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险就是因为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衍生金融工具可被用来改变证券的风险特征。例如改变通货币别,改变利率结构,可使投资者获得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或借款机会,或者隔离其所处地位的风险。1994年7月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IOSCO)发布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结算风险、运作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多风险性和价值波动性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灾难中充分体现出来,如美国奥兰治财政基金破产案件、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兼并事件。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除了金融市场自身监管力度不足,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机构内部控制薄弱,操作人员越权交易外,现行会计制度无法充分及时地监控和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状况,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粗浅看法。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
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应注意掌握如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谨慎性原则。会计其实历来相当重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经济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会计对风险的监控就越重视,对风险防范运用得最广泛的会计理论当数谨慎性原则。我国会计在与国际会计接轨过程中,也逐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笔者认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采用谨慎性原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谨慎性原则是指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认账。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采用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要做到这些,就要:
1、提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金。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给现行的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如资产负债表外融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分类、金融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及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与列报,尤其是金融工具风险的披露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迫使会计从现行会计方法中寻找那些能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信息及降低灾害的措施:这就要求研究现行会计理论中适用部分,以便及时参与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防范。根据现行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提取“风险准备金”、“交易损失准备金”、“投资风险金”,这些做法无须对会计理论和财务报告结构作重大修改便可操作,也有利于会计积极参与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控。提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金,是以谨慎原则作为理论依据的,并不违反现行的会计原则,容易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财政部1996年1月10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期货(征求意见稿)》作出了示范,它建议期货公司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这是我国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监控方面的一大进步。
2、利用谨慎性原则确认损益。谨慎性原则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损益的确认上。亦即收益仅在相当确定时才予以确认,凡是预见的费用或损失都应予以确认和入账。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现金流量,大多数发生在未来并可能长达数年。因此不确定因素很多,可能对损益的确认有相当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通常只有交易人或财务报表编制者较为了解,而报表使用者(如股东或债权人)却不尽熟知,尤其是一般大型公司往往有夸张盈余或掩饰财务状况的倾向,适度地采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产生牵制作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NO.48号征求意见中,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并按不同的情况对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作出不同的处理:
(1)长期持有或至到期日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按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计量,一般不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但是当公允价值跌至账面金额以下时,或有较明显的证据表明持有的资产可能蒙受损失时,应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将调整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其报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益,一般应予递延。
(3)不属(1)、(2)类的金融资产,按报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益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笔者认为,对于第(1)类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收益可以不予以确认。但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或予以递延,否则当损失实际发生时,将严重影响发生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方法只确认公允价值下跌,不确认公允价值上涨,这在逻辑上存在着矛盾;对于第(2)类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处理,则依赖于被套期保值的资产的损益处理。若被套期保值的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在当期损益中被确认,那么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的损益就应在当期损益中被确认。如果被套期保值资产的损益予以递延,用于套期价值的金融资产因为公允价值而形成的损益亦应递延。
(二)完善结算制度。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完善的结算制度,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以少量保证金为保证的信用交易,其本身潜藏着数倍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开始,就意味着风险的发生,该风险首先是通过结算反映出来的。要规避风险也要通过结算进行。因此,实行风险管理应主要依靠结算运作系统进行,但欲要结算系统有效地运作,就必须从制度上做到周密地安排: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周密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结算涉及内容既包括保证金、每日结算,又包括会员监督和财务保证,设计时既考虑各项内容构成的要素条件,又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在结算运作方式上,既要适应已经上市合约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衍生金融工具结算方式的衔接。国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实践表明,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结算制度,有两项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一是设计结算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应从风险的防范、规避和控制出发;二是维护保证每日结算、财务稽核和财务保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提高结算系统整体抗险能力。许多国家均是按上述原则和市场细分的特点,普遍形成了一套保证金与每日结算紧密联系的双向运作系统,其运作程序大体是:客户保证金交与经纪人,然后由会员经纪人或非结算会员以及本户会员交与结算会员,最后由结算会员交与结算公司(所)构成担保或附属担保,每日结算会员在结算公司(所)交付或收取结算额。实践证明,这样一套结算运作分层控制,减缓风险累积程度,对于提高结算系统整体抗险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