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认知视野下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识与需求的理

2015-07-31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随时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还有各种人为的事故,如交通事故等。虽然我们不能阻止这些灾害和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了解一些急救常识,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就可以及时、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自救或互救,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是衡量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1-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与社会交流日益密切,校园内外大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大学生心肺复苏操作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受伤时的生存率,而且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湖北工程学院147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375份,有效问卷1218份,有效回收率为82.9%。其中,体育专业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为90.4%;非体育专业(不包含医学专业)发放调查问卷1230份,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率为81.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使用Excel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使用自编的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识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学生面对危机时是否能从容面对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研究表明(见表1),79%的学生不清楚或不知道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只有12%的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中,非体育专业学生了解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的占13%,而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比率达到54%。
  从表2可知,当发现有人晕倒后9%的学生选择拨打120等救护车来;60%的学生选择拨打120并找人急救;28%的学生选择拨打120然后自己尝试急救;1%的学生选择做一个旁观者。
  (二)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主观需求度很高
  调查得知(见表3),86%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知识与自己有关,9%的学生不清楚心肺复苏知识是否与自己有关,5%的学生不认为心肺复苏知识与自己有关。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主观需求度很高,8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需要普及心肺复苏知识,13%的学生不清楚是否应该普及该方面的知识,4%的学生觉得心肺复苏知识没必要在非医学类大学生中普及。
  (三)大学生心肺复苏操作方面的知识不足
  当有人昏迷休克时,时间就是生命,在等待医务人员到来之前,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能为挽回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单人胸外按压和吹气的正确比例为15:2。在这个问题上,体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率为41%,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率只有13%。
  从表4可以看出,当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不论是进行单人还是双人的心肺复苏操作,能正确地掌握胸外按压和吹气比例的人数很少,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是不了解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因为学习过体育保健学,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正确率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由表5可知,学生对人工呼吸频率的了解情况并不好,在这一问题上(正确答案是12~15次/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率为33%,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率仅为10%,两者之间差距明显。
  由表6可知,学生对胸外按压频率的了解情况也不好。在这一问题上(正确答案是60~80次/分),即使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相关知识,但是他们的正确率也仅为48%,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正确率为35%。
  由表7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操作知识的知晓率比非体育专业学生要高,但是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都不高。由此可知,在大学生中,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偏低。调查得知,各高校之间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培训合格率普遍偏低。
  三、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
  通过调查“发现有人晕倒后你的第一选择”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意外情况都依赖他人,不能意识到心肺复苏的及时操作对挽回生命的重要意义。而那些有急救能力但又不够专业的学生面对他人出现的意外损伤,由于怕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意外和失误需要承担责任而不愿伸出援手。[4]
  79%的大学生不清楚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究其原因是国家、学校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度不够,重视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可以推知,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急救知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对比发现,体育专业54%的学生(经过了简单的知识普及)对心肺复苏基本操作步骤是了解的,而非体育专业55%的学生甚至不清楚心肺复苏的概念,更不用说操作步骤了。调查显示,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有明显提高,培训后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得较为明显。[3]在大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若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就可以科学地抢救伤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二)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健康素养
  对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主观需求的调查显示,83%的人觉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有必要,86%的人觉得心肺复苏知识与自己有关,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迫切需求,对于这样的需求学校应当重视。心肺复苏知识作为急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学生正确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对于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各项心肺复苏操作内容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回答关于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问题时的正确率偏低,尽管在这些问题上,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学习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正确率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但是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无论是胸外按压和吹气比例,还是人工呼吸频率、胸外按压频率,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均未达到50%。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方面的主观需求度高,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因此,学校应该向大学生大力宣传急救知识,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意外事件。
  四、结语
  大学生 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因如此,他们也是容易受伤的群体。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不足,当面对生命垂危、心跳呼吸骤停者时,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5]面对这种情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是想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现代救护理念(在医院的外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者实施初步的急救处理,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再根据科学的现代救护体系,将伤员转至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救治),提倡普及科学的救护知识。[6]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对周围的人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这对提高整个社会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待那些已经掌握了急救知识操作但不敢具体实施的学生,可以安排合理的训练,使其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有信心地进行施救,从而提高大学生在遭到意外伤害时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卢艳萍,黄集慈,石茜.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0(3).
  [2] 张军根,王红妹.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0).
  [3] 蔡乐农,等.某理工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干预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2).
  [4] 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