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着很大的出入,这不仅会使单位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而且还会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资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概念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从事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无形劳动与有形劳动的价值总和,主要包括日常费用支出、人员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支出、采购固定资产与大修理、税金等。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范围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内涵丰富且应用广阔,包括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与控制。
事业单位要根据其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项目,通过一系列费用的归集、分配,计算出实际总成本与实际单位成本。事业单位可以将成本核算细分到每一个部门,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核算进行资金管理,从而计算出直接与间接费用。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运行效率较低、组织结构相对不合理,财务状况没有明晰、科学的运营机制。可以说国内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与运行成本过高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我国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必定首当其冲,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成本核算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加强事业单位成本预算管理有着现实意义,降低事业单位运营成本是我国政府改革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逐渐养成并保持事业单位良好、优秀的工作作风与风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成果、发展质量和产生规模效益的动力。
(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财政部门统一配给资金模式的较大影响,事业单位几乎从不涉及筹措资金、管理资金的问题,工作中需要的绝大部分资金大体上由财政统一供给、分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供给、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理所当然地认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而不需要自己在成本管控方面下额外的功夫;另外,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及其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成本管理等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表率作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出现很多成本问题。因此,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成本计算比较模糊不清、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的现象,包括单位财务人员在内的员工也普遍缺乏成本管控意识。
(二)内部会计核算体系有漏洞。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逐步涉足服务领域、经营性业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经营性业务事业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而对那些服务等非经营性业务则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而不进行成本核算。但是在实际的工作操作实践中,因为工作存在不确定性、复杂性,很难进行严格的分门别类,使得相关费用项目很难进行集体归类、处理,也就很难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而一旦无法准确计算成本,估量成本及其涉及的资金问题就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三)不重视预算管理。目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依然存在着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预决算与监管体系。针对此,笔者采集了国内某所中学财务数据,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归纳、总结。在2015年,该中学预算支出总额为1.73亿元,实际支出总额为3.23亿元,占年度支出总预算的186.71%;预算收入总额为1.56亿元,实际收入总额为2.72亿元,占年度收入总预算的174.36%。支出总额较2014年增加了1.4亿元,增幅达到77.13%。可以看到,在2015年,该中学实际收支情况较年初预算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支出总额超出收入总额5,000余万元,而且该学校的贷款总余额累计达到2.54亿元。在这中间,如招待费、差旅费等项目的支出都存在着进一步的压缩和改进空间,而在目前情况下这些都在支出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另外,在资本性支出中,该校校舍、宿舍楼、实验楼及其实验机具的购置等情况,在招、投标以及具体采购环节也都存在诸多问题,支出状况较为严重,在成本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三、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建议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抛弃以往养成的落后的财务管控观念,树立起成本核算理念,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协调、组织、规划好财政支出的每一项、每一步,从而建立健全单位成本控制体系,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创新改革与健康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一)合理降低人员支出,实现有效减员增效。人员支出费用是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受到严格控制,有效合理定岗定员,建立完善的、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大幅度降低临时用工支出,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开支,实现单位的高效管理,制订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发掘员工的潜力。
(二)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向政府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又忽视流动资产有效管理,如存货、库存积压过多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单位的流动资产有效管理,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三)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事业单位负担。事业单位后勤开支在单位总支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很大空间与潜力可以去降低成本。凡是社会能及时、有效、低成本地提供后勤保障的企业等,都应该业务外包,交给社会去办,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利用社会资源的专业性服务于事业单位。如当前比较流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代理记账制等都是事业单位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付出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做到过去同样的事,甚至更好,这就是社会资源的整合。
(四)强化内部成本核算意识,细化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科目。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领导人员及其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观念的培养、学习,提高其对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单位应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学习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财务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中,有效提升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切实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及道德意识,以便能够高效、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应根据单位自身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核算科目,准确计量本单位内部成本。为科学、清晰地反映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结构,切实满足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实际需要,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科研项目支出”、“非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支撑业务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六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反映。同时,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当切实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或者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发展需要,以科研项目为基本核算对象,合理推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管理。
(五)完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严格界定成本费用内容。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可以科学借鉴、深入学习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积极重视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的相关会计数据分析、研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成本核算基础,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结果及财务状况。严格界定单位内部的成本费用等内容,对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上缴上级的支出和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科研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等,不应当计入科研项目成本。随着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信息需求的逐步增加,科学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机制和外部会计环境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断改进、完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的财务核算。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是科学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提高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与资金使用效率,促使单位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客观、更加及时。我国事业单位应在遵循新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客观实际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策略,探索新的科学发展路径和管理途径,加大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探索合理有效的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方法、途径。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业务水平,全面落实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作者:张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