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应用

2015-07-08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管理会计(MA)是企业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强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

  一、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与财务会计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股东、 债权人、 监管机构等外部决策者, 而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 成本核算、 盈利分析、 业绩评价、 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 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银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较, 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面向未来算“活账”,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 按照管理人员的需要编制各种管理报告, 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 控制和评价银行的一切经济活动, 属于“ 经营性” 会计。 二是管理会计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 对它们日常工作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控制、 评价与考核, 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 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三是管理会计不受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 但要服从管理人员或上级行的需要, 以及经济决策理论的指导和成本效益关系的约束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原因

  1.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

  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的全面推行, 未来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可以通过探索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 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 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 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 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因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6年多的时间, 对本国商业银行的保护期已经结束,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抵挡外资金融机构强烈的冲击浪潮, 仅仅外抓重点行业、 重点客户、 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域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 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可以简化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价格, 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 控制成本, 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业银行创造价值, 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 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 对某一产品是否提供、 提供数量等进行判断。 因此, 要做到合理定价, 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 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 作业成本制、 本量利分析、 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 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对策建议

  国外银行的组织体系、 业务发展与国内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银行的具体实施标准, 而应注重吸收引进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的精髓, 因地制宜地推行管理会计新项目。

  1.从理念和企业文化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打好基础

  我们应认识到, 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超越, 管理会计能预测企业前景、 参与企业决策、 规划企业目标、 控制经济过程、科学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经营业绩。在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 能提高其预测、 决策水平, 改善其经营管理。只有领导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才会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和运用管理会计的预测、 决策、 规划、 控制、 责任考评等方法, 才能使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等问题得以实现。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其技术和方法影响人们的理性分析从而发挥导向作用, 进一步通过这种技术文化的作用, 逐步引导非正式文化,最终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式文化。

  2.结合我国实际, 在组织结构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保障

  西方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 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能够为银行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总、 分、 支三级管理机构, 只能够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 很难按照各业务、 各产品实施精细考核和业绩评价。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 比如按业务和产品设立职能部门, 对银行业务和产品分条线垂直进行管理, 弱化各分支行的业绩评价等, 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更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都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商业银行“ 一级法人、 分级管理” 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 我们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 只能顺应潮流, 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 报告和检查制度, 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 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温坤:《管理会计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张福荣:《商业银行会计实务》.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8月.

  [3]克里斯马腾.《银行资本管理》. 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1日.

  [4]唐有瑜:《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四川会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