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2015-05-07 14: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1. 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一种通俗称呼。其概念共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本人认为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与会计相关工作的一种手段。不过由于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其发展的趋势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许多学者为此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而本人比较赞同的是孙秀玲提出的观点,综合阐述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ERP集成化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化。

  1.2. 会计电算化的来源

  电子计算机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短短几十年其本身发展不但一日千里,而且其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了许多学科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在的信息社会,更不会有会计电算化,其影响之深远到目前尚难以估量。

  自1946年在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之后,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就在50年代开始起步,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先利用计算机计算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新纪元。国外会计电算化便在全球范围发展,电子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处理。70年代,计算机的大量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应用了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要求共享存储于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为企业、公司的最高决策起到了辅助作用。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微型计算机开始渗透到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领域,并得到迅速的普及。进入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了电子计算机。

  而我国开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数十年时间。1983年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变化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起,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大量出现,克服了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缺点,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有关电算化会计系统开发、评审、实施等管理规章,大批由业务主管部门主持开发的软件或商品化会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2.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2.1.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提供会计信息

  孙秀玲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中提出:在手工操作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信息的系统性、及时性还是准确性方面都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地输出。随着企业互联网lnternet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迅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管理部门,使企业经营者能及时掌握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大多公司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处理全部或主要是靠人工操作,因此,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把会计数据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速度大大高于手工,因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2.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实行会计电算化,无疑使广人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使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

  然而,何日胜认为:会计如果真正能发挥其管理、预测、决策以及控制功能,不仅需要丰富的内部财务会计信息,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外部信息,如: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市场销售信息、物价变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等等。随着全球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已成为连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桥梁,信息的使用者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需几秒钟即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又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海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这恰恰能够满足部门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对信息的需要,为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分析人员、企业高层领导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3. 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核算工具的变革,而且也必然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对象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影响,如:由于会计凭证的产生方式和存储方式的变化导致会计凭证概念的变更;由于帐簿存储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导致帐簿的概念与分类的变化;由于内部控制和审计线索的变化导致审计程序的变更等等,从而推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黄晓明在《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中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仅需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据统计,会计信息约占企业管理信息的60%一70%,实现会计电算化,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3.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3.1. 会计软件的普及性

  付丽华指出,现多数单位仍然都是用手工核算,而有少数单位即使使用电算化软件代替手工核算,也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本人认为,我国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至今已20多年,普及程度一直不高,本人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时间较晚,其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现阶段的多数单位只是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单纯的代替手工核算,以此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核算效率,却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其实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次,单位领导不够重视,支持的力度不够。现在有些单位的领导者认为完成会计工作需要的只是算盘和账本,而有些就算是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支持力度还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不重视软件的更新和硬件的投入,也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3.2. 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李勇认为: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如:

  第一,网络安全问题突出。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越来越引人关注,个人认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对企业内部网的非法入侵和蓄意破坏,当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黑客”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之一,它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蔓延,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第二,“无纸化”的风险。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都会记录在纸张上的,数据是否被修改,都是会很容易可以识别出的;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是光盘上,对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痕迹,这种数据的存储方式可能带来更多地风险。

  第三,数据安全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不过现如今的软件开发商都只是在研究如何完善会计软件功能,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数据的保密工作。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一些软件具有加密功能,但它的加密功能却不能真正起到对数据的保密。

  3.3. 软件实用性不强,没有考虑国际化

  李勇认为:现在大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决策功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会计信息一般以表格形式输出,比较单调,而且查找某些数据或操作错误时,不能及时表现。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3.4 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操作失误时有发生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3.5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的解决对策

  3.5.1 加快电算化的普及速度

  在加快电算化普及速度的问题上,李春霏认为:

  首先,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认真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并明确其意义,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就是强调人的作用,尤其是财会人员的作用,以此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观点。

  其次,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加大支持力度。要使单位领导转变观念,就要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知道会计电算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增强单位领导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可以在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人员的培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满足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

  3.5.2 积极培训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人才

  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培训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本人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其次,降低培训的成本。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问题,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是实施电算化的必要步骤之一。而降低培训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会计人员参与培训,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被大大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被大大提高。

  3.5.3 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第一,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在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应主动采取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第二,杜绝由“无纸化”产生的风险。针对“无纸化”风险产生的原因,本人认为应该加强磁介质 载体档案的管理。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且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第三,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增加一些保护措施,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以此保护数据。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狗或把系统做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3.5.4 解决会计软件不兼容问题

  第一,增加会计信息的共享性。本人认为要增加会计信息与其它部门的信息联系,使用同样的会计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交流缓慢而造成的浪费。我们还可以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研究开发出适合本公司业务特点的软件,满足自身要求。

  第二,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会计软件协议。此协议可以规定使用会计软件时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装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势据共事。

  第三,会计软件应逐步向管理方向过渡,形成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使之与财务软件融为一体,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从而引导会计电算化有核算模式转变为管理模式。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4.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4.1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以及ERP集成化
     
      (1)网络化

  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数局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的发挥,因此为改变这种状况,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将会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将会大大的增加。到时,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也会实现。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将使会计信息的共享从原来的企业内部、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传递转变为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甚至是与全世界的信息交流。

  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很容易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上级之间的快捷信息交流,如会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自动的转账处理,上级主管部门通过网络方便快速地获取业务所需数据等。不但减少信息传播的时间,还减少出错率。网络内各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数据资料也可为其它计算机系统所共享,同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一个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必须保证数据库的资源共享。 (2)集成化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等信息产业成果。

  ERP使得原来企业内部分散、孤立的“信息化孤岛”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处理由事后走向适时,管理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同时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盈利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在ERP状态下,系统直接处理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所有最底层数据,即所谓的数据采集化整为零,而不是传统环境下的局部、片面,乃至失真的孤立信息。另外,ERP不仅集成财务管理内部各模块,还无缝集成供应链和生产制造。因此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使得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

  4.2 会计软件的通用性

  黄晓明在《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中指出: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例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但随着会计电算化国际化的逐步发展以及电算化普及性的提高,会计软件的使用范围将会渐渐缩小为几个被广泛使用的几个。

  4.3 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

  黄晓明认为,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4 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

  谢建平认为: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虽然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方面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

  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即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5 总结

  综上所述,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企业会计的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因此,面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深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培训适合的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杜绝安全隐患;解决软件的不兼容问题等措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