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浅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披露及列报

2015-07-06 12: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导致了来实现损益的产生,然而将未实现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无疑会影响利润的质量,使财务报告利润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备受质疑并引起争议文章在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对如何处理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未实现损益,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及如何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
  
  由于在客观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能及时、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因此,公允价值成为当今国际上主流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但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却备受质疑并引起争议,甚至有人说金融危机都是公允价值惹的祸。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作进~步的探讨。
  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43号研究报告中指出以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其放弃或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定价,最早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随后,不同组织对公允价值提出了不同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1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wWw.lw881.com”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las32相近,认为“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公允价值。fasb将公允价值按照三个层级进行了分类计量。
  第一层级:如果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
  第二层级: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
  第三层级:如果该资产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
  上述三个层级中,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依据最为客观。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能直接从市场上取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因此公允价值信息可靠程度相对也较高。这两个层级的公允价值就是交易价格(市价法)。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无法观察市场金额,而是运用那些估计结果最接近公允价值的可行的估价技术,如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现值法)。显然,估价技术会使公允价值并不一定公允,甚至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业绩的手段,从而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也可能存在很大问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客观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有利于夯实企业资产质量,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有用决策信息;并且能更加可靠及时地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信息,能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本定价,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
  但公允价值是在公平市场中形成的价格,由于绝对公平的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在应用上往往通过活跃市场下的市场价格计价与非活跃市场下的模型估价两种方法来进行替代。此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模型估价代替公允价值不符合公允价值定义。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利用模型估价来替代公允价值,估计出来的价值不符合公允价值定义。从公允价值概念来看,其实质是一种市场价格,是一种符合一定条件的市场形成的价格。所以不论估价模型设计多么完备,都不会得出公平市场上交易双方所认可的价格。因而最终会背离公允价值内涵。
  其次,非正常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不公允。公允价值要求使用活跃市场的报价来计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取决于活跃市场是否存在一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形成的价格还是能够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可是当市场处于泡沫或危机时,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资产价格往往脱离账面历史成本而大幅上涨,此时资产价值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从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受金融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估价技术会发生变化,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并不公允,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样大幅度下降,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失去信心。
  此外,目前的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方式容易导致信息的误读。第一,在目前的公允价值会计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计量属性是混杂的。例如,在同一张报表中针对不同的报表项目,有的使用历史成本,有的使用预计未来现值,有的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还包括存在活跃市场下的公允价值和不存在活跃市场下的公允价值两个层级:最后将这些数据合计起来报告为一个资产总额。那么要根据这些混杂的、不同计量基础的信息去推测出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一般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降低了会计信息潜在的决策有用性。第二,以公允价值反应报告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属于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形成的收益得不到现金流的支持,形成的损失也未直接导致现金流的减少,所以这样处理无疑会影响利润的质量,使财务报告的利润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由此看来,公允价值的应用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而公允价值的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加之目前的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方式的不妥,这些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如何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得到平衡,使财务报告质量符合各方要求,以及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 联盟

三、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披露及列报的建议
  
  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在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舆论压力下,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监会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

的报告。报告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其他可能替代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都各自存在不足,而退回到历史成本计量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报告同时建议应采取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理解、重新设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模型、为在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制定新的指南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会计准则。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根据g20领导人峰会和fsb的要求,lasb正在对某些准则作出重大修改,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准则。2009年7月14日,lasb发布《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新的方案,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从现行的四类简化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两类。
  会计界目前正在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局限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审慎地处理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持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又是关键。要让公允价值计量既具备相关性,又具备稳健性,协调和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由此认为,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应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披露及列报进行改进,建议如下:
  
  (一)对未实现的利得不应确认为当期收益,而计入净资产账面价值
  在会计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或现值计量能更加公允地反映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的价值,因此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项目下又设置了两个明细科目——“成本”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成本”反映资产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部分未实现损益,在账面上以及报表中将其反映出来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未来业绩以及防范金融资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但如果将未实现损益与已实现损益混为一谈,将使投资者难以从净利润来判断企业的盈利状况。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该项资产处置前都属于未实现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实现还存在风险,因此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为当期损益是不合理的。可以做如下处理: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收益,属于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所以应只反映在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的账面价值上,直到利得实现后再予以确认。而针对未实现的损失,基于谨慎性原则在当期确认。对于未实现的利得,如果仅作为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而不确认为收益,那么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体现了相关性特征,而且遵循了谨慎性原则,由公允价值引发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也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反思。
  
  (二)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不应该将其混合在营业利润中,而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未实现损益,它不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只有在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时,未实现损益才转化为已实现损益,才能将这部分损益反映在营业利润中。所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列示是不合理的。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指出: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数。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的金额等信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了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未实现损益,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在利润表的“营业利润”项目中列报,这不合理。因此可以将原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的这部分未实现损益也体现在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当未实现损益真正实现时再从“资本公积一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转入当期损益作为当期的已实现损益核算,进而在当期的“营业利润”项目中反映。
  
  (三)明确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充分披露并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技术
  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很复杂,因此在报表附注中对公允价值估值的假设、经济背景、依据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尤其在市场价格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公司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后,应在本会计期间公布的报表中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作单独披露,对其因外在环境因素变化而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外部独立中介机构进行严格审核出具审核报告,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资产的实际价值。这样才能对外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信息相关使用者作出正确决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