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关于职工压力的调查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关于职工压力的调查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5%[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90.3%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队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女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师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统计显示,截止到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171万人,女教师人数75.6万,女教师数量在高校教职工中所占比重已上升至44.20%。可以肯定地说,女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她们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高校中的女教师与男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相比,相对处于弱势,尤其在学术职业发展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限制了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一、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学术职业的概念源于西方,是伴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马克斯·韦伯认为,学术职业即“以学术作为物质意义上的职业”。这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职业即物质意义上的谋生之道;二是给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的学者提供一种正式的社会身份。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是指以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的,并以教学和科研业绩来决定教师能否继续拥有其职位或获得职位晋升的职业。目前高校教师从事的学术职业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社会服务。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动机,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外,主要基于对学术名望的追求,期望能赢得荣誉和同行的尊敬。学术职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杆之一就是学术职业的晋升,就我国高校学术职业晋升而言,其主要包括四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教———初级阶层、讲师———中级阶层、副教授———副高级阶层及位于正高级阶层的教授。而大学教师能否获得学术职业晋升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其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一个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科研成果的影响越大,则其获得晋升的机会就越多。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只从事教学工作而不从事科研工作或科研成果很少,其晋升的希望通常很渺茫。从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男教师的职称层次普遍比女教师高,这是因为男教师在科研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较女教师更好。而且,一般情况下,女教师在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晋升相对比较容易,而一旦到了副教授,则往往只有极少数能进一步上升到教授层次,因此,形成了职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即“副教授高原现象”。这一现象既制约了高校教师学术队伍的整体发展,也给高校女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压力。二、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压力源(一)来自角色冲突的压力受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在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过程中,角色冲突成为了女教师一个最为突出的压力来源。角色冲突主要指女性在从事社会职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男性对女性角色期待及满足过程中的冲突(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女性自我角色认定与实施过程中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对于高校女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承担学术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受社会传统观念的约束,还要承担家庭方面的重任,正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花时间养育孩子对女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压力就足以让女教师感到身心疲惫,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度的压力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二)源自超越自我设限的压力我国传统的“男强女弱”的社会性别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女性在体力和智力上均不如男性,比如社会上总是把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表现不如男性归结为自然科学研究难度大,女性自身的能力相对不足,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因而,社会将她们定位于家庭中,对她们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和要求。作为社会中的女性,这样的观念在高校女教师的潜意识中依然存在,认为自己在学术科研上能力不足,或因对成功的恐惧而自我设限的现象在女教师中还很普遍。但是,高校女教师作为新一代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那些受人尊重的领域内取得较高成就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她们又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两种观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内心冲突和矛盾的来源之一,心理压力自然很大。(三)来自性别偏见的压力性别偏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工作领域也不例外。例如,相对于男性的工作而言,女性的工作被认为是低品质且不太重要的。国外的研究也证实,那些被认为是男性写的文章会得到比较好的评价等级,而男作者写的文章从男性评价者处得到的评价要比女性评价者高。在职业晋升中的研究发现也同样如此,研究者发现女性在攀登晋升和终身教授这一阶梯的进程中并不像男性那样顺利。埃亨和斯科特对1940年以后毕业的大约5万名博士进行了配对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事实上男性和女性的起点一样,都有相同的文凭,但是男性的提升速度要比女性快得多。同时研究还发现,男性晋升为全职教授始终多于女性1.5倍左右,并且男性依然是助教的可能性只有女性的1/3。而且在多数人的偏见里,女性应该更多地呆在教学岗位而非科研岗位工作,这些偏见的存在也很可能造成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阻碍和压力的来源。最近一项研究就发现,高校女教师对于学校的晋升条件和环境并不满意,并且对于职称评定等的压力感偏大。(四)源自高校评价价值取向的压力目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评价机制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价值取向,这一倾向对高校女教师而言是不利的,因为事实上高校女教师以教学工作擅长的居多。而教学是一种质性的工作,教学成就是抽象的,且成就周期较长,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一下看出效果。同时教学成绩的取得除了取决于教师因素外,它也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而学生是变动不居的因素,每一学年教师所面临的学生都会改变,所以,即便是她们教的某一届学生的成绩很突出,但也只是个小成绩,这点成绩往往在评价中会被忽略掉。因为,高校对教学的评价看的是整体状况,如果单单是某一次、或某一年的成绩显著,往往也是很难获得肯定性认可的。教学评价的难以操作和职称晋升中的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倾向,使得高校女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教师的困惑和压力。三、缓解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压力的对策(一)社会应改变对高校女教师的双重角色期待社会应该创造条件,改变对高校女教师不公平、不现实的角色期待。社会要求高校女教师在家庭角色和事业角色上都有出色表现,这一双重角色期待是男权中心文化和性别平等意识的碰撞。要求高校女教师家庭责任与事业责任同样肩负并有出色表现,既不现实也会使其穷于奔命、精疲力竭。因此,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双重角色期待,可以为缓解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压力提供有利的心理氛围。社会应该积极发挥教育和传媒的作用宣传性别平等意识,为高校女教师追求独立、自强和社会价值营造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二)高校应进一步营造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高校女教师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承受着多重压力的影响,高校管理者要特别注意到高校女教师的特殊性,对女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关心和激励。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增加女教师参与进修培训的机会,组织她们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促进女教师学术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女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另外,高校的评价工作也应该依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而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要充分考虑教学工作的抽象性,不能简单地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它,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还应反思现有考核制度的合理性,构建立足于高校教师职业特性的、科学的考核机制。(三)高校女教师应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竞争能力高校女教师作为知识女性,应自觉摆脱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束缚,了解现代的性别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充分展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积极形象。因此,高校女教师首先必须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在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培养、锻炼、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同时,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中应该向男教师学习,注意建立良好的、有助于自己学术水平提升的学术网络,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高校女教师要注意给自己合理定位,为自己制定恰当的、符合自身能力的发展目标,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个性特征、自身职业特点以及社会环境,寻找和明确自身的心理压力源以及目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并鼓励自己在面对压力时能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竞争,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 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高校一定要站在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角度,加强教育和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变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下面将进一步阐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核心的理念

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性,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全改变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固定思维,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作为核心,实际上就是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调整高校评价机制,由重视科学研究变成重视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及水平,使之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功能。再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学经费在实际教学活动研究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后,行政后勤部门必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配合、辅助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教育通常都有着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基础教育不强,专业教育面不广,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拓宽专业路径,始终坚持厚基础、宽路径、强能力这一根本原则。不断强化专业学科和对应的职业及岗位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本着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原则,设置课程时要充分思考其先进性,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喜好与长处选择相应的课程。改变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彻底改变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核方式也要由之前单纯的笔试,变成笔试和面试以及动手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锻炼,鼓励并且支持学生考取多种资格认证。将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尽量让更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参与课程设置,使用人企业的要求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三、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创新以及耐压能力。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相当程度上认识真实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缩短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组织专业及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当前的就业指导团队大部分由政工工作者和招生工作者构成,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还应聘请就业市场以及中介部门的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深知企业用人的准则、招聘程序以及具体的需要,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达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目标,就要聘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就业知识和经验与能力,为毕业求职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构建一套可以体现学生建议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当作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根据,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及需要。教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调整过于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改变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能力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考核标准中,要让教学成效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采取淘汰制度,确保教学成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以上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王永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原因;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但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众多刚刚毕业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倍感困惑。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约束就业的格局,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学者顾艳霞认为,这种快速教育扩张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赵天武认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剧,供需矛盾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择业要求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逐渐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郭庆玲认为,部分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慢慢改变。学者罗兴社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太陈旧,“精英”人才意识浓厚。学者张朋钊同样认为,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与时俱进。这往往导致他们眼光只盯住工作稳定、待遇好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等单位,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王树岩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2、国家层面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使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无疑会使原本依靠于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模式与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不匹配,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换言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甘长来认为,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矛盾现象的出现。国家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有效的信息支持,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致使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3、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个人和国家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葛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差距。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重理论轻实践,概念化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培养能力的环节,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学校全面有效的帮助。覃伟丽认为,各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高学历成为众多招聘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众多的招聘现场,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招聘条件中都表示对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唯经验论与唯学历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扩大,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更加苛刻,门槛的设置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得其门而不入的重大阻碍。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1、个人层面学者丁永刚认为,大学生应摒弃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学者任林认为,大学生必须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学历,转变唯“大城市”论,合理选择职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应将自己从“精英身份”端正到“普通员工身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去基层,向西部或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等基层地方去寻找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破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王亚娟学者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学者赵明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使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将所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国家层面学者余东华认为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国家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提升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国家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薛晓峰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要做积极的工作。政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就业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3、社会层面学者武佳文认为,高校要从入学时就引导、灌输学生的就业春岁月知识,从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两方面引导学生就业。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适时增设新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渠道,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黄卫华认为,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冗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要想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突破创新,就需要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调整人才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新的生机。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培养人才入手,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简评

总体上来讲,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

1、研究成就

(1)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2)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对照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性,研究者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研究不足

(1)跨学科研究成果少,大多都从教育学来研究,很少从政治、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而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研究大多重复,对于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太多相似性,应该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原来研究上深入研究。

(3)学者在研究时会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但只是研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到他们对于问题采取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待加强。

(4)学者研究将普遍现象作为重点,对于特殊情况没有研究,研究缺失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学生、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走好就业之路。

【摘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源、就业生活成本、自身能力四个维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自主创业

1999年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95万扩展到2015年的728万,仍有不断扩张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较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问题。据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贫困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主流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贫困大学生出生于劣势阶层家庭,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小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脉稀缺。这部分大学生就业更多的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来自城市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是87.7%,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则只有69.5%。从就业质量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制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1]河北省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招生结构较为单一,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求职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些地区不缺优秀人才,竞争大,贫困大学生跻身其中,受阻很大,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流劳动力市场更青睐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常常被排斥在外。

2、就业资源不完全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系还不太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偏高。贫困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局限,人脉资源不足,求职更多依赖于自身搜寻,不容易获取全面的招聘信息,更接触不到优质招聘资源,求职处于劣势。北京、天津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对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省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强烈的“虹吸效应”,致使能在河北省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十分有限。人才流失、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不足,河北省就业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河北省产能结构偏于重工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供应量远高于岗位需要职工数量,就业陷入困境。[2]

3、自身能力较弱

从自身来看,贫困大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较少,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把学习成绩看作学习的第一要义,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领导指挥能力较差。贫困大学生社交范围面偏窄,交际能力较弱,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往往收获的只是一只文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以后的社交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升职空间不大。[3]从外部因素来看,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多,但是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仅拥有1所“211”院校,占省内高校的0.99%。科研创新水平低,河北省得到教育部认证的科技园只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河北高校总数的2.6%。河北省只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上远低全国平均水平。[4]

二、破解贫困大学生困境的几点对策

1、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严格监管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用工规范化。鼓励开展公平竞争,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重点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近期政府公布了一些一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于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要加强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严格控制企业来源,为学生提供健康便利的择业环境。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就业岗位。

为在校贫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要做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实名制工作,并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见习、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一对一”就业服务措施,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和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已经在石家庄举办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工作培训班。

2、提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学生找工作前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引导,让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开设各项职业规划课程,把就业指导落实在实处。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开放,把中心放到学生就业质量,而不是就业数量上来。转变贫困大学生畸形就业理念,进行职业平等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回乡发展,带动地级及以下地区发展。

贫困大学生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的机会,开阔贫困大学生视野,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灵感,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引荐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河北省就业服务局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114求职平台举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3、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择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社团资源和一些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考取本专业相关资格证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多关注各大企业实习招聘,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各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专才来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河北省各高校要抓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办讲座或授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资本对接,开办高校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学校要注重专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场素养,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作铺垫。

关于心理压力的论文10000字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呢?大哥,这个方面的话,你就可以从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方法和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论证

大学生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参考如下:

(一)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应相信学好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我们在选择工作时,才能足够自信,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书,多学一点东西,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我想大学真正培养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有慢慢养成这种能力,有了基础,今后不管是进一步深造,还是职场奋斗,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是我们面对压力积极可靠的方法。

(二)合理的自我心理定位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是其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重大转折,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来看,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历届毕业生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当然有其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自我做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三)用长处来经营自己

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

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故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

(四)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和机关单位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如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企业或工作环境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具有一种与上级、同事等有关人员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这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也许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教会你,但你得重新学!一个人想要被某个集体和同事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个人英雄主义、目中无人等态度是行不通的。

(五)增强动手能力

我们过去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常因为缺乏动手能力而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这其实也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挑战。发达国家很重视学生个人实际动手能力,虽然也讲学历,但是不唯学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导向,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强调学历、文凭的观念将逐渐纠正,而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用人单位需要的也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劳动者,故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自己做到真正的“货真价实”,以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六)平衡心态,善待挫折

失意与挫折是当人们某些愿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于一直风调雨顺的某些大学生来说,在上岗前就要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从学校刚走上社会时,大学生对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工作常常受挫,因而可能感到心理有很多的不平衡。

其实,所谓的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失衡倒是经常的,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的平衡点。

因此,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要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不要过多地抱怨,因为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求得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压力就如梦境一般,你不知道它何时来,也没有方法去逃避,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那么再大的压力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并在压力中成长,争取做到让压力成为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压力来源

心理压力来源于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要求。这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称为应激源。

对人类来讲,有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应激源,如不适宜的温度、强烈的噪声、机械性的创伤、辐射、电击、病毒、病菌的侵害等,也有包括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的冲突、挫折、人际关系失调等在内的心理性应激源,还有包括不断变化着的政治、经济、职业、婚姻、年龄等因素在内的文化性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

首先,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作用的,引起身心两方面的应激反应。一般先引起机体生理变化,随着人们对这种生理反应进行认知评价和归因,才产生心理反应和应激状态。

例如一个人患了病,有发热、虚弱、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存在,在未诊断出结果之前,一般会归因于病毒或病菌侵袭的结果,可能不会引起过强的心理紧张。

但如果经诊断这些症状与体征是由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如肿瘤等)作用所引起,自然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也相应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性应激源

其次,心理的失衡也可以造成应激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欲求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所引起的动机冲突;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彼此之间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人有丰富的记忆资源和非凡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人们会进入回忆性、预期性或想象性的紧张情境与事件中,从而也会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文化性应激源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造成应激状态。社会文化的变动既包括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如战争和动乱等,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家庭、恋爱中的矛盾,亲人的亡故,学业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职位的升降等等。

如果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与生活事件,不能通过自身调整进行有效的适宜性反应,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当人们失去了与集体的联系和社会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失助感和焦虑、愤怒、怨恨、忧郁与绝望等一系列的紧张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除上述应激源之外,还有许多因素也可导致心理应激。例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学习新的东西,以适应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由于现代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噪音、空气的污染,机器对人的要求过高,作业内容过于单调,工作角色模糊等,都能使其感受到心理压力,使人处于应激状态。

关于压疮的毕业论文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4.7Kpa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3.1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3.2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物品,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3.3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3.4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 方法 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3.5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58.33%。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 报告 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61.8±3.5)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62.4±3.3)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59.62±6.84 42.19±2.68 57.46±6.53 41.35±3.21

对比组 25 58.41±6.15 52.14±5.32 57.39±6.42 52.69±5.36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压疮护理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急性压疮的形成与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和氧缺乏,进而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本身不是疾病,多数伴随其他疾病而发,主要是因为疾病过程中未经很好的护理造成。有报道称[2],压疮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1%~11%,而手术患者中则高达4.7%~66.9%。手术中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和人为的因素,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压疮,增加了痛苦。我科自2010-01以来,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3],对94例手术时间>6h的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 措施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值在10~15分为危险,15~20分为高度危险,20分以上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收集术后记录手术时间>6h的病例共94例,男51例,女43例;年龄6~81岁,平均(54.7±11.5)岁。手术开始和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急性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枕骨隆突、肩胛、肘部、脊柱体隆突处、足跟、骶尾部;侧卧位,耳廓、肩峰处、髋部、大转子、膝部、踝部;俯卧位,额部、颊部、女性乳房、胸骨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男性生殖器、膝前部、足趾。发现皮肤受压,认真做好记录。术中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并针对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结果 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3例,1例为脑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肩胛部出现数个水疱,1例为骨科施行腰椎后路脊椎滑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发现乳房处出现5cm×4cm溃烂,1例施行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术中左膝部出现了一簇水疱。经过有效科学的护理,创面愈合良好。 3讨论 3.1压疮形成原因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麻醉状态、温度、湿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皮肤受压缺血,手术时间延长时,皮肤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和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也长,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手术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麻醉期间会发生低氧血症,且由于麻醉药物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相应的使供血部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再者,麻醉状态时患者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因而不能及时的调整体位减少压迫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导致急性压疮的发生[4]。温度变化和潮湿的刺激也是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已有文献报道潮湿环境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湿度过大时,皮肤上过多的液体会使表面pH值改变,保护性油脂丧失,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了皮肤破损的危险;患者体温降低时,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加上受压血供进一步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进一步增加。除以上外因,患者自身状况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组织缺血缺氧,形成压疮;营养状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极度消瘦和体弱的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薄,易发生压疮;另外,有报道称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者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可能性较大,每降低1g血清蛋白,压疮的发生危险将增加3倍[6];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也较高。 3.2护理对策 首先,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Braden、Nortor、Wa-terlow、Douglus、Gasnell等常用评估量表,在术前对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危险分级设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如针对年龄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有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可以提前预防使用体位垫或者软枕等。其次,做好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合理的体位,应充分考虑到力学因素,维持自然的生理弯曲,既要能够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又需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组织受到过度的牵拉,可以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海绵垫或者凝胶垫等质量较好的体位垫。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潮湿、发绀、苍白、水肿等,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允许,可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重点护理压疮易发部位。局部涂抹赛肤润(过氧化脂肪酸酯)等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并在局部形成脂质保护膜;按摩也是有效的预防压疮形成的 方法 ,有研究显示[7]时间超过1小时的手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能够减轻局部受压状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手术单的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渗出液和冲洗液。最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手术结束,首先要细致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出现了水疱、溃疡等,发现压疮及时处理并认真记录;及时为患者更换清洁干燥的床单,保持皮肤状况良好;注意观察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输液输血,避免因微循环不足再引发急性压疮。 4小结 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并不困难,这与护理人员的细心细致工作有很大关系。该项工作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程序化的护理方案,细心观察查找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即可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做好手术相关各环节工作,让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二:《浅谈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神经内科是独立存在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范围内,主要诊治脑部炎症性病变、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神经系统病变等疾病[1]。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压疮现象,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发生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本院针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具体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17,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23±5.14)岁,住院时间7~30d,平均住院时间(19.86±8.67)d;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9:16,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56±5.08)岁,住院时间5~30d,平均住院时间(19.72±7.9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一个组由1位主管护师,2位护士组成,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②提出问题:找出患者出现压疮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组织代谢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且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及身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大等因素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找出压疮发生的原因后,提出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及压疮发生后如何处理等问题;③寻找循证证据:查找与压疮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籍等,求证压疮发生的原因;④循证分析与评价:临床 经验 与参考文献、书籍相结合对证据进行评定,对文献以及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进行统计,应用于实践操作中;⑤循证的应用:a.体位护理: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采用水平体位,减少摩擦力,患者背部可放置适当高度的软枕,分散压力;b.压疮部位护理:对压疮多发的部位清洗后,涂抹上药膏,形成封闭性油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c.身体护理:定时观察压疮多发部位的情况,定时清洁全身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在容易出汗的部位擦上爽身粉,预防感染的发生;d.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对于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摄入营养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2.22%;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2.56±2.58)分,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8.12±2.14)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受压处缺乏保护、受压处摩擦力较大等,压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红斑、水泡等。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压疮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限于对患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及症状进行护理,缺乏预见性;而循证护理是指在专业知识及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手段[4]。循证护理遵循专业知识培训、提出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分析循证及应用循证等原则,让护理人员遇到问题时清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科学、严谨与专业[5]。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经济适用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11.11%,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2.22%;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2.56±2.58)分,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8.12±2.14)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危重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58.33%。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61.8±3.5)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62.4±3.3)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 (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 (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 (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 (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59.62±6.84 42.19±2.68 57.46±6.53 41.35±3.21 对比组 25 58.41±6.15 52.14±5.32 57.39±6.42 52.69±5.36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猜你喜欢: 1. 褥疮的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压疮护理论文范文 5. 护士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承受压力的议论文素材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压力的议论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力无所不在,来自别人的期望,来自同学间的竞争、比较等因素,容易造成各式各样的忧郁情绪,不能不正视。压力,是一种无形的绳索,紧束着人们的心,他徘徊在各个角落,随时等着吞噬我们。

许多心急的父母,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点,将来无法与别人竞争,所以每天拼命的把孩子往补习班或才艺班送,给孩子带来许多沉重的压力,导致他们无处发洩,每天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再加上课业的压力,让孩子可能走上不归路,所以大人们不要以为小孩子没有压力,而轻忽他们。

上班族常常因为上司的要求,或是客户不满意工作的业绩及财务问题而忧心。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适时的放松,否则就会像本来弹性很好的橡皮筋一样,若是一直施力,拉扯,最终还是会断裂。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之下,而没有好好放松心情,很容易病倒,失去健康,那就更得不偿失。

压力一直堆积在心中,会闷出病来,应该找个宣洩的出口,比如说做做运动,好好睡个觉,去外头走走散散心,或是奖励自己,请自己吃顿大餐等,以排除过多的压力,如此就能化压力为助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活总是被逼无奈。却又是患得患失。在压力下的我们也许会经历更多的成熟!压力下的经历总是这样,但这却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相信,正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优秀!也许这样才是最好!也许青春依旧,也许时光不散。那就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更加的茁壮成长!同样的,我们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压力在此,我们依旧光芒四射!

压力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接受更多的就是压力吧!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成熟起来!但我们却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因为我们要学会适应着社会。我们更要学会适应着环境!也许这样才是真的好!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也将会有动力。相信明天的明天,我们会更加的美好!在压力的面前,仍旧要保持一颗客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这样会有一番别样的收获!别让压力改变了我们,因为我们要改变压力!

动力

也许,压力的反面就是动力了。也许,只有经历了压力。我们才会有一番经历。才能有更多的困难磨难被我们所战胜!动力决定着一切。同时,改变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让动力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姿!知识改变命运,动力则会改变着我们!相信,明天的明天,将会更好!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挑战压力,让人生更加的绚丽多姿!

红尘滚滚,拨开尘封的旧迹。纵横五千年,惊涛拍岸,金戈铁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细数古今,多少人在压力下百折不催,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还记得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名联吗?勾践被吴王俘虏为奴,却并未意志消沉,在还师复国的压力下,他忍辱偷生,表面上曲意逢迎,暗地里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让夫差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三年间,他卧薪尝胆,正如那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终于,他释放回国,此后厉兵秣马,终于一举打败了吴王的军队,正是因为压力使他报仇雪恨,也成为千古佳话。

还记得李贺的那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吗?这瑰美壮丽的诗篇,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都要写出一定数量的作品。他骑着毛驴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回家后整理诗句,得到一篇篇成品,正是这样才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才有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因为他给自己施加压力,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那个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大起,军阀的反动统治,外来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殖民压迫,在年幼的周恩来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知识,投身到革命的浪浪潮中去。当别人为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而读书时,他的一句话让校长惊诧不已,正是因为内外局势造成的压迫感,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

孟子有一句话,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红军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正如远行的船舶,有压力时最安全,无压力时最危险,这也就要求我们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从而铸就精彩辉煌的人生。

奇迹源于压力,让我们把压力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不断创造奇迹。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压力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似乎很有哲理吧,但自我看了《三个傻瓜》这部电影后,我就改变了观点。难道,压力过大,真的会使一个人成熟吗?压力过大是益,还是弊呢?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被历届的学生称为“病毒”,他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快,尤其珍惜时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是有些苛刻。在开学典礼上,就教育学生,“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些学生大多都是一出生就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成长的,有的是父母期望太高,无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有的是家庭条件差,为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被迫走上这个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背负的越来越多,他们随着压力的增大,或许会慢慢的成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还背负着整个家庭。

我仍记得十分惊心动魄的一幕:乔伊被院长否定,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意义了,便在宿舍自杀,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也多见,本来认为这些人很可笑,逃避就有用吗?现在想想,他们也的确别无选择,或许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小,然而,当压力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这个度,他们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便想逃脱整个世界。当然,这大部分是学生,像《三个傻瓜》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样,被家庭与学校压得气喘吁吁。

因此,压力太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那是不是生活中,不需要压力呢?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高压锅来说吧,众所周知,当压力太大时,高压锅会爆炸。然而它的优点是什么呢?适量施加压力,它就能比普通的锅快很多。正如我们人生,如果压力太大,那将会适得其反,若没有了压力,那将落后于人,一生都平平凡凡。所以,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

压力者,压迫之外力也。譬如学生者,平时作业之压力,月末考试之压力,压力之多,何可胜道也哉?然则何以应之?

一曰:乐观,当年的苏东坡,一贬再贬,事业不顺,生活拮据,可谓“压力山大”。然而被贬黄州,“食无肉”就到市场要来羊脊髓,像吃螃蟹一样边剔边吮,自创名菜“羊蝎子”。再贬到荒无人烟的岭南。竟还乐观地吟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再贬海南,这回他可真有压力了,遗书写好了,坟都让儿子挖好了,可他偏就没死。也许是天涯海角的美景让他陶醉,乐观的他索性每天清晨坐在海边梳头,一边还看着日出,好生惬意!虽抱怨“食无肉,居无所,病无药,交无友”,可压力偏旧迎刃而解了,靠的不过是“乐观”二字。

二曰:坚持,西天取经的玄奘,当年压力也不小。他不比唐僧,还有孙悟空等诸位高徒,连白马一匹都没有。他偏一个人从长安走到那烂陀寺,整整走了三年,途中有茫茫戈壁,皑皑雪山,还有土匪强盗与同僧人为敌的异教徒。压力够大了,他偏就凭一股坚持的韧劲闯了过来。到了天竺,问题又来了,唐僧到灵山不过背了经书就可以走,他到佛寺,自己还要学习,人家说梵文,他还得从头开始学,一学就是十多年。全寺万余名僧侣,他在竞争的压力中脱颖而出,受到国王的接见。别认为这就完了,背回千卷经书到大唐,他还得翻译,他在大慈恩寺作住持,同弟子每天夜以继日地翻译,他自己每天只睡四个时辰。他的后半生就在翻译与讲学中度过,他这一辈子压力也忒大了。他凭什么撑过来了,当然是坚持。

三曰:智慧,有了智慧,眼中的压力方才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自然就不会深陷其间。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面对压力往往就被其击垮,其实那是缺少智慧。英国人在二战最危急时还有心情喝下午茶,面对压力,何必看得那么重呢?要做的,仅仅是继续前进,《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拖欠六个月房费写下的,于他,压力何干,仍可忘我写作,不失为一种智慧。

于我们学生,没有东坡的豁达,至少还有乐观;没有玄奘的信念,至少能学习他的坚持;学得再累,压力再大也许不能喝杯下午茶,至少有放下包袱的智慧。压力有什么可怕,正确面对,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高三的光荣缘于那条荆棘丛生的人间小道。冲过去,你就是王,至少是这条小道的王。那时你所获得的不仅是王者的荣耀,还是世人的欣羡。倘若,不幸的你被挤了回来抑或是永远地留在了这条小道上,那么我们也只能够暂时或永远地站在台下为那些王欢呼、吼叫。青春的岁月是弹指即逝的一瞬间。在一次次的抉择后我们踏上了这一道——华容道,成败在此一役。成,则鱼越龙门;败,则回归自然。于是,高三也就成了压力的载体。至于压力的轻重,那不是个人可左右的。

压力是人通往前方的一重门。其本意是好多的,即对人涂脂施粉。问题的根本是量的问题,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嘛,就是这个道理。

压力是书桌上一摞摞的书本,一张张的卷纸,一夜夜的秉烛——换来的是一副副的近视镜,一道道的红叉号,一滴滴的.伤心泪。于是,生理上倦了,心理上殆了,双重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无奈。眼前那座本就令人心惧的高山,此时更显得神圣不可登攀,眼睛眩了,心胸闷了,便有了逃避的念头,待回头却又庆幸不曾是现实。当然了,这压力源自内心,正如“你快不快乐取决于你心中的标准”。所以,那些不甘于生活重压之下的朋友自可任己堕落,于纷繁的现实中享受嘈杂抑或于无时无地中享受心灵的寂寞。然而,这一切又不是易求的,除非你无血无情亦无念,因为那压力本是寄予你的俗愿,自有它不可泯灭的被动性、现实性。倘若那完全始于个人的追求,自无压力可言,应是心灵的动力吧。

高三是秋晨淡淡的雾,朦胧而真实着。微风过处,雾浓雾淡,信手在半空中拈来一片落叶,放在唇间,冰凉而气息着。倏忽,折射来一束光线,串着玉珠,落在地上湿润润的。平日忙里偷的那片刻的悠闲,不妨到大街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那颗久已沉郁的心。兴许一天的好心情也会就此开始。不过,好的心情需要用心呵护才能持久。所以,轮番考试中没有必要为一次的胜利欢天喜地,正如不要为失败而哭泣,毕竟这不能决定什么,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不能只争一朝一夕。

如果压力注定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如果正面压力过大,那么就让我们换一种姿势,侧身而过。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有压力的的生活会别有一番情趣!

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

《南华经》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多么惬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才能充实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谁曾想到,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竟是聋的,如此的压力让生命有太多不堪承受之重,但第九交响曲的激昂澎湃却在阐释着另一种伟大。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穿行,在热潮冷讽的人群中流浪,流言蜚语,似六月里的阴云,梵高冲破重重阻碍,以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既而刮目相看。人皆言是压力摧毁了梵高,我却说是压力成就了梵高。是压力让他们穿云拔月,是压力让他们与众不同,是压力让他们神采奕奕,是压力让他们精彩人生。

长沙故地,贾生不堪生命的压力终日看杜鹃啼血,郁郁而终;东坡居士却拍大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留给后人几许叹息,几许哀愁,几许赞美,几许探究。终于在夕阳黄昏,柳暗花明之时大彻大悟:生命因压力而精彩。

明月朗照,清风习习,艳阳在天,星空璀璨。让我们可观可感可闻可抚,蓦然发现,压力不正如清风明月一般时时萦绕在我们身边吗?自然因风月而柔情万种,生命何尝不是因压力而溢彩流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全社会对“减负增效”形成了共识。“减负增效”是指通过减轻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减负增效”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减负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今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找到一个铁饭碗,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就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青少年本身的承受能力并未得到全面的锻炼,十分脆弱,极易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前不久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母亲的苛刻要求,心理失衡而将其母打死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能不给人们敲响“减负”的警钟。

减负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如同紧箍咒,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上,因而布置了许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课业负担繁重,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了,想闯一下“第二课堂”,却没有时间。妨碍了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美两国学生的最大差别之一,便是中国学生兴趣比较狭窄。据报载,美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在新加坡学生每周至少要下一次厨房,而在我国,学生的日均劳动时间竟不足12分钟,这与课业负担过重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青少年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竟争力。大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就呐喊过“救救孩子”,今天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正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如今,不少同学对“减负增效”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减负后就一点儿压力也没有了,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于是放学后便出入于游戏厅,回家把书包一扔就看起电视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有悖于“减负增效”初衷的。要知道,减负是形式,增效才是最终目的。倘若减负后我们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动力,哪里还谈得上提高学习效率?新世纪的祖国建设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减负”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课后自觉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更新的本领。我们还要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多锻炼,开拓“第二课堂”,拓宽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总之,我认为“减负增效”是减量不减质,减压力不减动力。现在,“减负增效”已逐渐深入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中,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它为青少年创造了“天高任鸟飞”的大好条件,我们要把握时机,“大鹏同风起”!

无压力轻飘飘, 井无压力不出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压力的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

一:在压力面前,不好做一个懦弱者,应对压力,要学习并领悟坦然应对。压力让人生更精彩。

二:性情稳静愉快的人,不大会感到老年的压力,但是对于具有相反之性情的人,青年和老年同样都是重负。――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

三:机会就最没有耐心的客人,只敲一次门就走了。

四:即使在避风的港湾里,破船也仍然会沉没。

五:等待收获的人只能得到凋零的枯枝败叶。

六:对于时刻,失败者跟着小时爬,成功者跟着秒时跑。

七:咱们都是这样的人:应对压力,咱们本能地选取顺从,正因咱们没有被说服过,也懒得说服别人;人,都是骄傲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唯一办法是欺。――当代作家王朔《顽主》

八:不能对他要求很高,减轻他的压力就行了。――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女单选手谢杏芳压力名言

九:本人也听欧美日韩,其实中国好声音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压力,但是咱们还是透过这次节目听到好多好听的中文歌,很多后把歌曲改编的十分有创意,这就是期望。――著名女歌手那英压力名言

十: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十一:江水如果离开了堤岸,就会泛滥成灾。

十二:失败,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而成功,则是对失败的结算。

十三:钻石——人们往往羡慕你七色分明,光芒四射,可有谁知道这块“纯碳”,在地壳深处经受了数千年高温高压的考验。

十四:谁要是害怕走崎岖的山路,谁就只好永远留在山脚下。

十五:航海者虽然要比观望者冒风险,但是却有期望到达彼岸。

十六:我走到哪都有可能被别人认出来,几乎每一天都被‘包’住了一样,压力也是蛮大的。刘翔曾对记者表示,他十分想到南京的地摊上吃一碗老鸭粉丝汤,但这样的愿望对于超人气的刘翔来说,只能是“奢望”。――奥运冠军,中国男子田径队米跨栏一级户外员刘翔

十七:期望在探索中孕育,成功在搏中积聚。愉悦在苦斗中成熟。

十八:开拓者的生命,难免有失败的纪录。但是,凭着永远进击,不屈不挠的拚搏精神,他们终能如愿以偿,高唱凯歌。

十九:失败——对强者是逗号,对弱者则是句号。

二十:妒忌是一簇无情的火焰,它能够使你自焚。

二十一:谁能用勇气来迎接厄运,用笑脸来应付不幸,谁就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二十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这天,正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性命是短暂的,要想让自我有限的性命变得有好处,做一个有好处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用心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十三:要想脚印留得深,就别尽拣光滑舒适的路走。

二十四:有缺陷的月亮因在不停地奋时,全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二十五:有志者用奋斗汗水淘尽了挫折的泥沙;留下一颗闪光的金粒,那就是成功。

二十六:在失败时,企求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将会导致自卑,在成功时,奢望得到更多的荣耀和掌声,将会导致自负。

二十七:只有象塔吊那样站稳脚跟,方能昂起昂起头颅。

二十八:开拓者,在困难中受到锻炼,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在挫折中不断成熟,在讥笑中逐步成长,在摸索中得到提高,在斗争中迎来胜利。

二十九:获取成熟的唯一途径,就是将性命的火花献给耕耘的大地。

三十:人如果出卖了自我的尊严,他将永远失去尊严。就是说,让别人作出可耻的行为,不管是迫害还是行赌,这本身就是不光彩的。这样的迫害或者诱惑者,在违反伦理的压力下,不管对方能否保卫自我的尊严和荣誉,他自我已经失去了尊严和荣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性命的选取》

王义夫雅典夺金

(战胜压力要付出超人的`代价)

当44岁的王义夫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当这位已是第六次参加奥运会的老将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泪如泉涌。最后一枪定乾坤的心灵震撼,使王义夫成就了霸业。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王义夫举起枪,干脆地射出最后一发子弹,以总成绩690环为中国军团夺取第二枚金牌。

从洛杉矶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王义夫再次登上世界之巅。而期间的酸甜苦辣,令王义夫刻骨铭心。44岁的老枪手王义夫是中国军团年龄最大的运动员,20年来连续参加奥运会,独一无二。

王义夫说:“我们老运动员所面临的压力,和年轻运动员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射击也受体力、精力的限制,当巅峰期过后,身体状况下降得很厉害,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走到雅典。”

“ 年轻队员练一上午,我只能比他们多练一下午;他们打一枪我就得想办法打两枪,总得要比他们多积累一点。”王义夫如此说,“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同时从事射击工作的爱妻张秋萍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大的精神动力。”

“梦之队”的滑铁卢

(巨大的压力会导致失败)

2004年,雅典运动会,中国的“梦之队”乒乓球队遭遇了滑铁卢样的打击。分量最重的奥运会男单金牌流落到韩国选手柳承敏的手中,而使中国乒乓球队未能包揽奥运会四金。

28岁的“三朝元老”孔令辉和24岁的男乒中坚马琳,都在双打和单打中“提前”出局了。压力确实太大了。从最早孔令辉和阎森的双打名额之争,到最后王皓和王励勤的决赛资格之争,从牛剑锋的长期蓄势待发,到马琳的悉尼遗憾雅典补,压力早已埋下伏笔,只等临战时刻一触即发。

当压力成为习惯,紧张、僵硬和畏首畏尾就成了条件反射。

当时,外国记者对中国选手问得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没拿到金牌,你的压力有多大?”没拿到金牌的王皓承认:“不管进决赛的是我还是王励勤,谁赢了都想站到最高领奖台上,压力肯定大。”但拿到金牌的张怡宁说得好:“谁都会想赢怕输,但想得过多只会不敢打,不能积极主动,这对比赛肯定起不到好作用,既然这样还不如把这口气打出来。我们打比赛,打来打去还不是和自己在斗?”

南瓜的试验

(压力越大,张力越大)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进行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

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

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压力逼出来的功业)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炼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敌人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动物的生存竞争

(压力与活力)

秘鲁的国家动物园里生活着一只美洲虎,为了使这里更像一个自然保护区,虎园里还放养了一批食草动物。令人称奇的是,这只美洲虎一直和食草动物和平共处,因为这只虎根本懒得理会它们,它整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不是睡,就是吃饲养员送来的按营养比例调配好的肉,吃饱喝足了仍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看到园里的虎如此懒散,人们很替它着急,于是就以人类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它,想来想去觉得它精神状态不佳是因为孤独。他们通过外交部与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达成协议,定期从他们那里租借雌虎来给这只雄虎做伴。

然而,领地上来了一只异性,也没有引起它多大的兴趣。生活轨道一如既往。一位来自山野乡间的农人偶然到动物园参观,见到此情此景,不仅大发感慨,说这么大的地方让它独自为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它还能有什么活力可言。生活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别说动物了,就是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的。

见他说得有道理,动物园的负责人就决定在这一片地区投放进三只豹子和两只狼。这真是一剂灵丹妙药,自从来了敌手,美洲虎也活了起来,再也不肯回虎房睡大觉了,连饲养员送来的肉块也不屑一顾了。更令人惊喜的是,不久它就让雌虎有了身孕,并产下了健康的虎崽。

狄更斯的顽强毅力

(顽强的毅力能打破巨大的压力)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自幼体弱多病,不能过于劳累,于是,他的童年不是在游戏中度过,而是在读书中度过。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因负债被关进监狱,为了维持破产的家庭,狄更斯不得不设法谋生,去当了一名学徒。但是他不仅要以惊人的意志承受一个幼弱身体所无法承受的劳累与折磨,还要以顽强毅力承受一颗稚嫩心灵难以忍受的冷酷与侮辱。

但是,即使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狄更斯也丝毫没有减退追求知识的渴望。一有空闲,他就拼命地阅读他所能找到的任何书籍。丰富的知识和亲身经历使狄更斯为将来的文学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少年的苦难也磨炼了他的毅力,正如他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没有被压力压倒,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于是,他带着特有的刚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并最终攀上高峰。

虚假的安全

(压力能使人警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

更令人们不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战斗机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即将着陆的几分钟里。

但是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