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大一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大一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德育论文大一

青岛理工的别都用这篇啊

这个应该你自己写,尤其是新生必须先锻炼一下自己。

阳泉学院的同学们不要抄这篇啊

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德育论文,记录对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四年成长经历、思想学习收获、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文章要求1500-2000主要作用是总结大学生活经验转眼间四年,我们即将要走出大学的校门。对我们来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对大学来说我们是每年迎新送往的过客。虽然大家经历着相同的阶段,但是在这里每个人获得的成长经验却各不相同。四年的大学生活,有高兴的,有难过的,有希望不再发生的,有希望永远记住的。虽然四年的生活有好有坏,有得意,有失意,而经历这些欢笑与悲伤才能使我对人生有所领悟,使我真正成长。四年的时间里,我总是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路。在和周围同学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我也从她们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人生的第一步是确立目标。有目标的人始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有目标的人就不会茫然。人生的第二步是要努力。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去实现目标才是人生的意义。因为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人生不可或缺的品质是责任。承担责任意味着承担义务,意味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充分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将会推动你向前直到实现自己更大的目标。健康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就决定了其结果。在人与人相处中还有一样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本色。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可能有先天缺陷,也可能有后天的不足。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敢不敢以本色示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去欺,不去隐瞒,不去做作,不去伪饰,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人生是自己的,所以就要做真正的自己。四年只是人生坐标中的小小区间,但是却可以容纳下无数的点,每个点都是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感悟。无数个点就可以串成属于自己的弧线。在学校中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和知识不断完善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后的人生还很长,踏出校门又是新的起点。希望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

育人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的育人观论文

[摘要] 树立正确育人观,德育的本质是育德,通过育德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育中职生乐业、敬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关键词] 中职学校;育德树人;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要把育德树人落到实处

德育的本质是育德,通过育德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育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社会生活中育德树人

育德树人是一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过程,其中育德侧重于社会意识形态,树人侧重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育德树人既受制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受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制度等的影响。

(二)知、信、行协调统一中育德树人

人生行动与人的认识态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行动决定人的认识态度,人的认识态度影响人生行动。在育德树人过程中要提高人的认识态度的导向性功能和人生行动的规范性功能的协调统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切实强化学情意识,周全细致地了解中职生的专业情况、身心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爱好兴致、疑问困惑,是落实育人为本的具体而实际的表现。

(三)有效的教育系统中育德树人

育德树人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中职学校学生、中职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职学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教育信息等要素构成,它们彼此作用相互联系,而且每一要素都有其形成变化的规律与特征。

二、要着力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着力培育中职生乐业、敬业、勤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

(一)更新观念中培育职业精神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应转变只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旧观念,注重培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制定与职业能力教育相协调的职业精神培养制度,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改革职业教育模式,规范教育考核方式,使职业精神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二)课堂中培育职业精神

德育课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职业精神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通过教学和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修炼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把握职业精神的本质,提高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职业责任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深刻领会职业精神的要义。

(三)示范中培育职业精神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是职业精神的积极推动者,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要有自主摸索、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人际关系和谐,与有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

三、要做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的引路人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一)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把德育有效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载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心是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从四个层面切入:明白就业目的;建立爱厂如家的理念;把握职业规范准则,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三)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探讨现代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在各种活动中渗入生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调试职业心理,帮助他们强化巩固健康的感情体验,矫正不良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变化和职业选择,培育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翟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教育研究,2011(1):8-13.

大学生毕业德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象小柯毕业论文,很多人都是在他们那写过并最后通过的。不想最后查重焦头烂额的话,就是自己写。 什么么意思呢?下载大量有关的文献,多读,把内容类似的部分,自己整合出来。所以其实说的都是别人写过的,但是查重能过。但凡简单复制粘贴的都能查出来,一句都能挑出来。自己写的越多,最后没时间了还可以有粘贴一小部分。

德育职论文参考文献

各县(市)教体局、市直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挖掘总结教师队伍中的德育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我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担任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心理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二)优秀班主任评选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任班主任。(三)优秀德育论文参评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二、评选条件(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科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学科德育实践方面效果显著。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后进生转化、降低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等方面成绩显著。4.在校从事德育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5.近2年内荣获市级以上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以上者。(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2.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了解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满意度高,在同行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3.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积极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道德学习过程,探索有效的育人规律和班主任工作规律;善于团结协作,重视发挥学科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群体作用。4.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目标明确,学生个性发展良好,班级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5.注重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改革,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状况,能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反思,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反思、案例或论文。6.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且成绩优异,所带班级对口升学上线人数多、升学率(就业率)高。7.教龄满五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含2年)。

俺这,应该有你要的.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