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浅析

2023-12-09 13: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企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除了拥有使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外,也需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平衡的职责,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通过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进行规范,可以使其破坏自然、浪费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本文阐明了环境会计的定义、背景及意义,通过回溯国内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对比得出我国相关研究仍有不足之处,进而列举一系列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良建议,使企业在寻求更有利的经济利益时,能关注环境效益。


  关键词:环境会计;经济效益;经济利益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75-0091-03


  一、绪论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采用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将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报告及考察会计主体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通过正确的管理规划,达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广义的环境会计用来总括当前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的部分,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来提供环境信息,让信息需求者做出有依据的判断及决策。狭义的环境会计,最终目标为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实现最优的社会整体效益,执行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的经济过程进行责任考核评价、预测、规划、决策、控制等职能。


  (二)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时期以来,生产力飞速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系统恶化、资源过度开发等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并且已经渗透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基本运转。追求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刻不容缓,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共同理念,得到愈来愈多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学习并借鉴国际上总结的经验,并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环境保护的合约和协议。


  (三)研究意义


  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无论是对转化企业经营观念还是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企业能依此对自身的经济活动加以约束,更加重视与环境相关的事项。


  1.研究环境会计是我国当前环境资源的必需要求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因环境污染所导致的问题逐渐变得严重。政府应当联合企业通力合作,将环境和经济联系在一起进行同步发展和共同决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生态平衡的破坏。经济效益的获得是依靠损失生态效益而获取,但因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无法靠经济发展而弥补。为了推動我国国民经济长久稳定的进步和发展,应当借助环境会计来指导企业通过合理的经营活动来维护生态平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也要纳入环境会计的核算因素。


  2.研究环境会计是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结果


  企业不能只单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也要多加关注社会和自然与经济相互协调。环境会计通过确认和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如环境保护的收入和支出,为政府的环保部门、企业的利益需求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的环境目标和完成进度,以期达到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一致最优化。


  3.研究环境会计是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考察企业管理者的正确要求


  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业绩时,不仅仅要从企业利益层面,还要从对社会的贡献层面来考虑。环境会计揭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要纳入环境因素,如在负债总额中加上环保负债额得出资产负债率,这样能保证数据更加真实,能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因此环境会计的报告内容能体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度,可以作为考察企业管理者的标准之一。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90年代时,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逐渐规范。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波及到全世界,环境会计的深入研究变得更有必要。


  ChowandWong-Boren(1987)andCraswellandTaylor(1992)表示相比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会对环境会计信息采取更多的报告,因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需要获取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减少自身的经营成本。


  Rob.Gray(1993)研究说明从财务、信息等系统来定义环境会计能够减少传统会计的缺陷,因此可以通过环境关系、会计关系以及未来发展关系来阐述环境会计理论。


  Christine(2003)认为公司在做出长期投资决策时有必要考虑环境因素,同时将环境会计信息面向公众公布。


  DennisPatten,GregTrumpeter(2003)分析了公司的年度报告后,得出报告且列出了公司面对的环境风险以及与本行业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污染处理措施等内容,并将内容进行了分类细化。


  Yuel(2013)通过一定研究得出,主动标明自身环境绩效的企业往往比其他的企业更乐于报告环境会计的有关信息。


  Clarkson(2013)指出,由于媒体对公司在环境会计报告方面会带来一定的外部压力,所以公司不能仅通过年报报告相关信息,更要通过媒体将其环境表现展现给社会公众,从而收获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二)国内研究文献


  环境会计在国外研究的成果也吸引了我国学者的密切关注,1992年葛家澎教授初次在《会计研究》上发布了一篇有关环境会计的文章,首次把相关理论引入到国内,此后有关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相应文章接连在期刊上发表,并且出版了书籍,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孟凡利(1999)提出环境会计应当涉及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


  陈元媛(2007)研究得出:采取年度报告列示环境信息,存在很多缺点,所以应编制独立的环境财务报表来列示相对重要的要素信息;报告环境绩效要采用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公司财务状况说明书三种方式。


  唐洋(2011)研究发现:污染较严重的公司,报告形式要采取独立报告方式;而污染不严重的企业,可自行选择采取独立或补充报告方式。


  李秋(2012)认为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模式应按照企业的差异性灵活选择。对于大型企业,有义务编写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小企业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列示信息则习惯用文字叙述方式。


  尹梅(2013)在研究报告方式的基础上展开了对环境会计内容的研究,她在表外报告和表内报告二者结合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得出报告的内容要包括以下几点主要内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环境成本和负债信息、环境会计相关的法规准则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


  王婧(2014)对环境会计相关动因进行探讨后发现企业进行相关报告外部压力普遍大于企业内部压力,主要来自政府机关、舆论媒体等。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总结出:国外在相关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更为成熟,相关动因理论、报告内容和政府法规都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当前我国在环境会计的研究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近年来的研究角度也变得更加丰富。当前我国对于环境会计做出要求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较为匮乏,行业的实务操作也不够普遍和完善,还需要加大研究和推广力度,并向国际多学习借鉴。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报告内容缺少可比性


  大多数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仅仅说明对“三废”(废水、废气及废物)的处理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没有对具体数值详细说明。环境会计的信息大部分是基础信息,与企业财务会计联系不紧密,因此信息使用者从报告内容上不能直接获得有关环境信息,无法对是否有经济损失做出判断。此外,环境会计信息在内容的处理方式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社会公众无法对各企业的内容进行比较,企业环境会计的质量缺少具体的法律规范去评价。


  (二)企业关于环境会计的观念淡薄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在逐步加强,但企业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度不够,对环境会计信息更是了解甚少,相比于财务会计,环境会计远未受到重视,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中,环境成本支出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总成本,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处理污染环境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企业会把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的经营理念和社会义务来进行报告,并且可能是來自于政府或行业政策的压力,而非企业自愿行为,主观上企业的观念仍然淡薄。


  (三)缺少专门的环境会计相关人才


  目前虽然我国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众多,但主要是学习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热门学科,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单独开设专门学习环境会计的课程,也缺少特定的讲座或活动,因此学生对于环境会计几乎没有接触的途径和深入研究的机会。这造成企业里了解且熟悉环境会计知识的财务人员几乎不存在,因此无法展开详细具体的工作,例如难以确定各项指标以及和治理环境问题所支出的费用等。


  (四)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


  环境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合理性、一贯性、公允性等特性,利益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时会加以参考。我国在这方面仍需改善欠缺之处,企业也很少自愿要求环境审计程序,政府有关责任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缺乏明确规定,管理任务分工不明确,这些说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未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因此可靠性非常有限。


  四、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建议


  (一)环境会计应当采用多重计量属性


  因为环境会计报告的目标比较特殊,只采取货币计量是不切实际的,应当采取多重计量属性。多重计量属性既可以选择货币单位反映资产、负债、成本和收益等,也可选择实物、百分数、比例和指数等辅助计量单位,即同时联合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的方式来显示企业使用环境资源的详细情况,实现精准计量,并且避免了计量单位的多元化导致的信息不可比,使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完整。


  (二)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保理念


  我国虽已出台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仍需加强,公众的环保理念也有待提高。政府应当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宣传制度规定,加强公众对环境会计的关注,推动社会对环境会计的学习。只有企业真正认同环境会计的关键性,才能调动积极性和保持自觉性,树立遵纪守法的企业形象。


  (三)培养具备环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会计人才


  环境会计学是环境保护学、会计学与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互相交织、渗透、结合而成的综合型学科,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主要遵照基础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会计等经济类学科,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知识熟练但实务操作明显生疏,对各行业会计很少进行系统的学习。企业缺乏能够对环境会计专业进行拓展的会计专业人员,高校应结合该方向,多开设相关课程,重视基本教育,向会计学的学生普及环境知识,或者增加环境学的学生对财务领域的兴趣。


  (四)加强对环境会计的宣传和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对企业进行调查和报告,同时完善环境会计审计程序,来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管和排查,增强透明性和规范性。此外,还可以邀请各大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参与政府开展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研讨会,既能对环境会计加以宣传,也可以加强业内人员对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


  综合上文所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重视环境生态保护能带来良好效益,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才可确保相关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让企业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政府、高校和社会民众等也应当为环境会计的发展采取行动,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夏诗琦,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审计理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