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当中,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否能够完全的运行良好,这完全要取决于资金的管理以及它的流转速度。所以,对于这样的资金运动来说,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实用的资金运动理论来指导。会计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它具有其他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它主要是从会计对象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科学、系统的研究会计账户、会计对象、复式记账等会计基本理论。所以,本文着重的讨论了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企业资金运动有着一个更好的指导,使其顺利的流通。
前言: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是在我国无数的专家和学者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它是这些前辈们的心血所在。它有着非常多的优点,特别是与现在流行的会计核算理论来比较。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对这一资金运动会计理论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它。它的存在大大的增加了会计理论,使会计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在对整个会计理论有着如下的几个贡献。
1 它对于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更加科学
直接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出发来研究账户设置和复式记账理论就是资金运动会计理论的主要特点。第一个方面就是它从资金运动这个会计对象入手,借助于“会计平面模型”这个平台,全面解释了账户的结构和复式记账原理。第二个方面是它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最终总结出了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的是它对于资金运动与会计原则、会计假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而且,还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对会计账户设置的理由。具体的方面就是,按照现行的会计核算理论,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辨性质、看增减、找账户、定方向”这四步来做会计分录:而按照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则是要分析该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根据“一个中心(资金运动)、两个基本点(资金运动的终点和起点)”,遵循“终点记借,起点记贷”的记账思路来做会计分录。虽然在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二点是完全不同的。但他们具有一样的复式记账内涵,而且也是一样的会计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所以,企业的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方法、企业对外所提供的会计报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相对来说,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对账户和复式记账理论的研究更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程序。
2 它对于复式记账法和记账规则解释的更加规范
一笔经济业务必然会引起一段资金运动,而资金运动必然涉及到资金的流向(起点和终点)、流量和流速三要素是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对复式记账法的定义。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对记账规则的定义主要表现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是,每一段资金运动有终点必然有起点,有起点必有终点:由于位于终点的账户记在其借方,位于起点的账户记在其贷方,所以有借必有贷,有贷必有借却是得出此结论的理论依据。同时又由于资金运动起点的流出量必然等于终点的接受量,所以借贷必相等。但是在实际的实施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更加科学的、规范的、严密的对记账规则和复式记账法进行解释。这就是使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复式记账法和记账规则
3 科学、规范的分析会计账户的结构,使“利特尔顿的困惑”得以解开
美国人利特尔顿在其所著《会计理论结构》提到了利特尔顿的困惑。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就是可以有效的理解“利特尔顿的困惑”。从资金运动会计理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会计科目都位于企业整个资金运动链条之中,对于上一段资金运动而言,它位于该段资金运动的终点,对于下一段资金运动而言,它又位于该段资金运动的起点。因而,该会计科目资金量的变化(即其数量的增减变化)就只与流入和流出该会计科目的资金流量有关:按照一般的习惯,资金一般从左边流入从右边流出,相应的,会计账户就分为左右两边,会计账户的左边(即借方)就记录流入该会计科目的资金流入量,会计账户的右边(即贷方)就记录流出该会计科目的资金流出量:这就是资金运动会计理论“资金运动,终点记借方,起点记贷方”之说。而对于资产、费用类会计科目而言,资金流入该类账户(相应的,应记录在该账户的借方),导致记录在该账户上的金额增加,即“资产、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另一方面,资金流出该类账户(相应的,应记录在该账户的贷方),导致记录在该账户上的金额减少,即“资产、费用类账户减少记贷方”。反之,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而言,同样可以推断出:“其增加记录在贷方,减少记录在借方”。账户的结构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安排,就是因为资金运动对这两大类账户资金量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
结语:
因此,对于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对会计理论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作用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将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二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也能让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的合理,使企业整个资金的流动更加流畅。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发展,这也是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论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赵冬辉 来源:神州 201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