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初中议论 ①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 ②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样。 ③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把虐待当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为乐。这时,他就会完全丧失了人性。所以,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比方说,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时,坚决废止凌迟、腰斩、砍头等方式;在无法避免战争和执刑时,决不虐待俘虏和犯罪嫌疑人。当然,也不虐待动物,哪怕它丑恶如老鼠。 ④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⑤我想起刘瑜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 老鼠被邻居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 ⑥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说不该。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说:“即使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你。” ⑦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恻隐之心竟会及于一只老鼠。在许多人(也包括我)看来,老鼠是肮脏的、丑陋的、作恶多端和死有余辜的。不是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么?既然必须消灭,又何必管它怎么死呢? ⑧但我们,不,就说我吧,从来没有想过,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也没有想过,即便它罪该万死,也不意味着就该折磨至死。然而刘瑜想到了,这让我感到惭愧。是的,惭愧!因为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⑨的确,连老鼠的惨死都于心不忍的人,还会虐待人吗?是心足以王矣(《孟子?9?9梁惠王上》)!相反,一个人,今天能虐待老鼠,明天就能虐待狗,后天就可能虐待人。因此,为了保证人不受虐待,必须反对虐待动物。这不是什么动物福利或者狗权(动物权),反倒是人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问题。 ⑩事实上,不忍心其无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现代社会法治与人权的心理基础和人性基础。比方说,国际社会一致公认不能虐待俘虏,不能虐待犯人,不能虐待动物。我永远不能忘记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医学院的学生带着担架,拎着兔子牵着狗,走向实验室。解说词说:担架是为狗准备的,兔子没有,这意味着兔子将不再生还。节目的结尾,是师生们为实验动物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他们会去献上鲜花。这不是虚伪,而是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生命尽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真正尊重人类自己。因此,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而且,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动物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否则,下一个被按倒在床,挖肝取肾抽胆汁的,没准儿就是我们自己。 (选自2014年第4期《青年文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起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 4.针对结尾段,就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5.在玉林,每年的夏至,吃狗肉品荔枝是20多年来的民间习俗,然而这一习俗受到很多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质疑和抵制。今年6月21日,因某些“狗贩”虐狗逼爱狗人士高价买狗引发冲突,广西玉林“狗肉节”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对于这一争议,你怎么看?参考答案: 1.人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 2.从当前热点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议论的话题。 3.举例论证;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的观点。 4.示例一:作者认为,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前提是什么?示例二: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示例一:我们应该尊重各地的传统风俗习惯,但“狗肉节”这一习俗不宜宣扬。示例二:爱护动物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开放性题目,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学者中,单论学术水平,没有一个让我钦佩的。如果论专业态度严谨程度,王立群值得我来敬重。如果论儒雅气质,郦波老师的气质比较好。
王立群是河南大学的,据河南大学的熟人讲,从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学术成果上讲,王立群老师的成就不是最好的,在河南大学 历史 考古专业,比王立群有成就的老师有好几个。比如,河南大学有个郑慧生教授,是研究甲骨文方面的专家。
康震在百家讲坛,讲过好多次课,主要讲唐诗宋词。康震讲课的水平没得说,就是不知道他有什么学术成果,或者有什么文学作品。有一次,中央台新闻联播,大学政治工作会议,我在电视上看到康震的身影,我的感觉康震更像一个官员,不是一个学者。
易中天教授,讲课的水平很好,有没有出类拔萃的学书成果,冷清真的不得而知。易中天品三国,适合广大普通群众的水平和口味,所谓下里巴人,和着万千之众。自从,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从商朝开始写,他说中国只有3700年文明史,冷清对易中天的敬重都没了,更谈不上钦佩。
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过很多东西,冷清印象较深的是他讲王阳明。郦波老师有次在某地方台做节目,他讲到霍去病时,主张中国不能过多的强调忍辱负重,汉族人在 历史 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少数民族的杀戮,这不值得骄傲。要向汉朝学习,主动进攻匈奴取得优势。郦波老师的这个观点,和冷清的观点一致,令冷清肃然起敬。
冷清对于以上知名人士的评价,都是基于冷清个人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学术水平的对比而言,只是冷清一家之言,不代表大众的认知态度。这些知名的学者的知识学术水平,相对于大众来说,绝对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大众是否钦佩他们,冷清就不得而知了。
易中天。三个理由:
2013年易中天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此后出版了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说,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
不能说易中天写了这么书,成就大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踏实做了研究,研究获得不少成果,你可以不同意他研究的结论,但得承认易中天有东西,且拿出来了。
易中天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风气,就是评论 历史 必须拿出原始史料作为依据。在易中天之前,网上就有很多网文和键盘讨论 历史 军事,有的也写得非常好,但是这些文章很少公布其内容是什么地方看来的,读者只能根据信息量,来判断这个人写的内容是否合理。
全靠读者自己判断,首先对于作者因主观好恶写出来的东西就很难辨别,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网络神论多如牛毛的一个根本原因,很多神论大师十假之中有一真,当时网络上其它人也只是空对空的批驳,最后被拉低到了一个水准。当然比较多的是袁老师那种五六分真的,其余都是信口开河,虽然满是槽点,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易中天好就好在,把他几乎所有观点引自出自什么地方,基本上一五一十的都交代出来了(基本上都是《三国志》和裴注,此外有少量吕思勉、张作耀、何兹全等老 历史 学家的作品),毕竟他是教授,还是上央视公开讲三国,所以不能跟写网文一样,得有学术界的基本要求。但是他不少观点在电视上放出来之后,很多人不服,这个时候就想到了我可以自己去翻原书,把每一个字眼都抠一下就可以反驳他了。因此易中天很有可能极大的带动了《三国志》(乃至后汉书、晋书)的阅读,这点功劳就是不可估量的。
易中天写出来的东西易懂而且有趣,但不装。
作为一个非 历史 专业的学者,他好就好在他看得清自个儿。
易中天写的东西,从他做《品三国》开始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注释给你整得明明白白、扎扎实实。哪里是哪儿的史料,哪句话出自哪里,如果是一些主观的东西,他会给你贴出来是哪个 历史 大牛考证提出的这个观点。
这又引出易中天讲 历史 的一个特点,你看上去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个人风格,但是他在作品里提到的所有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一个是他自己首创的,几乎全部都是前人提出的、经得起推敲的内容。
而且,最可贵的是什么?
易中天没有很多自诩搞 历史 、懂 历史 的人的臭毛病——爱撕逼。
他永远是:我看到的史料是这样讲的;我的观点是这样;有谁谁谁提出了某某某观点,他的依据是什么……
他绝不会上来就:我认为是什么;谁说的不对;我独家发现了什么;事情就是怎么怎么样的,不服来辩!
易中天很懂一个道理,就是 历史 的解读和主观表述是多元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唯一确定的史料。
易中天和很多人引战不一样,他讲论战艺术,喜欢把火力引到别人那里去。
他作品里很多东西有人不同意,反对,但他不跟人撕,他明明白白把出处列出来,告诉你这是那个人提出的说法,你和那个人撕去。但是他绝不隐藏和伪造自己的意见。
这几位都是国学大师,个个都令人钦佩。不过,我最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课,认为郦波老师最具有儒雅气质。
王立群老师态度温和,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位非常可爱、和蔼可亲的老爷子。
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述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事。康震老师风趣幽默,语言生动,课堂氛围十分活泼,内容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让人会不知不觉地就听到了最后,有种要一直听他讲下去的冲动。
认识郦波老师是在《中国成语大会》,熟知在《诗词大会》,郦波老师面相极善,温文尔雅,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他这性格也是相当随和,与人无争那种。
至于易中天,我只知道他品《三国》,可惜没有听过他讲述什么,不熟悉所以不做评论。
除此之外呢,还有纪连海老师、蒙曼老师,也很喜欢他们。
纪连海老师给人的感觉就像老顽童,是与康震老师不一样风格的活泼,说话也很中肯,特别适合讲故事,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蒙曼老师是一位女学者,也是博学多识的才女,与郦波老师的风格相似,点评的时候也很会考虑到选手的感受,很有爱心和同理心的老师。
先说答案:王立群。
至于水平倒着讲吧。
康震、郦波,二位在自己所讲的古代文学-诗词领域都水平有限。非要评个倒数第一,那就是郦波吧,谁让郦鲲鹏教授不善藏拙呢。
郦教授,南师大硕导,自从上了百家讲坛,小有名气,涉足的领域是越来越广,后来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担任嘉宾,对于他的那点旧学来说,这时候还算够用。再往后就不对劲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两档节目,彻底把郦老师打扮成一个诗词专家、国学大师的范了,甚至郦老师自己也认为自己既然当了诗词“导师”“大学士”,对诗词绝对是内行中的内行了,怎么说也是个“诗人”了。
他在微博发了自己几首诗词,被网友指出格律错误,用词不当。郦教授不仅不以为耻,还把自己比成鲲鹏,把批评的人比成斥鴳,说人家理解不了自己的境界。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郦鲲鹏教授的境界:
格律,错了;押韵,错了;内容,还特么抄网文小说句子……
有些人在自己的领域很厉害,出了自己领域乱说话就往往丢人。郦鲲鹏教授,南大文学院硕导,丢人丢在自己吃饭的领域。无话可说。
康震老师,天天赶场上节目,流水线出书。上次去某出版社,满地堆的都是康老师新书,横跨唐宋诗、词、文,煌煌几百万字。
这些都是一年之内,康老师在百忙之中写出来的。哪怕不过脑子写口水文,感觉都挤不出这个时间。
康老师自称“自带流量”的诗词男神,来看看诗词男神的诗吧:
天天嘲笑老干体,我特么随便抽一篇老干体,估计都能把康教授打趴下。又有人指出康教授诗词的格律问题,康教授竟然觉得别人诗在嫉妒他……
我的天,别人提出格律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只有格律有毛病, 而是除了格律,其他地方全是毛病,无从下嘴……
下面说说王立群和易中天
王和易都能算是学者。但易中天属于创作型的学者,他专业主攻方向是文学和美学,所有他的畅销书多是品XX,《品三国》《读城记》,都是在用学养作根基,根基之上凸出的是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易的这个学术根基还是较为牢固的,经常引用翦伯赞田余庆吕思勉等人的学术观点,源流可见。
而王立群的史记研究在国内算是水平不错的。他真正的专攻方向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性格也很沉稳,不像易中天过于跳脱,喜欢造噱头。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因为《百家讲坛》而出名的文化学者,我一个都不钦佩,我只佩服他们口才好得不得了,也佩服他们获得了优良的基因,上得了普及一般 历史 知识的台面。
其实问者在提问中设了两个问题:1.最钦佩谁?2.谁最具有儒雅气质。第一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会认为问者是一个外貌协会会员。中国人多,最不乏的就是会读书的人,口才好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 历史 的记录,每一个朝代都有优秀的 历史 学家,都会有前瞻的 历史 论断。
可以说,现代的中国走入了一个大赚钱的时代,人人都想发财,在校生想创业,自己当老板,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文化学者则以文化为产品,只要一个文化表演平台,定一个题目,写好稿子,根据受众认真润色一下,然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让听众听起来以为是真。于丹,前几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说到这个时代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代,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少。于丹的口才很好,当时听起来,以为现实就是这样,贫富差距已经消除,教育已经全国普及,大街上已经路不拾遗,夜晚可以夜不闭户,中国已经走入大同 社会 ;而现实却是重重的给于丹打了一记耳光。
书读多了,就会明白很多的哲学命题、 历史 故事、政治沿革,就不会惊讶于《百家讲坛》中的内容,他们不过是文化 娱乐 人物。口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训练的。
本人才疏学浅,一农村老太婆,对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几个大人物略知一二,易中天幽默诙谐,王立群知识渊博,郦波和善可亲,康震博古通今,多才多艺。如果不是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凭我这低层百娃难见尊容。各有千秋,但我对康震教授更崇拜,我经常看诗词大会节目,康震老师的解说,绘画令人叹服。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人说康震老师因诗词大会口占几句,被打下神坛。我看未必,我位卑言轻,以许没人相信。我认为有的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大江东去本来就流的日月,多么真实的诗!非要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拿来比较,难道苏轼可写大江,后人就不敢写大江吗?雄鸡高歌天地广,有人说毛主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好象又有抄袭之嫌,古人也写过雄鸡,谁人都可以都可以用这些词,为什么对名人就非要挑刺。有些人确实比名人能干,借此炒作好出名,这是当今盛行之风。
首先要明确何为儒雅气质。从名字来看,儒雅发端于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者应该有的儒者品质,后来更为强调的士人风骨,也是儒者身上应有的品质。近现代以来,儒家经历了各种各样风雨的考验,儒者身上增加了一层知识修养的层面。总体看来,儒雅气质至少包涵了两方面内容:要有士人风骨,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修养。要达到有一定知识修养不难,而要有士人风骨,特别是在受到考验的时候,要保持士人风骨,确是殊为不易。从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这几位的儒雅气质究竟如何。
从知识修养层面,这四位均是高校的教授,均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讲课均是受到广泛欢迎,四人也都是上过“百家讲坛”的节目,都讲过受到广泛追捧的电视节目,都是学术明星。从这个方面来看,四人之间的知识修养很难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易中天老师的学养听闻上过他课的同学的说法,非常高的水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自己听过康震的诗词课,讲得确实调理还比较清晰,但是也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只能说是一个好的课堂教师。王立群郦波的学养没有更多直接的证据,但是从电视节目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同康震类似的情况。
而说到士人风骨,易中天是这四位学者里最有风骨的,去年他排演了一部话剧《模范监狱》,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表达,一些事情上的发言,都可以看出易中天的硬骨头。康震自不用说,高校里有了一官半职,很多发言都是一副媚俗之态。另两位学者似乎也很难听到他们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发声。
综合来看,这四位里,易中天最有儒雅气质。
先是拜读过他们十来本著作,才舔着脸来表达一下对各位先生的钦佩。
康震、郦波、王立群在略低一档。
因为百家讲坛的缘故,很多人见证了四位先生在 历史 和古典文学上的精彩讲解。
后来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其他节目,让许多观众更倾向于欣赏康震与郦波先生。
(但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观众对“诗词”有亲切感) 王立群先生在 历史 类节目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但这都在他们的研究专业之内。
他们三位先生的作品也大多是偏专业的论文类出版。如:
《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康震的《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风雨张居正》。
《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你好,伟哥》
《书生意气》《穿透灵魂之旅系列》
《品人录》《读城记》《大话方言》《成都方式》
《书生傻气》《中国智慧》《我山之石》
《高高的树上》《从星空到心灵》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
王立群先生读 历史 ,郦波先生的诗词储备,康震先生的古典文学修养都让我们膜拜。
而且他们都是温文尔雅的做派,也大受欢迎和仰慕。
他们更是唤起了我们对古典文学、 历史 、诗词新的热爱。
易先生无论讲座还是文字都更加的平实诙谐,通熟易懂。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也更“好玩”一些,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让人很有启发。
王立群、康震、郦波更偏向于律己自修的小乘佛教,而易中天先生则是普世的大乘佛教。
王立群、康震、郦波先生偏于淳淳善诱的“净土宗”,易中天先生则是当头棒喝,提倡“顿悟”的禅宗。
易中天先生是厦门大学的美学教授。划重点(美学教授)
王立群先生是文史研究
康震+郦波是古典文学
一家之言,望轻笑轻喷。
我最钦佩易中天。
其生平:1947年2月8日,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生活了10年。
1978年,易中天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
2005年,易中天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 历史 ,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观众喜爱。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
首先得说明,这道题目的问法就决定了其答案一定是个体性的、主观性的。但是在我的个人主观性回答中,也有一些客观依据。
这四位学者中,我认为最出色的当属易中天。
四位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因此文学研究是他们的主业。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40后,都在1978年以高中学力直接考取研究生,易考的武汉大学,王考的河南大学,毕业后都留校任教。王立群的留校走的是正常流程,而易中天的留校却凭借了导师胡国瑞、时任校长刘道玉的力争,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特批的,可见人才难得。当时,易中天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一个硕士生而言是非常少见的。 王立群 在河南大学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属于本本分分的专业领域,而易中天在武大 开设的《文艺审美心理学》,是一门跨越文学、美学、心理学的边缘学科,当属在全国属于独一份,足见其知识储备量和创造性。康震和郦波都是70后,求学和治学都是在稳定的教育体制下,相对而言难度要比前两者小,而且和王立群一样,两人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基本都在既定学科轨道内。
四位的大众知名度都与《百家讲坛》有关。康震首次登台讲的是唐宋八大家,属于专业内的看家本领,讲授方式也以故事性为主;郦波讲的是张居正,王立群讲的是史记,易中天讲的是汉代风云人物,都 属于业余研究,难度比康震是高一些的,但郦波的 基本路数属于依照史料的讲故事,很多中学 历史 老师也是这么讲课的,王立群的讲述里就加入很多史料间的比对、考证,更接近学术一些,易中天则不仅使用了大量参考资料对许多细节逐一考证,还在很多地方列举了诸家之言并谨慎提出自己的观点,属于更深入的学术思路。这里并不对四人的讲述方式做对比,因为无论是风趣幽默,还是儒雅大方,都只是一个技巧问题,尤其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教授而言,完全是小意思,但讲稿的处理方式却能透露出他们各自在学术意识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
在《百家讲坛》之外,康震也基本没有过文学以外的其它建树,王立群仍是以《史记》为主,说明他们学术经验是比较固定的;郦波除了讲 历史 人物,还讲讲国学,但仍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而且都未脱掉故事和释义的路数;易中天则在文学和 历史 之外,横跨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思想、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去年还写起了话剧,可谓触类旁通、多才多能。
而如今,易中天和王立群都处于一种退隐的状态,但还在从事着自己的研究,不管易中天的中华史有什么问题,至少他还有一份学术野心。康震和郦波则继续着电视讲师的路子,同质化的通俗读物也出了一本又一本,至于两人写的格律诗……就不多评价了,而且康老师现今在北师也主要是在行政系统而非学术系统上奋力前进。
出于对易先生的喜爱,现将其作品按出版时间整理如下:《〈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艺术教育学》重庆1989《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学术文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2001《新译国语读本》三民书局1994《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海南出版社1995《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邓晓芒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你好,伟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书生意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穿透灵魂之旅系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2006《品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2006《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2005《大话方言》香港三联2004、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文汇出版社2005《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2007《品三国——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成都方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帝国的终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易中天读史(全四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高高的树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文火慢熬》曾在《小说界》杂志上发表,将出版
推荐《系统仿真技术》,以下是关于该杂志的简介,请查阅:《系统仿真技术》杂志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会刊,建模及仿真方法学、仿真计算机及仿真软件、训练、研究及系统运行中的仿真器、仿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发分布交互仿真技术、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国内外仿真技术及科学计算的最新进展并设立了”仿真实例”、”科普园地” 、”专家论坛”及会议、书刊介绍。
可以去那些早研究这些专业的大学官网去看看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0八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从事航天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研究的技术基础科研机构。 研究所主要负责航天领域各级标准的研究、制定、宣贯、实施监督等技术归口工作;开展质量与可靠性政策法规研究与决策咨询、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承担军工型号可靠性安全性策划、分析与评价;从事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供应商第二方认定;负责航天标准件检测和新品研发。 研究所以“立足航天,面向市场,自主创新,提升能力,追求卓越,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构建支撑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与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相适应、主导航天标准化和产品保证专业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产品保证与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 研究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和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89号(玉泉路口正南2公里处),办公环境优越。研究所将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具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
A类:权威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A&HCI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主题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的权威,论文中不包含其他报告总结。
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论文种类:
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核心期刊的定义和作用如下: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我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般都是在评高级职称、评学位奖学金、保研留学还有就是找工作用得到。
1、毕业拿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大多都会参与项目课题研究,很容易出学术成果,把学术成果发表到核心期刊上,-方面是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肯定,-方面也能完成学校的毕业任务,顺利毕业。
2、拿奖学金、各种奖励。大学为了鼓励研究生创新研究,会设置各种奖学金,数额客观,如果能多发点核心期刊论文,奖学金很容易拿到手,那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啊生活费啊就不用愁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3、考博士。如果你毕业后想考博士,那研究生期间必须发几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博士生面试时老师都会看你在研究生期间都有哪些成果,考察你的研究能力,核心期刊论文是最直观的凭据。
非常有帮助的,对复试阶段的面试有用,你要想了解更多可以咨询海文考研的老师
在找工作的时候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如果是上档次的论文,比如核心期刊的,EI的,SCI的,能多发就多发,对于应聘当老师是有帮助的,但是评职称的话,学校是看你以所在工作的学校为单位名下的论文数,如果你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发了一篇SCI收录论文,而你在南京大学评职称,此论文是不算在内的,不过如果你以南大名义发的论文越多质量越好,你晋升的就越快
论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代表你对人类科学发展的贡献哈。会跟着你走一辈子,一旦写的很牛B,被SCI收录,光环就会跟着你一生。
据学术堂了解,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发表论文可以获得不少好处: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认识一位师兄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后轻松保研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表高质量CSSCI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一部,最终又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研究,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2.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现在就业比拼的是就业能力。但是,就业能力怎么体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最能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恐怕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高校期末考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考前半个月拼命背背书,考后半小时全部忘光光,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其实不是太看重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论文则恰恰是一个学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发表论文的同学跟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3.对于想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国外的高校也是良萎不齐的。如果没有申请到一流的大学,回国后还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不比国内“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其特别看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证明自己是具有以上能力的,国外的教授也很乐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无论是为取得外国教授的好感也好,还是为申请到一流的学校也好,发表论文其实就是一种高额回报的智力投资。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有些学生,平时爱写论文,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结果在各种评选中,只要其把论文一亮,他的分数都是最高的。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5.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它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
1.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去做,选择你感兴趣的入手。2、查阅资料,列提纲确定论文的主体内容。越早开始写越容易 ,先阅读想投稿的的期刊的投稿指南、图表要求、参考文献格式、排版格式、字数要求等。这样做是可以节省时间,避免迷失方,引用支持你论点的文章,但不影响或降低文章的创新。3、写完论文,找导师查阅,修改。文章修改第一次:自己修改明确:是否表达完全,别人能不能看懂,语句通顺,格式,标点等。第二次:重点是结构与内容协调性,摘要是不是能够独立支撑文章内容,摘要和图表可否表达研究的大概内容。第三次:请导师修改,检查文章的完整性和逻辑性。4、论文定稿后找一家杂志社发表论文 。
最好研一就开始准备,因为发表论文现在的周期挺长的,普刊在半年左右,核心期刊在一年以上。我个人不建议找论文中介发表论文,因为费用贵,还有就是如果自己投稿来得及就尽量自己投稿。查重20%内,论文字数4000-6000字,如果是发核心期刊得8000字。如果实在不得已想找论文网站快速发表,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了解下期刊知识,以免发到假刊上。
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有的则不作要求,这个就得看你们学校的要求了:正规期刊的话,是有自己的CN的。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这是我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时候,负责的老师告诉我的,有需要的话你可以去问问的。
一.选题一篇论文的好坏与选题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找到一个好的选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由导师来定,但导师确定的选题可能未必是你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来选。但这里立马又面临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该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读文献,读大量的文献,读的文献多了,慢慢的你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找到感兴趣的课题之后呢?别着急,继续读文献,不过此时就有一定的方向,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漫无目的了。读文献也有小技巧,建议先读综述,后读硕博论文,再读期刊,读期刊的顺序是先中文,后英文。对于一些优秀的论文或者该方向重要的参考文献要精读,这些文章以后可以引用到你的论文中。二.实验通过读文献,想必你已经有了一些idea了,接下来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但是做实验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一个困难就是初来乍到你没设备,设备都牢牢把在师兄师姐手里。当然你可以买,除了涉及买仪器报帐、等实验设备外,太贵的设备申请未必会批。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师兄师姐“借”,夸师兄帅,夸师姐美,最后能不能借到就看你嘴甜不甜以及师兄师姐的心情了。当然在做实验前先列一个清单,避免做着做着发现不是少这就是缺那,否定买仪器试剂会耽误你大量的时间。三.论文写作如果你的实验很成功,并且有那么一个个小的创新,恭喜你欢迎来到写作关。前面提到一篇论文的构成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没写过不会写怎么办,方法还是读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仿写。这里有几点要提醒你注意:1.正常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刻意贬低别人借此抬高自己,不要使用第一次,首先发现,前人未曾研究等词汇,就如今来看,不管你研究方向多偏僻,都不可能这一方向只有你一人做。2.引用参考文献要中英结合,最早研究这一方向和最近5年的论文一定要引用。3.引用你导师和课题组其他人的文献,对于组内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假装视而不见或闭口不谈,引用组内他人文献这体现了课题组的学术传承。四.投稿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终于写出了一篇像样的稿子,下面就要投稿了。投什么期刊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影响因子、期刊类型、投稿时间、版面费等。研究生在这方面基本属于小白,没关系,别忘了,你还有个导师呢。求助于你的导师,让他帮你推荐跟据你写的内容投哪个期刊中的可能性更大。由导师作为通迅作者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投稿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但大概率你会被拒稿,平常心对待。拒稿之后根据修致意见修改,然后投其它期刊,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切记不要论文造假,否则这将是你一生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