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則的建设现状,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則与国际会计准則趋同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則趋同的思考和建议。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缘起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产生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各国会计规范走向世界大同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并愈演愈烈,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r迫切的要求。
(二)IASC与FASB的准则制定权推动了国际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国际准则制定权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2001年4月,IASC成功改组为1ASB,美国在组织架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由原先作为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者”身份转变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开始积极致力于推动W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现状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始终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我国自1992年底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从1997年至2004年陆续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奠定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我国从一开始就与IASC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制定我闰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会计准则。因此,我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基础较好。2005年,在全面总结多年来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t,中国财政部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建设。同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IASB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同时,IASB确认了中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涉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同、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中央大型囯有企业实施,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新会计准则在理念、内容、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有效实施情部发布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改进会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并可提供其他国家仿效”。中国多年在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建设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银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一)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存在差异
在金融工具盛行时期和W际准则全球趋同的背景下,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虽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内在差异增加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复杂程度,混合计量模式影响T财务报表的一致性,然而诚如刘玉廷司长所指出的公允价值运用趋势不可阻挡。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一直在激励、发展公允价值,主张更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计童模式。公允价值准则是一个计量准则,几乎涉及到所有和计量相关的准则项目。FASB在2006年发布了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小范围、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在2006发布的新准则里,明确引人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计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衍生产品比较少,相关的对估值能提供支撑的产品和相对专业的佔值机构也比较少,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公允价值的使
(二)企业执行新的具体准则存在困难
我国企业从2007年幵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多数企业尽管按要求实施f会计准则,但执行新准则仅停留在数据转换、报表列示层面,核算流程、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均未发生改变。尽管有关具体准则明确f具体的时点、方法、应用范围,但企业在实际执行与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佔值较难,贷款减值准备采用未来折现法增加了对历史数据、管理模型及职业判断的更高要求。金融工具的分类也存在困难,分类时对于持有意图和目的有时不容易客观界定,容易被操纵。这些在应用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国际趋同。
四,促进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和建议
(一)改变我国会计准则与概念框架的混合现状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人了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人。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各国会计准则中都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IASC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均明确指出,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
因此我们应及早改变目前将基本准则视为概念框架的做法,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及早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使我国准则能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制定,并持续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动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集团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ASB)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提高会计准则质量。我国
在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等方面还不是很发达,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中允分考虑中国的情况,这是我们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考虑中闰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的实际情况,为持续趋同而持续趋同,简单套用发达国家的价值计量模型,不仅操作起来会有难度,而且对我W的企业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准则的最新变化以及趋同动态,深人研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时向IASB反馈信息,扩大中国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积极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2010年4月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中国始终坚持会计准则趋问互动原则,主张H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其高质童、权威性和全球公认性《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订准则时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W家的实际情况,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
沈卫香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