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试论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

2015-09-08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尤其是作为金融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管理理论、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因而加快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银行业.的当务之急。会计改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商业银行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应是必然选择。

  一、在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其后,相继成立了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标。通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者的最佳组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提高效益,既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会计就是这种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商业银行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西方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柱——管理会计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人的行为,给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给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效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统一法人领导下的“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的分层经营、分层管理、分层核算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必须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在经营管理及核算中划分责任中心,实施对各级核算单位的业绩考核与评估。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的特点,对内部各责任部门甚至员工个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除广泛运用目标管理、价值核算、预算控制、决策分析等基本手段外,主要通过“设立目标——记录实际——分析考评”机制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以引导各责任单位根据本部门的经营状况及责任目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促进部门管理工作的深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装备、人才、技术、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品种等方面提高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就要通过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以实现预期的收益。因此,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当前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会计
  
  决策会计,是依据一定的决策理论,采用专门的决策方法,为商业银行决策层提供决策方案信息的行为过程,它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根据银行过去的经营数据资料和现在的经营状况,预测未来业务发展趋势。

  预测内容主要有:资金量的预测,贷款投放的预测,成本的预测,利润的预测,经营目标的预测,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通过技术方法对业务活动中需要决策的项目,提供为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从而为经营管理者最终选定最优或次优方案服务。

  决策内容主要有:信贷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负债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资金合理运用的决策,利率决策,长、短期投资的决策,等等。

  (二)控制会计——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就是采用货币计量的方法,把银行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用表格形式反映出来,也就是由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中心根据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并报经决策者批准的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收支及效益的详细计划。全面预算是以利润为最终目标,并把确定下来的目标利润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前提条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责任范围编制的预算就是部门预算,使经营业务活动能按预定的目标进行。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就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预算。
  
  弹性预算就是根据预算期内可预见的不同业务量水平,分别确定其相应的预算额,以反映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和收入水平。

  增量预算就是以上年(或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

  零基预算就是在编制预算时,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成本。

  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来观察分析一切费用开支项目,确定预算,因而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责任会计
  
  在商业银行实行责任会计,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按各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划分成若于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划分责任单位来规范内部管理,有利于贯彻银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利于保证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全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定责任中心,明确责权范围。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可以将内设部门划分为以下几个责任中心:一是以计划财务部门为主体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考核责任中心,负责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与考核,以及资金和财务管理等;二是以信贷经营、零售业务为主体的成本责任中心,负责对公存款、储蓄存款等资金的筹资和负债结构的优化等;三是以信贷资产保全和中间业务部门为主体的收入责任中心,负责贷款投放、贷款利息本金的及时回收、信贷资产保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等;三是以会计、审计、监察、保卫等部门为主体的保障责任中心,负责查漏纠错,防范风险等;四是以办公、人事教育、后勤等部门为主体的后勤责任中心,负责全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运转等。

  2.编制责任预算,明确责任目标。责任目标是责任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完成的任务,是全行总体经营目标的一部分。按照责任中心来落实总体经营目标,作为开展经营活动、评价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和依据,从而保证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建立反馈机制,保证及时控制。在责任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一套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系统,坚持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并用、定时控制与随时控制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信息,对经营活动予以必要控制。

  4.实行业绩考评,做到奖优罚劣。根据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应定期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并与收人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职级挂钩,实行科学、合理的奖罚,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推行管理会计的几个基本条件
  
  应重视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需要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并且熟悉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能够把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总体运作情况。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引入、培训等多渠道而拥有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为保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应考虑对现行组织机构作适当的调整。一是组建计划财务部,负责全行经营管理的总体规划、预测、协调、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二是强化会计部门的力量,规范会计管理,提高核算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推行,有赖于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包括以会计帐务核算为基础,以各种文字材料、报表等形式,定期向内部各管理机构和外部相关部门传递信息的基础信息系统;以基础信息系统为依托,对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加工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更高层次的决策、控制、评价分析系统,等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