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教学问题解析和应对方法探究

2023-12-10 06: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会计教学体系中,成本会计是以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为理论基础,让学生获得能力提升并为中高级会计学、审计学进行有效的学习衔接性课程。因此,教师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升华,也是学生为将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成本会计教学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由于其学科和知识的特点,涉及的公式、计算和表格非常多。有时一项固定资产下的成本计算就要用到数个表格。可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成本会计教学还停留在板书加课本的教学模式中。且不要说教师的教学质量,单纯在黑板上绘制和填写这些表格并进行计算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省力,直接根据课本上的表格进行讲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差异、理解速度不同,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难以获得提升。


  (二)理论教学比重较大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对学生的操作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一些学校在进行成本会计的教学时,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也大多放到了考试合格上,对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关注不足。尽管有的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行成本会计的实习,可是由于成本核算的敏感性和保密性,企业并不愿意让学生涉足这方面。加之相应的模拟实训内容相对简单,缺乏真实性,使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高级教师数量较少

  诚然,当前成本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相较于从前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成本会计的知识复杂、对实践能力要求高,而有的教师因为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从业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相对缺乏,对企业生产流程、生产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尤其是最新的技术了解得相对较少一点,导致教学和现代企业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的脱节,对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二、成本会计教学的问题应对

  (一)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会计基础水平,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诸如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和案例等方法进行教学。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成本的核算和表格填制方面,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进行计算的演示和填写表格,从而有效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对于一次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和重点播放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在感官和思维的不断刺激下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知识的精确掌握与巩固。


  (二)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

  由于成本会计的学科性质,教师应当实现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并对相应的理论问题进行有效、重点讲解,从而有效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抽象程度,让学生提高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企业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建立符合自己学生与教学特色的模拟实训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真实地获得知识学习的体验。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流程的参观,了解产品是如何从原材料加工成库存商品,对分步和分批生产有形象的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校本实训课程进行联系,可以达到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实现教师能力提升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应当获得有效提升。对此,学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者邀请企业相应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和方法传授,从而有效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当让教师深入到企业或相关的行业中,了解最新的操作和工作方法。让教师的实务教学更加符合行业现状,尽可能地解决成本会计教学和客观环境中发生脱节的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成本会计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行业现实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与操作过程中更加容易、准确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与专业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洋.关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07(34).

  [2]朱春霞.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9).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3期

  作者:洪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