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步人知识社会,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国外管理信息系统也从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本文试以作业成本计算法为基础,讨论从会计信息系统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过渡。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作业成本计算法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这两个前提之上,它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固有缺陷,更为重要的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作业成本计算法虽然起源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动机,但其意义已经完全超越了成本计算精确性要求这个层面,深入到企业作业链——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设计问题。根据作业成本计算法,现代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是一个作业链——价值链。但是,在企业的作业链中,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够创造价值。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提出了新的结构,把企业外部的顾客需求(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经营过程看成一个紧密连接的链条(实际上就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作业链)。一般来说,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财务系统、市场营销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物资供应保障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可以说,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实际上就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作业流程)、基础数据、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目标就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市场的需求引起作业,作业消耗企业的资源,因此,作业本身就代表着资源。企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法对作业的合理安排实际上就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提高作业效率本身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我们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二、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法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连为一体
企业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各种预算进行。预算实际上就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计划的数量化。传统的企业预算以产品或部门编制各种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沿用已久,在许多企业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它只能将责任大体上追溯到产品或部门这个层次,难以继续深入下去,企业的预算难以与其他资源配置计划连为一体。而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企业各种预算以作业或作业中心编制,这样就可以将责任追溯到任何发生作业的地方和人,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市场营销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于不能完全以货币计量而难以与会计信息系统连为一体。但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它们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作业流程设计,从而与会计信息系统连为一体。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很重要。但是,在传统预算下,人力资源只能转化为直接人工小时而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费用预算。这充其量不过是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而已,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相当大程度的脱节。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我们已经将问题归结到作业。通过作业分析,如果某项作业是不必要的作业,那么,执行该作业的人力资源就是不必要的;如果某项作业虽然是必要的但效率太低,那么,执行该作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需要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可以说,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会计学只研究“物尽其用”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和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把“物尽其用”置于“人尽其才”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这也正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目标之所在!
胡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