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电算化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内容探讨

2015-10-05 15: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课程总体情况的介绍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会计软件的不断推广,电算化会计(也称会计电算化、电脑会计、计算机会计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所有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都是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安排的;还有不少高校在会计专业中,分设了电算化会计方向。从表象来看,电算化会计教学颇为繁荣,前景被人们所看好。但实质上,到底电算化会计这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该介绍哪些内容等,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 很好的解决,大家意见分歧较大。所以,有关这一课程的设置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

  在国外的课程设置中,这门课叫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单位存在会计工作,就存在会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是基于手工的,也可以是基于计算机的。但国外计算机较普及 ,所以,他们的会计工作基本上都是有计算机参与的。在课程名称上,虽然并未标注“计算机”字眼,但具体内容安排上,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教材都把重点放在了“软件工程学”这一块,也就是教给学生怎样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

  我国在这个问题上现状是比较混乱的,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笔者认为,在理清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之前,首要的是要明确这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什么。

  二、有关课程设置目标的讨论

  学生通过电算化会计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和水平?有人认为,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软件市场已经有了很多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软件,单位可以直接购置,所以主要是一个操作使用的问题。也有人将重点放在了编制程序上,认为应该更上一层楼,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单位的具体和特殊的情况,要求编制相应的软件。

  上述的观点都值得商榷。对于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商品化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会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咨询服务。所以,虽然操作技能确实是重要和实用的,但掌握操作却是一项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的事情,将教育目标仅定位于此,似乎是过低了。第二种观点也有问题。因为仅仅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是难以让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编程知识和经验的,而且,在这个方面他们是很难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竞争的。

  按照笔者的设想,这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技能。作为高等院校,应该让学生知道软件是怎样一步步生成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思想过程是怎样的。因为,瑞虽然涌现了几十家较有影响的商品化软件,但由于它们是商品,所考虑的必然是大家普遍的、共同的需求,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家具体单位。要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维护、修正,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和单位的会计人员共同磋商。如果单位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则有关的沟通和交流问题就更多了。但现状是软件人员往往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又难以理解软件人员的思路,彼此没有共同语言。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设置,就是应该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点软件开发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想法、需求,这样,可以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更有用的、更有针对性的配合。在此基础上,也可能有少数学生能够独立地研制软件。

  三、有关课程设置内容的讨论

  针对上述目标,笔者认为,电算化会计课程中应该安排这样一些内容:
  1、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什么叫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各层次提供的信息特征是什么?怎样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满足各层次的信息需求?基于手工的和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

  2、电算化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侧重于国内软件的介绍,并以某一商品化软件的教学版为例,让学生了解软件的概貌和基本操作。

  3、软件工程学中的典型方法,如生命周期法的应用。生命周期法是软件工程学中一种成熟的、系统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它将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几个阶段。以它为例,能逐步地、有条不紊地引学生入门。软件工程学的介绍,应该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