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问题及对策

2015-07-02 14: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受国际 金融 危机的影响,我国 企业 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需要企业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实施经营性现金流预警及控制,减少应收账款和存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运用延期支付手段,并积极开展对外融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营性现金流; 现金流问题; 对策
  
  经营性现金流是评价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入在时间上或数量上不能满足流出的需要,则产生经营性现金缺口,而当现金缺口的情况趋于严重时就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 经济 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总体上较为稳健。但是进入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情况出现了明显异常。据 工业 和信息化部披露,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倒闭的达到7.5%,这表明我国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状况正面临严重问题。本文重点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切合实际地提出预防和应对经营性现金流危机的措施和对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企业正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罕见的经营衰退,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经营性现金流问题异常突出。WwW.133229.coM
  (一)经营性现金流普遍“吃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吃紧“的困境。以上市公司为例,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8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1 454家上市公司中有758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占52.1%,另有563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占38.7%。另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2009年3月9日,沪深两市已公布2008年年报的228家公司中,有103家公司2008年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占45.2%,其中有49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占21.4%。也就是说,2008年约有半数的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近两三成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这表明经营性现金流拮据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显著存在。
  (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
  据《上海证券报》披露,2008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1 454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6 757.92亿元,同比深度下滑45.6%。其中,203家中小企业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为-14.43亿元,同比深幅下降了165.5%。截至2009年2月19日,已公布2008年年报的56家上市公司2008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合计为-12.36亿元,相比2007年同期的38.29亿元出现了巨幅下滑。尽管这56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尚不能代表所有上市公司的全貌,但也可以略见一斑。
  (三)经营性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净利润增长背离
  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1 45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25%,然而,这些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未能实现同步增长,同比下滑45.63%。截至2009年2月19日,已公布2008年年报的56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12.93亿元,同比增长25.37%,但这56家公司2008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合计为-12.36亿元,同比下降132.28%。也就是说,2008年我国企业在取得经营利润增长的同时却出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利润增长与经营性现金流趋势出现明显背离。这种背离暴露了企业在取得利润增长的同时,资金面却存在着较大的隐忧。
  
  二、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问题的预防与应对
  
  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 发展 和持续盈利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之一。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打造稳健而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维护企业的正常运作,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除了与企业自身运作能力、融资能力等因素相关外,还与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经济大环境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运作,改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状况。相反,处于较差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会普遍觉得“生意难做”,经营性现金流容易入不敷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遭遇多年未见的严峻形势,gdp增速和工业增速大幅回落,产品社会需求急剧萎缩,各行各业经营情况相继出现恶化。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骤然增加,为了扭转经营性现金流的不利局面,企业急需调整经营方针,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
  一是控制生产经营规模,避免过度扩张。一般来说,当经营环境恶化或者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企业应该贯彻“稳字当头”的策略,本着先做强再做大的宗旨,适度控制生产经营规模,精炼主业,尽量回避高风险领域,避免过度扩张,以确保企业财务和经营性现金流健康稳定。
  二是坚持“量入为出”的财务原则,促进经营性现金流良性循环。企业经营性资金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企业经营性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由于经营性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和数量上的多寡,一旦流入不能满足流出的需要,经营性现金就会产生缺口,乃至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危机。可以说,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入不敷出,因而避免缺口生成的有效方法就是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来调配经营性现金。企业应先衡量经营性现金流入的时间和数量,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数量的经营性现金流出,以保持现金流的平衡。
  三是适度持有现金余额,增强财务弹性。弹性是相对刚性而言的,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对资金特别是现金的安排留有余地,手持适度的现金余额。众所周知,当企业持有的现金余额不足以弥补现金缺口时就容易引发经营性现金流危机,因此持有足够的现金余额是预防经营性现金流危机产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较低的现金余额往往难以应对企业财务状况波动,更难以抵御财务风险,而持有较高的现金余额,增强财务弹性,无疑是稳健财务策略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现金是流动性最强而收益性最低的资产,持有过多的现金,会降低企业的盈利机会,因此,企业持有现金余额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现金需求来合理安排。
  (二)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
  开展预算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在经济活动发生前就对经济活动全过程所需资源进行筹划和部署,以促进经济活动按计划、有序地开展,进而控制经营风险。与筹资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相比,经营性现金流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收到返还的税费、经营性租赁、支付工资、支付广告费和推销费用、缴纳各项税款等方面,内容涉及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最复杂、最频繁,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经营性现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失衡,形成现金缺口,产生财务危机。鉴于经营性现金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企业确有必要建立经营性现金流的预算制度。
  通过编制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和估算,确定经营性现金的余缺,并合理安排经营性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适度预留经营性现金余额,引导各项经营性现金平稳有序地发生,从而实现对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的事前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避免发生经营性现金流危机。
  (三)开展经营性现金流预警及控制

  建立和执行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只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而不能确保完全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现金流预算方案是事前确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又与预算方案存在差异,因此 企业 不能因为事前制定了预算方案就一劳永逸,仅靠执行预算并不能确保经营性现金流万无一失。
  对企业来说,应事先设定现金流偏差预警界限,在执行现金流预算过程中时常关注各项预算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一旦现金流数据越过预警界限,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时间上或数量上调节现金的流入与流出,使其趋于平衡。如果预计将会出现现金缺口,则要及时寻找弥补缺口的现金来源。对于当期现金缺口,可以通过上期盈余现金或者新筹措现金来填补。
  (四)控制应收账款使用规模和使用时点
  由于受到国际 金融 危机的冲击,国内 经济 环境持续恶化,减产、停产甚至关闭破产的企业不在少数,导致产品社会需求明显下降,直接造成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出于促销的需要,企业被迫给予产品的下游买家更多、更长的采购账期,形成企业应收账款。然而赊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促进销售量的上升,但由此占用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资金,并带来货款回收风险,直接减少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量,企业有必要在赊销和维护经营性现金流良性循环之间作出合理抉择。
  控制赊销,适度使用应收账款规模,就是要将应收账款额度和经营性现金流预算结合起来,将应收账款额度和使用应收账款的时点纳入预算体系,在维持经营性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平衡之间确定应收账款使用额度和使用时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于防范风险和稳健财务策略的需要,企业在实行赊销策略时应量力而行,不应该仅仅为了多销产品而放任赊销泛滥,造成应收账款过度膨胀,致使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不敷出,以致产生财务危机,陷入经营困境。
  (五)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供原则,控制企业存货水平
  众所周知,存货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之间呈反比关系,存货增加就意味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减少,因此控制存货对维护和改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很重要。
  存货可分为原料、辅料和产成品。为了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但鉴于存货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反比关系,为了维护健康的现金流,有必要对企业的存货水平进行适度控制。设定原料、辅料、产成品的存货额度要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供原则,即根据预计销售量或销售订单倒推确定产品生产量,然后按照产品生产量倒推确定原辅料的采购量。供、产、销环节的计划衔接,可以有效平抑过多的存货,减少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积压,有利于达成经营性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六)采用延期支付手段,调节经营性现金流出量
  经营性现金缺口的生成是由于经营性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出现失衡所致,减少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量可以调节和弥补现金缺口。而延期支付是调节(减少)经营性现金流出量的重要方法。
  延期支付是指企业将款项支付期推后的一种支付方式。延期支付不但可以减轻即时支付的压力,还可以合理占用应付款,增加企业盈利。延期支付可分为对外延期支付和对内延期支付两种形式。对外延期支付主要包括对采购原辅料款项、设备租赁费、广告费的延期支付;对内延期支付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工资、奖金的延期支付。采用延期支付手段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施延期支付前要与相关各方协商,征得对方的谅解和允许,不要把延期支付变成拒绝支付,以致影响企业信用和声誉;二是延期支付期限的选择要利于平衡经营性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要利于弥补经营性现金缺口。
  (七)开源节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国际金融危机拉升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持续贬值,带动国际原油、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等基础性原料价格大幅上扬,而国际原料涨价的输入性因素致使我国企业原料辅料采购成本大幅上升;二是金融危机造成我国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促销费用和订单维持费用。然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量增加。因此,企业有必要采取措施开源节流,控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减少经营性现金的流出量,对维护经营性现金流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
  (八)开展对外融资,弥补经营性现金流缺口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而经营性现金则是企业正常运作的血液。只有当企业拥有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时,企业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化。一旦企业当期经营性现金出现缺口,就需要动用上一期盈余现金或者通过对外融资来弥补现金缺口。有学者认为,只要融资渠道畅通,企业就永远不会陷入现金流危机。可见融资对维持现金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增发、配股、发行h股)、债权融资(使用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寻求信贷支持、发行可转换公司债)、担保融资(申请票据贴现、信用证福费庭forfeiting和应收账款保理、出口买方信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便利有选择性地运用。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危机面前,我国企业务必立足长远,将抗击危机、平稳 发展 作为第一要务;应从企业自身经营现状出发,积极开展稳健经营,在资金运用上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努力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良性循环,以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经济严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