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浅析基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2016-10-20 15: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分析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成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本分主要阐述了基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浅析基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 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构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作者:胡敏荣 来源:中国外资·上半月 2013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