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技术日臻成熟,会计电算化理论日渐丰富。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工作创新、全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会计理论扎实、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娴熟的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会计核算岗位的新宠。为了适应会计岗位的新要求,许多高校将会计电算化列为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我的体会是: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课程进度。会计电算化课是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一门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这门课必须有计算机知识和以前的功课做基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都是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学生学习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例如,在一个会计学专业的班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而一小部分学生基本的操作都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2. 缺乏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及相关行业案例。首先,高等院校采用的教材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即一类侧重理论,一类侧重实践。前者讲述如何来开发各个模块,主要利用程序来进行设计,学习起来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反映过难,以致失去学习兴趣。后者主要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讲解如何操作,内容过于单一。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的操作,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投入太多效用太少的感觉,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只是程序设计,则会使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现象。
其次,会计电算化教材中综合实训资料的业务案例集中于工业企业,难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种不同行业后的工作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与综合实训课所使用的教材,针对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都有。但不论是哪种教材,编著者设计的全部是工业企业的案例。当被用作基础会计教学的案例时,这些案例是合适的,但作为会计实验课的案例,它们的覆盖面就显得相对狭窄了。电算化与综合实训课是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除了到单位实习之外最好的练兵机会了,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帮他们找到一些实际工作的感觉。虽然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学生应具备举一反三与自学的能力,但学生将来有进入各个行业的可能,而且,每位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希望能尽快熟悉工作。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商业企业均自行开发财务软件系统,那么应该借会计实验这个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一点其他主要行业的常见经济业务,使学生工作一开始遇到这些业务时不会慌乱。
3. 教学实践环节不足。目前,高等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一方面,实践课时过少,实践课时只有三十六学时,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在这种安排下,学生只能重点学会账务处理操作系统,而关于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款系统、报表处理及购销存系统涉及很少或根本不学,更谈不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预测与决策了。这样以来,既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很强,一般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但是大多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同时,计算机配置较低,不能满足学生上机操作的需求。这样一来,使得教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工程。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理论也紧跟着计算机行业的前进步伐。随着SCLServer、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随着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等新领域与会计软件的逐步整合,站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深感到压力之重。目前,在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中,半路出家者居多。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我国各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硕、博士点又非常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可能都进高校做教师,而现在社会上又急需大批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开发、设计会计软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师资队伍的不足,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二、针对现存不足的改进策略
1.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本校教师外出实习、进修。一方面,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获得学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研讨班,掌握会计电算化前沿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学校也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 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仿真模拟实验。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是目前很多院校的办学特色。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同时,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因此,校企结合能够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达成长远一致,二者均可以持续发展。
4. 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习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综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其次,选择一套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最后,组织相关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深入企业单位或者到企业挂职等形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材。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这需要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迈向新台阶。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文/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