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经济与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经济与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专生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招的都是高分学生,变成了招的都是一些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造成攻击、忧郁、焦虑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运用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压力 不良现象 缓解对策

一、中专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压力。当今时代,知识迅猛增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单位非大专甚至本科不招,使中专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劣者将面临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又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2.家庭压力。(1)父母的期望造成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子女早日成才。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就会引发两种不同的心理压力: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受责备而产生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因此而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后者的心理压力则更大。(2)家境较贫困造成的压力。中专生的家庭绝大部分来有农村,条件较差,学费对他们是很重的负担;城市里,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学生父母单位效益不好甚至下岗已是一个较普遍的事,家庭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3)特殊家庭造成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单亲的家庭,或有继父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由于自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来自学校的压力。(1)学业压力。从初中到中专,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除文化课外,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于是,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觉得学习负担加重,感到压力很大。(2)制度压力。刚进入中专,面对新的环境,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有杰出的表现。于是刚入学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违规,因此遭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持续时间较短,当对制度熟悉后,会慢慢减弱。(3)竞争压力。职校生在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学习竞争。各科成绩的比较,总分成绩的排名,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竞争压力。其次,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

4.来自个体的原因。(1)好胜心理。一般个体总会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期望,但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成败得失很在乎,更由于好胜心强,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2)自卑心理。自我肯定不足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的褒贬,自我要靠别人来肯定,这类学生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3)嫉妒心理。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同学间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使自我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

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二、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有:攻击;优郁;焦虑等。

攻击是指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攻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行为方式。直接性攻击是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不满、敌意、对抗和反对;另一种是间接的或转移性的攻击,即当某人受到挫折时,他能意识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不仅会损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就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或者指桑骂槐。

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整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1.渗透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一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可以通过美育功能,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开展献爱心活动,同学间团结互助,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举行各种歌咏、朗诵比赛,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从而缓解压力。

2.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个体目标过高时,则会好高鹜远,而且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差距,则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当个体目标过低时,又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小,从而减轻压力。

3.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往往是时何安排不当,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是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日计划,可以是总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单学科计划,这样可以科学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在适当场合放松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4.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还可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来缓解心理压力。

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扰动期,面对各种纷至踏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则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出走、自杀等消极反应。因此,分析职校生心理压力,找出正确的缓解方法,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

护士由于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 范文 一:人性化医院护理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

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进行探讨,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 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27.7±6.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有35名,大专学历的护士有11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有25名;30名护士,110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观察组中,年龄(18~48)岁,平均(28.3±5.3)岁;本科学历的护士30名,大专学历的护士120名,中专学历的护士20名;45名护士,110名护师,25名主管护师。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积极为护理人员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如病房和休息室,进行改造,适度的调整病房和休息室的布局和色调,既让护士在工作和休息时可以保持心情舒畅,又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亲和力。此外,还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的卫生清洁制度,对工作区和休息区进行定期的清扫,保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工作区内的物品摆放要有规有矩,进行定点摆放。在护士工作区和医院的走廊里悬挂一些小饰物,在墙上张贴一些艺术作品,使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护士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舒心。

1.2.2医院的管理人员要经常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不同阶层、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管理人员到基层去了解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并尽量采取 措施 去满足其合理需求。此外,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对护理人员的家庭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家庭中存在的经济或是其他困难,给予护理人员心理上的安慰,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与此同时,定期将护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讨论会,护理人员在会上提出自己对科室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医院的管理人员认真听取,并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投入到具体实施中。

1.2.3医院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将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定期送至大型的综合性的医院进修和深造,组织专业的、 经验 丰富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授课培训,邀请外院专家到院内开展讲座,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此外,为护理人员进行 职业规划 提供有效的信息、时间和人力上的保障,将医院对护理人员职称评定办法下发给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正确的努力方向,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2.4医院对护理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宣传将“安全第一”的原则深深印在护理人员的心里。让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学习正确对待医患矛盾的处理办法,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医院要求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多理解、多开导、多信任、多尊重,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还定期接受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自我心理压力的疏导,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医院内要成立了帮助护理人员解决突发状况的应急小组,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3评价指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测试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满分为50分,测试人员所得的分数越高,说明其心理压力越大;测试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后的心理压力状况比较

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实施管理前后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1%要明显高于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前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影响

3.1.1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护士需要承受更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根据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对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总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护士的工作环境过于杂乱和喧闹,其日常工作繁琐,既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又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强度大,导致护士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之中,每天的工作使其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劳累,心理上的压力逐日堆积,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护士每日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时间,有时护理工作做得不细心、没有耐心。有些患者不能理解护士的工作态度,易产生误解甚至是冲突,激化了医患矛盾。

(3)有些护士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对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上有欠缺,缺乏护理经验。护士在工作中不能有效的解决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第四,来自团队中的压力,以及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护士的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

3.1.2压力对护士个人及整个团队的影响一方面,压力对护士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作方面,长期的繁重的工作量和任务量使护士身心俱疲,再加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护士在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个人的认知方面,护士逐渐缺少了对自己的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失去信心,产生了懒惰性和依赖性,工作不主动,缺乏创新意识。在身体状况方面,常会出现失眠、头痛、营养不均衡等现象。另一方面,压力对护理团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护士个人的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的 离职 率高,导致护理队伍不牢固,造成护理质量的整体质量下降。

3.2医院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这种管理方式的本质和目的就是激励人的积极性,将其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医院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护士站在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不仅可以及时解决护士自身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护士实现其自身价值和职业规划,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此外,医院为护士营造宣泄压力的环境和场所,在医院领导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增加了护士的心理抗压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都能应对自如。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后对照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实施管理之前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医院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范文二:护士心理压力状态及化解路径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病情重、责任大、抢救多及高死亡率,使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易紧张疲劳而心理压力最大。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情况,现汇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4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0.7±5.3)岁;护龄1年~24年,平均护龄(7.2±4.3)年;其中本科6人,大专12人,中专学历2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5人,护士21人;同时选取其他科室护理人员40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1.1±4.7)岁;护龄1年~22年,平均护龄(7.6±3.3)年;其中本科7人,大专14人,中专学历19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3人,护士22人。对其进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心血管护理工作相关的心理层面的相关问题为主,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将4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设置为观察组,40例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状态。

1.3疗效评定方法

评定项目:所有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定焦虑、抑郁评分及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汉密顿生活满意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3.1引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3.1.1工作量大

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多为中老年患者,反应迟钝,不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疾病救治。同时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应用和维护保养较多的仪器,如微量泵及多个心电监护仪等,护理工作繁琐、劳累,还常需值夜班,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需随时到岗,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程度低[2]。故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压力下。

3.1.2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预后不良易引发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工作环境极其紧张;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因病痛折磨,易对护理人员脾气暴躁,无理指责。加上患者危急、濒死、昏迷、死亡现象的刺激,患者痛苦叫喊声,家属的哭叫与抱怨等。以及各种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除颤仪等的报警声,均导致工作环境十分紧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紧张,伴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情感状态,智力活动以至于发生情绪障碍[3]。护理人员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感情受到伤害,使护士陷入精神困境[4]。

3.1.3高风险压力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稳定性差,变化较大,常合并并发症。而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对治疗有较高地期待,对于病情的反复、恶化、复发不能够接受,将责任归咎于医务工作者身上,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纠纷。这种风险使得护理人员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一些患者不遵守医院的 规章制度 ,导致护理人员受到上级的批评,均会加大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应对措施

3.2.1和谐工作环境的建立

首先要加强医患沟通,要患者入院初期,即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相关病情,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案、效果预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阐明按章操作的必要性,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患者建立和谐有效地沟通方式,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沟通卡、图片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得医患关系和谐,从而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2自我心理压力调整

完全没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是不存在的,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工作中的压力,积极应对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自我放松的技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与人的沟通,遇到问题时积极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排遣心中的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培养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调节情绪,放松精神,以形成愉快的心理气氛。以提高个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3.2.3减轻工作强度

护理人员出现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工作强度较大,此时应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力。工作强度大则导致心理压力超负荷、身心疲惫,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层要尽量保障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3.2.4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医院管理层也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得心应手地应对工作。学习护理科学知识和伦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并转化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5]。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团队协作,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形成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

总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紧张,内容繁杂、工作风险较大,护理人员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压力可刺激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但过度的压力可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引起疾病甚至护理人才的流失[6],也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留职意愿[7]。而这种心理压力也会进一步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影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来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加强培训力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数目,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解,以多种手段来缓解职业压力,是解决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关键。

护理心理压力论文相关 文章 :

1.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4.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高中生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专生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原来招的都是高分学生,变成了招的都是一些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造成攻击、忧郁、焦虑等不良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压力,运用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压力 不良现象 缓解对策

一、中专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压力。当今时代,知识迅猛增长,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单位非大专甚至本科不招,使中专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劣者将面临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学生从入校到毕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又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得尤为明显。

2.家庭压力。(1)父母的期望造成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子女早日成才。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于是就会引发两种不同的心理压力:一种学生怕自己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受责备而产生压力;另一种较懂事的孩子,则怕因此而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后者的心理压力则更大。(2)家境较贫困造成的压力。中专生的家庭绝大部分来有农村,条件较差,学费对他们是很重的负担;城市里,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学生父母单位效益不好甚至下岗已是一个较普遍的事,家庭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3)特殊家庭造成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单亲的家庭,或有继父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由于自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来自学校的压力。(1)学业压力。从初中到中专,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除文化课外,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于是,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觉得学习负担加重,感到压力很大。(2)制度压力。刚进入中专,面对新的环境,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有杰出的表现。于是刚入学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违规,因此遭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持续时间较短,当对制度熟悉后,会慢慢减弱。(3)竞争压力。职校生在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学习竞争。各科成绩的比较,总分成绩的排名,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学生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竞争压力。其次,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

4.来自个体的原因。(1)好胜心理。一般个体总会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期望,但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成败得失很在乎,更由于好胜心强,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2)自卑心理。自我肯定不足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的褒贬,自我要靠别人来肯定,这类学生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3)嫉妒心理。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同学间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使自我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

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学生的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二、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有:攻击;优郁;焦虑等。

攻击是指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攻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行为方式。直接性攻击是对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表示不满、敌意、对抗和反对;另一种是间接的或转移性的攻击,即当某人受到挫折时,他能意识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不仅会损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就将内心的不满朝着其他的方面发泄出来,或者指桑骂槐。

忧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整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

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1.渗透美育功能,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一个人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会减轻甚至消除压力。所以,可以通过美育功能,创造美。如美化教室;开展献爱心活动,同学间团结互助,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举行各种歌咏、朗诵比赛,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从而缓解压力。

2.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会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当个体目标过高时,则会好高鹜远,而且现实与目标产生很大差距,则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当个体目标过低时,又会妄自菲薄,因为自卑而产生压力。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小,从而减轻压力。

3.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往往是时何安排不当,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是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日计划,可以是总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单学科计划,这样可以科学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在适当场合放松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4.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心理调节方法。还可通过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方面来缓解心理压力。

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扰动期,面对各种纷至踏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则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出走、自杀等消极反应。因此,分析职校生心理压力,找出正确的缓解方法,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心理论文压力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1.2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1.3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2.1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2.2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2.3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2.4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2.5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3.1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3.2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3.3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第一篇研究心理压力的论文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一、学生心理压力类型与成因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2]蔡君,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6

[3]李洪霞 唐玉琴,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世纪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