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对经济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微观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会计工作适应精细化管理发展的需要,转变职能,发挥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整体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管理会计的职能应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相呼应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会计。管理会计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服务,它注视市场、立足企业、面向内部,对企业将要发生的未来经济行为进行预测、规划和调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精细化管理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二者相适应、相呼应,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 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结合的工作着力点
2.1 在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融合方面
所谓市场化精细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以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中,具有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职能的管理会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2 发挥内部核算体系的作用
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规则,根据管理的需要,完善了内部核算体系。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核算,与原来的核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核算人员上,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二是,在核算方式上,由统计核算变为会计核算。三是,在核算内容上,由部分成本核算变为完全成本核算。为将各单位逐步做成“经营实体”,必须加大成本考核力度,除管理费用、维检费用、塌陷补偿费用等由矿业公司统一控制外,将制造成本中的其余各项指标全部分摊到各单位的成本之中。同时,还要对各单位的成本构成进行细分,将内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部分。四是,在核算的层次上,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核算到区队、班组和员工,分类核算到科目,使用情况核算到工程,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特点。
2.3 发挥企业内部银行在精细化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规范内部结算、内部核算、内部控制等业务流程,确保公司内部各单位间经济往来结算和经营成果核算的高效、准确、有序运作,依据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集团公司建立内部银行。内部银行具有以下主要职能:①管理职能:负责制定内部银行的业务范围、运营程序等管理办法,经公司审批后执行。②结算职能:这是内部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往来进行结算,为内部核算、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③信贷职能:开展内部资金信贷业务。以服务生产、满足生产需要为根本宗旨,按照公司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材料、设备资金及工资等方面的信贷业务。④监督和控制职能:以公司预算为根本前提,对各级市场主体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及时对各内部资金信贷用户及信贷情况进行逐月统计分析,确保贷出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并逐月向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分析结果,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2.4 充分发挥内部价格体系的杠杆作用
为确保内部结算准确、核算可靠,集团公司本着“从微观管理入手,以实现宏观管理为目标”的原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为手段,进行大量的数据测算工作,健全企业内部价格体系。为有效结算、核算奠定了基础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班组、员工个人通过精细化核算系统可以快速查阅当日当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材料及电力消耗情况和日、班的劳动成果评价,知晓 管理会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相关信息为决策服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扩充,教学难度逐步加大;同时,实务界对新近毕业生工作中的决策能力评价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对管理会计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达到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
1 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强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随着管理会计内容的扩充和管理会计环境的复杂化,如若保持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势必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定编码系统(语言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书面文字表达,而且可以通过记忆等方式直接掌握。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和交流来传递,但同时要求双方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相互信任和理解能力。
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管理会计显性知识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算分析以、经营决策基本计算、预算的编制以及控制会计中的基本计算等传统管理会计内容;隐性知识包括短期生产决策、不确定情况下的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等内容,隐性知识更侧重与具体的应用。综上,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隐性知识主要是管理会计中各种方法的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其隐性知识含量更大。管理会计不受准则、制度的约束,因此管理会计教学中常有难于言表和知道的远比表达的多的体会。管理会计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碍于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播。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视角对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2]。
2 隐性知识传递视角下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问题)
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内容、方式和传递主体角度分析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显性知识传递,轻隐性知识传递。一是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中偏重显性知识。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差异不大,重点侧重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演绎、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基本计算的推导,缺少管理会计环境和方法具体应用的介绍,内容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交叉。比如全面预算中均介绍了预算编制方法,但鲜有对预算管理全面内容的介绍。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也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教学为重。二是考试内容注重计算。具周齐武(2007)统计,在管理会计课后作业及卷面测试环节中48%强调计算[3]。
(2)教学方法落后,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效隐性知识传递需要双方的沟通,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传递双方的沟通。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碍于隐性知识的传递。“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也是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受限于案例资料的质量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实中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热情,增进师生的交流,为隐性知识传递搭建平台的作用。二是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由于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师生之间课堂缺少交流,课下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老师不能有效的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将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与老师交流。
(3)传递主体职责缺失。有效隐性知识传递还需要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能力上。作为知识传递的主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建立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受目前高校人才选聘标准强调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管理会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投入实践的主动性较差、时间较短。这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
3 管理会计教学中隐性知识传递机制设计
(1)以显性知识为中心,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仍然要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这些显性知识的为中心。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隐性知识[4]。
(2)加大隐性知识教学,扩展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在教材及教学内容方面增加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具体内容,使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合理,更具思想性;案例编写生动翔实,采用本土化案例进行教学。在考试方式上注重对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核,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思维分析和案例分析试题的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模拟运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运营结果及报告进行分析点评。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沟通理念上注重“讲道理”而不是具体的规定。在沟通方式上要富于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下,融合 “案例教学”、“启发示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对企业经营中的具体问题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当在指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问题、探究答案,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决策能力。
个人的当班和当天的劳动收入,为下一个工作日追赶先进、克服不足定下目标。使按劳分配原则在基层得到很好的体现,工人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 规范预算管理体系对管理会计乃至企业管理精细化提供保障
企业经营预算是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为加强预算管理,集团公司成立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制定预算管理办法。
4 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三是,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四是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
综上所述, 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可以为市场化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有力地推动市场化精细管理的深入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企业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