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视角研究

2015-07-11 1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盈余质量是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我国企业报告的盈余,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偷漏税等原因,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盈余,因此,如何分析和识别企业的盈余质量的优劣程度,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但是投资者的分析大多限于对盈余的质量作出评价,而评价标准的优劣却尚未述及,故本文针对评价视角展开研究。

  一、 基于会计盈余构成的盈余质量分析

  (一)基本观点阐述

  不同的盈余构成项目对利润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利润表各项目构成如果不合理(即盈余质量不高),那么就会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反之,如果构成合理,则说明企业盈余质量高,在未来将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指标对企业的盈余质量进行分析:

  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利润是利润表中最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项目,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率,才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营业务利润越高,说明企业的利润越稳定,盈余质量越高。反之,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则说明企业主营业务不突出,利润不稳定,盈余质量不高。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这个指标:

  (1)一般来说,营业利润是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得出的。如果营业利润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方向变化,即若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则营业利润率也高,那么企业盈余质量高。反之,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说明各项费用经过了人为的会计调整,此时盈余质量就会不高。

  (2)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都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余质量越好;反之,如果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或者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很大,由于这些项目是与企业经营活动不相关的,从长远来看不具有持久性,所以此时企业的盈余质量很差。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保证配股资格、避免被摘牌等,经常会通过出售股权、增加政府补贴等手段来提高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从而提高利润总额,此时尽管公司的盈余很高,但是盈余质量却不高。

  3.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指标

  在上市公司中,还涉及非经常性损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做出了明确的界定:“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1)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 =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非经常性损益不同于非经营活动损益。经营活动的损益不一定是经常性损益,例如公司销售商品属于经营活动,但如果销售商品时价格显失公允,那么超出公允价格的部分就属于

  非经常性损益。非经营活动的损益也不一定就是非经常性损益,如公司长期债权投资属于非经营活动,但长期债权投资所获利息收入属于经常性损益。判断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标准是,该项损益的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判断。

  如果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很大,说明公司净利润中有很大部分是日常经营中不应该存在的,就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确评价。一般来说,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越低越好,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盈余质量越差。在大部分ST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很大,这说明大部分ST上市公司为了摘帽或者避免摘牌,就会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从而增加净利润。

  (2)净收益营运指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对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能够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说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一般来说,在运用这个指标时,需要使用连续若干年度的数据并进行历史比较。

  (二)基于会计盈余的局限性

  会计盈余在理论上和在我国实务中的重要性显见一般,但由于受制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等因素,会计盈余并不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最有价值的信息。现行的会计盈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衡量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产物,权责发生制下所形成的会计盈余信息不仅不能体现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现金流量,而且权责发生制使企业有可能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创造性的会计技术和战略分配的方法对会计收益进行操纵(至少就单期而言是如此),从而使得账面盈余有时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在英国,一本名为《增长会计》的书中,作者对12种被大多数公司用来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盈利的预期的会计方法进行了调查,为了说明具有创造性的会计技术如何能提高财务报告的利润,该书作者对Maxwell Communication和Polly Peck等几个公司进行了曝光,而事实上这几家公司最终确实都是因为盈利没有足够的现金保障而以破产告终。

  除此以外,现行会计盈余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1)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2)我国现行利润表对不同持续性盈余项目划分不清,且各盈余项目的设置过于单一,没有揭示各盈余项目下的具体交易和事项。(3)不能揭示企业面临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是决定企业价值的两个终极变量,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始终关注的焦点。会计盈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水平,但没有揭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而企业风险将直接决定未来会计盈余的稳定性。

  由于会计盈余存在以上局限,必然导致以会计盈余为基础构筑的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存在严重缺陷。诸如每股盈余、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仅仅反映企业盈利的数量水平,而不能揭示其内在质量,从而使得其决策价值大大降低。

  二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余质量分析

  盈余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余才有较高质量。现金流量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直接阅读报表、结构分析、指标预警等方法,以判断企业的盈余质量。

  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的流入和流出项目,并注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验证。通过确定各项目占项目总和的比例关系,进行比较评价。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板块的现金流量表中,“与经营有关的现金收入”应当占现金流入量的一定比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应当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一定比重;“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支出”等,应当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一定比重,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为正值。在结构分析中,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应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判断。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出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很小,且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说明该公司可能用其他业务利润弥补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可以判断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有碍公司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能力。

  利用现金流量表,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通常通过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指标等的差异程度分析盈余质量,一般而言,差异越小盈余质量就越高。同时结合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对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指标进行有效补充。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些水分,识别权责发生制下利润率计算不实或人为虚增的问题。

  此种方法相对于上一种分析方法有所进步,可以了解到现金流量的结构及其来源,为盈余的分配提供了现实基础,但是无法反映企业盈余的安全性及其成长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 、基于财务状况的盈余质量分析

  财务活动也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出来。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在企业维持稳定的销售水平和信用情况下,各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该相对稳定。即便在企业扩大销售的时期也应该力争实现应收账款余额与销售额同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销售额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扩大销售额之前的该比率应基本持平。如果企业在利润额不下降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下降,说明当期利润的质量由于受到财务状况变化的影响而有所下降。

  (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一般认为,这两个比率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好、短期偿债能力强、不存在支付危机。通常认为该比率的上升是财务状况好转的迹象。但从盈余状况来分析,如果二者与前期相比有明显上升,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幅度超过利润增加幅度,则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者比例太大),也可能导致盈余质量下降。

  另外,融资能力也会影响盈余质量。如果债务水平上升,进行其他债务融资的可能性会降低,而且为取得资金所支付的利息率可能会增高,固定利息支出上升时,盈余波动倾向会更强,盈余质量也就随之下降。

  但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仅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方面,单纯从财务活动考察企业盈余质量未免有些偏颇,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有可能是由于生产销售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所致,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说明企业处于成长期。融资成本的增加并不能够说明企业的盈余质量一定是在下降的,相反若是企业有更好的投资项目,能够带来超过资金成本的收益,盈余质量是上升的。所以,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此种盈余质量分析方法有些片面。

  四、基于EVA的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传统会计利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没有考虑企业的各种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现代企业出现的许多新型资本成本(如人力资源资本成本、建立及维护客户网络的投资成本)等,这样使得会计利润实际上高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经济增加值(EVA)则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真实经济利润。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运资本-资本成本额

  它不同于会计利润:一方面,它对公认会计原则下的数据进行了多项调整,例如将研发、广告和营销费用资本化,以消除谨慎性会计原则对会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它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成本,把为创造价值而投入的所有成本都考虑在内,只有企业创造的收益超过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说明企业的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因而比单纯的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一个公司的盈余状况。EVA 是一个绝对量指标,为了便于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做比较,设计了净资本增值率(EVAOE)这个相对数指标,它等于经济增加值除以企业用以经营的股权资本。公司不仅要创造正的EVA,而且还要提高使用股权资本创造EVA的效率,这样公司才更有竞争力。

  如果EVA代表一种短期的、特定年度的、具有时效性的一种内部业绩评价方法,那么市场增加值(MVA)则代表一种长期的、外部市场的业绩评价方法。

  市场增加值=公司总的市场价值-投入的总资本

  其中:总市场价值=负债的市值+权益的市值,投入的总资本=负债的账面价值+权益的账面价值。MVA是一家公司从创立至今,包括保留盈余在内,投资人投入的现金(即投入的资本总成本)和现在股东以市价出售股份时所获得的现金(即公司总的市场市场价值)差异,是一个公司增加或减少股东财富的累积总量。MVA更关注公司动态的发展过程和未来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当期,对股票收益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FGV称为公司未来增长价值,它度量了公司未来价值增长部分的折现值。公司未来年度的经济增加值EVA数值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当年水平(EVAcurrent)和未来变动部分。当年水平反映了当前EVA在未来年限的折现值,而用MVA减去这一部分,则能够得出公司未来价值增长部分的折现值,即FGV。

  FGV=MVA-EVAcurrent

  FGV与MVA的差别之处在于它扣除了历史EVA水平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从而能更好地度量一个公司未来的盈余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以上一些基于EVA的指标体系,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公司盈余质量的新思路。EVA在盈余质量分析中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由于EVA指标扣除了股权资本成本,使得盈余建立在经济利润的基础之上,更能反映公司股东财富的实际增长;

  2.由于EVA指标剔除了营业外收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永久性盈余部分,使得EVA在度量长期盈余增长方面更有说服力;

  3.其他会计调整事项,如研发、广告和营销费用资本化等都能使EVA指标与投资者利益具有相关性;

  4.在度量公司未来盈余的持续增长方面,基于EVA指标设计的MVA与FGV指标更具合理性。

  EVA评价方法在国外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完善、企业生存的法制环境不健全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使得其在中国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指标对我国的投资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投资分析工具,但引进EVA盈余质量分析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