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控制论文

试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2015-07-09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对于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企业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窄,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交叉重叠等现象严重,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颇有影响。因此,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标准

  对内部会计控制度进行研究,特别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标准,对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设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成本效益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断定一项控制是否有效,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尽管一些控制方法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针对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的方面,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根据中小企业的能力限制,可简单控制或不控制

  灵活多变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随着中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发现所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因地制宜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照搬大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至少应实现以下几基本目标:

  1、保证企业决策所依存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中也常见多地区的经营,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各种错综复杂的财务经营信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这些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支持决策信息的错误和贫乏。

  2、保证企业各部门遵循已制定的政策。计划、外部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的,而法律法规则源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遵循企业内部的政策、计划是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遵守法律、法规则有利于企业避免来自外部政府的惩罚损失。

  3、保护资产的安全。中小企业应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保护资产安全的目标。如对资产接触人进行权限的限制,设置计算机密码和操作口令,聘用保安人员和对仓库保管员制定严格的物资流动程序等。

  4、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中小企业应依靠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进而编制财务报告,并采用运筹学的方法分析各个经营指标的经济性,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设备未能充分利用、费用核算不规范、工作人员是否超标和生产台班开工不足等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5、保证实现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中小企业的诸多经营活动和一切内部控制措施都是为了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建设,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只有达到以上5个基本标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可称之为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在这样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下,中小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策划

  我们应当坚持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效益评价,分析其不足与有效性,其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达到上述5大标准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繁荣发展。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机构简单、人员精悍,因而要结合这些特点,在控制上把握好“小而不粗、疏而不漏”的原则,从“实用、简洁、有效”着眼。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建立和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中小企业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的核算规程、会计工作规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中小企业应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即要求企业加强现金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坚持“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明确现金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

  3、应收账款控制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并且真实完整。同时必须制定相应信用政策评价客户资信程度。通常从信用品质、偿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来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从而选择资信、信誉良好的客户,而拒绝那些资信、信誉较差的客户。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中小企业可以结合销售合同、确立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