生理分析 很直接 更年期 玩得多 睡的少。从心理分析 独生子女 压力大 养大儿子养孙子 那是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都需要依靠自己,而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发现自己不敢生病或死去,因为有太多责任要去付出,就这样一件又一件事情压着自己,突然有一天却又发现自己背后没有任何依靠,于是乎焦虑,恐慌,抑郁由然而生。
导致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1、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是生理上的因素,专家介绍说,生活中,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患有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癌症、失眠、焦虑、心血管异常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这些也是抑郁症的病因。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2、抑郁症的另外一个常见病因还与人格因素有关,一些抑郁症专家称,抑郁症的发病与其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性格是很重要的抑郁症的病因。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老人患有抑郁症一般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那么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原因有那些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原因 1、老人得抑郁症的原因包括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有人曾对4489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期9年的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 2、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人得抑郁症的原因。 3、老人得抑郁症的原因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 老年抑郁症有很多都是因为老年人本身的心理疾病所造成的,有可能老年人孤独,或者是没有人群交流,经常闷在家里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引发老年疾病,而且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如果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话,一般会丧失自己的兴趣,本身非常感兴趣的事情瞬间就会变得没有兴趣,有的时候也会造成精神减退,出现其他情况,自己的言语非常少,不喜欢见人,更不喜欢出门,往往是一个人呆在某一个固定领域,最好是封闭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如果是严重的,会出现自杀心理。晚上睡眠不好,很多人都是不敢睡觉,但是却特别困。 根据世界调查组织的研究发现,一般患有老年抑郁症的人群发病率在一半左右,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就会增大这种老年抑郁症的风险,往往与自己的家人隔绝。甚至不愿意参加一些活动,而且有很多患者一旦陷入了这种状态,就会感觉自己非常抑郁,而且往往女性要比男性的病发率高很多。 老年人如何预防抑郁症 1、不要生气 生气可以影响人的健康,使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血压升高、头昏脑涨、口苦咽干等。发怒会大伤元气,百病生于“气”,不气少得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老年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要学会“制怒”、宽容、忍让,变“热处理”为“冷处理”。 2、每天都要笑 老年人要善于寻找可喜可笑之事,多笑笑,不良情绪随之消失,自然心旷神怡。笑能驱散忧愁和烦恼,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笑能使肺脏扩张,是锻炼呼吸的体操:笑能使胃肠更好地消化。人生难得病中笑,笑是病情好转的信号。我们要说说笑笑,开怀大笑,在笑声中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3、学会与病共处 小病扛不得,中病拖不得,大病更是耽误不得。二是关心它:一旦患病,抓紧治疗,注意“三分治七分养”,好好保养身体,在饮食、锻炼身体、睡眠、精神等许多方面配合治疗。三是别理它:千万不要常把病挂在心上,把“我有病了”当成思想包袱,这样容易加重病情。四是征服它:树立必胜信心,与疾病斗争。 4、别跟烦恼过不去 研究发现,40%的人为未来的事烦恼,30%的人为过去的事烦恼,22%的人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烦恼,4%的人为改变不了的事烦恼, 的人为正做着的事烦恼。仔细分析:明天的事还没到,犯不着烦恼;过去的事不再烦人了,没有必要烦恼;正在做的事,没空烦恼,所以千万别自寻烦恼。烦恼就像一根打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越和烦恼过不去,结就会越“牵”越紧,及时解“结”方为上策。 5、防止“七情”过度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活动,如“七情”无度,不利养生保健。古人向有“七情内伤”之说,情绪异常可伤及内脏,使内脏功能紊乱。因此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受到不良刺激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听人劝告,以免损害健康。猜你喜欢: 1. 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 2. 中老年抑郁症怎么治疗的方法 3. 治疗老年人抑郁症的方法介绍 4. 中老年抑郁症怎么治的方法 5. 老人全身无力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