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9-25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常见的技术性问题
1.在业务操作的关键时刻,计算机突然以“待机”、“死机”等手段“磨蹭”和抵抗,致使会计业务难以按部就班进行。如在数据录入操作中,操作员尚未对录入数据确认存盘,计算机却突然“死机”;在对下属单位报来的软盘进行数据采集时,系统却以“待机”为由长时间的“磨蹭”。更严重的是,操作员当前根本没有执行任何违规操作,而计算机却突然提示“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关闭”等信息,使辛辛苦苦的劳动一瞬间化为乌有。作为高科技通病,无疑此现象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构成现代会计工作的障碍。
2.录入或采集数据后,生成的表格数据出现“缺苗断垅”或“张冠李戴”现象,致使会计信息数据技术性失真。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数据向下顺延,最终生成更为失真的数据信息。如果企业决策层使用了这些数据信息,那么企业经营管理的预测、决策失误便在所难免。
3.系统程序“翻脸”,直接造成会计应用程序数据丢失。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反映,会计人员正在录入数据或执行某一项执令后,计算机突然出现“黑脸”或带有一系列英文字符的“蓝脸”,按回车键或其他键,“蓝脸”依然不走,最后,只好实施“热起动”结束任务。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都以会计数据丢失甚至应用程序损坏为代价。
4.软驱“做手脚”,拒读或破坏软盘数据信息。所属单位生成上报的软盘介质数据信息,是有些单位财会部门实施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的必不可少的“源资料”,是汇总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汇总单位会计人员如法插入软盘接收数据信息时,计算机却“睁眼说白话”,对任何没有质量问题的软盘提示“软驱里没有磁盘”、“磁盘没有格式化”,有时甚至对装有上报数据信息的软盘“施暴”,致使重要的数据信息丢失。
二、面临的安全性风险
首先,造成数据不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操作不当、硬件故障、电源中断、人为破坏等方面。
其次,系统密码被非法窃取、解用,致使企业银行存款账户资金被转移。
第三,网络传输中,企业结算资金面临安全风险。
第四,计算机病毒侵袭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对策
1.强化岗位培训,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操作水平。基层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对计算机及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特别是计算机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还应当具备对计算机运行中出现的一般软、硬件故障进行识别和常识性排除本领。所有人员不经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培训合格证书,不得出任现岗和使用电算化系统。根据这种情况,目前参与培训的人员应当包括:单位领导、会计及其他部门领导、电脑及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操作员、会计档案保管员以及适应电算化系统的新型财会人员。
2.建立计算机及应用程序的检测与维护组织,确保会计电算化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硬件及系统的安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安全运转的前提和基础。鉴于此,企业有必要设置计算机及系统管理维护组织,按照工作计划对所属单位计算机及其系统进行定期检测、保养、维护及接受报修。发现软、硬件缺陷,应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数据信息丢失。对于规模小或电脑人才缺乏的单位,也应设置电脑维护岗位,建立电脑定期维护制度,杜绝因维护不到位造成会计电算化工作停滞现象发生。
3.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既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电算化操作行为和实现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准确、及时、安全的基础和保证。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重点就是控制系统内部人员的非法、越权操作和作弊。企业电算化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4.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抵制病毒侵袭。一是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禁止使用盗版或未经检测和消毒的软盘,外采软盘一律先在另外的机器上检查和清除病毒后才能使用。二是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设置系统防火墙,阻挡非法网络用户介入系统。三是坚持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四是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为防范计算机病毒传播,要尽力专机专用,不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上进行与系统无关的其他操作。
5.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根据档案介质的具体情况决定保管的具体环境,严防磁化、浸湿和尘染。二是对重要档案要双份备份,异位保管。三是对可以打印的数据信息,要尽量打印一份,以纸、磁或光介质形式同时保管。四是建立定期检查和内部监督制度,确保各类档案安全有效。来源:河北财会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