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盈余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一一基

2016-05-08 12: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事务因素 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査研究,以证 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简单地讲,就是实证研究具体到会计领 域,亦即把实证法用于会计研究。实证法是实证会计理论构建 的主要方法,即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 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这便是两方实证会计的中心思 想,将这种思想引人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成本管控中,就形成 了盈余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有着 非凡意义。

  

  ¥建&施工企业中提出理论假说和有关的假设条件是最主 要也是最复杂的一步,从一定抽象程度上的合理简化是这一步 骤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理论 模型的意义在于能较具体地描述出一定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明确表示各种主要变量同时发生作用时的相互 关系,并能由此度量单个的或综合的变量相互影响的大小和方 向,从而加强研究的分析力度,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 本管理。模型的建立,是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数据 的反复验算达到的。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的提出并非研究的终 结,对其作出检验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

  

  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应用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 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 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这就要求建 筑施工企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 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 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 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 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 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 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 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将其纳人盈余管理的范畴反 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盈 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包 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目的剖析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建筑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 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综合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 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 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 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可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 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 盘。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 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 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 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 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 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 机会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 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 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 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 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 加报告利润的动机。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 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 果却是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 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 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 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 的。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 进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 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 现。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筹资目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 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面对社会进行集资时,《公司法》对企业 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合法集 资。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 法地获得集资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 获得较高的资质定价。再如建筑施工企业准备配股的时候。中 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 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 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建筑施工企业便会积极 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其次,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 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 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 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 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 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 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 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董卫东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004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