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财务会计论文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2015-08-28 14: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报表粉饰的行为层出不穷,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民的一大毒瘤,不仅给投资者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就报表粉饰的动机进行经济学分析,试图从根本上找到防治企业利用报表进行粉饰的途径。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动机;经济学分析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终极动因与具体动因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终极动因

  第一,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经济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理性经济人如果认为制作虚假会计信息能够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他们就会制作虚假会计信息;如果他们认为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小于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时,他们就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第二,违规成本低廉。一是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来看,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成本很低,比如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事项所需凭证的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小到可以忽略;二是虚假会计信息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虚假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使用人的非专业性,这样对经济人名誉造成影响的概率就很小;三是即使虚假会计信息被专家或者透彻掌握会计原理的使用人发现,虚假信息制造者受到的处罚与取得的效用相比显得微乎其微,法律责任极小或者没有,处罚力度也很小。既然成本低廉,在自身效用最大化本性驱使下理性经济人就会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具体动因

  第一,为取得首次发行资格最大限度募集资金而粉饰会计报表。我国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尽管几乎每年中国证监会都发文修订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办法,但其基本的公式一直没有离开每股收益这个数据,而且市盈率通常由证监会控制,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拟上市融资的公司为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只有在每股收益这个数据上做文章。另外,对经营能力也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发行价格的确定,都没有离开每股收益。即使是目前的发行价格,也一定是每股利润越高,越有利于确定较高的发行价格。这样,企业一般都会想尽办法操纵利润提高发行价格。那些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较低,不符合发行股票上市资格的企业,会通过虚构交易事项,编造或者伪造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达到符合上市资格的目的。

  第二,为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而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利益共享,往往与庄家一起联手操纵会计利润,为二级市场的操纵股票价格提供题材。内幕交易的前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动机则是操纵股票价格,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谓庄家,指的是具有内幕信息,有能力调度大量资金,能够操纵市场而且进行市场操纵的机构和个人。

  第三,为提高融资能力或取得较好的融资条件,或为符合融资协议的规定而粉饰会计报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一般都采用有限责任形式,这使得债权人处于不利地位。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进行资产抵押,并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系列保护性条款,比如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资金规模、营运资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提出一定要求,限制企业发放股利,限制进一步实施贷款等。总的来说,债权人偏向于把资金贷给财务条件和盈利前景较好的企业,对亏损企业则限制融资。因此,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融资地位和满足融资契约条款,避免违背债务契约而粉饰会计报表。

  第四,为满足发行债券的条件而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近年来,股票市场一直低迷,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配股,发行新股比较反感,增发新股的条件也越来越高,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多了起来。但发行可转换债券也有严格的条件,最近3年内发生过重大重组的公司,以重组后的业务以前年度经审计的盈利情况计算净资产利润率。上市不满3年的公司,以最近3个会计年度平均的净资产利润率与股份公司设立后会计年度平均的净资产利润率相比较低的数据为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累计债券余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的80%,公司的净资产额以发行前一年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很可能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第五,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经营能力,或为了职位的提升与获得与经营效益挂钩奖励而粉饰会计报表。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企业的所有者(或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营业绩。为了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企业所有者往往设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措施(比如职位的晋升、股权的奖励、现金的奖励等)。这就为经营者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诱惑,当经营者达不到相关考核指标时,为了追逐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所淘汰,就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采取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隐瞒不良经营状况等手法,不惜牺牲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损害所有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第六,为了取得增发新股的资格而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2002年6月,国家把增发新股的条件提高,那么如果有发行新股的计划,必然要冲刺发行新股的各个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企业就会铤而走险,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我们无法囊括粉饰会计报表的所有具体动机,但有一点很清楚,在存在刚性指标的地方,一定会有一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当理性经济人经过判断觉得粉饰会计报表比提供真实报表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最大效用时,粉饰报表行为就产生了。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防治措施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道德防线。教育是防治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首要措施、根本保证。相关部门应制作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管理当局、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反对一切向钱看、好大喜功的错误思想,从思想上斩断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根源。信用必须依赖道德之完善来维护,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切不可忽视道德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吸收西方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职业道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