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浅议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与政府监管

2015-07-04 2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 市场失灵 成本效益分析 政府监管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而会计信息市场则是这一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信息市场并不能成为理想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会计信息市场不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实行适度的管制措施,以帮助会计信息市场正常合理的运行,最大限度的扩大其社会总剩余并使之接近帕累托最优。
  
  1会计信息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会计信息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具体分析如下:
  1.1竞争性分析不论是代理理论中受托责任的解脱,还是资本市场上筹资的相互竞争,企业都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压力和动力。在现实中,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会主动公布没有被强制要求披露的新一年度盈利预测的信息,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着竞争。
  1.2非同质性分析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公司是会计信息的垄断供给者,由于各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千差万别,所以导致与此对应每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实质内容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信息市场上的商品——会计信息——是非同质的。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2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家将是否实现帕累托最优作为评价市场机制的标准,同样的,对于会计信息市场而言也是如此。Www.133229.CoM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性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即会计信息市场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会计信息市场是失灵的。
  2.1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所谓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判断会计信息是否为公共物品,也应从有无排他性与竞争性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排他性分析会计信息的收费具有不可行性,因为如果企业试图对会计信息收费,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吸引不到投资者或债权人,所以会计信息具有非排他性。第二,竞争性分析对于会计信息,一个人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它的能力,因而会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正是由于它的公共物品性导致了诸如价格信号失灵和搭便车等现象,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
  2.2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从会计学角度看,外部性可以理解为:一家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信息用户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却不能通过市场来交易。根据这种影响的对使用者的有利与不利,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某些消费者来说是有用的,且这些消费者又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则这种会计信息就给这种消费者带来了正的外部性;然而,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导致某些消费者做出了错误决策,企业却不承担消费者错误决策的成本的话,则这种会计信息就给消费者带来了负的外部性。在会计信息市场中,正是由于这种外部性的存在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
  2.3会计信息市场的市场势力导致的市场失灵如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从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方来看,由于不同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非同质性”,所以企业管理当局可以被看作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垄断供给者。在会计信息垄断供给的情况下,垄断者凭借自身的市场势力及垄断优势,使会计信息的价格和产出水平偏离市场需求,以不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且,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还会产生诸如公布误导信息或者虚假信息等激励因素,因此企业管理当局还有可能因此对会计数据进行不正当操纵从而谎报会计信息。
  总之,由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市场势力——垄断供给,最终会导致市场的失灵。
  2.4会计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信息商品与普通商品在人们的购买途径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在购买普通商品时,首先要了解它的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但是对于信息商品,这种购买途径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人们之所以愿意购买信息商品是因为它具有不可知性,相反一旦它被了解了,人们就没有必要再购买了。因此,市场本身的作用被这种信息商品的特殊性极大的限制住了。
  会计信息市场同样是信息不对称的,正是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导致供求双方持有不完全不对称的会计信息。进一步研究可知,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从发生的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事前的不对称和事后的不对称。进一步的,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模型可以称之为逆向选择模型,而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则可以称之为道德风险模型。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所造成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
  3政府的监管——治理失灵的措施
  在经济学中,针对市场失灵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私人解决和政府管制。对于私人解决方法又称为“科斯定理”。但是,科斯定理也并不总是有效的,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当利益各方人数太多时,达成协议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太高昂,但这时政府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即政府管制。
  3.1完善会计制度,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在政府监管的一系列措施中,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增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定上规范性,使上市公司在会计处理时没有太大的可选择余地,在这里,尤其要规范注重和加强收入和费用的计量规范,以避免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扰乱经济秩序。其次,还要对具体准则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正,使之能够与时俱进,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制定制度和准则时要遵循高质量准则制定原则,考虑准则的经济后果以及保证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等。最后,有关准则的制定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允当程序”,即在形成正式的法规和准则之前,给予企业界和学术界充分表达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样能更有效的保证制度和准则制定的允当。

  3.2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管制,增强打假力度长期以来,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对企业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督,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应该迅速公布于众,决不滞留,决不姑息,从而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企业的寻租行为。此外,造假行为一旦发现,应当立即严格的进行处理。在处罚过程中,应该重点追究其具体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关领导的连带责任,加强问责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其次,改善会计信息披露手段,鼓励和提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3.3确定会计信息价格,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价格机制是最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正如亚当斯密的所言,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经济生活这台演出的指挥棒。会计信息市场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生产的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性以及会计信息价值的难以确定性等原因,使得价格——这一本来属于“纯市场”调节的内容,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也成了政府实施干预的重要领域。
  因此,在笔者看来,政府应该对会计信息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和规定,改变其对外报送时的“零价”以及使用时的“无价”,使生产成本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配比原则由全体受益者共同分担,从而使价格机制重新发挥作用。具体而言,会计信息价格的上、下限可做出如下的规定:
  上限价格=生产费用(含审计费用)+正常利润+风险收益。
  下限价格=生产费用为价格的下限。
  3.4加强对审计部门的监管,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并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业务的主体,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以达到减少会计信息造假的目的。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首先做到的是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及聘用制度;其次,还应注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管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同时建立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机制,增加其随同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
  4政府监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使之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管制的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一直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所以,会计信息管制政策的制定应该在保证社会公平的条件下,力求达到最高的效率。
  对于社会公平,我们把它分成事前公平和事后公平两种。其中,前者是指事前的机会均等,而后者则是指事后的结果平等,但是本文所说的公平是指事前公平,也即事前的机会均等,而非事后公平。
  4.2将成本效益分析贯穿在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管制的全过程中和其他市场一样,在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中,也存在着管制成本和管制收益问题,管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管制收益则主要包括因交易费用的减少引起的社会财富的绝对增加以及因财富的再分配而引起的社会财富相对效用的提高。
  综上,在对会计信息市场实施管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经济学中收益和成本的关系可以清楚的发现,只有当收益超过成本时,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才是有效的,进一步的,只有当mr=mc也即管制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管制创造的效益才是最大的。虽然管制的各项成本与收益不易衡量,但政府部门至少要在设计各项管制规范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尽可能避免监管过度的倾向。
  4.3遏制政府管制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管制行为也不例外。管制行为的负面效应就是所谓的“寻租行为”。很显然,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克服管制的负面效应,那么管制行为就能更加完美,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很容易为政府创造所谓的“租金”。由于政府的管制,社会资源的配置链条上就会出现“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中的全部资源价值就是租金。由于寻租活动是非生产性的,所以从社会整体来看,它会对社会总福利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并制约了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寻租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直接的会计寻租成本。比如,会计信息市场的参与方为了影响政府相关准则的制定从而进行游说或行贿所消耗的资源成本。第二,由于会计寻租而引起的相关准则重新修订所发生的费用。第三,由于会计寻租而导致的会计准则选择错误从而最终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和损失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寻租行为是破坏管制效果的很重要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注意,就会使政府的管制大打折扣。综上,遏制政府管制过程中的寻租行为成为一个很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8.
  [2]吴水澎.会计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04.
  [3]布鲁斯·金格马著,马费成译.信息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09.
  [4]刘治宇.会计信息市场缺陷的政府管制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5]刘昌华.会计信息市场的缺陷与治理[j].会计天地[j].2004.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