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

2015-08-06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总的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为深化我国企业改革、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对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挑战,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本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但契约的签订往往需要以会计信息为依据,签约的结果往往需要用会计信息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信息的生成规则成为了契约的签订、履行和考核的重要基础,也是协调各签约关系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和所规范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凸现了新会计准则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公共利益的核心理念,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其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契约关系人的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发展中,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站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以使投资者降低其资金成本,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争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海外并购,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与转型,商业银行改革和外汇改革的渐次展开,金融全球化、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都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相应地,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和利益相关者迫切要求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会计准则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从过去简单的规范会计行为转向为范围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服务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顺应了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它一方面在几乎所有重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也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肯定和认可;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又作了充分考虑,比如国有企业关联方披露问题、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问题等,都作了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实事求是的规定。特别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财政部建立起了十分良好的机制,其中,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22名委员,分别来自不同政府部门、金融界、企业界、会计职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广泛;另外还聘用160多位来自经济、法律、企业界和政府部门、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会计准则咨询专家,专门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从而确保了中国会计准则的高质量,确保了中国会计准则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