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企业资产质量小议

2015-10-15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兴衰。因此,分析资产质量,优化资产质量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课题。

  对资产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资产创造企业财富。众所周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是资产不断变换形态,通过资金循环、商品循环和生产循环来获取剩余价值。只有实现剩余价值才会给企业带来财富。事实说明,劣质资产的存在,不仅难以启动资产运转和资金循环,无法实现剩余价值;相反,随着资产贬值、损失的处置,会对企业原有积累的财富进行蚕食。因此说,资产创造企业财富的认识是片面的。

  误区之二,资产显示企业实力。有人认为,企业拥有的资产越多,企业的实力就显得越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观点越来越站不住脚。君不见,有些资产众多的企业,由于资产质量的不断恶化和其他多种原因,“庞然大物‘倾刻崩溃,这种事例并不少见。现在衡量企业的实力,主要看企业优质资产的存量,还要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前途,以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误区之三,资产价值表现为帐面价值。这种观点很容易在财务管理中产生某种误导。由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和不良资产的存在,现存资产实际的可被社会承认的市场价值同帐面价值发生严重的背离。

  由此看来,资产是把“双刃剑”,既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影响资产质量的异常资产

  分析资产质量,主要是找准影响资产质量的异常资产,了解其负面作用并研究对策。资产中的异常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拟资产。指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挂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这些虚拟资产比较透明,容易寻找。此外还有宕在其他应收款中的期间费用,库存商品中的虚假存货,在建工程中已经报废的工程项目支出等,这些内容也是虚拟资产,但比较隐蔽,寻找时要靠分析和追踪其形成原因。虚拟资产的实质是企业的实有损失,必须用过去的积累或今后的收入来进行补偿。

  2、不良资产。指资产中难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周转的部分,主要包括帐龄已超过三年的应收款、积压物资和不良投资。目前,较为普遍又十分突出的是两大问题:一是应收帐款剧增。不少企业的应收帐款已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由于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三角债滋生蔓延,因此在应收帐款中存在不良资产的现象比较突出,也伴随隐藏着大量的或有损失。二是对外投资失控。不少企业只知投出,不管回报;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不问不闻;甚至有的企业单位负责人连对外投资究竟投出多少也心中无数。由于投资机制不健全,投资核等不规范,目前不少企业的对外投资已经潜移转化为不良资产。

  隐藏着或有损失是不良资产的基本特征,而这种或有损失时隐时现,十分模糊。为此,排查不良资产中的或有损失是分析资产质量的重要内容。

  3、贬值资产。指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变化,资产价值已处于贬值的状况,包括正在使用但长期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不使用的机器设备,库存成本价大于市场售价的存货等。这些资产容易产生“障眼法”,表面上看这些资产完好无损,似乎不存在损失;但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值早已身价大降甚至一文不值。因此,在分析资产质量时,不能让它漏网。

  4、泡沫资产。指虽已构成资产成本,但属有名无实的虚增资产。如在建工程核算时,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界限,将企业的期间费用计入工程成本;工程交付使用后,仍将工程利息支出无限期地资本化,继续计入工程成本,导致今后转帐的固定资产中充塞着大量粉饰业绩的“气泡”。更有把为干部职工购买的商品房支出不列作无形资产。不难看出,以上这些“资产”因其徒有虚名,而无实质内容,犹如“泡沫”一般。

  上述四种异常资产,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资产质量低劣,资产成分出现隙缝和空洞。

  分析资产质量的识别方法

  1、资产结构细化分析法。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含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四个板块;四块资产又可细化分成若干子资产及细资产。因此,分析这些块、子、细资产之间相互所占比重,能较直观地反映出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内涵。例如分析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高,则会削弱营运资金的作用;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低,则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分析流动资产中结算资产和存货资产所占比重,如果结算资产的比重大高,容易发生不良资产,潜在的风险也越大。分析存货资产时,库存商品(产成品)本是保证商品经营的物质条件,但应进一步分析其中适销对路、冷背呆滞、残损变质等各占的比例。

  在采用比重法的同时还可采用比率法作补充。如:(1)总资产增长率。计算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扩张的程度。(2)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来评价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程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存货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来评价存货资产的流动性和存贷资金占用量的合理性。(4)应收帐款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同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来评价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

  2、现金流量分析法。货币资金是资产中最为活跃又时常变动的资产。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资产质量优劣,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如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的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判断分析企业财务成果和资产质量的状况。一般说,没有相应现金净流入的利润,其质量不是可靠的。如果企业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果企业的银根长期很紧,现金流量经常是支大于收,则说明该企业的资产质量处于恶化状态。

  3、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剔除法。这是把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企业存在的实有损失和或有损失进行界定。首先是进行排队分析,统计出虚拟资产和不良资产帐面值。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一是把虚拟资产加不良资产之和同年末总资产相比,来测试资产中的损失程度。二是将剔除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后的资产总额同负债相比,计算资产负债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程度。三是将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同净资产比较,如果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不排除过去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但最终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理,杜绝虚拟资产的存在,压缩不良资产,尽量减少资产损失。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