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高中生日常消费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

高中生日常消费研究报告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永安中学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最大。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所以高中生消费水平偏高①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永安市高中生消费水平增长快,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甚至比父母的还要多。②消费日趋多元,但消费结构(观念)仍有不合理之处:学生在消费中大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兴趣进行的,以致于某一项或几项的支出超出限额。影响其他的正常消费。而且仍有10.3%的同学的消费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我家很有钱,不花白不花,;且有57%的同学缺乏参与工公益活动的意识。但拥有储蓄意识或已经进行的有74%的学生。说明了物质消费的比重远大于精神消费。二:成因 一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⒉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⒉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建议:一.高中生个人: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的诱惑,矫正不良的消费形态。不要将钱花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物品上,应该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更多的考虑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寻找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二.家庭: 家长们首先要杜绝对孩子的溺爱,清楚地意识到溺爱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把关和合理的规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心理。三.学校: 学校应当适当地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的消费、适当的消费。四.社会: 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

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二、月零用钱数额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研究过程: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调查对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区域:各中学调查人数:250人 有效问卷:200份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1. 你是:男/女2.你有没有零花钱A有 B没有3.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4.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C.没必要穿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8. 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9. 你经常购买的书籍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校园“人情风”该刹了!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三.结论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高中生娱乐消费研究报告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我要的是寒假的,可不可以再给一篇?谢谢!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高一(1)班 王瑞调查背景: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加上我国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表现出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示这一现象,警示有乱消费这种行为的学生,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们做了一组调查: 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钱的,而仅有1.4%是没有的,这些钱主要来源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在每月0~200元以上,这个范围,且分布比较平均。 从数据上看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不少,有些学生的零用钱足以维持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的日常开支!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买零食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 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①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的,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致使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②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私性格。 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当用则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盲从.攀比.求异,而要适度.理性.环保。 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能力,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一、我们的调查研究: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二、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四、“白色污染”的危害:(一)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二)潜在危害: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5、使臭氧层变薄。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

学生消费研究高中生课题论文

有关 学 生 消 费 的 论 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里面有一些小标题,可以是思路,至于每段的内容可以借鉴,可以另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一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

在纷繁杂乱的论文文献海洋里,论文的摘要是加快对相关研究论文索引和查阅的的重要条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调查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调查类论文 范文 一: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我国目前高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高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高学生消费高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高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高学生消费什么?

我国目前有7300万高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高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高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 文化 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高,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高学生印象深刻的 广告 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

高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

激动网讯据哈尔滨日报道,在调查高记者发现,在高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高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高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高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

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高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

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 教育 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高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

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高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

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

青少年的心目高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高,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曾有人就《高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高的187名高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

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__——300元之间,年消费额高有31%的学生在20xx——5000元之间。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 儿童 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

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 __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在高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高,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高,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在服装类高,高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高,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高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 ,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高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高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

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五、 怕孩子在同学高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高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高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高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高学生消费行为,使高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调查类论文范文二:住宅满意度调查

[摘 要] 住宅用户满意度反映了人们总体的生活质量。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提高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作为房地产 企业管理 工作的一种追求目标,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住宅用户满意度基础性研究作些有益探索。本文基于 对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设计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 度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户群体对城市住宅满意度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未 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实证研究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直接决定人们基本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实现程度。对多数人而言,住房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消费支出,住宅不仅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也是人们休息、学习、从事其他消费活动的重要场所。住宅用户需求和欲望的满足程度不仅为学者们而且也为开发商和城市规划者所关注。为每一个家庭提供适合的住房环境是国家住房目标的组成部分。在住房规划中,应针对不同的住宅用户群体,通过测量其满意度来评估住房规划成功与否。住宅用户对住宅状况及邻里关系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住宅用户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并由此形成公众选择的基础。如果用户对住宅状况及邻里关系不满意,他们会考虑迁移。研究住宅用户满意度,对于理解公众对住宅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住宅用户满意度是一个很复杂的认知概念,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理论基础是非常相似的。根据已有文献,我国专门针对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定义尚未形成,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对顾客满意度及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成果,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定义为:城市住宅用户在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以后,对目前住宅状况总体的满意程度。

为便于进行实证分析,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住宅市场实际情况,提出感知价格、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和区位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区位特征和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构、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构。

1.建筑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建筑特征的具体因素包括采光、通风、住宅面积和内部建筑的其他特征,是住宅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城市特征或环境而言,住房可用的空间对居民居住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个人的住房条件和住宅质量问题常常对住宅用户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2.邻里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邻里特征的具体因素包括绿化、社区密度和配套设施如学校、银行、商店、邮局和公园等,它是决定用户是否改变居住地点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的质量也是解释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变量。在评价住宅用户满意度方面,邻里特征要比建筑特征更重要。低收入群体对安全性更为关注。邻里特征是城市住宅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邻里关系好,住宅用户对邻里特征的满意度就高。由此可见,邻里特征的质量决定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高低。

3.区位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住宅的区位因素在人们选择住宅时越来越受到关注。区位特征是影响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主要因素,对区位偏好会影响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到市中心的时间距离越短,或者说相应的交通设施越完善,居民对其综合评价也就越高,区位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

4.建筑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建筑特征与城市住宅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果一套住宅拥有更多的令人满意的建筑特征,那么对这些特征而言,住宅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就高。外部结构、地板、窗户等质量特征跟房间数目、浴室数目、宗地大小一样对住宅价格有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房间总数、卧室的数目、浴室的数目、建筑面积跟住宅价格正相关,这会导致住宅用户对建筑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5.邻里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外部性变量是邻里因素中研究最多的。自20世纪xx年代初起,经济学家不断研究外部性对城市房价影响的问题。在外部性变量中,废物处理设施(如垃圾站等)、宜人性与非宜人性、交通噪声以及景观等对城市房价的影响研究最多。由于居民害怕健康受到损害,并希望自己的房地产不受潜在的负面设施影响,有关有毒垃圾站对城市房价的影响问题特别重视。一些学者研究了附属设施(如会所、 游泳 池、花园、健身房、运动设施等 )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由于附属设施具有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功能,因此,这些附属公用设施对城市房价有正的影响,这也会导致住宅用户对邻里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6.区位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对于购房的居民而言,在购房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房屋的价格,而房价主要取决于房屋的结构和面积,以及与区位条件有直接关系的地价。当房屋的结构和面积一定时,房屋所处的区位条件就成为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位于城市内不同区位的房屋,其价格相差很大。按照传统的区位观点,可达性通过到CBD的距离进行量化。无论何种形式的可达性测量,都对住宅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交通可达性常常与到达相应场所的便利程度相联系,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这使得住宅用户对区位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7.感知价格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人们从直觉上可以推断价格和顾客满意度负相关,但这只是针对客观价格而言,即较高的价格会导致较低的顾客满意度。在本研究中,对于价格的定义并非指的是客观价格,而是采用感知价格。它和顾客满意度之间应该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即顾客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感知价格越有利,他从中所获得的满意度就越高。

8.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迁移之间的关系

如果住宅用户目前的居住能满足需要,住宅用户就对住宅和邻里关系拥有高满意度。实际的住宅状况和文化或家庭居住标准之间的不一致会使住宅用户不满意,不满意的住宅用户试图通过改变住宅需求和预期,以缓解这种不一致或改善居住条件来减少不满意,他们可以迁移到另外的地方实现居住需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确对迁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测量 方法

测量项目的确定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是在借鉴中外文献相关测量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范围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整改进而形成的量表。在提出的测量变量中,住宅用户满意度采用了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和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一些成熟的量表。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区位特征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和我国学者温海珍研究城市住宅的特征价格时使用过的量表,感知价格参考了Fornell和我国学者尤建新、陈强研究住宅满意度测评时使用的量表。上述测量项目均根据本研究的具体应用范围——城市住宅的特点作了相应调整。

1.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

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从对目前住房总体上的满意程度、与预期相比对住房的满意程度二

个方面计量。

2.建筑特征

建筑特征从现有住宅居住面积、住宅厨卫面积及位置、现有住宅户型结构、住宅采光通风条件、住宅朝向、水电等配套设施(水、电、燃气、网络等)、住宅建筑类型、住宅私密性(隔音、避免户间“对视”等)、住宅建筑外观、住宅施工质量、住宅防水防潮、车位、房间数、楼层等十四个方面计量。 3.邻里特征

邻里特征从小区环境卫生、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情况、小区安全性、区内配套(会所、游泳池等)情况、小区绿化水平、小区空气质量、小区环境噪声、小区空间感受(高度、密度)、小区居民素质、周边单位、小区社交活动(联欢等文体活动)、活动场所、居住地点周边的教育配套(初中及以下)、附近医疗服务水平及便利性、周边餐饮服务配套、周边文化娱乐设施、购物条件、小区的规模、小区的档次等二十个方面计量。

4.区位特征

区位特征从交通便利、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离地铁距离、地理位置、距市中心位置、距商业区位置、离公交车站距离、升值潜力、心理感受等十个方面计量。

5.感知价格

本文中感知价格主要是指人们对住宅价格水平的一种接受程度。对于感知价格的测度包括和价格相比的质量评判以及与质量相比的价格评判。此外,本研究还设计了住宅价格合理性与可接受性来测评感知价格。

6.迁移

用户迁移是通过迁移意愿、迁移计划两个方面计量。

上述测量项目共同构成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将测量变量展开为调查问卷上的问题,利用用户对问题的回答,可得到测量变量的数值。这涉及到如何用数值反映顾客对测量对象的态度,量表是态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本论文对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测评采用七级李克特(Likert)量表,态度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应的值分别为7、6、5、4、3、2、1。

三、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实证研究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我们通过整群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普通住宅用户进行正式研究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91份,经初步分析有效问卷为336份,有效率为85.9%。问卷结合国内外对于住宅满意度研究成果,设置了4个二级测量指标、47个三级指标对于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度进行描述。为研究个体特征对于住宅用户满意度的影响,问卷同时还对被访者的个体特征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研主要面对的是20-50岁的在职已婚工薪阶层,其中家庭处于满巢期的为186人,占55.4%,新婚期青年为82人,占24.4%,两者合计为268人,占全部样本容量的79.8%,绝大多数样本为成年人。

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上看,93个样本的家庭月收入为4001-6000元,占总样本的27.68%,其他收入情况较为平均地分布在4001-8000元之间,基本上保证了本次调查对象为普通住宅用户的初衷。

在学历方面,本、专科院校 毕业 的样本共计77.39%,样本的学历差别不大。从业人员多为在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1.问卷总体情况

问卷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后,样本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1,表明各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问卷的信度较好。

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看,各样本对应的项目平均值差异不大。因此,本文拟用平均值计算得到本次研究的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指数为4.218,换算成百分制为53.63分,说明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水平不高,目前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具体指标上,平均满意度低于4(即百分制50分)的有8个,它们分别是私密性A8、车位数A12、小区安全性B4、活动场所B5、噪声B8、社交活动B12、教育配套B13、文化娱乐B17,其中最低的是社交活动B12为3.49;平均满意度在4-4.6(即百分制的60分)的有34个;满意程度较高(4.6以上,百分制60分以上)的指标是朝向A5、水电等配套A6、地理位置C1、离公交车站距离C8、升值潜力C10(见表3)。

2.住宅用户满意度主要指标的筛选

本文运用SPSS13.0对47个满意度测评指标进行数据缩减,结合陡坡图和特征值大于1下的主成分情况,选定了4个主成分的前提下,47个指标解释了满意度整体47个指标的61.57%信息量,说明指标可以进行缩减,对这4个主成分下的各分指标进行解释量在70%左右的缩减后,保留了表4中的如下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表征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指标可以缩减为26个,这26个指标主要从房屋质量、感知价格、小区环境、物业管理水平、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配套设施等方面来测量住宅用户满意度。

3.个体特征对住宅用户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相关文献,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而本次研究中问卷设计中也针对用户特征设置了相关指标。因此,有必要根据偏相关分析来验证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特征的相关性。问卷中涉及到用户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性别P1、年龄P2、教育程度P3、职务P41、就职企业类型P42、家庭月收入P5、家庭生命周期P9,收回的有效问卷基本上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正面回答。

运用SPSS13.0对得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了个体特征与47个满意度观测指标的偏相关分析,发现7个个体特征指标中只有就职企业类型P42、家庭月收入P5在0.01水平下与47个指标中的绝大多数或全部呈显著相关,说明不同就业企业、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住宅用户满意度的主要个体特征。

四、结论

住宅用户满意度反映了住宅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本研究设计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量表,验证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户群体对城市住宅满意度存在差异。

本论文仅对北京市普通住宅用户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和实证研究,由于对部分调研对象采用整群抽样,为此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市场区域性特点非常强,所以,本研究的结论在其他城市可能会有所差异,其广泛适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 市场营销 的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改进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的量表,以对相关概念进行更为准确可靠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洪楠,吴伟健.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2]Kaplan,R.Nature at the doorstep: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and the nearby environment.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1985,2,115-127.

[3]Nathan,V.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ites and services approach in affordable housing. Housing and Society,1995,22(3): 53-78.

[4]Gomez-Jacinto,L. Hombrados-Mendieta,I. Multiple effects of community and household crowd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xx,22,233-246.

[5]Zeithaml,V.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t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rting,1988,Vol.52,July:2-22.

[6][美]尼尔·卡恩,约瑟夫·拉宾斯基,罗纳德·兰卡斯特,莫里·塞尔丁.房地产市场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7]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指数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8]Claes Fornll,刘金兰.顾客满意度与ACSI[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9]张新安,田澎.顾客满意度指数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xx,(4).

[10]张东红.美国顾客满意指数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xx,(9).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

一.背景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内容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中学生消费什么?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校园“人情风”该刹了!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三.结论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日期:2006-01-15] 来源:本站转载 作者:倪文君等 [字体:大 中 小] --------------------------------------------------------------------------------报告内容: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二月零用钱数额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以上是我们根据调查情况得出的一些结论,仅供大家参考。(附研究过程及调查报告)研究过程: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调查对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区域:台城各中学调查人数:250人 有效问卷:200份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1. 你是:男/女2.你有没有零花钱A有 B没有3.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4.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C.没必要穿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8. 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9. 你经常购买的书籍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校园“人情风”该刹了!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三.结论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主要消费于食、穿、玩三个方面。其中,衣着消费占了总消费的45%。据分析调查得出,有些学生存在互相攀比,追求名牌的现象.例如:一对的名牌运动鞋至少要花去四五百块,多至一千多块。这完全是浪费。其次,玩的消费占总消费的30%,他们总是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这些都是一些高消费品,再次,用于食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5%,他们每当有节日都去庆祝,每当有同学生日、也都去开生日派对,还有诸如此类的派对。然而用于其他消费的只有10%,在这10%中,只要一部分是用于学习的,剩余的都是用于搭车,这样高的消费,花费这样多的钱,到底他们的钱是来自何方呢?经多方调查,他们的钱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他们一开口问父母要,父母就一定给,甚至有的学生说谎父母的钱。在这次调查当中,我们还对同学的节俭态度的问题,其中的80%表示想过节俭。关于零用钱的调查结果:据调查显示,零用钱在150~200之间的中学生占调查的56.5% ,而100元以下的却只有43.4% 。现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学生们都能自由地消费。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是比较正确的,没有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学生中,有58.5%的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向是书籍,这说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认为20%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社会上的名牌商品,买的学生也是较多的,35.3%和47.1%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自己所买的商品中有大部分或者小部分是名牌。这倒并不能说明现在学生爱慕虚荣,因为名牌商品的确有较好的质量和信誉,而且现在基本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所以在名牌上多消费些是完全可以的。但也不能刻意去追求名牌,处处讲究名牌。不要去攀比。首先,消费行为逐渐走向理性化。据调查,有近50%的同学在平时会收集一些消费资讯,以掌握商品信息,了解目前市场动态,更好、更合理地进行自己的消费。其次,中学生还未能真正成为消费主体,换句话说,还未能与商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消费自主性、独立性正日益增强。调查发现,有64.7%的同学,其大部分东西由父母代购,只有15.6%的同学是回答“自己”。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同学还躲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做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乖小孩,在问到“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但钱不够,你会怎么样”时,有52.9%是“自己节省,等钱够再买”,29.4%是“向父母要”,这说明,将近半数的同学正在走向消费自主、独立道路,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约、打工等)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问到“和朋友去玩,一般谁结帐”这个问题时,有42.1%的同学是“各付各的”,这说明AA制在中学生中日渐风靡。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求实购买动机最为普遍,37%的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求实动机,这些中学生购物时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用,理性倾向明显。比较而言,初中生求实动机略强于高中生,而女生则弱于男生。中学生的消费特点:(1)羡慕与攀比 爱羡慕、爱攀比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说孩子爱羡慕还不足以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孩子由羡慕发展到攀比,就不能不使老师和家长胆战心惊了。(2)金钱的价值观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信奉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力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建议: 中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不要成为一个有钱但不会花钱的人。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就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学会消费,就应当努力做到消费的适度与合理有机结合,在正确的消费行为中感受消费对于社会的作用。在游泳中学游泳:比如有计划地安排好开支和开支项目的比重。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等等。不可否认,现在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境都宽裕,近期经过国企改革,有不少人下岗,许多家长也在其中,因此不良的消费习惯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培养自己新形式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有巨大的作用。这些习惯的培养不是微不足道的,且恰恰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注意消费不要过高了,要适度。针对这的改正方法与建议:1.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2.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3.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4.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进入21世纪,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会站的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种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在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就要学会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消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收获体会:通过这项调查学习,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了认真学习的态度,是一次很好的社会体验。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得收获不仅是几张白纸,它将是我们今后学海扬帆的最好航标。

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学生消费情况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成人化,消费水平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高中生消费状况与思考研究论文

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 引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虽然是一个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可是他们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舐犊之情”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于是,不知不觉,校园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助长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自己觉得“掉份”,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追求高消费对中学生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士希望成长中的一代要多些“维生素NO”,即对消费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动加以拒绝,也就是要常说“不”(NO)。他认为,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要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挑战时不气馁,就要在孩提时代打好基础。一个青年人,不能期望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能满足,在消费欲望上更要加以节制,这关系到十年、二十年后的人生道路、社会位置及竞争能力。二、 提出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初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们进行了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三、具体目标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论文,实现预设目标。四、活动计划1.先在网上查找资料及相关数据。2.然后我们进行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我们对学校50名学生及其50名家长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共98份(男生50份,女生48份,含家长在内)。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3再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4整理资料,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五、数据分析 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用钱的。而仅1.4%是没有的。这些钱的主要来源就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0到50元,51到100元。101到200元及以上这几个范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还是相当多的,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人的零用钱200多元。这些钱就相当于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一个月的开支了!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在买零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当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我们得到以下几点主要原因: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再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是这种情况却又履禁不改。 3.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如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光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性格。 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而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六、心得体会及倡议那么,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1.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2.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3.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4.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进入21世纪,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会站的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种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在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就要学会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消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在纷繁杂乱的论文文献海洋里,论文的摘要是加快对相关研究论文索引和查阅的的重要条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调查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调查类论文 范文 一: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

我国目前高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高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高学生消费高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高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高学生消费什么?

我国目前有7300万高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高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高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 文化 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高,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高学生印象深刻的 广告 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

高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

激动网讯据哈尔滨日报道,在调查高记者发现,在高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高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高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高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

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高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

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 教育 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高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

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高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

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

青少年的心目高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高,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曾有人就《高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高的187名高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

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__——300元之间,年消费额高有31%的学生在20xx——5000元之间。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 儿童 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

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 __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在高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高,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高,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在服装类高,高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高,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高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 ,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高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高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

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五、 怕孩子在同学高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高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高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高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高学生消费行为,使高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调查类论文范文二:住宅满意度调查

[摘 要] 住宅用户满意度反映了人们总体的生活质量。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提高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作为房地产 企业管理 工作的一种追求目标,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住宅用户满意度基础性研究作些有益探索。本文基于 对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设计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 度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户群体对城市住宅满意度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未 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实证研究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直接决定人们基本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实现程度。对多数人而言,住房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消费支出,住宅不仅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也是人们休息、学习、从事其他消费活动的重要场所。住宅用户需求和欲望的满足程度不仅为学者们而且也为开发商和城市规划者所关注。为每一个家庭提供适合的住房环境是国家住房目标的组成部分。在住房规划中,应针对不同的住宅用户群体,通过测量其满意度来评估住房规划成功与否。住宅用户对住宅状况及邻里关系的主观评价决定了住宅用户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并由此形成公众选择的基础。如果用户对住宅状况及邻里关系不满意,他们会考虑迁移。研究住宅用户满意度,对于理解公众对住宅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住宅用户满意度是一个很复杂的认知概念,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理论基础是非常相似的。根据已有文献,我国专门针对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定义尚未形成,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对顾客满意度及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成果,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定义为:城市住宅用户在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以后,对目前住宅状况总体的满意程度。

为便于进行实证分析,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住宅市场实际情况,提出感知价格、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和区位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区位特征和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构、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构。

1.建筑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建筑特征的具体因素包括采光、通风、住宅面积和内部建筑的其他特征,是住宅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城市特征或环境而言,住房可用的空间对居民居住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个人的住房条件和住宅质量问题常常对住宅用户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2.邻里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邻里特征的具体因素包括绿化、社区密度和配套设施如学校、银行、商店、邮局和公园等,它是决定用户是否改变居住地点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的质量也是解释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变量。在评价住宅用户满意度方面,邻里特征要比建筑特征更重要。低收入群体对安全性更为关注。邻里特征是城市住宅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邻里关系好,住宅用户对邻里特征的满意度就高。由此可见,邻里特征的质量决定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高低。

3.区位特征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住宅的区位因素在人们选择住宅时越来越受到关注。区位特征是影响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主要因素,对区位偏好会影响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到市中心的时间距离越短,或者说相应的交通设施越完善,居民对其综合评价也就越高,区位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

4.建筑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建筑特征与城市住宅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果一套住宅拥有更多的令人满意的建筑特征,那么对这些特征而言,住宅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就高。外部结构、地板、窗户等质量特征跟房间数目、浴室数目、宗地大小一样对住宅价格有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房间总数、卧室的数目、浴室的数目、建筑面积跟住宅价格正相关,这会导致住宅用户对建筑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5.邻里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外部性变量是邻里因素中研究最多的。自20世纪xx年代初起,经济学家不断研究外部性对城市房价影响的问题。在外部性变量中,废物处理设施(如垃圾站等)、宜人性与非宜人性、交通噪声以及景观等对城市房价的影响研究最多。由于居民害怕健康受到损害,并希望自己的房地产不受潜在的负面设施影响,有关有毒垃圾站对城市房价的影响问题特别重视。一些学者研究了附属设施(如会所、 游泳 池、花园、健身房、运动设施等 )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由于附属设施具有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功能,因此,这些附属公用设施对城市房价有正的影响,这也会导致住宅用户对邻里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6.区位特征与感知价格之间的关系

对于购房的居民而言,在购房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房屋的价格,而房价主要取决于房屋的结构和面积,以及与区位条件有直接关系的地价。当房屋的结构和面积一定时,房屋所处的区位条件就成为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位于城市内不同区位的房屋,其价格相差很大。按照传统的区位观点,可达性通过到CBD的距离进行量化。无论何种形式的可达性测量,都对住宅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交通可达性常常与到达相应场所的便利程度相联系,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这使得住宅用户对区位特征的感知价格具有负向影响。

7.感知价格与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人们从直觉上可以推断价格和顾客满意度负相关,但这只是针对客观价格而言,即较高的价格会导致较低的顾客满意度。在本研究中,对于价格的定义并非指的是客观价格,而是采用感知价格。它和顾客满意度之间应该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即顾客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感知价格越有利,他从中所获得的满意度就越高。

8.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迁移之间的关系

如果住宅用户目前的居住能满足需要,住宅用户就对住宅和邻里关系拥有高满意度。实际的住宅状况和文化或家庭居住标准之间的不一致会使住宅用户不满意,不满意的住宅用户试图通过改变住宅需求和预期,以缓解这种不一致或改善居住条件来减少不满意,他们可以迁移到另外的地方实现居住需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确对迁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测量 方法

测量项目的确定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是在借鉴中外文献相关测量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范围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整改进而形成的量表。在提出的测量变量中,住宅用户满意度采用了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和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一些成熟的量表。建筑特征、邻里关系、区位特征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和我国学者温海珍研究城市住宅的特征价格时使用过的量表,感知价格参考了Fornell和我国学者尤建新、陈强研究住宅满意度测评时使用的量表。上述测量项目均根据本研究的具体应用范围——城市住宅的特点作了相应调整。

1.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

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从对目前住房总体上的满意程度、与预期相比对住房的满意程度二

个方面计量。

2.建筑特征

建筑特征从现有住宅居住面积、住宅厨卫面积及位置、现有住宅户型结构、住宅采光通风条件、住宅朝向、水电等配套设施(水、电、燃气、网络等)、住宅建筑类型、住宅私密性(隔音、避免户间“对视”等)、住宅建筑外观、住宅施工质量、住宅防水防潮、车位、房间数、楼层等十四个方面计量。 3.邻里特征

邻里特征从小区环境卫生、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情况、小区安全性、区内配套(会所、游泳池等)情况、小区绿化水平、小区空气质量、小区环境噪声、小区空间感受(高度、密度)、小区居民素质、周边单位、小区社交活动(联欢等文体活动)、活动场所、居住地点周边的教育配套(初中及以下)、附近医疗服务水平及便利性、周边餐饮服务配套、周边文化娱乐设施、购物条件、小区的规模、小区的档次等二十个方面计量。

4.区位特征

区位特征从交通便利、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离地铁距离、地理位置、距市中心位置、距商业区位置、离公交车站距离、升值潜力、心理感受等十个方面计量。

5.感知价格

本文中感知价格主要是指人们对住宅价格水平的一种接受程度。对于感知价格的测度包括和价格相比的质量评判以及与质量相比的价格评判。此外,本研究还设计了住宅价格合理性与可接受性来测评感知价格。

6.迁移

用户迁移是通过迁移意愿、迁移计划两个方面计量。

上述测量项目共同构成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将测量变量展开为调查问卷上的问题,利用用户对问题的回答,可得到测量变量的数值。这涉及到如何用数值反映顾客对测量对象的态度,量表是态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本论文对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测评采用七级李克特(Likert)量表,态度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应的值分别为7、6、5、4、3、2、1。

三、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实证研究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我们通过整群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普通住宅用户进行正式研究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91份,经初步分析有效问卷为336份,有效率为85.9%。问卷结合国内外对于住宅满意度研究成果,设置了4个二级测量指标、47个三级指标对于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度进行描述。为研究个体特征对于住宅用户满意度的影响,问卷同时还对被访者的个体特征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研主要面对的是20-50岁的在职已婚工薪阶层,其中家庭处于满巢期的为186人,占55.4%,新婚期青年为82人,占24.4%,两者合计为268人,占全部样本容量的79.8%,绝大多数样本为成年人。

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上看,93个样本的家庭月收入为4001-6000元,占总样本的27.68%,其他收入情况较为平均地分布在4001-8000元之间,基本上保证了本次调查对象为普通住宅用户的初衷。

在学历方面,本、专科院校 毕业 的样本共计77.39%,样本的学历差别不大。从业人员多为在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1.问卷总体情况

问卷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后,样本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1,表明各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问卷的信度较好。

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看,各样本对应的项目平均值差异不大。因此,本文拟用平均值计算得到本次研究的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指数为4.218,换算成百分制为53.63分,说明北京市住宅用户满意水平不高,目前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具体指标上,平均满意度低于4(即百分制50分)的有8个,它们分别是私密性A8、车位数A12、小区安全性B4、活动场所B5、噪声B8、社交活动B12、教育配套B13、文化娱乐B17,其中最低的是社交活动B12为3.49;平均满意度在4-4.6(即百分制的60分)的有34个;满意程度较高(4.6以上,百分制60分以上)的指标是朝向A5、水电等配套A6、地理位置C1、离公交车站距离C8、升值潜力C10(见表3)。

2.住宅用户满意度主要指标的筛选

本文运用SPSS13.0对47个满意度测评指标进行数据缩减,结合陡坡图和特征值大于1下的主成分情况,选定了4个主成分的前提下,47个指标解释了满意度整体47个指标的61.57%信息量,说明指标可以进行缩减,对这4个主成分下的各分指标进行解释量在70%左右的缩减后,保留了表4中的如下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表征住宅用户满意度的指标可以缩减为26个,这26个指标主要从房屋质量、感知价格、小区环境、物业管理水平、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配套设施等方面来测量住宅用户满意度。

3.个体特征对住宅用户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相关文献,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而本次研究中问卷设计中也针对用户特征设置了相关指标。因此,有必要根据偏相关分析来验证住宅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特征的相关性。问卷中涉及到用户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性别P1、年龄P2、教育程度P3、职务P41、就职企业类型P42、家庭月收入P5、家庭生命周期P9,收回的有效问卷基本上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正面回答。

运用SPSS13.0对得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了个体特征与47个满意度观测指标的偏相关分析,发现7个个体特征指标中只有就职企业类型P42、家庭月收入P5在0.01水平下与47个指标中的绝大多数或全部呈显著相关,说明不同就业企业、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住宅用户满意度的主要个体特征。

四、结论

住宅用户满意度反映了住宅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本研究设计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量表,验证了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户群体对城市住宅满意度存在差异。

本论文仅对北京市普通住宅用户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和实证研究,由于对部分调研对象采用整群抽样,为此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市场区域性特点非常强,所以,本研究的结论在其他城市可能会有所差异,其广泛适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 市场营销 的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改进城市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变量的量表,以对相关概念进行更为准确可靠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洪楠,吴伟健.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2]Kaplan,R.Nature at the doorstep: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and the nearby environment.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1985,2,115-127.

[3]Nathan,V.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ites and services approach in affordable housing. Housing and Society,1995,22(3): 53-78.

[4]Gomez-Jacinto,L. Hombrados-Mendieta,I. Multiple effects of community and household crowd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xx,22,233-246.

[5]Zeithaml,V.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t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rting,1988,Vol.52,July:2-22.

[6][美]尼尔·卡恩,约瑟夫·拉宾斯基,罗纳德·兰卡斯特,莫里·塞尔丁.房地产市场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7]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指数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8]Claes Fornll,刘金兰.顾客满意度与ACSI[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9]张新安,田澎.顾客满意度指数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xx,(4).

[10]张东红.美国顾客满意指数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xx,(9).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 万,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已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区中学生消费状况,从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倾向,让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让中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消费道路!我组作了这次调查。 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研究过程: 我们的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我们对曙光中学部分学生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1、准备工作: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 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2、调查过程:把调查问卷派到同学们的手中。调查对象是高一的男女生。 3、统计过程: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 行统计。 2 4、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另外还参考查询到 的资料,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分析对象,撰写成文。 调查问卷 1、你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 A 父母 B 其他亲属 C 你的储蓄 D 你自己的劳动所得 2、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 ) A 合理 B 一般 C 不合理 3、你认为高中生的月花费应在----------------------------------( ) A 300 元以下 B 300—400 元 C 400—500 元 D 500 元以上 4、你认为你通常在哪方面的花费最多?--------------------------( ) A 学习 B 服装 C 娱乐 D 追星 E 其他 5、通常你一套衣服的价位是------------------------------------( ) A 100 元以下 B 100—250 元 C 250—400 元 D 400 元以上 6、你在消费时是否会考虑家庭状况?----------------------------( ) A 会,这很必要 B 不会 7、你认为自己有无攀比心理?----------------------------------( ) A 有 B 无 C 不知道 8、你的家长是否经常对你进行理财教育?------------------------( ) A 经常 B 不经常 C 没有进行过 9、你认为需不需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 ) A 需要 B 不需要 10、你在消费的同时有没有做好自食其力的准备?-----------------( ) A 有,且已在实践 B 有,但无措施 C 没有 11、你在消费时,更看中商品的---------------------------------( ) A 质量 B 品牌 C 样貌 12、你有没有对自己做过财政计划?-----------------------------( ) 3 A 有 B 没有 13、你对自己的压岁钱通常会怎样安排?-----------------------( ) A 存进银行 B 自己规划 C 由父母安排 14、你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 )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D 很快就会有 15、你是否使用过银行卡?----------------------------------( ) A 经常使用 B 偶尔使用 C 没用过 D 没见过 分析结论 (一)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 1、合理的消费观念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消费可以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据第二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约64%的中学生每月花费比较合理,只有小部分中学生的花销较大。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 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1)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这表 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Internet 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 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4 (2)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 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也是中 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你认为高中生的月花费应在 300 元以下 300—400 元 400---500 元 500 元以上 人数 17 12 3 4 百分比 47.2% 33.3% 8.33% 11.1% 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 %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关于银行卡 使用情况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没用过 没见过 人数 5 12 18 1 百分比 13.9% 33.3‰ 50% 2.8% 拥有情况 有 偶尔有 没有 很快就有 人数 18 7 11 0 百分比 50% 19.4% 30.6% 0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 第一题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这种经济来 源稳定可靠数目可观。据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中学生再也不是过去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 5 翁。另外,第十题显示,有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更有61.1%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的思考逐渐趋于成熟。 经济来源 父母 其他亲属 你的储蓄 自己的劳动所得 人数 34 2 3 2 百分比 94.4% 5.6% 8.3% 5.6% 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有 无 人数 31 5 百分比 86.1% 13.9% 消费时是否考虑家庭状况 是 否 人数 34 2 百分比 94.4% 5.6% (二)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 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 6 合理 一般 不合理 22 12 3 61.1% 33.3% 8.3% 2、攀比现象严重 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 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有无攀比现象 有 无 不知道 人数 19 9 8 百分比 52.8% 25% 22.2%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第八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 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家长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 经常 不经常 没有 人数 14 14 8 百分比 38.9% 38.9% 22.2% 自食其力的准备情况 心理上 有 无 7 人数 24 12 百分比 66.7% 33.3% 行动上 人数 22 14 百分比 61.1% 38.9% (三)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1、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 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8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