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专业教学法的方式研讨

2015-08-11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专业教学法的流程
  “专业教学法”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德国,其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德国职业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制定相关职教法津,有制度保障;其二是大部分专业实行双元制,校企合作、产学共生;其三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保障教师达到能担负实施职业教育的能力。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即学生将来在人生各个阶段工作或生活时,都能克服、调整直至适应新环境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担任任何一个岗位、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的泛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是跨专业的、多功能的、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在相关教学上要思维灵活,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企业实践、专业实际与现有教学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法,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以此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专业教学法包括专业理论与技能“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法以专业教师为主,学法以学生为主,但是学生的学法还是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之下进行的。因此,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是专业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专业教学法需要考虑教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即系统化教学[2]课堂流程,如图1。
  (一)学习前提。分析清楚教学对象的现状是教学的首要工作,即教学常规中所说的备教学对象。职业院校学生具有独特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个性特点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起点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教学起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起始状态。总的来说,对学生的分析主要包括其学习态度的分析、起始能力的分析、背景知识的确定、学习风格的分析。第一,只有教学内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对接[4],选择的专业教学法又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教学要素,考虑专业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不同的教学法要有具体的软件和硬件支撑。对于任何一次教学设计,教师都要分析清楚现有教学条件是什么,可创造的教学条件是什么。
  (二)专业教学论成分。第一,教学目的是专业教学的灵魂,决定专业教学内容的黑箱级别。不同的岗位,其工作内容不同,同时也决定了学习时不同的黑箱级别。以职业院校最普遍的机电类专业为例,对于只需要使用机电设备的职业,对所操作、使用的设备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就足以胜任工作,不需要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设计原理;高一层次的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需要了解该设备的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及安装工艺;再高一层次的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一般也只需了解到板、块级别就可以了;只有涉及机电设备创新、设计、研发、制造的最高层次人才,才需要更深入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第二,要进行课程分析,理清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也就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第三,要针对专业教学对象,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过程。
  (三)通过本门课或本次教学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每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行为目标。分析在采用不同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会达成,行为目标是否有偏差,依次选择最优的专业教学法。另外,随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学环境客体的不断改变,专业教师需要迅速诊断课堂实境,灵活调整专业教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从起点逐步向终点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波浪式变化的,但是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要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测和被感知体验的,要以一定的具体形式呈现。这种可被检测或者感知的结果会极大地激励职业院校学生的成就感,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确定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需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考虑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还要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进行教学。对于教学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的改革背景下,特别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能够在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专业教学法的特点,并能够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法的使用条件及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专业教学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在考虑专业教学方法时,还应考虑相应的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及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技术手段,而且使得专业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发生了改变,对教学产生了整体的深远的影响。但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帮助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因为媒体本身先进,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此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五)专业教学评价。专业教学评价是依据专业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专业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主体的学习评价和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评价。提倡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5]传统教学及普通教育中教师主要使用终结性评价,也就是看学生的成绩。现代职业教育则强调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而且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因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然其中占比较大的一块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技能的养成是需要过程的点滴积累的。专业教学评价中还需强调三个方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是否适用?所使用的教学媒体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可否进一步改进?
  二、专业教学法的特性
  专业教学法既有与普通教学法相同的共性,也有其区别于普通教学法的个性。
  首先,专业教学法要考虑职业教育这一特性,特别要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专业教学法选择的出发点。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不能盲目拔高和错误引导。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已被普遍证明不适应普通中、高等教育的 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普通教育中的教学法更多地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由于职业院校学生逻辑思维的不适应性和技能形成的情境性要求,使得相关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教学法按行动的过程为导向序化,有利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动作技能的形成,比较容易被职业院校学生所接受。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具备这一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外,在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心智发展上还有一些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偏爱能体现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语言直观的专业教学法,特别喜爱动手的实践教学。
  其次,专业教学法要考虑专业这一特性。专业教学有职业教育的共性,但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专业内容、专业背景、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区别比较大,专业教学法的选择势必要与专业特点相适应。根据职业分析法,第一,确定相关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技术要点;第二,在此基础上确定理论、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归纳形成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标准等内容;第三,分析本专业教学内容,找出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与特色,按照专业特点与特色选择专业教学法。
  三、专业教学法的习得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也在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Ptojektmethode)、模拟法(Simulationsmethode)、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角色扮演法(Rollenspielmethode)、引导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等,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专业教学法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少数教师还不知道什么是专业教学法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如何选择恰当的专业教学法还需不断深入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法的习得主要是教育理论学习与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第一个层次是理论学习,也就是通过专业教学法的讲授课,使教师理解专业教学法理论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实践,即让教师体验专业教学法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本阶段可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进行,在技能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岗位特色。针对不同的技能教学内容,选用适合职业教育特性和本专业特性的专业教学方法,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教学能力同步提升。第三个层次是由受训专业教师设计教学课程,根据职业情景和本专业的特点与特色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培训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可用微格教学[6]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肖兆飞.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构建及培养思考[J].职教论坛,2013(11).
  [2]刘新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资源整合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
  [3]葛祥国,肖桃华.浅析黑箱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
  [4]陈永慧,葛寿鹏.“最近发展区”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25).
  [5]张桥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6]殷宗桃.微格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