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警惕未摊尽的“成本”

2015-07-14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王总,一家连续几年盈收好几千万元的公司老总,正在悠闲地品着下午茶。突然,电话铃响了,听完这个电话,王总半天回不过来神儿。原来这个电话传来一个坏消息,一直兢兢业业的库房管理员私自从库房拉走了一卡车成品,不辞而别。这对于这个一直风平浪静的盈利颇丰的企业来说,太出乎意料了。

  同中国很多企业一样,王总的企业给基层员工的工资不高,福利就更谈不上了。工人的不满长期积蓄,是导致发生极端事件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个现象在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相当普遍,笔者将其称为“未摊尽的成本”。

  所谓未摊尽的成本,指的是一些企业必须支付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立即支付的成本。未摊尽的成本,不可能永远处在未付尽的状态,到一定时候,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彻底释放出来的,有时是由原该付出的人付出,有时是由全社会来摊尽的。而且当这种管理上长期未摊尽的成本突然释放时,必将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中国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表明,当竞争压力较小时,各要素(劳动力、资金、技术)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准确反映出资源稀缺程度和总体社会进步程度。因此,很多隐性成本,并没有进入管理者视野,更没有反映到企业的成本账簿中。而且,在老总们的收支账里,利润总是高高的。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要素市场价格快速上升,而这时,以往没有及时付出的成本,便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前面监守自盗的例子-王总不愿为员工付出必要的福利成本,在多年之后,以公司财物被盗取的极端形式出现;比如,去年在西班牙发生的烧鞋事件;比如因为抄袭别人专利而引发的法律诉讼。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最常见的未摊尽成本,举其大者,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成本。前面的故事,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当然,除了薪酬支付克扣之外,实践中,未摊尽人力成本还有:员工收入水平与当地GDP增长幅度不相称、员工的法定保险费不能足额上缴、员工加班没有加班费、在员工的奖金上出尔反尔、员工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等等。

  第二,研发创新成本。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因为短视,企业必要支付的R&D(研发费用)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必要的研发创新成本没有及时摊尽,多年之后,投入不足的隐患开始以产品竞争力减弱的形式显现。

  第三,制度成本。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法律经济制度下运营的,而制度是有成本的,是成本就必须及时摊尽,否则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常见的制度成本是应税成本和法律成本。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以逃税为荣、以逃税为生,长期偷逃税款,靠偷逃税款维持表面上的高利润。很多中小企业在做财务预算时,根本就没有应税成本一项,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应税成本是一项最重要、最不敢忽略的成本。同样,法律制度也是有成本的。中国有不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收入的企业没有常年法律顾问,所有合同没有经过律师审查,所有员工没有合同,所有高管没有纳税证明等等。这些看似节省了一笔律师费用,但是隐藏了巨大的法律风险。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经营中“打擦边球”。企业的经营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游走,甚至不惜采用坑蒙拐骗、做假账、行贿等非法手段,以获取短期的利润。

  总之,老板们一定要警惕未摊尽的成本,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能主动应对,早做谋划。中国经营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