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论文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2015-07-03 15: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已经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管理的需要,突出表现在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不能提供准确全面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核算失去其客观性和决策相关性。本文将针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对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企业是为客户提供物流及后勤保障服务的经营组织,生产的是一种无形产品——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其中,营运成本是指与物流服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营运间接费用。非营运成本主要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可以归结到某种物流服务产品成本之中的材料,如用于包装的纸箱和包扎带等;直接人工成本是指可追溯到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人工费用,如专门为某产品录入、查核、跟踪各种单证的人员发生的人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是物流企业成本中除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以外成本的统称,在整个营运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装卸、运输、搬运设备的折旧和维修费等。

  由于物流企业一般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和营业部,物流成本常常是跨公司、跨部门发生的,营运间接费用比例高,客户需求呈现个性化。传统的成本核算不能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下面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Www.133229.Com

  1.营运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扭曲了成本计算结果。物流企业的营运间接费用包含的项目范围广、种类多,在营运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大,如运输车辆的营运、维护,仓库的折旧,装卸与搬运设备的折旧、维修等。长期以来,物流企业采用单一的标准对营运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如以产量或人工工时作为标准进行分配,不能真实地反映成本的实际情况,扭曲了成本计算结果。

  2.成本费用责任不明确,不便于业绩评价与考核。大型物流公司有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子公司与运输网络。物流企业从接到客户的货物,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需要经过多个公司的多个部门,包括接货、打包、运输、送货等多个环节。由于物流成本常常是跨公司、跨部门发生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容易造成各部门、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责任不明确,无法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成本责任制,不便于对各公司、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

  3.不能按客户提供成本信息,无法针对客户进行成本分析。物流企业的客户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不同的客户对物流服务有不同的需求。物流企业的成本更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如客户交运的玻璃制品会特别强调防碎,那么可能就要在包装环节加大投入。由于物流作业是混合进行的,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将作业费用按客户进行分摊,那么对具体客户也就无法进行盈利性分析,很难测算出具体某一个客户或某一类产品的物流成本。因此,客观上可能存在为某些客户提供服务时并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

  4.不能向客户提供有说服力的物流服务收费标准,不能为定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物流朝着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的情况下,物流企业的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客户出于降低自身成本的需要或迫于降低产品销售价格的压力,也总是压低费用标准,给物流企业造成经营上的压力。传统的成本计算没有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本计算明细,不能为服务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活动)作为基准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资源的消耗。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其成本归集与分配是循着“资源成本→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顺序进行的。首先,根据作业耗用资源,将资源耗用量以价值量(成本额)的形式汇总归集到作业上,计算作业成本;然后,根据产品耗用作业,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

  作业成本法的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产生,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理论界的认同和实业界的重视,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①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②多样化产品生产。根据物流企业营运间接费用在营运成本中所占比例高以及物流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应当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下面对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应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1.营运间接费用比例高。间接费用比例高的企业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往往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结果失真。作业成本法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的间接费用额远远高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成本额。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这也是许多西方物流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最初动因。

  2.物流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要求高。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每个客户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服务)品种多,工艺多变,经常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尤为适用。对于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按客户、按地区或按运输路线进行成本计算,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满足个性化服务管理的要求;而且可以辅助服务定价与客户盈利性分析等。

  3.物流服务过程的可分解性。物流服务过程虽然复杂,但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单独的活动(作业),比如可以把仓储分解为装卸、搬运、验收、加工、补货等,这为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基础。

  4.优化企业价值链。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数据,而且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作业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企业价值链。

  5.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物流服务的成本,进而辅助产品定价、客户盈利性分析等,而且可以加强对各部门的考核与业绩评价,分析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将为物流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步骤

  长期以来,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物流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一直是困扰物流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成本核算不能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是核算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步骤如下:

  1.明确导入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及成本计算对象。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之前,首先要明确导入的目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要掌握按客户、按区域或按路线计算的物流成本,还是要掌握按服务类别计算的物流成本。

  2.调查物流企业布局,分析业务流程。作业成本法的导入方案与物流企业布局以及业务流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优化物流业务流程,为确定作业动因及作业成本中心奠定基础,为设计作业成本实施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3.界定物流系统中的作业。从接到客户的货物,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需要经过多个公司的多个部门,包括接货、打包、运输、解包、送货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包括一项或多项作业。为了便于归集作业成本,必须对每个环节的作业进行界定。作业界定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环节,作业数量过多会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作业数量过少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作业数量的多少及作业范围的大小应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进行界定。

  4.确认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能直接归集到客户或服务(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资源(直接费用),如包装材料、直接人工等;还包括大部分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资产折旧、水电费等间接资源(间接费用)。这些间接资源是不同成本对象共用的资源,需先归集或分配到作业,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

  5.确认资源动因,并将资源分配到作业。对于作业耗用的资源,有的属于作业的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作业成本;有的属于作业的间接费用,需要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以订单处理作业为例,订单处理作业可能消耗的资源有人工费、电费、文印费、电话费、折旧费等。对于专门负责订单处理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费等可以直接归入订单处理作业;对于电费则按用电量来分摊。

  6.确认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客户或服务(成本计算对象)。作业动因反映了客户或服务消耗作业的逻辑关系,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客户或服务。如配送过程中的订单处理作业,其作业动因主要为订单数量;而仓储、拣货等作业的成本则由出箱数量决定;配送作业发生的成本由运输距离及运输重量(货运周转量)决定。

  7.计算客户或服务(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由作业成本库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间接费用,加上直接追溯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费用,就可以得到客户或服务的总成本。

  四、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识别和合理划分物流作业。作业的划分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作业划分太粗则难以揭示管理改善的机会;作业划分太细则会大大增加成本核算工作量,并且所提供的过于详细的成本信息未必与决策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作业进行合理分解和整合。将作业项目设计到什么水平上,一般取决于企业需要计算什么样的物流成本。如果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客户之间物流成本的差异,那么在计算这种物流成本时,要根据客户之间物流服务水平的差异来确定作业项目。

  2.合理选择物流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的划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①获取成本动因数据的难易程度。如果数据容易获得,则该因素被选为成本动因的可能性就大。②成本动因所计算出的作业成本与实际情况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高,使用该动因的可能性越大。③成本动因对行为的影响。某成本动因所引起的行为作用越大,使用该成本动因的可能性越大。

  3.作业成本法应在企业逐步展开。除了少数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先进的企业以外,对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来说,在成本计算体系中全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很成熟。由于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若干环节,每个物流环节本身是一个作业,每一个这样的作业又可以分解为许多低层作业,如果考虑整个物流过程,它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作业链组合,在物流企业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法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可以先实施作业分析法,通过作业分析,消除不必要的作业;然后再根据作业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选择一些重要的作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本降低的空间,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收集有关作业的大量数据;成本计算中的间接费用需要先归集到作业,然后再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必须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否则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将包括资源及作业信息在内的物流业务信息采集到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对物流业务进行跟踪与控制,而且可以将资源及作业等信息传输到财务系统,便于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分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