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分析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2023-12-05 18: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九种管理类学科教学方法的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对各国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案例研究在这九种学习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居第二位,在态度转移和人际关系培养方面居第四位。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知”和“做”的有效结合,是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2005年开始,某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就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理财班专门开设了财务管理案例课程,且在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强调适当引入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对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结合几年的教学探索经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通过案例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的课程特点


虽然财务管理学科在西方19世纪已经初步发展,但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直至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国各高校才逐步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教学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需建立在金融投资学、管理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资本运作的学科,主要讨论了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而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宏观环境与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三)注重实践教学


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在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程序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当然在具体各环节的操作中,案例教学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提供案例,并对学生进行案例引导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运用于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系统掌握剖析案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分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次,要对课堂进行充分设计,包括:案例讨论应达到的效果,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等。需要讨论的案例需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为案例讨论的开展进行课前准备,撰写发言提纲。我们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一般提前两周将要讨论的案例发给学生,并对讨论的形式和内容做出布置,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学生讨论并研究案例


该环节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强调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充分的课前设计,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相互辩论,听取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本环节的操作中,教师应课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防止出现单边互动。


(三)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归纳本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及重点,指出学生讨论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师做完总结后,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明确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现条件


(一)案例的收集、加工与整理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环节。关于教学案例的来源,我们主要以“典型性、实用性、针对性、综合性”相结合为原则,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相关案例。


1.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利用优秀教材、网络资源收集可借鉴的教学案例。一是通过检索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教研文献。一些文献包含了典型案例分析的目的、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相关文献链接、参考资料、问题设定等,为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通过一些案例教材、会计师协会组织及会计考试培训等网站、一些财务类案例大赛的试题上,获得时效性较强的资料。三是通过常见的门户网站,如搜狐财经、和讯网等,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本土化的综合性财务资料,针对性地运用于财务管理课堂各财务活动环节内容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在以后就业岗位上的应用能力。


2.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而形成的鲜活案例也是我们教学案例重要来源。一类是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料,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如受当地某中小企业委托设计企业财务制度、某大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都为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案例题材,增强了案例的实践性。二是教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3.此外,我们还采取了学生自行设计案例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按教学要求让学生自己收集编制案例,不但丰富了案例库,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检索、查找、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在课堂上推荐一些网站要求学生浏览、学习,往往收效甚微。而我们以练习、测试的形式,要求他们查找相关案例,不仅能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促进了他们在整理案例过程中,自发形成对财务活动的思考。


(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开展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组织者、实施者和控制者,是掌握全局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财务管理和统计方面的实际资料。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在案例讨论中,有时候会遇到学生提出的棘手问题,可能会阻碍讨论的顺利进行,这也对教师控制全局,善于引导,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提高教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力可以多种途径相结合。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应针对学校现状,制定鼓励政策。如,提供教学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编写案例。从教师自身来看,可通过参加理论与案例教学培训,参与企业实地调研活动,提高案例教学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案例教学开展的保障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的传递,并实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使案例教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学生案例设计与PPT制作等环节,均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因此,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中,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是案例教学开展的物质保障。


(四)恰当的教学规则设计是推进案例讨论教学目标实现的动力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制定一定的规则,并在案例讨论开展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这种规则既包括针对个人或者讨论小组的行为规范,也包括案例教学的激励考核制度。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将学生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挂钩,分别赋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计算学生成绩。在鼓励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的同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减少某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


作者:蒲林霞(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