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是对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更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最主要依据,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失真的问题相当严重。虚假的会计报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研究建立起一个高效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国家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持序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国民经济建设秩序混乱
对国家来说,一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二是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进而引起消费基金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建设秩序混乱,使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信息不对称
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种投资主体在信息掌握上的不平等,带来了信息风险,而会计信息失真则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信息失真致使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
(三)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受到影响
对企业本身来说,一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这种情况下的企业,长期下去,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二是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丧失向企业融资的信心。这种不信任,导致了财务状况恶化加剧:三是给政治、社会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wWw.133229.COm四是导致公司利润虚增,财政虚收,企业资产流失。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一是会计准则定义存在不确定性。如一项会计准则的含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二是会计准则应用的不完全性。如果在会计计量中只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只强调预计可能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润,特别是当这种利润有较大可能实现时,将会充分违背披露和可靠性原则。三是会计估计和专业判断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估计与判断事项越多,主观成分越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越难保证。四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
(二)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其基本思路是让企业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的收入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投资者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经营者更看重企业的当前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冲突是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诱因。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者的业绩、收入有着密切联系,而经济效益必然通过数据表现出来。会计数据越“漂亮”,就越能证明经营者的业绩,其收入也相当可观,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受经营者主观意志左右的不真实的会计数据。
(三)企业为达到上市目的粉饰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在改制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在未能达到上市发行资格的情况下,首先是为获得上市资格进行粉饰,其次是为获得配股资格进行粉饰,企业上市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进行融资。新的配股条件,要求公司最近3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是以单一的财务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符合要求作为配股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操纵的动机依然存在。最后是为避免退市进行粉饰,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解决内部控制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②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控制。提高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并将董事会的监控工作交由非执行董事处理。③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通过组织设置和制度赋予监事会调控经营者行为的职能和手段。④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委员会要帮助董事会履行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三方面职责。具体包括:选择外部审计人员,商讨审计事项,监察审计结果。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对重大变动和其他有疑问的地方加以报告;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对外报出之前都要经审计委员会的检查。
(三)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限
证监会目前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年度中不少于两次向公众提供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完成。试想,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二个月或四个月对会计信息及时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