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针对中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阐述

2023-12-05 2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一)人才培养模式界定


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这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内涵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其外延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第二个问题主要涉及知识层面的课程计划和教育内容,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行为层面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由此可知,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培养目标,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三是方法要素: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


二、中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


(1)美国。在人才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大学,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必须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会计人才。正因如此,美国大学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密切注意社会需求。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年代中,美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致力于知识的传授。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认为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无法满足会计职业界的需要,在1990年发表的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其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二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更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美国各个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尽相同,但为了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AECC在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目标》中规定,本科会计教育课程包括:一般教育、一般商业教育、一般会计教育三类课程。一般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续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积累一定的历史、国际和跨文化知识,提高对科学与美学的欣赏品味并能运用适当的价值进行决策。一般商业教育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财政、市场、经营、组织行为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的活动及部门设置特点,了解总经理如何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一般会计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应当以信息的辨认、衔接、沟通与使用为中心,表现出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发展和沟通过程的本质,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采取“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四是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教材中所附的习题或案例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会计教材不再是作为教学材料的主要依据,而仅只是作为若干教学材料的一种,如《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商业周刊》等也成为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日本。与其经济发展的历程相适应,日本近代的会计是在19世纪后半期,以引进西欧近代会计方法为起点,并通过制定商法、公布财务报表准则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日本会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对有关计算和传递经济信息的基本结构和结论提供初步理解;培养计算、分类、传递经济信息的能力;以培养未来的会计师为目标。使之具备有效的计算、比较、传递经济信息的专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培养敏锐的分析能力和调查能力。日本会计学本科专业基础教育阶段所开设的课程由一般教育科目、外语科目和保健科目三部分构成。其本科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课程内容多、容量大,尤其是对企业营运方面的课程较多;如经营学总论、经营分析论等课程的开设;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选修科目多,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大。课程设计注意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3)英国。英国各个大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有不同的模式,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会计课程设置比较科学,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会计专业和课程设置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每学年进行的会计课程的总结、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老师也都会将其及时加入到授课内容中,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二是灵活的会计教学方式。英国会计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学生上课的时间较少,有许多时间自由支配,这样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来拓宽知识面,并且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辅导和研讨兼容性模式。三是会计考试评估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而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30%~50%,期末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考试,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即使是会计核算也会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二)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会计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目前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多年未变,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1)培养目标。据调查,目前我国各高校大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人才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外资所)、保险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及外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各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部分院校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广;各高校大都过于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非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忽视经济全球化所需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目前我国会计本科课程内容及课程的设置过于狭窄、陈旧,过于关注技术规则及职业考试。会计课程未能及时适应会计行业变化的需求,未能适应会计人员能力变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政治理论课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开设的课程过多、层次不清等现象较多,而学科基础课的比重过小。二是会计专业教材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不同课程间的重复现象严重,同一课程教材的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着内容、体系的重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与学的方法。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创造性的学习。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在目标上只注重“应知”、“应会”,不会去主动思考、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必要的信息交流,完全是一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此外,会计是一门实贱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缺乏实贱教学的辅助,学生往往只是掌握教材上的内容,掌握一些很抽象化的概念、原理和准则,往往形成理论与实贱严重脱节的局面。


三、中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一)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


目前国内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目标。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90年发表的第1号公告一一《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在进入职业界的时候成为职业会计师。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如此,因此,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将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应教会其为获得并保持职业会计师的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长期以来定位于“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宄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一种目标定位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使学生片面地认为经过四年制的学习,就已经成为了会计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导致在工作选择上盲目攀高。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还必须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压缩基础课程,增加专业课程,导致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繁多,而基础理论学习明显不足。


(2)培养方式。国外很多国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更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学生的能力。教材中所附的习题或案例的答案不再是惟一的,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强化会计的职业判断意识,以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会计课本也不再是作为教学的惟一依据,而只是作为若干教学材料的一部分,一些商业材料起到了更好的补充作用。而我国会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还比较落后。表现为教学内容是“制度加解释”或“准则加解释”,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以“满堂灌教学”或“填鸭式教学”为主;两者结合的结果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3)课程设置。国外大多把本科会计学系所学课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教育、企业管理教育、会计教育。一般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洞察力、判断力。企业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营销的概念、过程和机构,以及企业和其他形式组织的筹建过程。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一般教育,注重会计个人的修养胜于专业技能。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很合理。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同时给学生以死记硬背的错误导向,学生学完之后,只知道大量的会计科目,缺乏对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专业的了解。在课程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太多、基础课太少,重视制度准则的讲解、忽略会计理论学习的现象,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较差。


(二)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美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我国要将会计本科教育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传授上,以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能力。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在于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中级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价值观,强调全面发展,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培养充分具备会计知识与各项技能的通才,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外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2)改革会计教学方式。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放弃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原创性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作业、专题报告等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3)加强实贱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实贱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贱操作能力。会计是一门实贱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教学中系统的理论讲述和讨论是必要的。但学生如不具体操作和实贱,是很难真正掌握好会计知识。只有通过实贱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进行运用,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贱中培养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并且通过实贱性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变,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在实贱性教学中,应强调会计教师和实务界人士的合作,将实务经验和当前最新的发展引入课堂。


(4)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会计课程的设置应提倡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及个别课程的设置,其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会计人才能力的培育,此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一是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二是培养一个成功的会计师需要的各种能力。在课程总体目标下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课程(哲学类、文学艺术类、法学类等)、商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会计专业课程。


四、结论


国外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人才培养模式可作为我国进行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借鉴,但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必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其与我国的会计环境、教育环境、社会需求相适应。此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管理方式、会计准则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会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也需进行不断调整。我国应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在寻求解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水平。


作者:陈晓芳,翟长洪,崔伟(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