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金蝶参加2003经理世界年会“新竞争时代的珠江三

2015-09-18 14: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1月6日-7日,2003经理世界年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

  本次年会探讨的主题是“新竞争时代的珠江三角洲”。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已经成长为国内最有活力的经济带,其经济总量已相当于香港这一亚洲四小龙的八成以上,而今年6月29日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更是把一个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大珠三角的轮廓初步勾勒出来。如何迎接国际贸易中的新挑战、融入全球供应链、提高信息技术的价值与投资回报,是2003经理世界年会的重要议题。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和高级管理人员出席了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的一个焦点是如何全面提升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商务部WTO司副司长张向晨从政府的角度,深入研究了“WTO后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挑战与机遇;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从学者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副总裁吴强则代表国内软件企业呼吁中国软件企业需要加强全球化思维,尽快提升国产软件的国际竞争力。

  吴强指出:中国软件产业的优势在于产品导向型,国内市场日趋成熟,性价比有潜力;弱势在于全球化思维能力弱(观念、思维、语言与文化等);国际竞争能力弱,出口能力差。但是中国加入WTO,国际化在所难免;国际市场需要性价比更优的软件产品,这些为中国软件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软件公司加速本地化;全球软件市场增长放缓也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际化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国内软件国际化的呼声实际上早已出现,但独立软件厂商的国际化之路则还处在探索之中。国内最大的两家独立软件厂商金蝶和用友也早已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金蝶1998年吸收国际风险投资,2001年成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海外机构市场运作已经近三年。用友也在2003年成立香港公司,开始了其国际化步伐。国内软件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包括香港在内的大珠三角作为软件国际化的桥头堡,显示了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在软件产业国际竞争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金蝶正是凭借立足珠三角、挂牌香港创业板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抢占了先机。

  吴强介绍,中国软件企业要真正走出去不能停留在“Made in china”的阶段,而是要达到“Brand in china”和“Creative in china”,中国品牌和中国创新体现的原创力才是国际化的核心。金蝶不仅仅把香港看作自己的资本市场,而是借助香港全身心投入国际化运作。金蝶在香港市场得到了来自政府、客户、投资者等各方的支持与关爱,并以香港为桥头堡,利用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向海外拓展,全面树立金蝶的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金蝶在香港这样的区域性国际市场两年拼搏,为国内的其他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金蝶认为在加入WTO以后的新竞争时代,一个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通过加强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的建设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金蝶认为这些组织能力包括全球化的思维模式、国际化员工模式、国际化员工治理,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最欠缺的还是全球思维模式,所以金蝶认为软件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全球化的思维模式。

  金蝶的目标是力争能在2005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2010年成为世界企业应用软件十强。金蝶于年初发布了“产品领先、伙伴至上”的发展战略,其产品导向型国际化思路代表了中国软件国际化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