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林业会计理论问题

2016-06-01 08: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我国林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一直套用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林业企业从追求产值指标到后来的追求利润指标,都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国有林业企业(林场)一直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或农业会计制度。总的说来。林业经济管理始终落后于林姻齐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订能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林业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个别省份开始进行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的制订及试点,重点是在营林成本的核算办法上,而森工企业仍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二、林业会计理论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从我国的会计改革形势来看,会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国际化进程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具体准则的制订和发布,特别是2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标准的确立,会计改革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政府在会计管理和会计改革中从所有者身份向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使会计改革及其发展依赖广大企业会计来实行。这种变化的标志性成果是从行业会计制度转变到《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至少有:(1)林业会计制度还不能算是行业封十制度。在林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订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对集体和私有林场没有适用性。(2)林业会计标准是按制订统一会计制度思路还是按会计准则的思路进行改革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既有林业企业(林场)性质(商品林和公益林生产)的确定问题,也有财政专项资金造林产权设定问题,还要考虑林业行业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具体实际情况。(3)林业会计目标的设定上除经济效益外,是否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林业的重大转折和变革,必将带来财政、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对林业经济组织的业绩评价越来越多地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支持需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4)会计假设在林业会计中是否进行修改或增加。如对货币计量假设的修改,为了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成果,林业会计核算需要对其他会计核算更多地运用实物计量和劳动量计量,以反映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5)林木资产核算理论问题。我国的营林会计核算体系是以育林基金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仅限于当年营林生产作业成本和营林费用支出核算,当年支出当年核销。(6)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问题。林业生产的外部性问题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营林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森工业的外部经济,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障碍。分类经营条件下林业经营单位的核算小,对林业生态效益的核算是国家和政府宏观管理的依据,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是当务之急。(7)林业基金理论问题。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资金问题,对林业基金管理和核算理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8)林业成本核算理论问题。林业成本核算包括营林生产成本、木材采运生产成本、木材加工生产成本和林业多种经营生产成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成本核算办法是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两者的结合,财务问题和会计问题交叉重叠,会计的职业判断不能很好地发挥,也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按照会计标准进行林业成本理论的探索,制定林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也是面临的新课题。

  

  林业会计面临的问题是我国林业会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有赖于广大财会工作者的实践和研究。加强林业会计理论研究,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创新,形成比较完整的林业会计理论体系,是林业会计更好地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服务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加快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林业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会计体系,制订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林业会计制度或林业会计准则,是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林业会计理论问题

  三、构建新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1.以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为基础。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建立现代林业,深化分类经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其中价值核算是基础和龙头。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科学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从而为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权益,建立价值补偿机制等提供基础性依据,使所有者、经营者得以体现完整的资产拥有量。

  

  森林资源资产的入账价格我们认为应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价值法。因为森林资源资产属于林业企业的劳动对象,还要管护经营,不断追加劳动,采用成本法,便于核算。到森林资源销售或转让时再按价值计算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经营成本,计算盈亏,形成有机的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序。倘若森林资源资产按评估价值人账,逐年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按自然生长规律计算増值额,虽然有利于考核森林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但增值额的计算比较复杂,手续较多,而且要有经过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书,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入账。

  

  2.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构建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根据以“分类经营和分区突破”为核心内容的新世纪林业发展思路,我们必须努力深化以分类经营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促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事业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林业会计制度改革。根据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构建林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也就是按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林业会计核算框架结构。

  

  商品林的经营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应采用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按投入产出方式来管理,计算完整的林木资产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盈亏,建立和完善林木资本金制度,以此为基础设计商品林生产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设计有关会计报表及其编制方法,以及林木资产的成本核算办法等。

  

  周国安/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