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管理会计论文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还有多远

2015-08-14 09: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合资基金
  
  主持人:目前市场上关于中外合资基金的话题特别多,现在市场有两种观点,一种觉得时机已非常成熟;另一种认为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合资基金还是比较遥远的,现在只是第一步。那么首先请阎先生谈谈你的看法。
  
  阎小庆:合资基金这件事情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作为外资来说,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中国要加入WTO以后。因为根据中国的承诺,一旦进入WTO以后首先考虑的是开放基金部分给外资,因为政策敞开了这扇门,而且我们觉得未来中国基金市场会很大,所以我们非常有兴趣,现在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另外,在一年前我们就已经跟海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以取得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希望了解一下国外成熟的经验,以怎么样的方式、怎么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最好的投资理念,所以说这个事情我们介入得很早。
  
  主持人:但是从操作的层面上来说,现在已经到了实质性的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分析文章认为,我们目前的这种中外合资还是第一层面,只是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一种交流,要谈到技术上深层次的合作,现在还没有到时机。
  
  阎小庆:现在市场上应该有两种合作形式,一种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国外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还有一种是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第一种合作是技术层面上的合作,但证券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可能更多谈到深层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操作和技术支持,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差异。
  
  冯颖:从华安基金公司同JP摩根富林明合作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我们现在是从技术合作过渡到深层次的合作。因为技术合作是一个前题,如果没有技术上的合作,那么直接谈到成立合资公司的话,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双方需要有一个磨合。双方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熟悉企业文化的这样一个过程。从华安和JP摩根合作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合作还是比较有实效的。
  
  王巍:国泰君安和安联德累斯顿合作也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我个人认为作为证券公司也好,基金公司也好,和外资合作做为中方来说,首先是取得技术合作、管理层面上的支持。我们跟他们的合作首先是想把他们成熟的经验能够更多的拷贝过来,甚至包括一些电脑的管理软件能够学习过来,但过来会面临一个本地化的问题。
  
  随着中国的体制改革,我们未来有很多很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保险、养老基金、社保基金,这些也是西方管理的一些资金的主要来源,西方这些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看中的就是中国的这个市场,由于双方有这样一些共同的愿望,那么双方合作的最初阶段可能都是技术层面的。如果法规一旦允许的话,这种合作就会上升到更深入层面,也就是说双方会成立合资的公司。那么合资公司就会比合作深入得多,这样会促进我国基金行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冯小姐说到外资进入中国的目的,我看到有一个报道,他认为外方进入中国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是想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推广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管理经验。我想请冯女士谈谈您的看法。
  
  冯颖:我认为外方要进入中国基金业的话,他首先要影响中国基金业的观念,他首先要把在成熟市场中的经验、理念慢慢的影响到国内的整个基金业。等国内市场都慢慢接受这个经验和理念后,可能双方会有一个很好的合作,然后使外方获得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更好的机会。
  
  主持人:早在80年代的时候有许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还在惨淡经营,还有一些撤掉在其它城市的一些分支机构,我们现在想知道外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进入,有没有考虑过类似的问题。因为有报道美国基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投资理念上的差别。欧洲基金善于打持久战,而美国基金在这方面更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目前只有700多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市场,对于胃口很大的美国基金来说期望值太低。美国基金更愿意等到市场相对成熟、大规模兼并收购成为可能之时,一进来就“腾飞”,哪怕花高价也在所不惜。请阎先生谈一下您的看法。
  
  阎小庆:对欧洲的公司来说,它对一个地区的投资有长时间的战略考虑,它一旦决定就决不会是一个短期的投资。它对市场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盈利的情况,事先就有一个心理准备,所以欧洲公司进入中国会更耐心,着重于了解市场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我们非常看重的是在中国的投资经验。中国的证券市场非常复杂,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所以和成长中的市场在一些理念上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未必一个成熟的有经验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中国一定成功。所以这时我们需要中方合作伙伴,而且我们觉得与中方投资伙伴通过一段长时间的交流可以带来比较好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国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经验,如果未来外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这就为我们引进国外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做了准备,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目标。
  
  王巍:前边讲到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不是很顺利,是因为跟现在的大背景完全不同。10年前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现在外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整个大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中外机构合作筹备合资基金公司的消息不断传出,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加入WTO。加入WTO后,我们中国将遵循全球的游戏规则,外资也因为相同的规则也更愿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相关法规也跟国际管理法规相接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合资保险公司、合资基金公司要比以前的合作银行、外资银行的发展要快得多,而且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也比十年前大得多。
  
  主持人:您预计你们这样的一个工作大概在什么时候有成效?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明年上半年会推出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但这个时间估计是否过于乐观?
  
  阎小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看重政策上的因素,而是看重中外双方是否准备好,我们与海通通过一年多的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减少了文化冲突,形成强强优势。这点并不是说做就能够做到的,因为这是人与人打交道的问题。一个是在成功市场上有成功经验,有一个固定的投资理念;一个是在新兴市场希望在一个短期的时间内塑造一个基金的品牌,所以双方的磨合是不容易的。这也是我们双方为什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各个细小方面来探讨这个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我们才在两三个月前对外宣布我们合作,所以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在于你是不是准备好,而不是在于政策的时机。当然,如果政策晚一点推出,我们有心理准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