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试论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

2016-05-10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前言

  

  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会计环境下期望会计系统应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核心,应体现以社会主义市场为主体,经济结构多元化的会计环境要求,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各方会计信息需求。因此,合理定位会计目标,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告要素、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内容的定义和界定,从而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最终影响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二、财务会计目标理论

  

  20世纪中叶现代会计的幵端,伴随公司制的盛行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研究,以财务报告目标为起点的逻辑体系上升为会计目标,形成“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大主流观念。

  

  (一)受托责任观

  

  Chen(1775)研究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后,得出主要结论:①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②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屉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③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有效性。即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委托方关注的是财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受托方关注的是如何确保财产资源的保值增值:为有效实施委托与受托双方的会计协调,应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真实公允、公平公正反映所委托资产保管和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信息。

  

  (二)决策有用观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978第1号),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①财务报告对现时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②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补偿、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③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用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即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会计确认,应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需要;会计计量,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并行;会计报表,应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多样性需求。

  

  三、两种观念的比较

  

  (一)二者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

  

  受托责任观出现于资本市场初始阶段,交易双方直接交流,因此交易双方非常注重资源保值和增值。而决策有用观是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进入发达阶段,交易双方不再直接进行交流,而是凭借市场信任和契约关系来实施交易。

  

  (二)两者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不同

  

  受托责任观,主要针对企业所有者对受托者进行监管。决策有用观,则面向投资人和银行等利益相关方,其关系变得更加市场化。

  

  通过以上两种观点的比较,笔者发现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而且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其产生的时期都有着适应经济社会条件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既要强化受托责任观,又要采用决策有用观点。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辩证关系,它们具有很大的互为性与相容性。

  

  四、国际财务会计目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和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将财务报表的目标表述为:①提供对各方决策有用的信息;②反映管理当局受托的履行惰况;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双目标。

  

  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界定财务会计报表的目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协调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分歧,促进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并遵守。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双目标,在实际上同时并存,相互交叉,前者注重现在决策的适用会计信息,后者强调未来发展预测的会计信息都要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以减少决策者决策的不确定性”。

  

  五、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

  

  (一)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存在不足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发展。目前还存在区域市场未统一,企业竞争不充分,政府干预还过多,制度不透明等矛盾。政府把资产委托企业管理者,各级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屉行受托责任:然而国有企业资产庞大,经营规模大,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导致其监控难度大。有些国有企业不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经济规章,容易形成独大经营与自由发展行为,受托责任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不足的原因

  

  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20M第76号令)明确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既要运用会计理论观念,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又应采用受托责任观,遵循决策有用观,还要兼备前瞻性,体现“中国特色应立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下的会计环境实际,顺应会计学国际化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从而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

  

  徐怡湖北大学2012级会计:刘祖远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