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

2015-10-09 0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会计信息是具有经济后果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是否需要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本文试从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形成的历史分析入手,从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成因及,标,探讨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改进方式。

  关健词: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外部性;公平目标

  “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zeff,1978),它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重要依据。决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以及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本文试从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形成的历史分析入手,从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成因、目标及管制方式,探讨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有效方式。

  一、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体系的形成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的短期海外冒险合伙贸易,每次航海交易结束后,执行合伙人必须向投资合伙人披露相关帐目并结算损益。合伙制企业盛行后,越来越多的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因而合伙企业在客观上需要一个与任何一方均无任何关系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这个第三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和社会信誉。因而16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专业人士专门从事查帐和公证,并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行业协会。合伙制企业的出现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合伙制企业生成的会计信息首先必须合乎行业规范,否则不予认可,因此会计信息披露首先遇到的管制是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规范。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公司制企业出现。在契约关系约束下,会计信息由企业经营者生产并交付企业所有者使用。由于所有者数量有限,所有权相对比较集中,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也非常有限。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不景气,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引发债务风险空前爆发,企业倒闭所牵涉的债权人远比股权人广泛、因而法王路易十四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法典-《商业大法》,国家开始以法律的形式介入会计信息披露管制,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向债务人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在法律地位上确认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即会计的“报告责任”。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股权所有者更为分散,而且随着交易复杂程度提高、会计信息生成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股权所有者了解会计信息、直接监督企业经营的成本进一步加大。1720年,英国南海事件引发英国股市全面崩盘,《1720年肥皂泡沫法案》由此诞生,确立了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雏型。1844年英国《公司法》出台,该法律要求创办的股份公司应承担特定的公共责任;1911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蓝天法”也同样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有义务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直到1929年之前,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还是以行业自律性规范和相关法律为主,然而在自律性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之间还存在大量的真空地带。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备受关注。adolph Berle&Gardiner Mean9认为由于会计标准不具刚性,而法律又未对其施加任何具体限制,所以董事会及其会计师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地组合数字。1933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一个独立的管制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并授权美国会计师协会制定会计准则,填补了自律性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之间的空白,至此行业自律性规范管制、准则(制度)管制、法律管制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模式形成,并相继被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而在英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则是通过高度自治的民间会计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来加强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法只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总体框架,对于会计信息管制的内容格式等政府并不加干涉。英美模式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模式的典型。

  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理由

  1.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需要管制

  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商品。“外部性”是指当个人和厂商对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斯蒂格勒,1999)。其中支付实质上就是指外部成本内部化,得到补偿实质上就是指外部收益内部化。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之分。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基本上属于正的外部性发生,企业在履行受托责任向股东和债权人披露会计信息的同时,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免费得到这些信息,他们可以搭便车而无需另外支付费用,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外部性的极端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非对抗性,公开了的会计信息并不因为增加了一个信息使用者而影响其他人对同样信息的使用效用;非排他性,会计信息一旦公开就很难把不付费使用的人排除在外,或者说排除的成本很高。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信息生产的外部收益很难内部化,在竞争市场中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披露足够的会计信息,他只会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会计信息量(当然不排除企业有自愿披露的动机),因而仅仅依靠市场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要解决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要么由政府对会计信息生产单位补贴使社会效益内部化,要么由政府强令其生产足够的、符合一定标准的会计信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模式一般是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2.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需要管制

  会计信息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商品。会计信息首先是一种产品,它凝聚了人类无差别劳动,因此会计信息生产的成本需要得到补偿;其次会计信息被使用者使用时,它已经完成了产品到商品的惊人一跃,正如商品说明书是商品的一部分一样,与某股票相关的信息同样也是该种股票的一部分,其价值已经包含在该股票的价格之中了,因此会计信息是商品可以用于交换这是毫无疑问的;再次,会计信息商品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商品,一旦过期即使再可靠也变得毫无用处。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会计信息商品化的个别契约成本极高,是一般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承受的。假定会计信息商品产权明确,要获得时效性强的会计信息商品,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么与会计信息生产者签订长期合约,要么必须不断地与会计信息生产者签订短期合约。如果签订的是长期合约,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发现该企业不值得投资而退出时,它还必须承担长期合约的付费,因此除非是有超额的回报足以弥补时间性风险,否则长期合约难以达成;如果签订的是短期合约,由于投资者众多以及合约的不完备性,契约的成本将高得难以承受。因此会计信息即使是一种商品,它也很难单独进行商品化交易,因而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管制来强制会计信息披露。

[责任编辑:编辑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