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变电所运行方面的论文

发布时间:

变电所运行方面的论文

关于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探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电力企业当中,智能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备智能化、集成化、标准化等特点。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应用在设备层面、间隔层面以及站控层面,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变电站对人工的依赖性,还能够显著提升变电站数据的收集、数据正常性判断的准确性等。本文主要分析变电站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各个行业当中逐渐普及。智能技术在当前已经较为成熟,在工业产业当中,智能技术本质上就是代替人工进行一些分析、操作。相关研究报道,合理应用新型设备、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改善电力行业的经济价值,能够达成高效、高产、低能耗以及低成本的企业目标。

1、智能技术在变电站的使用现状

我国当前主要的枢纽性变电站数量大约有1000座左右,其中大部分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运作。智能技术在其中有着较多的使用,并且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是显著。采用先进的智能数据整理、收集与对比系统,能够给予变电站非常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在新型变电站中,主要有全部分散、局部分散以及集中配屏等多种模式,智能系统在多个模式当中具备的功能大致相同,具备基本的监控功能、保护、防误操作、事故紧急修复、经济运维处理、设备实施管理等等。传统变电站与智能技术变电站而言其体系结构全然不同,其信息的交替效率也有所不同。想要将传统变电站全面改造成为智能化变电站,在技术上、安全性上以及造价成本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难度。对此,智能技术应用在变电站中的优化工作重点应当是新变电站的建设方面。

我国终端站以及受控站的数量大约有1万左右,其因为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当前还无法真正、全面的实现智能化。在当前,新建变电站已经能够全面完成智能化管理。而对于常规变电站而言,变电站的无人化、自动化问题仍是问题解决重点。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尽量将变电站向无人值班转变。对此,就需要电气设备具备更加强大的自动控制功能和更高的安全性。

2、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

2.1引入控制端

引入计算机终端,促使变电站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计算机终端系统能够按照实际的要求检测变电站的电能转变、运输等情况,判断运输电力时的电压、时间等情况,从而判断故障的发生。此外,计算机终端还能够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功能,从而降低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变电站故障,从而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2.2分级控制技术

基于电力安全运输、管理的要求所创造的分级式控制技术,在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设备层等方面实现了基本相对应的分级控制模式,这不仅能够显著的降低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还能够促使设备体现较高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集中式控制,并且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2.3光纤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力装置的集成性

智能变电站能够借助光纤技术完成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的各个控制层局域网管理目的,在控制中心可以分别对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设备层的实时信息,实现自动传播信息。与此同时,局域网当中的控制层能够借助光纤技术更加稳定、可靠的传输各类数据。电力装置的集成性配合光纤技术能够将电力装置的所有运行参数进行集成化传输、管理,从而节约数据收集的时间,节约设备的维护繁琐性。

2.4实现全局或局部智能控制

智能设备在变电站当中的合理使用能够基本满足智能化控制的需求。通过对变电站各级设备的优化控制,能够完成电流闭锁装置、电流互感器以及控制柜等设备的智能化管控,从而实现设备半自动、全自动化管理。

2.5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的突出应用

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变电站实现高压配电设备具备智能化,完成小范围内的智能化电网建设工作。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实时监控能力,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实时的调整、控制。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能够使一次变电设备实现一体化控制、检测。对于高压设备的断路器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目的。

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基于计算机终端,通过站控系统便可以实现全面的设备检测,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不断的完成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各类型智能变电装置的工作信号的监控,检测变电站的输出、输入状态。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大量应用,能够极大程度的控制无效数据的采集量,并提升变电站的整体监控效率。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智能系统,能够促使智能变电站具备相当庞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基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变电站便具有非常显著的信息处理效果。借鉴在线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库模型技术,智能变电站能够具备基本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状态监测能力,工作人员需要将变电站内部的设备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特性、参数输入到数据库当中,系统便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特性与当前检测到的数据是否一致来判定变电站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在协议允许范围之内进行自主整改、调整,能够在一定周期之内完成变电站基本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监测、评估以及上报等工作。

3、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巧妙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工作的复杂性、繁琐性,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对于变电站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的创新必然需要依靠智能技术,通过改善智能技术优化电力企业变电站的运维质量,从而实现智能化发展。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电网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智能变电站由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两个特征,具有多信息融合,智能化监控设备状态、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等高级功能。智能变电站的普及为实现我国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防误

智能化变电站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以及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它建立在IEC61850标准和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为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智能设备,并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采用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能够实现变电站运行操作自动化、变电站信息共享化、变电站分区统一管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智能化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基础单元。智能变电站体现了集成一体化、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的特征。

1、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特征

智能变电站是与传统电网相对而言的一种新型电网,其智能主要包含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在两个方面。

1.1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设备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设备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有机结合而成,智能变电站系统由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3层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组成,能够完成变电站电能的分配、变换、传输、测量、控制、保护、计量以及状态监测等相关的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一般由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构成,能够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作用于该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

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功能高度集中,能够在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中实现,同时也可在多台计算机或者嵌入式装置中实现。它主要由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构成,能够实现面向全站或者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功能,能够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1.2智能变电站的智能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是与传统的变电站相对而言,传统的变电站大都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但是这种自动化是被动式的,与现在意义上的智能变电站是有区别与差异的。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互动功能,可以与调度机构友好互动,其采集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全景采集,经站内信息一体化平台和电站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模块,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挖掘、分析,以便实现智能告警、顺序控制、设备状态可视化、事故综合分析决策等智能功能

2、 多信息融合,智能化监控设备状态功能

智能变电站采用信息融合(数据融合)技术对多种信息的获取、表示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处理和优化。多信息融合技术能够从多视角进行处理及综合,可以得到各种信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智能变电站现在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在线监测,可有效获取电网运行状态数据,掌握各种智能电子装置的故障动作信息及信号同路状态。而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根据获得的被监测设备状态数据,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结合被监测设备的结构特性和参数对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结合其运行历史状态记录以及环境因素,对被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和剩余寿命做出科学、合理的正确评估,以减少故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功能

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根据IEC61850标准三层架构体系构建,分为站控层防误主机、间隔层智能防误装置、过程层智能闭锁单元、机械和电气锁具、闭锁附件,及电脑钥匙等部分。其中防误主机、智能防误装置层以及智能闭锁单元之间所采用的均为IEC61850规范完成变电站内各种操作的防误闭锁,能够有效实现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的强制性和全面性要求,同时实现与监控系统站内模型信息共享,监控系统与防误闭锁系统信息交互免配置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3.1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智能化变电站各设备及系统之间数据采用统一的IEC61850标准进行交互,为防误闭锁装置和自动化装置互联与互操作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所以两者之间的数据能够好的进行交互访问,能够在误闭锁装置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统一和共享。

3.2全面防控、强制闭锁

智能化变电站系统根据IEC61850标准三层架构体系构建,能对五防主机和监控系统提供设备操作的所有五防功能,实现了间隔层防误。同时,为了防止过程层网络GOOSE报文错误或者监控系统未经防误系统解锁直接操作智能电动开关设备而可能导致的误操作,在过程层上设置智能闭锁单元,能够实现防误闭锁的强制性要求,智能闭锁单元同时支持就地操作时使用电能钥匙对其进行解闭锁操作功能。

3.3顺控操作

顺控操作由间隔层智能防误闭锁装置和监控系统配合完成,顺序控制操作方式是指通过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下达操作任务,再由计算机系统独立地按顺序分步骤地实现操作任务。按防误操作方式可分为:远、近控均采用逻辑防误加本间隔电气节点防误。智能防误闭锁装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互操作性,融合了从权限管理、唯一操作权限管理、模拟预演、实时逻辑判定、闭锁元件五个方面,能够完整的实现对设备操作的防误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防误功能。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同时是变电站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结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情况,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做好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国电网向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鹏声,王欢.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l):61-65.

[2]王璐,王鹏.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技术[]J.现代电力,2002,19(5):40-45.

[3]严璋.电力设备绝缘的状态维修[A].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在线监测论文集[C].2001.

作者简介

董德永(1981-),男,现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电压电气设备绝缘。

作者单位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辽宁省辽阳市111000

摘要:介绍智能变电站的涵义、结构、应用,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提出智能变电站的一些应用。智能化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根据标准的通信协议体系,考虑到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和与用户的互动性要求,应用数字化测量等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电网枢纽;智能变电站建设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42—02

1、引言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智能电网的建设,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正在越来越称为今后电网建设的主流,虽然关于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规范还处于不断的改进、修订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在不断的扩大,技术、经验也已经不断的成熟。下面我们对智能变电站的一些技术、功能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2、智能变电站的涵义

目前,广为认可的对智能变电站的定义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3.1智能变电站内的设备

智能变电站内的设备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有时常被称为三层):

过程层:主要指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刀闸等;

间隔层:主要指二次设备,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在线监测装置、自动装置等;

站控层:基于计算机主机的后台系统、监控系统、远动、视频安防。

3.2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的功能重新定位,并且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

其中,一次设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1)互感器方面的变化。由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以前的常规互感器,这里包括电流、电压互感器。AD变换装置移入电子式互感器,并配备高速数据接口。(2)开关方面的变化。由智能化开关取代以前的常规开关,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移入智能化开关,保护装置发布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表1为常规互感器与电子式互感器优缺点的比较。

电子式互感器就其结构原理分为有源式和无源式两种类型,目前广为采用的是有源式结构。

从电压等级上区分,大体上也分为两种:

(1)110kV及以上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需要合并单元;

(2)10kV、35kV采用模拟输出电子式互感器直接接入就地四合一智能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配合使用的设备被称为“合并单元”,它是实现电子式互感器与二次设备接口的关键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合并:合并单元同时接收并处理三相电流和电压信号,并按照IEC60044—8或IEC61850—9—2格式输出;单间隔内IEC61850—9传输,跨间隔60044—8/FT3传输;

2)数据同步:合并单元实现独立采样的三相电路和电压的信号同步;

3)信号分配:智能二次设备从合并单元获取一次电流电压信息;

4)激光供能(户外支柱式电流互感器);

5)完善的自检功能,如CT断线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开关还未得到广泛的生产及应用,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是在传统开关上,安装智能装置,提供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接收保护装置发出的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实现此功能的设备被称为“智能终端”,通过它实现输出DO、输入DI信号的光电转化。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给传统断路器或变压器提供数字化变电站接口,接入GOOSE网络和MMS网络;

b)在开关端子箱安装智能终端:对刀闸等进行状态采集和控制,就地操作箱功能;

c)在变压器端子箱安装智能终端,实现变压器测控功能:采集温度、档位、非电量、中性点地刀等状态,控制风扇和档位。

可见,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智能开关”是由一个“传统开关”,一个“合并单元”以及一个“智能终端”组成的集合体。它所实现的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开关”的一些常用的功能了。

在电子式互感器进行采样时,涉及到同步的问题,即需要使相关的几种设备之间传输、交换的数据达到相对的同步。这有点类似于传统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中的所使用的GPS对时功能。

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在过程层构建独立的采样同步网,这里我们采用了IEEE1588精密对时协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对时精度在ns级别,满足计量需要;

(2)与数据网络合一,减少了故障点,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3)支持绝对时间;

(4)光纤纵差保护可以借助硬件1588实现与合并单元的同步;

(5)软件1588可以实现事件“打时标”的要求。

说到信息通信,我们不得不提到GOOSE网络,它与传统变电站中的通信网络系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以快速的'以太网组播报文传输为基础,代替了传统的智能电子设备(IED)硬接线的通信方式,为逻辑节点间的通信提供了快速且高效可靠的方法;

(2)GOOSE服务支持由数据集组成的公共数据的交换,主要用于保护跳闸、断路器位置、联锁信息等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传输;

(3)GOOSE服务的信息交换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基础上,同一GOOSE网中的任一智能电子设备,既可以作为订阅端接收数据,也可以作为发布端为其他设备提供数据。这样可以使得设备之间通信数据的增加和更改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可以说,引入了GOOSE通信技术后,变电站内的信息通信系统变得更加强大了。

目前,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改进,主要包括:断路器智能化、变压器智能化。

其中,断路器智能化方案包括:

(1)研制功能合一化的智能组件装置;

(2)合并单元+开关控制器合一的智能组件;

(3)保护+测控+开关控制器+合并单元,四方面功能合一的智能组件;

(4)监测功能组主IED;

(5)优化检测设备传感器的配置;

(6)一体化设计智能组件与机构,简化回路;

(7)使用软件联锁替代硬件联锁;

(8)研制机构控制器;

(9)简化断路器和刀闸机构;

(10)从机构到智能组件柜实现光纤替代电缆;

(11)用自动控制替代手动控制。

同时,当以GIS设备为代表的等设备的智能化方案中,GIS智能组建柜内包括:主IED、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控制IED、局部放电IED、SF6密度及微水监测IED、避雷器在线监测IED、智能终端、合并单元。

现在普遍使用的变压器智能化方案,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变压器+智能终端”的方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阶段智能终端已实现的功能;

(2)档位上传与控制;

(3)中性点地刀控制;

(4)非电量及其他信号测量;

(5)主变温度等测量;

(6)冷却控制。

变压器智能组件柜内包括:主IED、控制测量IED、冷却控制IED、局放监测IED、油中气体在线监测IED、分接开关监测IED、套管在线监测IED、非电量保护、合并单元、本体保护。

保护与控制系统和传统保护控制设备的主要区别:

(1)接口。传统保护只需支持传统的5A/100V的模拟量接口,数字化保护需支持GOOSE和SV点对点模式、组网模式等多种接口,接口方式多样。(2)通讯规约。传统保护为103规约,数字化保护需支持IEC61850规约。

4智能变电站的智能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系统除具备以上最基本的应用功能外,还包括以下方面的高级应用功能。

4.1一体化信息平台

在实现传统综自变电站当地监控功能的基础上,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对变电站的全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以实现支持电网的安全优化运行。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实时自动控制;

(2)智能调节;

(3)在线分析决策;

(4)协同互动;

(5)其他高级功能。

从而提高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减轻变电站和调控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4.2图形化的配置工具与源端维护

其中,“源端维护”是指利用SCD文件直接生成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数据库,图形可导出为SVG格式供远端系统使用,从SCD文件导出变电站一次设备连接的拓扑关系,并且从SCD文件导出符合IEC61970标准的CIM模型。

4.3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在目前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告警的方式比较单一,功能也比较有限,基本上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全部显示,未作筛选和推理判断处理。一旦发生事故后,信息多,值班人员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到重要告警信息,影响对事故的正确判断。因此,智能告警与分析决策能够实现:分类告警、信息过滤、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变电站运行状态、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处理指导等功能。

4.4智能视频

可以实现视频系统与监控系统联动。

(1)正常遥控时。操作人员点击主接线图面上的设备进行遥控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调度编号等信息定位显示设备现场画面,并且在监控机上显示现场的视频。

(2)事故异常时。当发生事故导致站内设备动作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事故总和SOE告警信息主动推出动作设备的现场视频。

此功能需遥视设备厂商与监控系统厂商合作进行。

4.5设备在线监测

采集主要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状态信息,进行状态可视化展示并发送到上级系统,为实现优化电网运行和设备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

4.6一体化在线五防

(1)五防规则在监控系统统一制定,在监控系统实现防误闭锁功能;

(2)五防规则由监控系统传递到间隔层测控装置,取消传统电脑钥匙,遥控回路采用硬接点闭锁;对于手动操作设备采用在线式锁具闭锁。

此功能需五防设备厂商与监控系统厂商合作进行。

4.7程序化顺控

(1)可接收和执行调度/集控中心和本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具备急停功能,可在站内和远端实现可视化操作。

(2)在顺控控制过程中,变电站可以及时向调度/集控中心反馈执行过程的信息,如当前执行步骤、遥控超时、逻辑闭锁等,以便远端系统能更全面的掌控。

5、结语

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及应用正在不断的成熟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完善,能够为我国电网的建设、运行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钟连宏,梁异先.智能变电站技术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周裕厚.智能化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S].

[5]包红旗.HGIS与数字化变电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9.

关于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论文摘要: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关系着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措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直决定着变电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一般而言,该系统处在整个电力系统末端,与用户直接相连,肩负着向用户供电与分配电能的重任。由于变电运行系统多采用辐射式的网状结构,因此对独立的故障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变电运行供电网络将占到整个电力系统总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占运行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时对需用电客户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变电运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供用电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完善和改进我国电力工业技术与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进行电力运行网络建设和改造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需用电客户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生产企业保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必须实现的技术指标,它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变电运行供电系统非常重要,但其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其可靠性。 (一)加强思想重视和高素质队伍建设 1、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保证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系统的直接操作者,由于变电运行设备的数量比较多,因此会经常的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运行或安全障碍。电力运行设备的检修工作非常的单调和枯燥,经常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松懈和随意现象,导致一些疏忽,进而出现操作失误或错误。因此,在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操作行为规范的管理。从实践来看,任何一点失误都很可能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最终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作用规范管理。 2、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一些失误行为,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问题较轻微时,可能只是经济上的损失;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以及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笔者建议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 (二)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保证制度 可靠性保证制度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领导们的思想重视,而且还需要实际操作人员的用心,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笔者认为,电力生产企业可以成立一些供电可靠性保证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制度,从而实行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目标,并使之细化、落实。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研究制度,每一个季度都应当该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研究,形成报告,并作为下一个季度的行动指导。要认真做好停电预测和计划,合理地安排停电设备,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停电模式的科学性,大大减少正常停电的次数。要进一步完善供电可靠性保证体系,严格具体措施的落实,考核其可靠性指标,并严格按照变电站停电指标与考核制度的要求,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除以上制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资料档案,进而使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标准化与规范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笔者建议将供电的可靠性管理指标分解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可靠性管理来实现整体上的可靠性。 (三)加强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次数 变电运行系统的管理重点在于安全运行,因此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管理产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电力系统的实践检验。既然是应用设备和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设备的检修非常重要。对于电力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全方位地进行设备检修,打破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积极地进行状态检修是保证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或者六氟化硫等来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可靠性。从实践来看,采用优质的电力供应设备可以大大减少停电的几率,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实践证明,供电系统中的各个电气设备、输配电线以及自动保护装置等,都可能因出现了运行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对需用电客户产生影响。此外,提高电力供应设备的功能性与健康水平、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变电运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电力运行系统的管理人员而言,每天都应全面掌握电力运行设备的工况,加强巡检,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于那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实在处理不了,应当及时上报,通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做出评价和处理,这样可减少隐患,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行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非常重视。

变电运行安全论文

关于变电运行中的故障研究的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变电运行中的故障研究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作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变电运行故障处理水平对于确保电力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运行的故障类型及处理,随后探讨了变电运行的设备检修措施,以期为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电运行;故障;研究

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为维护与操作电力设备,如果电力系统的工作出现故障,则会严重影响电网电力供应的正常工作。在变电系统中,变电设备种类繁多,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系统经常会出现跳闸、断线等故障,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供电系统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如何加强设备管理、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已成为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有关变电故障的研究,对于提高变电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变电运行的故障类型及处理

1.1 变压器接地与短路故障

变压器承担的荷载在停止与运行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随机性,其容易引发变电器电压电流出现较多的波动,特别是在部分设备工作中会造成短路。变压器遭受逆向冲击时便可能导致设备毁坏。若短路持续时间较短,电气设备携带的短路保护装置对微小的电流波动难以发挥作用,此时如果设备在短路后继续运行或接地装置失效,难以将电流导入地下,便会导致变压器电流波动过大。当变压器无法自行调整时,设备内部的油质与组件会出现性能转变,在过长的短路电压冲击状态下,变压器的负荷会不断升高,在突破其承受限度时便会导致设备永久烧毁。因此,在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时,应加强对变压器电流冲击的保护,可增设能在电流波动幅度过高时可自行断路的跌落式熔断器和空气断路器,由此可确保变压器的运行安全。

(1)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其可能原因为主变差动或主变内部故障。实际故障原因应根据一次设备及保护掉牌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①若为差动保护动作,应重点对主变压器、主变三侧主CT间的'一次设备进行检查;因差动保护可有效检测出主变内部的线圈相间或匝间短路,所以在主变检查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对瓦斯继电器、油色、套管、油位的检测;如果是内部故障,通常还会出现重瓦斯或轻瓦斯保护动作,检查时应对瓦斯继电器内的气体进行抽取检测,依据气体可燃性及颜色诊断故障性质;如果检查后发现差动区及主变均工作正常,则表明为保护误动。

②若为瓦斯保护动作,可确定为变压器二次回路故障或内部故障,需检查的内容应包括:检测二次回路是否出现接地或短路故障;检测压力释放阀有无喷油或动作;观察变压器是否出现变形或着火;检测呼吸器有无喷油。

(2)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其可能出现的跳闸类型为开关误动、越级跳闸和母线跳闸,实际跳闸类型需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保护检查过程中对线路保护及主变保护都应重点进行检查。

①无保护掉牌:若开关跳闸无保护掉牌,应依据开关自由脱扣、直流两点接地、保护动作时未发送信号三方面的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具体诊断;②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线路保护同时动作,若此时线路开关未出现跳闸,则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在进行检查时一方面要重点检测线路状况,另一方面要重点排查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的区域;当确定主变低压侧CT到线路CT间工作正常时才能确定为开关拒动故障。

③仅出现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当出现此种故障问题时,应在设备检查中具体诊断是线路故障还是母线故障;在对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时应加强对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的检测,也就是由主变低压侧主CT至同母线连接的所有设备,再到线路出口的区域;在对二次设备检查时应重点检测各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存在漏投,观察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有无熔断问题。

1.3 过电压影响

一般变压器都处于露天运行环境中,其各类外部接线保护处理较少,环境干扰较为明显,特别是在雷雨天气条件下,此类接线的薄弱部位经常会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另外,因部分情况下需进行断电处理,技术人员在对电磁设备或断路器实施操作时,也可能导致电网工作过程中电流电压的瞬时波动,当设备瞬间电压过高时则容易引发设备烧损。所以为减少此类事故发生,在安置变压器时应重点加强避雷针的安装处理,且注意日常巡检,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问题,以确保变压器安全有效工作。

1.4 技术人员操作故障

技术人员在对变电设备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重复进行主次拉合,且会多次发送一些数字信号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检测,此时便会增大变压器的运行负担,若同时存在接地故障,则可能烧毁变压器。所以技术人员若实施逐次拉合,应先全面检查变压器的接地状况,特别要重点检测主变进线侧的运行状态,以避免变压器损坏。

2 变电运行的设备检修措施

2.1 加强设备管理

(1)做好对运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及维护:在检查巡视过程中若观察到电气设备运行异常,应综合利用设备工作中的气味、声音、温度、振动、颜色等检测指标进行诊断;应做好运行监督,重点对信号、表计等监控设备表现的异常问题开展分析;应制定恰当的设备日常巡视间隔周期及特殊巡视周期,对可能存在或已发生故障的设备应提高巡检次数;

(2)做好设备基建过程的管理:应加强设备选型管理,综合采用高性能的电气设备;应做好设备出厂及监造试验,保证设备功能运行正常;做好设备安装调试质量验收及检查,避免因设备接线错误、安装质量差而引发事故;

(3)依据设备工作状况安排检修计划,定期清除设备潜在故障;且应做好设备检修后的质量审核,重点做好保护接线、整定值、操作机构、压板位置的稽查,避免因检修不合理而引发设备事故。

2.2 验电

在线路停电进行设备检修时,应先进行验电再进行接地线的安装。验电过程可有效检测停电设备有无电压,以避免出现带点合接地刀闸、带点安装地线、误入带电间隔等安全事故问题。对检修设备的进出线两侧都应进行验电处理,高压验电过程中应佩戴绝缘手套,如果电压过高且无专用验电器时,可选用绝缘棒根据其是否存在放电声及火花进行诊断。

2.3 装设接地线

接地线可确保在工作部位瞬间来电的情况下,有效泄放线路或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及静电感应电压,确保技术人员安全。在停电设备容易形成感应电压及来电部位均应安置接地线。安装接地线应通过两人小组进行,并应佩戴绝缘手套和采用绝缘棒;安装时应先按照先接地端、后导体端的顺序进行接线,且要确保线路接触良好;拆除接地线时则应按照相反顺序进行。

2.4 安置遮拦并悬挂标志牌

如果线路正在检修,需将“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安置在隔离开关及线路断路器的操作把手上;若一些停电设备运行是同未正常设备间的安全距离过小,应配设临时遮拦,并在遮拦上安置“止步,高压危险”的警示牌;技术人员通行使用的梯子或铁架应配置“由此上下”的指示牌;在附近可能误登的构架上应设置“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在检修地点应悬挂“在此工作”的指示牌。

3 结束语

变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及用户的正常用电及安全用电,因此,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应加强有关变电设备的故障研究,总结变电设备运行故障问题种类及处理方法,以逐步改善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浩,董振国.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0(10).

浅谈500kV变电站500kV刀闸的操作顺序论文

摘要:

介介绍了500 kV 3/2开关接线方式及其特点,结合几种典型的500kV停送电操作任务(线路停电倒闸操作、母线侧开关停送电操作、中间开关停送电操作),对500kV刀闸的操作顺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正确的操作步骤,降低刀闸误操作的概率。

关键词:

500kV变电站;刀闸;操作顺序

一、引言

500kV变电站在系统中担负着连接电源、联网、转送功率、降压和保证供电等任务,因此,500kV变电站主接线供电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南方电网500kV电气主接线都采用可靠性高的3/2开关接线方式。

3/2开关接线是指3台开关串联,接于2条母线,形成一串,从2台开关之间引出2条线路(3台开关供2条线路),每条线路占1.5个开关,又称为一个半开关接线。3/2开关接线的倒闸操作不同于双母线和单母线接线的倒闸操作。

从以往的运行经验看,在电力系统倒闸操作中,带负荷拉合闸事故是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之一,正确把握操作过程中刀闸操作顺序避免或尽可能缩小倒闸的误操作事故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第19条规定: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断开开关——拉开负荷侧刀闸——拉开母线侧刀闸的顺序进行。送电操作相反。3/2接线的开关停送电时,因为两侧均为电源侧,对于”电源侧”、“负荷侧”有时难以明确界定,而且母线故障影响较小,该条规定意义不大。根据3/2开关接线特点,线路或变压器比母线更重要,因此,必须分析开关两侧刀闸发生带负荷拉、合刀闸事故对系统的影响,以确定拉闸顺序。

二、线路停电倒闸操作

线路停电时应先断开中间开关,再断开母线侧开关,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故障,导致同串的线路或变压器停电(如图1所示)。线路L3进行停电操作时,应先断开5012开关,切断小负荷电流,再断开5013开关,切断全部负荷电流。这时若发生故障,则II母线母差保护动作,跳开5013、5023开关,切除故障,l号主变可继续运行。若先断开5013开关,后断开5012开关时发生故障,则将导致本串1号主变停电。

当500kV长输电线路装有并联高压电抗器时,线路停电应先断开电抗器侧开关,再断开另一侧开关。送电时则相反。为避免装有并联高压电抗器的500kV线路不带电抗器送电,无并联高压电抗器时,应根据线路充电功率对系统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停、送电端。

3/2开关接线中,线路停电开关合环运行时,应将本侧远方跳闸装置停用,投入两开关之间的短引线保护。

(一)线路或主变停送电操作

500kV变电站220kV设备多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220kV线路停送电操作过程中开关母线侧刀闸与线路侧刀闸的操作顺序比较明确,即停电操作时先分开关线路或主变侧刀闸,再分开关母线侧刀闸;送电操作时则先合母线侧刀闸,再合线路或主变侧刀闸。这是因为刀闸的作用只是使被检修设备有足够可见的安全距离,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保证检修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所以它不具备切断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的的能力。在停电操作时出现开关假分情况时,先分母线侧刀闸会导致故障使220kV母差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点;如果先分线路或主变侧刀闸,则使线路或主变保护动作切除要停电检修的线路或主变。两相比较切除单一线路或主变对电网造成的`影响要小。

对于500kV线路停电操作,也是按照先分开关线路或主变侧刀闸,再分开关母线侧刀闸的顺序,原因也是因为出现开关假分情况时,切除要停电的线路或主变与切除母线相比,切除要停电的线路或主变对电网的影响小。

(二)母线侧开关停送电操作

l、线路或主变停电过程

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线路或主变侧,两侧开关跳闸,切除故障点,保证其他线路、主变及母线正常运行;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母线侧,母线上所有开关跳闸,造成母线失压,降低供龟可靠性,威胁系统安全运行。因此,应按照断开开关—,一拉开线路或主变侧刀闸——拉开母线侧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操作顺序相反。

2、线路或主变运行母线停电(或母线侧开关转检修的操作)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母线侧,母线上所有开关跳闸,切除故障点,保证线路及主变正常运行;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线路或主变侧,两侧开关跳闸,造成线路或主变停电事故,危及电网安全运行。因此,应按照断开开关——拉开母线侧刀闸——拉开线路或主变侧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操作顺序相反。

(三)中间开关停送电操作

1、500kV3/2接线中间开关一侧线路或主变运行,另一侧线路或主变需要停电的操作。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线路或主变运行侧,造成运行中的线路或主变两侧开关跳闸。如带负荷拉闸事故发生在需要停电的一侧,线路两侧开关跳闸切除故障,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所以应按照断开开关——拉开停电侧刀闸——拉开运行侧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停电操作应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

2、500kV3/2接线中间开关两侧线路或主变都运行,中间开关转入检修停电的操作。顺序应视开关两侧发生带负荷拉闸事故对电网的影响程度进考虑。即按照断开开关——拉开对电网的影响较小一侧的刀闸——拉开对电网的影响较大一侧的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操作应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

(四)母线停送电操作

对于线路停电操作的情况调度值班员是按规定顺序下逐项操作指令的,操作人员执行没有难度与异议。但是500kV母线停电操作时,通常调度只下综合指令,而对于先拉开关母线侧刀闸,还是先拉开关线路侧刀闸没有明确指令。笔者认为此时应抛弃传统上认为母线为电源侧的观念,操作顺序为先拉开关母线侧刀闸,再拉开关线路侧刀闸。因为此时操作的目标元件是母线,操作目的是让母线停电检修,此时的电网调度运行方式的考虑因素包括母线停电。如果此时出现开关假分情况,先拉开关母线侧刀闸导致的后果是使母线切除,而如果先拉开关线路侧刀闸,必然会导致线路跳闸,两种后果相比较,500kV”母线切除”对电网的影响相对要小。

三、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倒闸操作中,带负荷拉、合刀闸是几种常见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之一。通过对3/2开关接线刀闸操作顺序的分析,指出了正确的操作步骤,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电力工人技术教育供电委员~.500kV变电运行岗位技能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教材(500kV变电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李涟叶,郭克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0006-2004.电气操作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04.

变电站运行论文题目

楼上的是说的并列运行的条件,我觉得楼主的论文应该从并列运行的可行性,经济型,可靠性已经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发面出发。单纯技术角度来讲,这个论文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它已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熟练的应用了,而且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所以论文选这个题目,我觉得单纯技术方面的意义不是很大。个人观点,谢谢

论文自已写最好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本(电气工程)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别人的论文题目都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论题找下灵感~肯定是可以的~加油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也渐渐地被人们所关注。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电气技术论文题目,谢谢你的阅读。 电气技术论文题目 1......浅议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2......浅议建筑电气工程防雷 3......浅议PLC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4......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 5......浅议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6......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浅探 7......浅述母差保护基本原理 8......建筑电气工程电线管敷设的质量问题及防范 9......浅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对电气专业提资要求 10.....浅议钳工一体化实习教学 11.....浅议220kV银湖变电站#2主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 12.....电气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 13.....新建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防雷改造工程技术方案浅述 14.....浅议提高自备电厂机组利用小时的措施 15.....浅议某垃圾处理厂的电气与自控设计 16.....浅议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的发展 17.....浅谈电气工程师的作用 18.....浅谈装修工程中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研究 20.....浅议变电站设备检修 21.....学习新《安规》的几点初浅体会 22.....电气工程的管理措施研究 23.....浅议汽轮机组的振动故障和处理、保护措施 2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介绍(一) 25.....浅议继电保护装置改进后的运行 26.....浅淡10kV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方案 27.....永磁电机制造关键工艺浅议 电气技术论文 浅谈电气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的机电安装是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当中。通过介绍电气工程的施工内容,阐述了各个分部公司的施工方法,重点说明了关键工序的主要细节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在建筑工程当中,机电安装工程是关键的技术环节,其施工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空调和暖通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弱电工程等具体形式的施工。而这些具体的机电施工,都需要从施工的设备和技术材料的统筹、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及竣工后的验收活动等几个步骤进行安排。而每个施工的环节,都会牵扯到技术和质量的有效控制。因此,建筑工程机电施工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对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用于指导施工很有意义。 1 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工程之前,针对此工程施工对象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并根据需要,组织与工程有关的相关部门,并按照部门的设置为其选择部门的管理人员,然后根据图纸绘制的设计要求,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交接,并根据人员设置和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场所的平面布置和平面规划,更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施工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进行合理施工。 2 电气工程 2.1电气工程技术特征 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施工一般包括高压变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后备供电系统、照明供电系统、消防控制系统设备、应急的出口指示供电系统、停车场等各个单位的强电供电系统和建筑智能控制、防雷接地等弱电系统。 2.2 在电气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配问题、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合理配置、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资料等方面。对结构造型及预埋管线完成线面标定,按照预先做好的电气专业管线图预留和预埋电气管线,利用专业的技术和工艺进行开线槽、桥架穿越楼板、剪力墙处开孔洞处理以及防雷设备的接地焊接。在土建中进行底板结构施工、电气工程在连接时,一般会采用镀锌的电线管丝扣进行连接,并在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艺技术的标准和要求要求进行安装工作。 2.3 在墙壁的内部暗敷管线,需要从楼板引上或引下,这是需要处理各种墙壁出现的问题。而在对墙壁进行砌体时,首先要保证终端线盒的定位满足图纸的设计要求,并按照相关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相应操作。在完成砌体后,线盒的位置与尺寸将不能改正,所以砌体钱需要充分统筹,而且最好能一次性准确恰当的完成。接着,由于很多工程环节也会有打孔工作,所以需要作好建筑外部明显的标记,避免其他打孔活动会损坏管线。在安装电气的管线后需要进行整齐排列,管理对支架的牢固程度和管卡的均匀程度,注意线管的弯曲半径、电缆管的半径标准,而且要注意保护关口成喇叭形状,注意关口边缘的光滑程度。在电缆穿管之后 ,要进行密封。 3 电源电路 3.1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天花的布置和设计,首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灯具所具有的的照明的效果。除了在设计上要符合使用者需要并注重其外观的美观大方外,在进行其相应的安装环节之前,首先应该合理布置和安排照明的灯具、风口、消防的喷头,并且灯具要坚持在风管的下面进行安装。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等方面的特殊灯具,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才能保证灯具功能的发挥。在线路问题上,一般采用镀锌钢管、防水线盒进行敷设。所有建筑场所的开关、插座、疏散等局的安装都需要符合设计高度并保持一致美观。 3.2 线路的检测和调试 电气工程在线路测试与调试包括 :低压配电柜屏、动力设备、照明设备与控制设备的一、二次回路的各项电参数测试 ,有对地绝缘电阻、线路通断、控制器灵敏度调试及继电保护装置检测调试 ,各项检验与调试必须严格按设备安规与使用说明进行。 4 空调电气系统 鉴于暖通空调系统在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重要性,除了在技术更新上实现节能降耗外,工程建设业主单位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全面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现提出优化机电安装施工的综合策略。 4.1 优化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是一项复杂性的机电结构,在安装之前必须做好多方面的设计评估,对机电设备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改进。设计阶段发现任何异常问题时,都必须对安装施工方案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为后期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暖通空调系统需对于每个器件的设计给予重视。 4.2 优化功能。施工单位要对建筑物本身质量实施优化处理,不断提高建筑自身的使用性能为机电安装施工带来便利。暖通空调节能效果的实现要借助于建筑内部功能的优化,这是现代暖通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建筑功能优化可借助保温技术、节能技术等方面调整,这对于机电安装是很有利的。 4.3 优化产品。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调整之后,工程建设业主单位必须严格把关机电设备的质量,对暖通空调设备采取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如此一来,不仅能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机电装置的运行,还能防止暖通空调系统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保证了机电安装施工的有序开展。 5 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主要包含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语音程控交换系统、安防系统、背景音乐 / 消防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前台公共信息发布系统、防雷接地和 UPS 电源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及消防自动警报的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业主对软垫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细致和先进,所以,在进行配置的功能主机模块的选择当中中,要坚持选择技术成熟且先进的品牌产品为先导,在进行综合布线施工工作中,要注意线管材质,一般来说,选用 KBG类金属管子,并有效地做好接地防护工作,注意强电线管间的规范间距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防止回路干扰的影响。 6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非常重要,需加强技术质量管理,重视施工技术的运用与总结,提高质量把控能力,重视施工工序,确保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卫军.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科技传播,2011(2). [2] 小军.中小型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预埋阶段监理对质量的控制[M].水电站设计,2010(3). [3] 邓怀智,郗艳梅 .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策略浅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庄贤才,蔡蔚,魏晓斌,尧靖秋.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督导管理[J].智能建筑.2008(4). 作者简介:张利勇(1981.09-),男,身份证号码410727198109065918,从事施工管理。 看了“电气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电气专业论文范文 2. 电气工程前沿技术论文 3. 电气工程方面的论文 4. 电气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 5. 电子技术论文题目

变电站运行维护论文

维修电工技师的优秀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维修电工技师的优秀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伴随着电力系统建设和急剧增长的电力需要,输电设备在电力事业和人们的生活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变电站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实现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是整个电力实业的保障。因此本文就将深入电网系统中的变电站问题,查询它在日常运作中的常见问题,并对应的给出相关的解析策略。

【关键词】

变电站;问题;对策

引言

伴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和对电力需求的加强,电网建设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变电站的变配电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用电负荷容量及质量水平的提高,输变电设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变电站扩建过程存在运行操作工作量大、方式多变、现场施工面点多、各专业和工种施工人员间相互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很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不管变电站是在日常运用还是在扩建工程,或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中,都应该时刻关注变电站日常问题,防止隐患的发生。

1、变电站常见问题及解决

1.1小电流接地不符合部门标准

变电站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不高,设备用着不方便,经过实际分析能发现以下方面的问题:电流受到各种内部或外部各种干扰,特别是在安装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或者是系统过小时,电容的电流数值就会变小,当接地电阻不稳定时,谐波电流数值就会越小,也可能会被干扰到被淹没,那么他的位置就不会太准确,从而会造成误差。由于上述原因,电流在发生单方面的故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检测出来,即使是功能很好的系统也不一定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在选取小电流接地线时,也有很多方法能作为参考,诸如故障信号的稳定量(零序电流幅值、有功方向、无功方向、谐波幅值、人工技能、负序电流)的选线方式;注入信号的选线方式;故障信号暂态分量(小波理论分析暂态量、首半波假设)选线方式。多年来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研究,在原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对于选线指导的研究成果在电力应用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应用使用还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电网系统情况复杂,而且情况多变,再加上对单相接地的故障探究中,原理知识缺乏或理解不渗透,就会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对于故障选线的前体要求就是要故障信息的准确预测,缺乏基础研究就会直接出现对故障本身理解和预测的片面性。随着原理知识的增加理解,数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原理探究的深入,对于单相接地故障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准确预测并不会太难。

1.2时钟的定时不准确

时钟定时不统一,对于发生电网事故时,人工的核对方法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既费时又费力,这就会对事故原因分析增加了难度系数。

1.3信息采集重复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在系统通信标准时钟未建立之前,通常采用GPS卫星时钟来统一故障信息网,整个故障信息网络包括电能表,电压互感器,检测装置,计量装置等,这些装置都使用数字化的装置模式,因此在用之前就要先用数字量替换模拟量,以便数字化产品使用。

但是产品个商家各自为阵,就会造成信息量的重复采集,而资源的共享问题就会过于简化,这是变电站自动呼哈工作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新型数字化传感器的出现,我们能采用转化一次电压电流成为二次部分数量化的方法,以此来解决问题。那个是又由于新型的数字化传感器输出方法为数字量,操作简单明了,只需要设备的连通就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1.4传输过程不规范,配合较难

我国的传输系统在最初是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约标准,当时智能按照二次设备来加强规约,再后来国家就出台了行业标准作为通讯的一种规约制度。变电站被变电站的通讯体系分为三个级层: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通过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太网或光纤网的方式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进行网络传输;采用单点向多点的单向传输方式在同隔层和过程层之间进行网络传输。变电站内电子设备采用统一的协议来管理,测控单元,智能电子设备。以实现信息的互相交换。自我描述对降低数据管理费用、简化数据的维护、简化因配置失误原因导致停机现象发生等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IEC61850作为通讯系统的基础,对于信息技术、自动化水平、工程量的减少、工程的运行、验收、诊断、检测。维护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它对变电站中自动化产品互操作性和协议转换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这项标准的制定实施对于减轻节约开发验收维护的人力物力压力,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实现互操作化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5通讯方式水平低

在变电站的工作中,使用光纤的比例还比较低,大多采用模拟载波作为通信方式。载波机和加工设备的老化会造成通道的衰减度增大,信号也容易受到干扰,通信的质量也就会降低,只将对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电力通信在电力系统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支柱之一,与另外两大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光纤通信具有很大的优点:传输量大,频率宽,抗干扰性强,损耗量小等特点,它的应用对电力部门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改变不能了光纤使用地比率的现状。

2、变电站防雷问题及解决

2.1变电站防雷现状

变电站在应用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就是防雷问题。防雷设施是变电站的一项重要设施,在出现雷雨天气是,雷击事故经常发生,防雷设置时变电站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的必要保障,所以加强变电站避雷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在防雷问题工作中,许多隐性问题经常会被忽略。人们指挥注意到接地不良造成的事故,而往往诸如接地超市等引起的问题经常会被忽略。随着电力系统电压容量,电力等级的增加,接地不良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因此接地问题已经得到高度的重视。

在传统的电力防雷避雷问题上,人们的传统观念常常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指示按照国家颁发的防雷规范的规定,做好稳健性要求的必要措施,安装避雷针,接地装置,变电站引下线等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防雷装置对雷击破坏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避雷引下线对法拉第网笼起到稀疏的积极作用,从而对变电站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防雷装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但不会保护变电站二次系统不受到雷击,反而会使其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如果避雷装置的接闪电能力越强,易遭受雷击的几率也就越大。因为在雷击过程中,变电站引下线和避雷针会吧雷击作用缓解下来,在大地受到雷击过程中,电流会顺着引线发生强烈的磁场变化,在此磁场作用下,二次系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此时传输线路会产生强烈的高压感应,与地线电压产生一定的差距。

大量的超大规模电子集成电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飞速发展,电路集成程度在逐渐增高,内部线路的差距确实不断缩小的,这就使得电路元件的抗雷击能力变得越来越弱,所以室内的二次系统电路极易因为雷击现象引起的电压差遭到击毁。同时在线路之上的雷云中,雷电也能进行放电,或者在其周围放电,这些现象都会使二次系统线路更加容易受到雷电顺着电路电磁感应从而击毁电路,导致系统信息出现错误。

2.2解决雷击问题

为了人们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化景观建设进一步的改善,当前的变电站建设常常安装在室内或者地下,因此很多地区会出现地下变电站的景观,在地下变电站建设中,对于建设规模要给与具体的考虑,要具体结合建造结构,当地供电使用情况,负荷需求,运作方式,来进行综合的考虑。通常这种变电站大多实在城区中心进行,就也需要考虑建设过程中的限制问题,地理位置,地形问题等等。根据实际的运行问题,变电站的建设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1)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尽可能情况下,与邻近建筑物有互通通道,以方便规模宏大,连数较多的变电站安全保障。

(2)尽可能情况下将变电站安置在地面之上,及时要在地下设置,也应该尽量接近地面位置。

(3)正确设置封口的分离设置,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离开来,进风口设置要在夏季风的上风向。

(4)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工程要求,在站内设置电器布置。

3、结束语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实现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是整个电力实业的保障。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变电站应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详细的问题,只有变电站工作问题的到解决,电力事业才能正常安全的运转。

五. 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原则进行配置,二次侧功率因数应根据用户性质测定。根据《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的要求,在最大负荷时,一次侧不应低于0.95。《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110kV变电所无功补偿一般取主变容量的1/4~1/6,实际上城区内10kV线路较短,且大部分为电缆网,无功容量较充足,因此以补偿主变损耗为主。变电所无功补偿为主变容量的8%~15%即可,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投切时,10KV电压波动约为1.5%,满足小于2.5%的要求。六. 10kV中性点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10kV配电网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中断向用户供电。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线路的增多,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电容电流超过10A时中性点应改为消弧线圈接地。九三年起为配合变电所无人值班,国内研制了多种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装置,其原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原调匝式消弧线圈的基础上增加控制装置,由于其原理相对简单,可以运行于全补偿状态,工艺要求低,因此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其它还有调隙式、直流偏磁式、调容式等,均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实用状态。顺便说一下,目前有厂家在消弧线圈调谐装置中附加接地检测装置,其原理与出线保护装置中的接地检测装置是一致的,但使用时二次电缆需增加很多,不宜采用。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当主变无中性点引出时,结合变电所的所用电,在10KV母线上设置接地(曲折)变压器。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10kV中性点改用电阻接地的越来越多。采用电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时动作于跳闸,健全相过电压倍数可限制在2.8倍以下,进一步降低弧光过电压,电网可采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气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条件和提高人身安全。目前中性点电阻值大致有5.77Ω(上海)、10Ω(北京、广州)、16Ω(深圳),电阻值大小取值各有利弊,从各地运行情况来看,都是可行的。但在以架空线为主的电网中应慎用电阻接地。七. 过电压保护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变电所应设有防止直接雷和雷电波侵入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全户内变电所采用屋顶避雷带防直击雷,屋顶避雷带采用-40×4镀锌扁钢或8圆钢,半户内变电所设独立避雷针对主变进行保护。八. 接地变电所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主接地网采用-50×6镀锌扁钢,布置上尽量利用配电楼以外的空地,深埋接地极。变电所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欧姆。考虑到微机保护监控系统对接地要求较高,二次设备室及10kV二次电缆沟接地采用25×4铜排。当110kV采用GIS时,110kV配电装置室也需采用铜排接地。九. 防污等级根据《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户外电气设备取污秽等级2级,爬电比距2.5CM/kV。对于户内设备,该标准中没有规定,但参照《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可取瓷质材料1.8CM/kV,有机材料2.0CM/kV。当户外设备户内安装时,可取2.2CM/kV。十. 保护监控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与常规变电所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二次监控设备必须满足现场无人值班要求,目前采用微机保护基本上没有多大疑义了,而监控方式通常有两种模式:1. 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2. 采用常规二次保护加RTU应该说,两者都能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后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上更先进,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于做成面向对象的层次结构,从技术上讲是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综合自动化设备性能日趋稳定,价格逐渐下调,应作为新建变电所的首选系统,而后者可以作为老变电所改造用。采用综合自动化,就应该采用分布式结构(10kV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减少二次电缆,降低造价,但分布式保护装置应解决配电装置室的散热通风及电磁干扰问题。作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所内不宜设置固定的计算机监视设备(后台机),但应设置能与现场维护调试用便携式计算机相适应的硬、软件接口。另外,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变电所遥测、遥信、遥控量和当地显示量应按《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进行设置,加以统一化、标准化。十一. 交流所用电和直流系统1. 交流所用电变电所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容量为80~100KVA。当变电所设置三台主变时分别接入#1、#3主变低压侧母线,设置二台主变时则分别接入其低压侧母线。所用电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TN系统,额定电压380/220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2. 直流系统直流电源宜采用一组220V蓄电池,容量应满足全所事故停电2h的放电容量,一般为100AH,单母线接线。蓄电池组宜采用性能可靠、维护量少的蓄电池,如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等。直流系统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充电装置实现智能化实时管理,并应设置一套微机直流接地监测装置。十二. 建筑物变电所所址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洪水位,变电所土建应采用联合建筑并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外墙面装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内装修应简化实用。建筑物不宜设通长窗,如城市规划要求或采光需要底层可设置假窗或高窗。变电所的防震、消防、通风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无人值班要求变电所附房应从简设置,110kV变电所规模为二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700M2(主变放户外)及9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600 M2,三台主变时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200M2(主变放户外)及1500M2(主变放户内),占地面积1900 M2。十三. 结论1. 变电所主接线应力求简化,宜优先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2. 中等城市变电所宜设置二台主变,大城市可设置三台主变。3. 为保证10KV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4. 变电所无功补偿宜取主变容量的8%~12%,当采用高阻抗变压器时需取较大值。5. 变电所优先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布置在户外)。6. 110kV应尽量采用装配式结构,慎用GIS。7. 10kV以架空线为主的系统中性点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全电缆网系统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8. 新建变电所监控装置应优先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装置应采用分布式结构。9. 直流系统宜设一组100AH蓄电池组,交流所用电宜设置二台,所用变压器应与接地变相结合。。10. 建筑物装修应简单实用,布置上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关于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探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电力企业当中,智能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备智能化、集成化、标准化等特点。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应用在设备层面、间隔层面以及站控层面,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变电站对人工的依赖性,还能够显著提升变电站数据的收集、数据正常性判断的准确性等。本文主要分析变电站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各个行业当中逐渐普及。智能技术在当前已经较为成熟,在工业产业当中,智能技术本质上就是代替人工进行一些分析、操作。相关研究报道,合理应用新型设备、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改善电力行业的经济价值,能够达成高效、高产、低能耗以及低成本的企业目标。

1、智能技术在变电站的使用现状

我国当前主要的枢纽性变电站数量大约有1000座左右,其中大部分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运作。智能技术在其中有着较多的使用,并且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是显著。采用先进的智能数据整理、收集与对比系统,能够给予变电站非常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在新型变电站中,主要有全部分散、局部分散以及集中配屏等多种模式,智能系统在多个模式当中具备的功能大致相同,具备基本的监控功能、保护、防误操作、事故紧急修复、经济运维处理、设备实施管理等等。传统变电站与智能技术变电站而言其体系结构全然不同,其信息的交替效率也有所不同。想要将传统变电站全面改造成为智能化变电站,在技术上、安全性上以及造价成本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难度。对此,智能技术应用在变电站中的优化工作重点应当是新变电站的建设方面。

我国终端站以及受控站的数量大约有1万左右,其因为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当前还无法真正、全面的实现智能化。在当前,新建变电站已经能够全面完成智能化管理。而对于常规变电站而言,变电站的无人化、自动化问题仍是问题解决重点。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尽量将变电站向无人值班转变。对此,就需要电气设备具备更加强大的自动控制功能和更高的安全性。

2、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

2.1引入控制端

引入计算机终端,促使变电站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计算机终端系统能够按照实际的要求检测变电站的电能转变、运输等情况,判断运输电力时的电压、时间等情况,从而判断故障的发生。此外,计算机终端还能够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功能,从而降低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变电站故障,从而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2.2分级控制技术

基于电力安全运输、管理的要求所创造的分级式控制技术,在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设备层等方面实现了基本相对应的分级控制模式,这不仅能够显著的降低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还能够促使设备体现较高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集中式控制,并且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2.3光纤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力装置的集成性

智能变电站能够借助光纤技术完成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的各个控制层局域网管理目的,在控制中心可以分别对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设备层的实时信息,实现自动传播信息。与此同时,局域网当中的控制层能够借助光纤技术更加稳定、可靠的传输各类数据。电力装置的集成性配合光纤技术能够将电力装置的所有运行参数进行集成化传输、管理,从而节约数据收集的时间,节约设备的维护繁琐性。

2.4实现全局或局部智能控制

智能设备在变电站当中的合理使用能够基本满足智能化控制的需求。通过对变电站各级设备的优化控制,能够完成电流闭锁装置、电流互感器以及控制柜等设备的智能化管控,从而实现设备半自动、全自动化管理。

2.5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的突出应用

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变电站实现高压配电设备具备智能化,完成小范围内的智能化电网建设工作。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实时监控能力,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实时的调整、控制。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能够使一次变电设备实现一体化控制、检测。对于高压设备的断路器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目的。

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基于计算机终端,通过站控系统便可以实现全面的设备检测,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不断的完成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各类型智能变电装置的工作信号的监控,检测变电站的输出、输入状态。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大量应用,能够极大程度的控制无效数据的采集量,并提升变电站的整体监控效率。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智能系统,能够促使智能变电站具备相当庞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基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变电站便具有非常显著的信息处理效果。借鉴在线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库模型技术,智能变电站能够具备基本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状态监测能力,工作人员需要将变电站内部的设备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特性、参数输入到数据库当中,系统便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特性与当前检测到的数据是否一致来判定变电站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在协议允许范围之内进行自主整改、调整,能够在一定周期之内完成变电站基本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监测、评估以及上报等工作。

3、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巧妙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工作的复杂性、繁琐性,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对于变电站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的创新必然需要依靠智能技术,通过改善智能技术优化电力企业变电站的运维质量,从而实现智能化发展。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电网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智能变电站由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两个特征,具有多信息融合,智能化监控设备状态、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等高级功能。智能变电站的普及为实现我国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防误

智能化变电站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以及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它建立在IEC61850标准和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为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智能设备,并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采用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能够实现变电站运行操作自动化、变电站信息共享化、变电站分区统一管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智能化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基础单元。智能变电站体现了集成一体化、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的特征。

1、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特征

智能变电站是与传统电网相对而言的一种新型电网,其智能主要包含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在两个方面。

1.1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设备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设备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有机结合而成,智能变电站系统由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3层组成,

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组成,能够完成变电站电能的分配、变换、传输、测量、控制、保护、计量以及状态监测等相关的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一般由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构成,能够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作用于该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

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功能高度集中,能够在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中实现,同时也可在多台计算机或者嵌入式装置中实现。它主要由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构成,能够实现面向全站或者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功能,能够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1.2智能变电站的智能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是与传统的变电站相对而言,传统的变电站大都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但是这种自动化是被动式的,与现在意义上的智能变电站是有区别与差异的。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互动功能,可以与调度机构友好互动,其采集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全景采集,经站内信息一体化平台和电站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模块,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挖掘、分析,以便实现智能告警、顺序控制、设备状态可视化、事故综合分析决策等智能功能

2、 多信息融合,智能化监控设备状态功能

智能变电站采用信息融合(数据融合)技术对多种信息的获取、表示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处理和优化。多信息融合技术能够从多视角进行处理及综合,可以得到各种信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智能变电站现在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在线监测,可有效获取电网运行状态数据,掌握各种智能电子装置的故障动作信息及信号同路状态。而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根据获得的被监测设备状态数据,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结合被监测设备的结构特性和参数对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结合其运行历史状态记录以及环境因素,对被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和剩余寿命做出科学、合理的正确评估,以减少故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功能

智能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根据IEC61850标准三层架构体系构建,分为站控层防误主机、间隔层智能防误装置、过程层智能闭锁单元、机械和电气锁具、闭锁附件,及电脑钥匙等部分。其中防误主机、智能防误装置层以及智能闭锁单元之间所采用的均为IEC61850规范完成变电站内各种操作的防误闭锁,能够有效实现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的强制性和全面性要求,同时实现与监控系统站内模型信息共享,监控系统与防误闭锁系统信息交互免配置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3.1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智能化变电站各设备及系统之间数据采用统一的IEC61850标准进行交互,为防误闭锁装置和自动化装置互联与互操作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所以两者之间的数据能够好的进行交互访问,能够在误闭锁装置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统一和共享。

3.2全面防控、强制闭锁

智能化变电站系统根据IEC61850标准三层架构体系构建,能对五防主机和监控系统提供设备操作的所有五防功能,实现了间隔层防误。同时,为了防止过程层网络GOOSE报文错误或者监控系统未经防误系统解锁直接操作智能电动开关设备而可能导致的误操作,在过程层上设置智能闭锁单元,能够实现防误闭锁的强制性要求,智能闭锁单元同时支持就地操作时使用电能钥匙对其进行解闭锁操作功能。

3.3顺控操作

顺控操作由间隔层智能防误闭锁装置和监控系统配合完成,顺序控制操作方式是指通过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下达操作任务,再由计算机系统独立地按顺序分步骤地实现操作任务。按防误操作方式可分为:远、近控均采用逻辑防误加本间隔电气节点防误。智能防误闭锁装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互操作性,融合了从权限管理、唯一操作权限管理、模拟预演、实时逻辑判定、闭锁元件五个方面,能够完整的实现对设备操作的防误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防误功能。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同时是变电站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结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情况,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做好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国电网向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鹏声,王欢.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l):61-65.

[2]王璐,王鹏.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技术[]J.现代电力,2002,19(5):40-45.

[3]严璋.电力设备绝缘的状态维修[A].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在线监测论文集[C].2001.

作者简介

董德永(1981-),男,现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电压电气设备绝缘。

作者单位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辽宁省辽阳市111000

摘要:介绍智能变电站的涵义、结构、应用,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提出智能变电站的一些应用。智能化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根据标准的通信协议体系,考虑到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和与用户的互动性要求,应用数字化测量等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电网枢纽;智能变电站建设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42—02

1、引言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智能电网的建设,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正在越来越称为今后电网建设的主流,虽然关于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规范还处于不断的改进、修订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在不断的扩大,技术、经验也已经不断的成熟。下面我们对智能变电站的一些技术、功能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2、智能变电站的涵义

目前,广为认可的对智能变电站的定义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3.1智能变电站内的设备

智能变电站内的设备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有时常被称为三层):

过程层:主要指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刀闸等;

间隔层:主要指二次设备,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在线监测装置、自动装置等;

站控层:基于计算机主机的后台系统、监控系统、远动、视频安防。

3.2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的功能重新定位,并且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

其中,一次设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1)互感器方面的变化。由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以前的常规互感器,这里包括电流、电压互感器。AD变换装置移入电子式互感器,并配备高速数据接口。(2)开关方面的变化。由智能化开关取代以前的常规开关,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移入智能化开关,保护装置发布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表1为常规互感器与电子式互感器优缺点的比较。

电子式互感器就其结构原理分为有源式和无源式两种类型,目前广为采用的是有源式结构。

从电压等级上区分,大体上也分为两种:

(1)110kV及以上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需要合并单元;

(2)10kV、35kV采用模拟输出电子式互感器直接接入就地四合一智能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配合使用的设备被称为“合并单元”,它是实现电子式互感器与二次设备接口的关键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合并:合并单元同时接收并处理三相电流和电压信号,并按照IEC60044—8或IEC61850—9—2格式输出;单间隔内IEC61850—9传输,跨间隔60044—8/FT3传输;

2)数据同步:合并单元实现独立采样的三相电路和电压的信号同步;

3)信号分配:智能二次设备从合并单元获取一次电流电压信息;

4)激光供能(户外支柱式电流互感器);

5)完善的自检功能,如CT断线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开关还未得到广泛的生产及应用,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是在传统开关上,安装智能装置,提供开关量输出DO、输入DI,接收保护装置发出的命令,由一次设备的执行器来执行操作。实现此功能的设备被称为“智能终端”,通过它实现输出DO、输入DI信号的光电转化。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给传统断路器或变压器提供数字化变电站接口,接入GOOSE网络和MMS网络;

b)在开关端子箱安装智能终端:对刀闸等进行状态采集和控制,就地操作箱功能;

c)在变压器端子箱安装智能终端,实现变压器测控功能:采集温度、档位、非电量、中性点地刀等状态,控制风扇和档位。

可见,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智能开关”是由一个“传统开关”,一个“合并单元”以及一个“智能终端”组成的集合体。它所实现的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开关”的一些常用的功能了。

在电子式互感器进行采样时,涉及到同步的问题,即需要使相关的几种设备之间传输、交换的数据达到相对的同步。这有点类似于传统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中的所使用的GPS对时功能。

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在过程层构建独立的采样同步网,这里我们采用了IEEE1588精密对时协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对时精度在ns级别,满足计量需要;

(2)与数据网络合一,减少了故障点,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3)支持绝对时间;

(4)光纤纵差保护可以借助硬件1588实现与合并单元的同步;

(5)软件1588可以实现事件“打时标”的要求。

说到信息通信,我们不得不提到GOOSE网络,它与传统变电站中的通信网络系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以快速的'以太网组播报文传输为基础,代替了传统的智能电子设备(IED)硬接线的通信方式,为逻辑节点间的通信提供了快速且高效可靠的方法;

(2)GOOSE服务支持由数据集组成的公共数据的交换,主要用于保护跳闸、断路器位置、联锁信息等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传输;

(3)GOOSE服务的信息交换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基础上,同一GOOSE网中的任一智能电子设备,既可以作为订阅端接收数据,也可以作为发布端为其他设备提供数据。这样可以使得设备之间通信数据的增加和更改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可以说,引入了GOOSE通信技术后,变电站内的信息通信系统变得更加强大了。

目前,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改进,主要包括:断路器智能化、变压器智能化。

其中,断路器智能化方案包括:

(1)研制功能合一化的智能组件装置;

(2)合并单元+开关控制器合一的智能组件;

(3)保护+测控+开关控制器+合并单元,四方面功能合一的智能组件;

(4)监测功能组主IED;

(5)优化检测设备传感器的配置;

(6)一体化设计智能组件与机构,简化回路;

(7)使用软件联锁替代硬件联锁;

(8)研制机构控制器;

(9)简化断路器和刀闸机构;

(10)从机构到智能组件柜实现光纤替代电缆;

(11)用自动控制替代手动控制。

同时,当以GIS设备为代表的等设备的智能化方案中,GIS智能组建柜内包括:主IED、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控制IED、局部放电IED、SF6密度及微水监测IED、避雷器在线监测IED、智能终端、合并单元。

现在普遍使用的变压器智能化方案,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变压器+智能终端”的方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阶段智能终端已实现的功能;

(2)档位上传与控制;

(3)中性点地刀控制;

(4)非电量及其他信号测量;

(5)主变温度等测量;

(6)冷却控制。

变压器智能组件柜内包括:主IED、控制测量IED、冷却控制IED、局放监测IED、油中气体在线监测IED、分接开关监测IED、套管在线监测IED、非电量保护、合并单元、本体保护。

保护与控制系统和传统保护控制设备的主要区别:

(1)接口。传统保护只需支持传统的5A/100V的模拟量接口,数字化保护需支持GOOSE和SV点对点模式、组网模式等多种接口,接口方式多样。(2)通讯规约。传统保护为103规约,数字化保护需支持IEC61850规约。

4智能变电站的智能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系统除具备以上最基本的应用功能外,还包括以下方面的高级应用功能。

4.1一体化信息平台

在实现传统综自变电站当地监控功能的基础上,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对变电站的全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以实现支持电网的安全优化运行。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实时自动控制;

(2)智能调节;

(3)在线分析决策;

(4)协同互动;

(5)其他高级功能。

从而提高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减轻变电站和调控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4.2图形化的配置工具与源端维护

其中,“源端维护”是指利用SCD文件直接生成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数据库,图形可导出为SVG格式供远端系统使用,从SCD文件导出变电站一次设备连接的拓扑关系,并且从SCD文件导出符合IEC61970标准的CIM模型。

4.3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在目前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告警的方式比较单一,功能也比较有限,基本上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全部显示,未作筛选和推理判断处理。一旦发生事故后,信息多,值班人员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到重要告警信息,影响对事故的正确判断。因此,智能告警与分析决策能够实现:分类告警、信息过滤、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变电站运行状态、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处理指导等功能。

4.4智能视频

可以实现视频系统与监控系统联动。

(1)正常遥控时。操作人员点击主接线图面上的设备进行遥控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调度编号等信息定位显示设备现场画面,并且在监控机上显示现场的视频。

(2)事故异常时。当发生事故导致站内设备动作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事故总和SOE告警信息主动推出动作设备的现场视频。

此功能需遥视设备厂商与监控系统厂商合作进行。

4.5设备在线监测

采集主要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状态信息,进行状态可视化展示并发送到上级系统,为实现优化电网运行和设备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

4.6一体化在线五防

(1)五防规则在监控系统统一制定,在监控系统实现防误闭锁功能;

(2)五防规则由监控系统传递到间隔层测控装置,取消传统电脑钥匙,遥控回路采用硬接点闭锁;对于手动操作设备采用在线式锁具闭锁。

此功能需五防设备厂商与监控系统厂商合作进行。

4.7程序化顺控

(1)可接收和执行调度/集控中心和本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具备急停功能,可在站内和远端实现可视化操作。

(2)在顺控控制过程中,变电站可以及时向调度/集控中心反馈执行过程的信息,如当前执行步骤、遥控超时、逻辑闭锁等,以便远端系统能更全面的掌控。

5、结语

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及应用正在不断的成熟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完善,能够为我国电网的建设、运行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钟连宏,梁异先.智能变电站技术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周裕厚.智能化变电所—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S].

[5]包红旗.HGIS与数字化变电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9.

变电所论文

不难。变电所电气一次设计毕业论文不难,只写电气平面布置设计。毕业论文是指高等学校(或某些专业)为对本科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变电站危险点分析与布控论文

摘 要: 安全来自预防,危险在于控制,事故发生在失控之中。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

关键词: 危险点;查找;预控

前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电力企业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当前电力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1998年后,各地市局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试行安全生产综合预控法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深化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变电值班员的主要任务是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工作任务量大,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客观存在或潜伏于各个环节中。因此通过危险点预控来确保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1 危险点预控法提出的背景

过去在预防作业过程中人为失误事故的发生方面,主要是采取能源部《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但在实践中发现,作业人员在编制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过程中,往往受限于编制人的经验和知识面,对整个作业过程的危险性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安全措施的编制上也较多地照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有时甚至更为简单,“注意安全”成为习惯性说教,从而导致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

2 危险点预控的一般概念

危险点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及习惯违章等。

所谓危险点预控法就是对电力生产中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订防范措施,并在生产现场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作业,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防范,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事先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就会化险为夷,确保安全。危险点预控,正是这样一种积极预防的.有效方法。

一般而言,危险点的生成有下列几种情况:

(1)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

(2)伴随着特殊天气变化而生成;

(3)伴随着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

(4)设备检修、维护不周而生成;

(5)习惯性违章作业而生成。

因此,危险点具有客观实在性、潜伏性、复杂多变性、可预知性四个特征。

3 变电运行危险点的查找

危险点的查找,贵在真实。变电运行危险点的查找程序如下:

(1)普查:是变电危险点预控的一项基础工作,即实地查看每一设备,查找危险点,进行记录、总结和上报,这是危险点预控数据库形成的重要方法。如某集控站结合安全大检查,通过现场踏勘,从环境和设备实际方面查出平时熟视无睹的很多危险点,如:某110kV变电站35kV开关室内所有开关柜至穿墙套管均无固定遮栏,易触及带电部位;全站各变电所户外建筑物爬梯无护笼;某110kV变电站GIS110kV就地操作屏操作按钮无防护罩,当“就地/遥控”切换开关在“就地”时易误碰、误动;某两110kV变电站10kV中置柜单独线路改为检修时验电不方便,且档板为金属板,验电时容易引起放电接地等危险点。

(2)运行作业过程查找:是变电危险点预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为倒闸操作中、工作票执行中、设备验收三个部分。a.倒闸操作中查找是按照华东“六要八步”原则,根据现场设备实际情况,结合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和现场运行规程,从以下环节查找并确定危险点:是否按“六要八步”规范操作;是否按安规要求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绝缘用具;特别重要、有顺序关系的操作(如CT切换,代路操作);接地线的装拆;保护改定值;解锁操作等。b.工作票执行中查找是将工作票执行流程分解,分别进行分析,从以下环节查找并确定危险点:许可时是否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安全措施是否正确、齐全;变更安全措施、增加工作内容、扩大工作范围后有否形成不安全因素;检修中有否擅自使用解锁。c.设备验收,主要考虑设备状态是否恢复至许可状态,个人保安线是否拆除,临时短接线是否已拆除,接线端子恢复正常,保护传动时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3)日常维护、巡视中查找:是危险点预控的反校、补充。应根据不同变电所的特点,从设备、环境对人的影响及环境变化对设备的影响去查找并确定。如进入SF6开关室,大雾天气设备闪络及雷雨天气接地故障时跨步电压伤人;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等。

4 危险点的控制

危险点重在控制、整改,一般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预控:

(1)结合大修(改造),针对性预控。年度大修(改造)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改造)预控主要包括在大修(改造)开始前,积极配合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摸底,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周密安排计划,做到“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三落实。利用班组会,讨论三措,做到“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明确,对需进行技改的工作进行重点学习;明确三措中本次大修(改造)主要存在哪些危险点,如何加以防止或消除。大修(改造)期间每值在相关记录薄册中注明每天所需接地线的数量及装设地点,从而保证在复役操作时不至于因遗漏接地线而造成带接地线合闸。同时也可利用大修(改造)对平常难以整改的进行整改。

(2)开展标准化操作工作,进行科学预控。如:对运行作业过程中查出装设接地线存在许多危险点,我们采用两端定位法来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两端定位法”即依据同类型设备和接线方式,在相同检修模式下,接地线的导体端和接地端位置必须统一并固定。主要从下面几点作统一要求。a.对于长手柄接地线装设较困难的开关柜,应先将外侧相用标准手柄接地后,方可继续进行内侧相接地。b.闸刀一侧带电,在不带电一侧装设接地线时,选择导体端保证和身体与带电侧的安全距离,尽量选用远离带电部位的导体端。c.禁止在有一侧带电闸刀的中间位置处放置梯子后装拆接地线,不允许抱住一侧带电闸刀的另一侧瓷瓶装拆接地线。d.户外接地端应具有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功能(可装设防误档板),主变引线桥下方适当位置可单独设置一处接地点,同一部位所有接地点必须保证唯一性。e.户内接地端都应设置在开关柜、网门(压变、所变消弧检修时)外,防止整副接地线在开关柜内,特殊情况设置在开关柜内必须具有防误功能;f.尽可能考虑导体端与接地端间防误闭锁功能,否则应尽量设置在值班员明显可视位置。g.对于GG-1A型固定柜,馈线间隔柜内设备检修接地:当母线不同时停役时,接地端优先采用母线闸刀防误闭锁销子;母线同时停役时接地端可选用开关机构下部接地螺丝。主变10kV侧、架空出线线路接地:导体端必须选在后柜门内铜排或铝排上,并穿过后柜门在柜外专用接地螺丝处接地。母线检修接地:导体端应选在相应母线压变柜上方铜排或铝排处。如果一段母线上有两台压变,可选择处于相应母线中间位置上的三相压变柜。h.对于中置柜,出线间隔柜内设备检修接地:优先合接地闸刀,如工作需要挂接地线,由施工人员自行装设。

(3)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预防措施。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分析事故原因,结合关于集控站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充分运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资料统计:82%的事故原因是习惯性违章,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起作业的因素,因此,规范人的行为是实现人为失误事故控制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安全保证制度,建立全过程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保证预控体系的顺利实施。

5 结论

危险点预控,是一种反向思维,从可能发生的后果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危险。讲“危险”比讲“安全”更直观具体,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纠正习惯性违章,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更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使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可控、在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