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认为相关性是一个两方面互动的内容,一方面要求信息提供者满足决策需求,另一方面要需求者理解会计信息,做出理性决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
财务会计的核心或本质是披露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该作为财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1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定义及内涵
1.1 相关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相关性应满足以下要求: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成为不相关。可见相关性有两个基本质量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和现在的事项,并对未来事项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影响其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1.2 相关的会计信息才具有价值
有用的信息一要真实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真实性支持,那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并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同样,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应有的价值。
综合相关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相关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因为只有会计信息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决策时使用,满足了决策者的需求时,才达到了其最终目的。会计信息追求实质重于形式、坚持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为中心。
1.3 相关性的限制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拘泥于仅提供传统形式的会计信息,而应致力于采用新形式会计信息,如网络、电子信息等,来提供具有更高相关程度的会计信息。同时要求使用者提高理解会计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决策的能力。对于同一个会计报告,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会有不同的看法,毫无疑问,受过会计专业训练的使用者会对会计报告有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因而也就可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而对一个缺乏财务知识的初次使用者来说,让他看明白财务报告都很困难,更不要说运用这份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了。看懂财务报告是对于使用者来说相关性的第一个层面,而在看懂财务报告之后运用所理解的信息进行决策活动,是第二个层次。这就需要信息使用者去掌握更多的会计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从报表获得有用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
2 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
2.1 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在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其均侧重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对企业如何提高相关性做出具体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企业保证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注意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是能满足决策者的要求,也不主动去了解决策者需要什么信息,只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即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附注及解释信息,仅仅是把上述报告报出而已,不去考虑决策者是否能用其进行决策。
2.2 信息质量不高
一方面存在冗余过剩,即大量低相关信息存在,另一方面又远远无法满足各方面决策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主体拘泥于传统会计信息形式或无力提供具有更高相关性的信息。许多国际性的大企业,都是两头大中间小的组织模式,即大量研发人员,大量销售人员,相对而言,对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就不那么重视了。国外大企业如此,国内企业的现状更不如人意了。
造成这样冗余与缺乏并存的原因,一是传统会计信息形式主要侧重于历史信息而缺乏前瞻性信息。二是侧重于财务信息而忽略非财务信息。三是侧重整体信息而缺乏分部信息。四是侧重于定量信息而缺乏定性信息。五是侧重确定信息而缺乏不确定信息。六是侧重关于有形资产的信息而缺乏关于无形资产的信息。
2.3 主要是针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
最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某种资格(如发行股份及配股)时所用,对于会计信息的实用目的性的重视远大于为决策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4 只重公允,不重相关
在政府、税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过程中,也往往只注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公允表达,不注重其据以决策的程度。
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未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梳理,再加上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引导不当,会计信息的低相关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以下将重点讨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
3 提高相关性的具体措施
3.1 法制层面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制定、财政部和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进行制定。在现有以上各级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相关性方面的制度建设,形成理论界同实务界认识的统一,管理部门之间的上下一致,并考虑与国际接轨。
3.2 引导层面
3.2.1 政府。政府应积极完善法规、准则、制度,使之向满足决策者需求的角度发展。
3.2.2 企业。应当了解使用者真正想要何种信息,运用已有会计资源,依据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资源组合,提供理想信息。
3.2.3 外部使用者。应当要求企业提供何种信息,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利用现有网络和其他信息渠道,可以进行信息订制,或是要求企业提供个性服务。而且应当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判定,反作用于真实。
3.3 教育层面
会计的基本目标认为会计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是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会计操作,还是对会计数据资料的高级分析,都符合会计的基本目标,都是为之服务的。为满足基本目标的要求,就必须使会计人员精通会计技能,端正从业态度,建立良好品德,树立会计新风,开拓会计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