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ERP中的现金流量表

2015-09-10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简单会计软件环境下,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然而,借助ERP,利用其集成特性,就可以通过上期谈到的资金管理模块,自动生成实时的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我国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来,企业界和会计界对于该报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现金流量表相比,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而且一般国家作为选择补充资料的直接法更是作为正式表项。这当然有利于报表阅读者的理解。但在会计实务中大大增加了该表的编制难度,从而使该报表的准确程度和作用受到影响。这种难度也导致后来表中增值税项目的简化。

  在一般手工记账或简单会计软件的环境下,企业一般使用《准则指南》中的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编制,其实质是使用间接法计算表中的直接法表项。而一些会计软件的处理方法是在输入会计分录时,增加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科目的输入内容——即指明每笔现金收支是属于哪一个表项。这一方面增加了会计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在每笔收付款时必须人工查找该笔往来最初产生的原因,使得输入的准确性大受影响。特别当一笔收付款对应多个表项时,如给供应商付款时包括了货款和增值税两个表项,这种方法要求将分录中现金行手工计算并拆分成几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

  在ERP集成环境下,我们通过资金管理模块可以自动生成实时的现金流量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期《ERP中的资金管理》一文谈到的,在资金管理中,会计科目被置于三个层次之上。

  现金层包含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等科目,它相当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文中对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定义。

  收入支出层包含的科目代表了企业现金流量的起源。譬如,所有的权益类和损益类科目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都应包含在这一层。这一层对应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分类或者说直接反映了《现金流量表》表项一至四。

  应收应付层虽然称为应收应付层,但它不仅包含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而且还包含预收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和应付款、应收和应付票据等科目。这一层的科目反映了收入和支出在形成现金流量之前以短期债权债务存在的临时状态。它对应《现金流量表指南》中计算各表项时的调整项。

  现在让我们看两个在ERP的会计和资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现金流量状态

  当系统通过集成或人工产生一笔会计分录时,资金管理模块会判断这笔业务是否会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同时系统会自动对它的状态作出判断:是已经生成现金流量了,还是仅仅作为债权或债务存在。

  已经生成现金流量的,系统将它的状态设成“A收付款”,如图1,凡是一笔分录中有一行属于现金层而至少存在另一行属于应收应付层或收入支出层时,它的现金流量状态就是“A收付款”。

  对于仍处于应收应付阶段的,系统将它的状态设成“B发票”,如图1,凡是一笔分录中存在两行分别属于收入支出层和应收应付层时,它的现金流量状态就是“B发票”。

  我们在《ERP中的资金管理》一文提到的销售开发票业务(借:应收账款贷:产品销售收入贷:应交税金)在资金管理中就反映为现金流量状态B,而收到货款业务(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则属于现金流量状态A.虽然ERP不鼓励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是对于这种分录系统会自动计算各种现金管理状态的金额,计算的规则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未清项管理

  在ERP的财务会计中,对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明细账管理使用了未清项管理的概念——在某一个客户或供应商的明细账下,各笔发票和收付款不仅反映借贷和金额,同时还记录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清账关系。

  上例中,财务在处理从客户收款的业务时,可以在输入银行科目后,直接从系统提示的该客户尚未收款的发票清单中选择一笔或多笔进行清账。系统会自动生成会计分录,同时将该笔收款和那几笔发票设为已清项状态,剩下的发票仍保持未清项状态。ERP系统除了提供上述人工逐笔清账的功能外,还提供了一些自动逐笔清账的功能。图1我们以应收应付层中相互指向的箭头表示这种清账的关系。未清项管理虽然是财务会计的概念,但是它对于资金管理却有重要意义。图1中红色的箭头表示这样一个过程:当一笔收款或付款发生时,通过逐笔清账系统找到了当初的各笔发票,通过这些发票系统再自动向收入支出层追索,从而找到了该笔现金流量的源头。两笔业务(收款和发票)此时在资金管理中连成了一笔完整的现金流量。

  现实中,一笔收付款往往会有不止一个的源头,比如货款和增值税,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金额。

  抛开技术上的处理手段,我们可以将上述两个概念简单地看作是ERP系统将来自企业各方的信息转换成了资金管理的语言。

  附注:在实际ERP中,为了增加系统的灵活性,资金管理模块主要不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析,而是按“现金流量项目”分析和进行数据库存储的。“现金流量项目”以一对多的形式定义在会计科目中(即几个科目对应一个“现金流量项目”)。在财务记账时系统自动确定“现金流量项目”。在输入会计分录时,可以手工更改系统缺省的“现金流量项目”。比如和长期投资这个科目有关的表项在《现金流量表》中不止一处,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等,这时需要在输入会计分录中长期投资那一行时输入相应的“现金流量项目”。

  实时的现金流量表

  有了上述的这些概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ERP中的现金流量表是如何生成的:当我们运行现金流量表时,系统分析指定时间段内的收付款,将这些收付款按它们发生的源头分门别类地归入现金流量表项中。从而生成了实时的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和部门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在ERP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管理会计本身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支。ERP系统利用其集成的优势,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付诸实践,比如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企业级的预算体系,市场获利分析,生产成本控制,项目控制等等。很多管理会计的理论存在已经有很多年了,比如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预算、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分析等等。但是我们都非常清楚一旦将这些理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运用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方法在动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仍然只能得到较粗糙的分析结果,有时这些结果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