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015-08-06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近年来,我国会计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服务组织规模小、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业务单一及服务市场分割等问题。为促进我国会计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加速服务组织的规模化进程,注重服务人才培养的效果,努力拓展会计服务边界,鼓励服务组织跨区域执业。

  关键词:会计服务业;发展状况

  会计服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外部机构及其人员所提供的一种社会化专业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为资本市场的发育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为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保障经济信息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社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也会对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会计服务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改革开放之初,会计服务的范围主要限于三资企业的查账、验资业务,行业工作重点主要是恢复重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会计服务业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范围拓展到与股份制有关的鉴证业务,确立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颁布实施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也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全国仅有会计师事务所233家,1991至1992年两年批准成立235家,相当于前10年的发展速度。1993年以后更是年年猛增,到1995年底,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达到2 519家,后五年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1995年开始“两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合并,“两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两师”(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统一称谓,行业发展开始步入统一管理和建设的轨道。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间,我国会计服务业呈良好发展势头。注册会计师人数稳中有增,由1995年的53 650人发展到2005年的69 000余人,净增长率超过了28%。从组织形式看,合伙事务所比例逐年提高。1999年末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基本结束时,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比例为8.4%,2003年末提高到17.9%。2005年末,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总额达183亿元,是十年前的5.6倍,尤其是2002年以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会计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组织规模小。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6年的调查结果,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都较高。如,属于发达市场的新西兰为550人、英国352人、新加坡273人、美国168人,日本10人,属于新兴市场的智利87人、马来西亚48人、印度9人、韩国7人。按2005年底我国拥有的6.9万名注册会计师、全国13亿人计算,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5名注册会计师。可见,在注册会计师规模方面,我国不仅与英国等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与马来西亚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所均人数为12.9人,其中,拥有百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52家,以全国注册会计师人数最多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461人)为例,注册会计师人数只有2000年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最小一家合伙人人数的14%。2005年,全行业业务总收入为183亿人民币,年业务收入超过2 000万元的国内事务所只有95家,而原“五大”中业务收入最少的安达信公司2001年的业务收入为93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会计服务组织的规模小,与国际大所差距较大。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企业规模日益扩张,一批大型、特大型、跨国企业涌现,这些企业需要有相应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之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国内事务所整体规模偏小,一方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虽然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看,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执业能力、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随着国内企业的国际扩张及新的经济形式和交易的不断出现,对注册会计师在外语、专业技术和职业判断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是由于目前的人员素质已成为会计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5年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行业人才建设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发展战略。

  (三)服务结构雷同,差异化程度低。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中,仍以审计业务为主,近年的非审计服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反映出我国会计服务还处于单一化、低层次发展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服务市场多元化的服务结构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单一的服务结构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产业组织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服务风险的规避,从而不利于服务组织的稳定发展。

  (三)服务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业务扩张能力有限。虽然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早已从形式上打破了行政区域的分割,地区封锁与部门垄断的现象逐渐减少,但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仍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据统计,2004年,在1 378家上市公司中,本地客户811家,异地客户567家,异地客户率平均为41.2%,在72家参与证券市场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仍有53%(38家)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即该所异地客户率低于50%)。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倾向于聘用与公司在同一地域的事务所。上市公司与所聘事务所注册地相同的观察值数目比例都比较高,新增审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与事务所地域趋同现象更为普遍。另外,2002年我国A股审计市场上,无论是以上市公司个数还是以上市公司资产计算的本地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充分表明我国A股审计市场上严重存在地区分割现象。从非证券审计市场来看,业务分布的地域性更为突出,如陕西各家事务所的客户群99%都位于事务所所在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分布的地域性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体现,反映了挂靠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及声誉机制缺位等对服务市场的影响。分割的服务市场不利于信息交流,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间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难以扩张,也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促进我国会计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会计服务组织的规模化进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已提出多年,并且经过了上世纪末行业协会所推动的会计师事务所上规模、上水平的发展过程,但会计服务市场的集中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还没有形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大所,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却日显突出,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进程应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拓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赢得客户及社会公众的信赖,才有可能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业务收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规模扩张。同时,政府、行业组织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对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进程也十分重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应当在组织管理、法定业务拓展、资金、税收、宣传及交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扶持,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注重会计服务人才培养的效果。近年来,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业人才战略。应当强调的是,落实人才培养战略一定要注重效果,摒弃走形式、凑数量、拿文凭、完任务的现象。要调动培养对象、所属事务所及培训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承担起服务市场经济、走向国际的重任。

  (三)努力拓展会计服务边界。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深化,企业对会计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需求。除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之外,内部控制审核、资产评估、税务代理、企业管理咨询、投资与融资咨询、经济、法律、税收、政策咨询、信息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有利于均衡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充分利用其组织资源,降低事务所的执业风险,增强行业的竞争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资源优势,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同时,注重吸纳企业管理、金融证券、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可通过与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合作的方式合理拓展服务边界。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推动和引导作用,在多元化人才培养、制定执业规范、借鉴国际经验及宣传等方面促进服务组织优化业务结构。同时,要研究和加强对非审计业务的监管,保证各项会计服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四)鼓励会计服务组织跨区域执业。地方保护是审计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其治理措施一方面应是促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上市公司及地方企业的支持和保护,减轻地方企业选择本地事务所的动机;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进一步推动事务所的合并与重组,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合并与重组,鼓励事务所异地执业,为事务所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声誉尤其是异地声誉的培育与建设,努力拓展异地市场份额。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审计质量显示机制向社会传递事务所的质量信息,引导促进统一审计市场的形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