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开办石油学报英文版委员会

发布时间:

开办石油学报英文版委员会

《石油学报》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年底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石油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055,在1608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序为第74位;总被引频次为1388,在1608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序为第83位。

石科院下设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石科院下设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石科院下设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润滑油评定中心、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另外,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也挂靠在石科院;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是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以及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第九届石油学报编委会官网

1990年前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作,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8年晋升),1990年至1996年6月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工作,任系主任,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委。《计算机教育》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1996年–现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计算机及应用教学指导组成员(1996-2000)。教育部it&Amp;At 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撰写并出版计算机教材、专著及译著86种。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通信学报》、《Journal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OfInformationAndComputing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四十余篇论文收入三大检索。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一等奖4项(1项排名第二、2项排名第三、1项排名第六),二等奖3项(排名分别第一、三、四),三等奖2项(排名分别第一、三),获得第十二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以及“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理事会);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第六届理事会);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沉积储层学组组长;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非常规天然气学组组长;《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编委;北京大学、长江大学兼职教授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委员会

探讨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 摘要:在充分分析研究以单个化工企业发展化工产业循环经济作为基本样本,进一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一体化模式作为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出较为明确的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积极的构建起新型的化工产业发展一体化的诸多项目,积极引入风险系统制约的概念理论和模型,并且及时针对当前化工产业发展一体化模式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风险和理由,进一步建立健全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动态的协同协调发展策略,以及其中的发展策略与发展衰退的模式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出了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微观政策措施。 关键词:化工产业;循环经济;一体化模式;发展研究 为确保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顺利研究和实践当中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供出更加具有参考作用的资料分析,需要重点阐述化工产业沿着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前状况及前进的方向,并且针对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目前发展的综合利用的发展目前状况,以及净化设备和开发出来的诸多产品和生产技术综合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出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战略措施。 一、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综合分析。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减量化的发展原则、再使用的发展原则、再循环的发展原则,以及在各个诸多实践模式过程之中,可以分别的有效的适用化工产业的企业发展层面、化工产业模式研究层面和社会环境保护关注层面。在化工企业和化工产业发展的层面,重点和主要需要从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的技术领域和层面,进一步的`加快实现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坚持运用更多的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研究化工资源及化工能源的减量化发展趋势,包含着化工产品重复利用等显著理由,特别是近年来人们更多的关注废弃物如何实现资源化、无害化的循环利用的技术发展的尽快实现。努力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和实际的工作效果和成果,充分的体现在化工企业的原料利用以及原材物料节约的诸多环节之上,确保化工产业产品、化工产业链条能够加快的构建和形成。关于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需要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主要的就是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发展模式来说,必须积极的推进核心化工产业企业发展模式、复合共生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和联合化工产业生产发展模式等诸多模式。例如,复合共生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具体是指,将各个化工产业发展结点上的上下游企业,进一步理顺之间的寄生关系、协作关系等,进一步构筑其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网络组织,努力实现结点上各个企业之间能够有效的实现自我结合与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运转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国外发展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含义和内涵,在“一体化”的工作要求上加紧研究,特别是对于化工产业原料性产品的循环经济标准、循环经济规格等必须做到科学的统一规范。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做到化工产业发展的投资规模最大限度的统一和规范。 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发展原则。 化工教学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广大化工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产生科学的合理的情感教育领域的真实体验,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资源严重不足,发展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怎样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怎么样来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循环,建立一个节约友好的经济模式,提高社会和企业的共同效益,这对于转变经济结构,提高发展模式作用重大。 要格外注重对于发展和加强重化性工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转化和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发展工作目标,充分的利用和采取较为先进的高新科技和技术的提升改造、传统工业的改善,实现化工循环经济向着更加精细的深入加工以及加大加深产品附加值的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实现更高的层次和方向上的迅猛发展。要多进行新产业的开发和科研,积极主动的去采取措施,重点要进行推进系列重化工业在各方面主要包括采掘提炼、原材料的加工等层次的加工产业工业的方向引导和发展,要大力开发和鼓励对重化工业的提升和发展,加大重化工业产业中在高新技术含量、精密细致产业化工、现代化机电发展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要善于和重视对重化工业在产业链条集群化方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积极充分的发挥和体现重化工业在长链条、投入产出、提高效益的方面体现出的联系密切等的特点,要着重在提高和加速对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同时,进行重点因素和协同化对象的培育工作,形成和发展重化工业产业相关密切部分新兴上下游链条产业,并积极实现对通过和经由发展壮大重化工相关链条产业以及关联性产业,要更进一步的深化和延伸相关密切产业的发展链条,注意开发和研究新兴重化工产业的相关配套产品和措施,着重提升和加强产品产业集群化的水平和能力,在提高和加强资源的综合产能以及利用开发上狠下能力提升的功夫。要着重加强和加快对于重化工业产业集约化方面的层次提升和改善,重点要加快和推进关于各项节能以及环保绿色生产技术的进步,提升和加快对循环性经济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发展和实现对于现有各项资源再生和利用,大力降低对于各项现有资源消耗和浪费。努力转变以往的从资源向产品向废弃物转变的高耗能单向性的线型增长和发展模式,开发和形成一种从资源向产品再向废弃物最终实现再生的资源发展性封闭的环式反馈型循环性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要加大利用和提高在循环经济里面3R 化新原则的利用,在努力实现和提高降低消耗和能耗、降低排量和污染、提高和增强效率做为基本的要素和特征的高效节约循环性利用。加强和提高重化工业的循环经济体验和理念,加强对关于大力提倡和发展健全工业化产业区和生态链、生态园的理念培养,严格按照循环性经济规律和要求来健全和建立循环性的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既要从企业的内部进行产业循环的发展和研究,又要多多的从产业链条的源头和根本上下功夫,努力减少和降低对污染和废弃物在生产以及排放等环节的管理。同时,要在产业园的内部进行广泛的循环和提升,多采用各种先进的方式策略,比如通过建立健全物流体系以及采取公用的工程体系,通过各样的有机形式和联系,实现将最低的环境污染程度和最少的资源消耗力度都降低到最低的效果和程度。 当前的经济社会,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时期,工业化也发展到了一定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和过程中,资源和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影响作用也更加的明显和增强,发展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建立新式的一体化模式成为一种必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冯武军,毛玉如,陈红,陈闻.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研究[J].现代化工,2007,27(3):8-10. [2]陈伟亚,马玉明,袁兵,高山.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36-37. [3]谢家平,孔令丞,籍魏.石化产业一体化运转模式的循环经济效果[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32(1):8-13. [4]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谢家平,孔令丞,籍魏.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与启迪[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2):25-28. [6]贺传皎,李江.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2007,(3):34-39. ;

2.1 题名和作者文稿题名务必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作者署名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6名;作者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及所在城市(非省会城市须加省份名)和邮政编码。并注明全体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个人信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以空格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文稿题名和作者信息应提供相应的英文。2.2 摘 要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扼要、确切地阐述文稿的创新点或主要研究结论。摘要须采用第三人称,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及“本文……”之类的用语;并提供相应的英文。2.3 关键词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关键词选用是否恰当,关系到该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关键词一般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稿可选3~8个关键词,分别以中、英文提供,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2.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指文稿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稿题名注释的一种;本刊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省(部)级基金等资助的优秀创新论文(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材料)。基金项目须注明资助基金项目来源、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并标注于正文首页页脚,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始建于1953年,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1985年迁至石家庄市,2000年经国家高教体制改革为中央与河北省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就业,兼有经、管、理、工、文、法等多科性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同时,学校又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学三大学科门类。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高校区(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校园建筑新颖别致,林木葱郁,环境优雅宜人,充满现代文化气息,不愧为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学校设制 学校设有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21个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28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还设有经济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科技开发机构,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企业管理”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学院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队伍。现有教工1420人,其中专任教师876人,正副教授334人,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著名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我国地球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680余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9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所办学术期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当代经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藏书 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800余种、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专业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自然类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30000多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宝宝玉石、恐龙古生物化石等各种标本。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50多个、16个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000余万元,有校园网、远程教育基地、CAI课件制作中心和49个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优势,按照“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成效显著,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举办的“挑战杯”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高校,并获银奖,2004年又获一银二铜的好成绩。该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多次荣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的表彰。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等历年名列河北省高校前茅。该校学生代表队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03年10月CCTV杯英语竞赛中又取得华北地区二等奖的好成绩。近几年来,该校学生体育运动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体育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2003年获得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冠军;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决赛中获得第四名。河北省的攀岩、定向越野训练基地设在该校,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于2005年9月在该校举行。学院交流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各部委、社会各部门培养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近5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律师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学校还一直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曾派出百余名师生赴美、英、日、加、法、德、意、俄、西、荷、比、菲、新、奥、挪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学习。学校还招收留学生,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和长期任教,与美国布郎学院、日本鹿儿岛经济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加拿大圣力嘉应用文理学院、德国威斯玛大学、芬兰沙沃理工学院、挪威奥斯福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或合作办学。 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作贡献。 2005年该校本科专业按大类式(本科专业目录二级分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实行通识教育,三年级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志愿和学校教学资源等,在专业大类内相对自主地进行专业选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沿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川流不息的,世界是变化更新的。石家庄经济学院在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令人深思的教训。沿着学院五十年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足迹,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为实现该校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忆往昔,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精心培育英才; 看今朝,继往开来,走向世界,全力创建名校。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1971年) 宣化地质学校在18年的历史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地质行业培养了大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与经济管理人才。正是宣化地质学校卓有成效的建设与发展,为河北地质学院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化地质学校的光辉历史照耀着我们新的征程。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河北地质学院时期 (1971——1996年4月) 河北地质学院的诞生与发展是该校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她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批地质、水文、物探、探工、岩分、会计、统计、管理等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塞北美丽的古城宣化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省会城市石家庄,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创业者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广大教职工的青春、智慧与贡献。历史永远记得他们,后人永远感激他们。 1971年11月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 (1996年5月——2003年7月) 变化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可谓沧海桑田。从河北地质学院到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变更,正是世间变化的力量作用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石家庄经济学院继承了宣化地质学校、河北地质学院的光荣传统与优秀的教风、学风、校风,并加以弘扬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新的时期,石家庄经济学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如今,石家庄经济学院正在以新的姿态,昂扬向上,与时俱进,一所工、管、经、法、文、理等多学科交融渗透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996年5月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2003年部分知名教授简介〕 建校近五十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教授、专家、学者时刻关注学校的兴衰,为了祖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学校永远记得他们,学生永远感激他们。 刘路 邵克忠 李祚俊 马乾乐 杜汝霖 卢耀如 刘光亚 刘建勋 徐海江 周振玲 苏伯苓 贾贵廷 庞其清 曹成 张洪 董兆祥 杨昌明 牛树银 郝东恒 田立富 孙班军 张瑞恒 刘云 史继忠 刘亚民 孙卫东 邵爱军 张红保 孙爱群 刘唐生 宋德文 王金山 郝建民 王彦祺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建校五十年来,该校培养各类人才36000余名,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学校的自豪与骄傲。昨天,母校哺育你们,今天母校以你们为荣。愿我们携起手来,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里仅收录了博士生导师、副厅级以上干部等部分校友的业绩(按姓氏笔划排序),愿他们敬业创新的精神激励全院师生及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奋发图强,迎接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国玺 马秉奎 王光远 王殿琦 毛景文 石昆山 朱井泉 李建新 李胜荣 杜建国 吴玉才 吴爱民 宋永祺 侯增谦 杨世忠 杨金忠 杨咏中 杨建军 胡 军 唐 波 武 胜 武 强 郑海飞 赵全乐 段怡春 徐 备 徐德明 聂凤军 雷振明 樊春福专业 〔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统计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 英语专业 土木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广告学专业 法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任领导 郝东恒:党委书记,负责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财务、发展规划工作。 辛彦怀:院长,负责行政全面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审计、依法治校、人事、外事、老干部和西校区工作。 张红保: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统战、工会、教代会、学生和共青团工作。 李相佑:副院长,分管设备资产处、博物馆和育才校区工作。 张举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和学术传播中心工作。 张伟良: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和现代教育中心、研究生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工作。 刘建平:副院长,分管后勤、校产和图书馆工作。该校地质勘探是国管专业。

会计学专业 ( 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3月21日,22岁的大学生刘嘉忆,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将获得100万元奖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英文版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成都地铁3号线石油大学站)。

学校相关信息:

中文名:西南石油大学

外文名: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简    称:西南石大、SWPU、西油

创办人:国务院批准设立、首任校长马载

创办时间:1958年

类    别:公立大学

类    型: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属    性: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省部共建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1、2期)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成都地铁3号线石油大学站)

院校代码:10615

主要奖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截至2016年3月底 ,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截至2016年3月底

知名校友:罗平亚,周守为,高德利,邹才能,孙金声

知名教师:罗平亚,周守为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成都

扩展资料:

西南石油大学学术期刊:

1,《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

已被中国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

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

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CNKI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刊登能源发展研究、政治学与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3,《PETROLEUM》

《PETROLEUM》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已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以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两大数据库收录。

2017年3月,诺贝尔奖得主威尔逊教授的学术论文在学校主办的《Petroleum》期刊上发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南石油大学

不是EI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1000-2634]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排序:石油、天然气工业 - 第11位主题分类: Chemistry: PetroleumEngineering: Fuel TechnologyEngineering: Mining EngineeringEngineer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油气田地面工程》北大核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你好,你是想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重复率要求是什么吗?《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显示,来稿要求:1.基本要求是来稿文责自负。凡所发论文有政治性错误、资料或数据不实、泄露国家机密以及侵犯公民或法人合法权益的,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本刊造成的全部损失。2.撰写要求是原则上不少于9000字。内容有独到见解,对所涉及的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严密,语言精练。来稿应有中图分类号、篇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以及关键词。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5-7个为宜。来稿应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来稿要求中并没有写对重复率的要求,所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

西南石油大学校区地址:

国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乘车路线:

在成都火车站下车后,打的到梁家巷汽车站(8块钱)OR坐56路公交车(1块钱)到梁家巷汽车站,在梁家巷汽车站坐650路公交车(3块钱)到终点站新都钟楼车站,新都钟楼下车后离学校就很近很近了(2~3公里),打的(4块钱)或者三轮(3块钱)就到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油",地处成都(设地铁石油大学站),是1950年代,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而成的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西油成立伊始,朱德就亲临学校并嘱咐:“国家很需要人才,要很快把人才培养出来”。1979年邓小平将美国总统赠送给他的石油钻头转送学校。“北有北京石油学院,南有四川石油学院”,学校1970年代招收硕士生;1980年代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代跻身全国百强高校,开始一本招生

西油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联合国技术中心,具有教授、博导审批权及招收和保送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资格,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技创新能力60强),近五年科研经费21.47亿元,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政府共建“中西部100 所”大学,也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还是美国雪佛龙全球16所合作高校之一(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设有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各级科研基地平台共计91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国援建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科研基地3个,厅局级及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6个,校级研究中心(所)5个。 2014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实体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情况表序号名称级别依托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 石工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 国家级 石工院 3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含3个研究室) 国家级 石工院、机电院 4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硫沉积评价技术研究所) 国家级 石工院 5 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6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7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8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9 中美联合数据工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国际合作 计科院 10 油井完井技术中心(联合国援建) 国际合作 石工院 11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省部共建) 机电院 12 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石工院 13 油田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化工院 14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中心) 国土资源部(部级) 地科院 15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地科院 16 油气田应用化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化工院 17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18 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19 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20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社科联(省级) 学校 21 能源安全与文化普及基地 四川省社科联 马院 22 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23 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4 四川省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机电院 25 四川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6 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地科院 27 中国石油石油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8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井液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9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欠平衡钻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特殊气藏开发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1 中国海洋石油(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2 中国石油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3 中国石油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数值模拟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4 中国石油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复杂天然气集输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5 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化工院 36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7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头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机电院 38 中国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9 中国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工程测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40 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机电院 41 四川省高校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机电院 42 四川省高校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3 四川省高校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室 省教育厅(厅级) 电信院 44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测井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5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计科院 46 四川省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加工重点实验室(自筹) 省教育厅(厅级) 化工院 47 四川省高校油气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材料院 48 四川省高校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土建院 49 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省环保厅(厅级) 化工院 研究领域 序号研究领域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2.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理论与应用技术 3.裂缝性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4.有水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5.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6.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与特殊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7.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及配套技术 8.恶劣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9.采油工艺技术 10.复杂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研究 11.非常规天然气储层成因与描述技术 12.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 13.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14.油气井固井理论与实验研究 15.管柱力学 16.工程岩石力学 17.完井方法 18.钻井液处理剂作用机理及钻井液化学 19.深井复杂井与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20.水射流研究与应用 21.石油工程测井及应用 22.钻井信息、仿真与最优化 23.油气管道仿真及优化技术 24.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 25.天然气管道储气及调峰技术 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地质学 2.油气层保护矿物岩石学 3.油气藏地球化学及成藏理论 4.储层描述与储层分布预测 5.剩余油分布研究 6.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7.新型电法非地震勘探系列技术研究 8.非线性信号处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9.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0.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 11.低孔低渗油藏评价技术 12.油藏整体描述技术 13.油气层保护的地质评价与研究 14.古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15.裂缝预测 16.深部油层采油后期地质效应 17.石油微生物研究 18.微生物造岩成丘研究 三 机械工程 1.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2.现代制造技术及方法研究 3.岩石破碎与钻头研究 4.钻采工具及设备研制 5.特殊采油工艺方法及设备研究 6.石油装备与工具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 7.石油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8.软件开发 四 化学工程与技术 1.油气井建井化学浆添加剂研发 2.采油化学 3.驱油剂研发及驱油体系研究 4.低渗透油藏开采化学助剂研发 5.稠油开采 6.石油天然气化学防腐 7.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 8.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研究与评价 9.石油加工 10.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11.生物质能源研发 12.理论与计算化学 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石油信息化 2.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3.嵌入式系统 4.软件工程 5.数据库系统 六 建筑科学与工程 1.工程结构与系统现代设计理论 2.复杂结构与系统数值分析计算方法 3.结构系统安全性、耐久性、检测与维修加固 4.工程项目与企业的质量工程与卓越绩效评价 5.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构健康检测理论与方法 6.岩土工程勘察与爆破技术 7.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与管理技术 8.储气系统、输配气管网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 七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2.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3.油气田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4.材料表面工程研究 5.超细材料与应用研究 八 应用数学 1.应用微分方程与数值计算 2.应用概率统计 3.最优化与决策 4.石油工程仿真模拟计算 5.石油工程信息分析与处理 6.石油工程数值计算 九 仪器科学与技术 1.油气测试计量及标准化技术 2.油气检测与自动化装置 3.传感器及无损检测技术 4.油气智能测控系统 5.智能化仪器及计算机测控技术 6.智能结构系统与仪器 十 石油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1.油藏经营管理 2.石油人力资源管理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 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统管理和优化 6. 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7.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 8. 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0.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 11. 现代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 12. 人力资源管理 13. 石油技术经济及管理 14.会计与财务管理 15.石油天然气经济研究 16.石油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17.企业理论研究 18.农林经济研究 十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研究 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5.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7.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8.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9.社会工作与管理 10.应用社会学 十二 法学 1.民商法学 2.刑事法学 3.经济法学 4.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5.国际法学 6.法理、行政法学 十三 外国语学及应用语言研究 1.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跨文化交际 4.英语教育 5.语言学 十四 体育学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3.体育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69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90多项。2015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 “十一五”以来,发表论文13593篇,专著339部。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申请专利2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5项,实用新型专利815项,学校共授权专利1140项,其中发明专利569项,实用新型专利57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期间)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一 2015 2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2015 3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 特等 2014 4 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二 2014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 2013 6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特等 2012 7 超高温钻井流体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二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二 2013 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序号单位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级别出版年份1 理学院 田俊康 Improveddelaypartitioningmethodtostabilityanalysisforneuralnetworkswithdiscreteanddistributedtime-varyingdelays. 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233(2014)152–164 ESI 2014年 科研经费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经费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金额2008年全年实到科研经费两亿多元2009年3.07亿元2010年3.7亿元2011年4.2亿元2012年4.67亿元2013年4.6亿元2014年4.3亿(以上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已被中国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CNKI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能源发展研究、政治学与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由成都校区图书馆和南充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南充校区图书馆由应用技术学院管理。馆藏以石油天然气文献为特色,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纸本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订购印刷型期刊1834种,购买数据库40个。图书馆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教育部CALIS中心、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石油信息所、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文献机构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代复制和代传递服务。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合作,在该馆建立科技查新代办站,直接为该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结合该校的教学科研实际,自行研发多种服务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该校硕博士论文检索与提交系统、文献传递与咨询平台、远程访问系统、决策参考信息专题网站、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系统、教师教学参考园地等。1997 年,图书馆建成了以小型机SUN3000为主服务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1999 年,建成以 JVC 光盘库 +AXIS 光盘塔为数据中心的图书馆光盘网络服务器系统。2008年,建成以Sun4900、Sun6130、浪潮AS1000为核心设备的存储网络系统,以及本地镜像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共计服务器系统10套,磁盘阵列容量达到40TB。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与信息报道。已在正式出版的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 多篇,其中 4 篇英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局、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正式出版论文集《新时期石油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中文核心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200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086,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18/C。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已被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设有地质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石油机械工程、博导论评、探讨与争鸣等板块,是大、专院校师生,研究院、所科研人员和石油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进行信息交流、汲取学术精华的理想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