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企业成本核算管控问题探究

2015-07-08 1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传统的成本核算管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本稿分析了日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运用情况,指出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企业成本核算 管控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成为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最大化的最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又是一种法制经济,企业必须按时按质进行纳税,此外,企业还需支付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费,如何管理好企业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是生产大计。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重要的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一、关于成本核算

  所谓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二、成本核算遵循的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计入的成本费用必须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二是可靠性原则,是指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信息要求与客观的经济事项一致;三是相关性原则,主要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而及时性是指采取措施及时,信息反馈及时,从而改进工作;四,分期核算原则,企业生产成本是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五,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六除此之外,还有实际成本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此就不一一分析。

  三、成本核算程序

  当生产费用开始发生,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称为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包括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和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等六个步骤。

  四、企业成本核算管控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国当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不足。比如生产经营方面:专业的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传递手续不完善等都严重影响企业成本管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如今的竞争是与外国先进企业进行的国际竞争,因此,我们这有看清问题所在,才能找出解决对策。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当生产费用开始发生,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称为成本核算程序。我国一些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程序并不规范,比如,一些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多次分配,但是每次的分配标准不一,这样就容易导致该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该产品实际效益发生偏离。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准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才能为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消耗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专门为解决费用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个问题。但目前一些企业并未对成本计算对象引起重视,因此,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不论生产规格和品种的差异,统统地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必然会导致成本核算缺乏真实性。

  3.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为分批法和品种法。在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大批量、多步骤的企业一般来讲适合采用品种法;而单一品种的生产企业适合采用分批法。但是一些企业胡乱套用,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而是沿袭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逐渐不能适应企业需要。

  4.产品设计阶段缺乏成本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的跟新换代速度加快,而一些企业并未即时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我国很多企业提高成本的方式只是单纯靠增加产量,片面的认为只要产量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就会降低,企业就会获利。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忽视市场需求,长此以往,企业的存货会越来越多,不利于产品销售。

  5、财务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成本核算管控体系是算账型的成本管理,若不计算管理的成本、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不采用先进管理手段等都导致成本管理不科学。而一些企业甚至还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合格,证账不全,成本核算不规范。这样都严重影响到成本核算管理的真实性。

  五、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现阶段,我国在成本核算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步,形成了一些成本核算的先进经验。因此,我们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的具体实际,借鉴先进的经验进行改革。

  1.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也称“成本计算对象”,或称为“成本对象”。一般来说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核算成本的主体,即对“谁”进行成本计算,“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企业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企业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要注重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要求,同时,注重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应该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联系。另外,成本对象划分要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对核算对象进行划分既不能太细化也不能过粗,划分过粗过细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

  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会涉及到共摊费用的场合,这时我们采用的分配标准要注重合理性和简便性原则。所谓合理即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分配费用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应该根据联系的密切度的多少进行成本费用分配。简便性是指易于取得分配标准的资料,方便计算。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还能即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

  4、注重人才培训

  目前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疏于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管教,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乎到成本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会计选拔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注重思想素质的建设,培养出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术队伍。

  5、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早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该注重对产品的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以及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和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信息的分析。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六、总结

  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是成本管理的前提,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难以对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意见。创新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企业要即时进行成本管理观念创新、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成本核算人员的创新,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小芸,企业成本核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1

  [2]崔侠,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7(12)

  [3]王玉红,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08(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